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心中的作家,麥家對他非常崇敬,魯豫:「他喚醒了我」

2020-12-23 吳阿靜1

「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這句經典的話,正是來自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其實算是80年代那一批人的性啟蒙老師。

作品用反諷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寫一代青年的「黃金時代」是在勞動之餘講黃色笑話中自我放輕鬆的。

王小波曾對一個朋友說過:「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晦的東西。」

高曉松心中第一作家,麥家非常崇拜他,魯豫:「王小波喚醒了我」

高曉松曾經在節目中曾言:

「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作家麥家說:「王小波是一個靠思考在寫作的人,我對他非常崇敬。」

魯豫更是高贊王小波的文字,有著無堅不摧的那種破壞力,但也有著超強的癒合力和喚醒力。魯豫:「它喚醒了我。」

王小波很少用濃重的筆墨去描寫細節,只是用最簡單的話語去述說,用自己的角度去述說故事。所以說《黃金時代》可以說是一部「神作」

《黃金時代》:好的色情從不遮掩

很多人喜歡讀王小波的評論和隨筆,固然是好看,也頗具影響力,但是王小波用心最深,最令自己滿意的恐怕還是他的小說,尤其是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這部小說曾經拿過臺灣最重要的文學獎:臺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王小波是第一個拿到這個文學獎的大陸作家。

《黃金時代》最惹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大膽的性描寫。談到王小波和他的作品,很難不聯想到性,他總是酣暢淋漓地描寫性。大家當年看的時候覺得很爽,甚至有些人起初是想看黃書,結果發現原來不是本黃書。

王小波寫性並不是要用性衝擊大政治,做什麼大敘事,恰恰相反,他寫性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在那個年代,即使在兩個人親密的肉體關係中權力也無處不在,它左右著每個人對性的想法與渴望,甚至包括做愛的姿態等等。

王小波寫性之所以寫得好,正是在於他色情得很直接,不是什麼「非色情化」或是用一些很藝術的手法去描寫,沒有,沒有任何藝術加工,僅僅是不遮掩。他寫性的時候沒有有意讓性變得更不猥瑣或是有意將猥瑣的性如實地表達出來,這才是他提出的挑戰。

換個角度看,王小波所有的幽默,所有的顛覆,在今天的某種意義上,已經不顛覆了。因為今天的社會依然允許你去寫這樣的句子,允許你去說這樣的話了。

王小波用他那深邃的思想和飛揚的文採,為中國文壇注入新的活力,就如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很多人心裡的浪花!

更加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勇敢、大膽,他從不隨波逐流,敢於揭露社會流弊,活得簡單純粹,但又深刻而有內涵。

在許多讀者粉絲心中,也許正是講真話這點,最能引發靈魂震顫和情感共鳴吧!

最終,王小波活成了那個最「有趣」的人!

正如王小波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如果你想在喧囂中還保有一絲清醒,如果你想在平淡生活中追尋有趣的靈魂,開始讀王小波吧!

