「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這句經典的話,正是來自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其實算是80年代那一批人的性啟蒙老師。
作品用反諷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寫一代青年的「黃金時代」是在勞動之餘講黃色笑話中自我放輕鬆的。
王小波曾對一個朋友說過:「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晦的東西。」
高曉松心中第一作家,麥家非常崇拜他,魯豫:「王小波喚醒了我」
高曉松曾經在節目中曾言:
「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作家麥家說:「王小波是一個靠思考在寫作的人,我對他非常崇敬。」
魯豫更是高贊王小波的文字,有著無堅不摧的那種破壞力,但也有著超強的癒合力和喚醒力。魯豫:「它喚醒了我。」
王小波很少用濃重的筆墨去描寫細節,只是用最簡單的話語去述說,用自己的角度去述說故事。所以說《黃金時代》可以說是一部「神作」。
《黃金時代》:好的色情從不遮掩
很多人喜歡讀王小波的評論和隨筆,固然是好看,也頗具影響力,但是王小波用心最深,最令自己滿意的恐怕還是他的小說,尤其是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這部小說曾經拿過臺灣最重要的文學獎:臺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王小波是第一個拿到這個文學獎的大陸作家。
《黃金時代》最惹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大膽的性描寫。談到王小波和他的作品,很難不聯想到性,他總是酣暢淋漓地描寫性。大家當年看的時候覺得很爽,甚至有些人起初是想看黃書,結果發現原來不是本黃書。
王小波寫性並不是要用性衝擊大政治,做什麼大敘事,恰恰相反,他寫性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在那個年代,即使在兩個人親密的肉體關係中權力也無處不在,它左右著每個人對性的想法與渴望,甚至包括做愛的姿態等等。
王小波寫性之所以寫得好,正是在於他色情得很直接,不是什麼「非色情化」或是用一些很藝術的手法去描寫,沒有,沒有任何藝術加工,僅僅是不遮掩。他寫性的時候沒有有意讓性變得更不猥瑣或是有意將猥瑣的性如實地表達出來,這才是他提出的挑戰。
換個角度看,王小波所有的幽默,所有的顛覆,在今天的某種意義上,已經不顛覆了。因為今天的社會依然允許你去寫這樣的句子,允許你去說這樣的話了。
王小波用他那深邃的思想和飛揚的文採,為中國文壇注入新的活力,就如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很多人心裡的浪花!
更加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勇敢、大膽,他從不隨波逐流,敢於揭露社會流弊,活得簡單純粹,但又深刻而有內涵。
在許多讀者粉絲心中,也許正是講真話這點,最能引發靈魂震顫和情感共鳴吧!
最終,王小波活成了那個最「有趣」的人!
正如王小波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如果你想在喧囂中還保有一絲清醒,如果你想在平淡生活中追尋有趣的靈魂,開始讀王小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