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在我們世界裡都是非常可貴的,而且我們身邊也是少不了親情的。
但是在娛樂圈中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就比如今天我們說的麥家。
曾經在他年少時,因為父親的兩耳光與父親決裂20年,最終回頭的時候,父親已經痴呆。
1964年麥家出生在浙江農村,因為他家庭的原因,所以說他一出生就比其他孩子低等很多。
因為當時他爺爺是教徒,外公是曾經的地主,父親的話更是一個叛亂分子。
所以他們一家可以說是被社會拋棄的一個家庭,上學的時候學校也很多人瞧不起他。
除了上學學習內容之外,他聽到最多的就是同學對他的歧視和謾罵。
所以說他在小時候也不喜歡與人交流,到了12歲時,他卻被同學毆打。
因為是全校歧視對象,他也習以為常,這一次打他的是魁梧的高年級學長。
打架的時候圍觀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一個人來拉架,甚至好多人都為那三個人拍手叫好。
這樣子整整被打了10分鐘,直到上課鈴響才停,鼻青臉腫的麥家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憤怒中帶著些許委屈這樣的怨氣,他也咽不下這口氣。
所以在放學的時候麥家並沒回家,而是跟著其中一人跟到了他家裡。
他決定晚上不回家和這個人決一死戰,到晚上的時候父親發現麥家還沒有回來,就出去尋找。
因為當時生活在農村村子很小,不一會就找到了,麥家看到父親拿著竹竿。
以為是為自己出氣的,心中的委屈瞬間釋放,抱著父親哭了起來。
但是父親接下來的操作卻讓他寒心,因為父親根本沒有聽他說。
而是直接把他推開,當著所有人的面扇了他兩個耳光。
這兩個耳光也讓麥家瞬間清醒,也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眼前的這個人從此不再是他父親。
後來麥家漸漸長大之後,也憑藉自己的努力,憑藉自己的成績考上了心儀的學校。
雖然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但是他和父親已經心有芥蒂,一氣之下出去上學和家裡斷了聯繫。
這一斷就是20年,他一個人在外求學,隻身在社會上闖蕩。
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磨礪,他已經成了優秀的作家。
出門在外的遊子哪有不想家的,只不過他把想講的這份念想藏在心底。
因為小時候父親帶給他的陰影,他是揮之不去的,但是現在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他開始慢慢學著釋懷。
時隔20年,他終於說服自己鼓起勇氣回到家鄉,但是到家之後,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20年的光陰說快不快說慢不慢,這20年所有人都有很大的改變,此時麥家的父親已經患上老年痴呆。
在這個時候麥家終於明白,不管什麼樣的話都沒有辦法說出來了,父親都沒有辦法聽懂了。
再也沒有機會和父親和解,這讓他百感交集,這也是我們人們常說的遺憾吧。
最終麥家也為他年少堅持付出了代價,甚至在父親生命最後一刻,這份心底的諒解和悔意都沒有辦法表達。
父親去世之後,他一直埋頭創作,最終父親離世第8年,他的《人生海海》正式問世。
這本書裡面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或者是優美的語句,只不過是他平平淡淡的經歷。
但是這部書表達的是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觸,而且也表述了心情的可貴。
在有一次節目中,主持人董卿聽完麥家的《致父信》也是淚眼汪汪,很有感觸。
信中字裡行間都是對親情的可貴,滿含對父親的深沉感情和後悔。
這份感情也深深打動了董卿,兩年之後在麥家新書發布會上,董卿也為他推掉所有主持親自到場助陣。
人的這一生誰都有偏執的時候,但是對親情對自己的父母還是不要有這樣的芥蒂。
親情真的很可貴,不要等失去了才想到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不需要回報的感情。
大家一定要學會調節自己,不要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