相關焦點

  • 麥家:中國諜戰之父為何巔峰隱退?董卿高曉松力挺:他是真的人才
    這記耳光把麥家心中的父子情誼打的煙消雲散,從那天起的17年裡,麥家再也沒有喊過一聲父親。,這個作家就是了不起的。對於麥家的重新復出,董卿高曉松力挺,因為他們直言麥家是真正的人才,他既懂得如何寫出一部扣人心弦的優秀作品,同時還內涵人性的光輝與黑暗。
  • 董卿、高曉松二話不說推掉工作,連夜飛來給麥家親自助威
    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1981年考入軍校,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是首位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大家對他的熟知可能都是通過他寫的《解密》、《風聲》、《暗算》,拍成的電視劇的緣故。
  • 高曉松和麥家命運交錯的故事,早在3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多年後,在《曉說》節目中,麥家回憶道:「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最終要用『十餘年』來計。十餘年已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段光陰,一部人生。」大手一揮就砍了100萬,留下個零頭,悽悽慘慘。 然後呢?退稿!麥家被退稿了17次。 第18次終於出版了,卻被人舉報說涉及國家機密。麥家只好跑到北京,四處找人,啟動保密評審,才保得《解密》大難不死。
  • 董卿為他推掉所有主持,高曉松連夜從美國飛回中國,他有何魔力?
    中國多了一名新生作家,他叫麥家。麥家曾在心中無數次想過他與父親重逢的情景,但無論如何他都無法預料到迎接他的是患了病的父親,他已不再記得任何人。他蹲跪在地,對父親大聲重複「爸,我就是老二啊」。而不管他如何耐心解釋,父親都是一臉漠然,再認不出他。3年後,麥家的父親去世了,在之後的三年時間裡,麥家幾乎一直處於「失語」的狀態。
  • 高曉松連夜從美國飛回中國,董卿為他推掉所有主持,他有何魔力?
    中國多了一名新生作家,他叫麥家。麥家曾在心中無數次想過他與父親重逢的情景,但無論如何他都無法預料到迎接他的是患了病的父親,他已不再記得任何人。他蹲跪在地,對父親大聲重複「爸,我就是老二啊」。而不管他如何耐心解釋,父親都是一臉漠然,再認不出他。3年後,麥家的父親去世了,在之後的三年時間裡,麥家幾乎一直處於「失語」的狀態。
  • 為了他,高曉松從美國連夜趕回,董卿推掉所有主持,他有何魔力?
    說起麥家,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他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容易看到他作品的一個作家,他所寫的很多諜戰小說一如《解密》、《風聲》、《暗算》等都被爭相拍成電視連續劇、電影,每一部都成了當下劇壇影壇的爆款。而他的作品諜戰主題的小說《暗算》,還獲得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殊不知,這位最擅長於「解密」的人,卻一直難以解開自己的心結。
  • 為了他,高曉松從美國連夜趕回,董卿推掉所有主持,他有何魄力?
    因為這樣的家庭成分問題,麥家從小就經常被別的同學嘲笑和欺負,有一次他又被高年級的學生打,是三個孩子打他一個,邊踢邊罵。罵他,也罵他父親,甚至當時老師都在拉偏架!沒有人替他撐腰。很快他的父親聞聲找來了,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給了他兩個耳光。本以為父親能站自己這邊...
  • 他曾讓董卿流淚,一個電話高曉松為他從美國飛回來,究竟憑什麼?
    他曾讓董卿流淚,一個電話高曉松為他從美國飛回來,究竟憑什麼?他曾讓董卿流淚,一個電話高曉松為他從美國飛回來,究竟憑什麼?與父親的「戰爭」浙江富陽,冬天,冷。麥家在心中想過無數遍他與父親重逢的情景,但無論如何他都無法預料到迎接他的是患了病的父親,他已不再記得任何人,而且再也沒有清醒過。麥家與父母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多年後他與父親的關係,竟然輪迴到他與兒子身上。
  • 讓董卿推掉所有工作,高曉松連夜從美國飛回,他究竟有何魅力?
    麥家曾這樣回憶童年:小時候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同學歧視,交不到朋友,我很孤獨,寫日記是我唯一與人交流的通道。日記本是我僅有的朋友,也是孤獨的身影。三年後,17歲的少年勤學苦讀考上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離開了故鄉,也遠離了父親,在10多年的軍旅生活中,少年有很多次機會調回故鄉,但他都拒絕了。
  • 為了他,高曉松連夜從美國飛回,董卿推掉所有主持,他有何魔力?
    2012年,在父親去世一周年之際,麥家飽含深情地寫了《致父信》 ,事隔一年後,發表在《南方周末》副刊麥家在信中說:「父親,您怎麼能這麼忍心?父親,您怎麼能這樣打我?」這時候的麥家已經原諒了父親,可父親已經不在了,他再也沒有機會和父親和解了。
  • 麥家:作家唯一要迎合的是自己
