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一天,浙江富陽市大源鎮的一個普通農民工家庭,誕生另一個新的生命,取名麥家。
他的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是&34;和&34;。
因為這樣的家庭成分問題,麥家從小就經常被別的同學嘲笑和欺負,有一次他又被高年級的學生打,是三個孩子打他一個,邊踢邊罵。
罵他,也罵他父親,甚至當時老師都在拉偏架!沒有人替他撐腰。
很快他的父親聞聲找來了,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給了他兩個耳光。
本以為父親能站自己這邊...
父親的所作所為讓麥家非常傷心,從此麥家再也沒喊過一聲父親。
這件事情過去三年後,終於靠自己讀書考上了遠處的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離開了讓自己傷心的那個故鄉,終於逃離了父親。這時,麥家17歲。
在10多年的軍旅生活中,隨著單位的調動,曾經有多次機會調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麥家都婉拒了。
2002年那會,麥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解密》。
歷經十多年的創作,中間經歷了17次的退稿,一經出版就獲得了中國國家圖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等8項文學獎。
這也讓麥家獲得了在文學創作之路上繼續下去的勇氣。
一戰成名後,他的寫作之路就像是一路綠燈:
《暗算》,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風聲》,獲得第十二屆巴金文學獎,並且改編電影,創下了2009年商業票房的傳奇。《風語》,獲2010年度中國書業年度圖書獎。
麥家被推向了命運的制高點,因為自己的作品都是&34;,因此,在社會上都被世人稱為&34;!
突然回醒,決定回家,父親已患老年痴呆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後,麥家去了地震災區的現場,地震現場有抱頭痛哭的,有瘋狂找親人的,有抱著孩子痛哭流涕的……
眼前的一幕幕讓麥家當即決定,回家看看,回去看看那已經年邁的父親。
在一天的午後,麥家回到家了,推門進去,看到的是一個蒼老的身軀,在屋簷底下抽著煙。
麥家俯下身,用顫抖著的聲音說了一聲;&34;。
父親緩緩的抬起頭,緊接著問:&34;
此時,父親已經不認識眼前的兒子了,父親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老年痴呆
在離家的這20年中,麥家曾經無數次的幻想過與父親見面時的場景,甚至連表情都自己反覆練習了很多遍。
但是,卻從來沒想過父親已經是病人,再也不記得他。
3年後,麥家父親離世,在之後的三年時間裡,麥家一直都是處於&34;狀態。
蟄伏八年,創作五年,沉澱出了《人生海海》,完成對自己和父親的和解
在父親去世後的第8個清明節前後,《人生海海》誕生了!
人生海海源自很多人都聽不懂的閩南語。
大概意思就是人的一生中像是大海一樣多變又複雜,每個人都要經歷不同的苦難。
雖然《人生海海》出版的比較晚,但是,《人生海海》的版權超越了《解密》和《暗算》。
麥家表示:&34;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人在時代裹挾下的悲慘,痛苦的一生,但其中力透紙背的深沉的父愛,讓董卿讀來都潸然落淚,高曉松也為之動容。
在《人生海海》的新書發布會,剛出差回來的董卿,推掉了所有的主持,也去了現場。這就是《人生海海》的魄力
董卿為之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34;
麥家給高曉松致一電話,高曉松就從美國連夜趕回來參加麥家的發布會。
這本書高曉松含淚看了2遍評論到:《人生海海》是麥家老師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內心深處的文學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看完後真的忍不住落淚。
他們為什麼落淚?因為這是一本富含凝重父愛的書籍,父愛如山!同時,這也是一本振奮人心的書。
八年的心血,五年的打磨,四十年的內心奮鬥,這本書更是麥家對自己和父親的和解。
作為好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看了兩遍《人生海海》:如果一個作家能夠創造一種類型的文學,這個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麼麥家應該是一個拓荒者,開啟了大家不熟悉的寫作領域。而這部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的朋友,《人生海海》就是這麼迷人。
在莫言的定義裡,《人生海海》是迷人的。
麥家曾經說過:&34;
在這裡,我想給那些還沒有接觸過《人生海海》的朋友推薦這本書,這本書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看。
直播一姐薇婭推薦產品從不會超過3分鐘,卻描述了《人生海海》6分鐘之多,僅僅5秒就賣光3萬冊。原價需139.9元,現只需59.9元,也就一頓飯的價格。包郵到家。
讓我們共讀《人生海海》,感受人生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