    很多和麥家齊名的作家早已在國外出版了小說,為此麥家曾感到自卑。「為什麼別人的書可以不停地翻譯出版,我的書就那麼難?」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作品。但就在今年,麥家的書被全球最大的圖書出版商之一——企鵝集團收錄在當代經典系列。譚光磊介紹,「企鵝」的小說分為「經典」和「當代經典」,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略薩都是當代經典系列作家,在麥家之前,入選當代經典的中文作家只有張愛玲。
  • 董卿推掉工作,高曉松連夜飛回,莫言:麥家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
    從此,他再也沒有喊過父親一聲。後來,麥家在《致父親》一文中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把我已經受傷的鼻梁都打歪了,鼻血頓時像割開喉嚨的雞血一樣噴出來,流進嘴巴裡,我像喝水一樣,一口口喝下去都盛不下,往胸脯上流,一直流到褲襠裡。
  • 麥家的《人生海海》憑什麼這麼火?莫言「著迷」,董卿「落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各位對他的熟知或許均是通過他寫的《解密》、《風聲》、《暗算》,拍成的電視劇的緣故。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同時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各位一直以來覺得,麥家或許還是發布有關諜戰類的小說,但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
  • 麥家:與父親冷戰20年,在靈堂守著他的遺體寫稿,3年無法正常說話
    麥家:與父親冷戰20年,在靈堂守著他的遺體寫稿,3年無法正常說話1964年,麥家出生在浙江省富陽市的蔣家村。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被打成「右派」。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家裡的政治地位「低到了泥土裡」。童年的麥家遭受了整個村莊的歧視與孤立。而他的父親,一位淳樸的農民,總是用粗暴的方式教育他。
  • 他讓莫言興奮,董卿痛哭,令高曉松從美國連夜飛回來國內
    莫言興奮,董卿痛哭,令高曉松從美國連夜飛回來,他究竟憑什麼?被打後麥家覺得自己沒有錯,於是便拿出了日記本,把今天的事記了下來,並且在結尾寫了一句:我這輩子也不會叫他「父親」! 這兩巴掌打斷了麥家與父親之間的關係。
  • 麥家 戰爭曠日持久
    長時間的被壓制使他格外迷醉在「被人關注,被人肯定,作品不停地被出版」的狀態,以前退他書稿的名刊現在留出版面等著他,很多著名導演打電話給他,希望可以獲取作品的改編權。他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被媒體追逐報導。江璐回憶起那時的麥家,「他就像快要吹爆的一個氣球一樣,自信心特別的滿,對待很多事情他是非常武斷非常強勢的,對人的態度也是,身邊人看到他都非常緊張。」
  • 王小波在午夜去:他前沉默,但後,他被高曉松稱為上帝般的存在
    這個世界一直有兩種人:一種像我,另一種不像我。---王小波他生前沉默不語,死後受到成千上萬人的敬仰。這世界上的許多人都是這樣的,生前很少有人注意理解,但死後卻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在中國文學世界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物,王小波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他自己描述的那樣,他是一頭特立獨行頭豬。正因為如此,他死後受到許多人的愛戴。
  • 為了這個男人,高曉松連夜從美國趕回,董卿推掉所有主持
    父親的所作所為讓麥家非常傷心,從此麥家再也沒喊過一聲父親。這件事情過去三年後,終於靠自己讀書考上了遠處的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離開了讓自己傷心的那個故鄉,終於逃離了父親。這時,麥家17歲。這也讓麥家獲得了在文學創作之路上繼續下去的勇氣。為了他,高曉松從美國連夜趕回,董卿推掉所有主持,他有何魄力?一戰成名後,他的寫作之路就像是一路綠燈:《暗算》,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 麥家《人生海海》到底有多觸動人心?莫言高度盛讚,董卿哽咽落淚
    麥家被稱為「諜戰之父」,每每本書都費盡心思,因此一上市就深受好評!然而,隨著父親的突然離世,他沉寂了8年的時間來打造《人生海海》這部作品。當他帶著《人生海海》再次回歸大眾視野時,眾人驚嘆不已。董卿哽咽落淚、莫言高度盛讚、高曉松為之著迷、王家衛也都豎起了大拇指,稱之為心中的文學高峰。
  • 麥家:在父親靈堂寫書,在親人哭聲中寫,幾千字,寫的他肝腸寸斷
    這部作品被退稿十七次, 刪減80萬字,寫得太苦了,麥家備受折磨,也多次想放棄,但是,《解密》已經在麥家心中紮下根基,像大叔盤根錯節,已經無法讓它「死」。最終,這本書生生死死,跌跌撞撞地走過來了,步履蹣跚與難堪,麥家的心血沒有付之東流,在完稿後,他深情感嘆:「我的性格裡的優點,與這個時代的缺點,都被無限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