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和麥家命運交錯的故事,早在3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2021-02-18 國學一刻

不曲意迎合,不刻意追逐,忍得了浮躁,也耐得住寂寞。

作者:陳不識&潮見   主播:佳萌

30年後,高曉松置身於滿屋子的大書架中,紙扇輕搖,對著身邊的老友侃侃而談:

「社會上對我們文藝工作者有一種誤解,仿佛一個人本來挺健康,後來從事我們這個行業後,反而變擰巴了,變成神經病了。但其實不是,生活中本身就有很多擰巴的人,但是藝術能治療。」

老友笑笑,回答:「應該說,是擰巴的人特別容易親近文學藝術,一個比較簡單的,尤其一個很快樂的心靈,其實不需要文學藝術。」

二人相視一笑,有種「一切盡在不言中」的默契,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的地方say hi。

 

高曉松的這位老友,叫麥家;這檔不正經的脫口秀節目,叫《曉說》。

這倆人一個玩音樂,一個搞文學創作,看似八竿子打不著,而命運的故事,早在3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1988年,高曉松剛上大學。

 

他出身好,一家人全是高知。

 

放著清華好好的書不念,高曉松非要玩音樂。

 

他組了個樂隊叫「青銅器」,帶著一堆破銅爛鐵,沒事兒就往各個大學跑。氣勢洶洶地找人PK,誰輸了當場摔吉他。

 

一時間,北師大、北外、中戲,沒一個倖免。

 

漸漸地,青銅器有了名氣,被海南一歌廳邀請駐唱,高曉松二話不說,買了張票就奔了過去。

 

但他堅持不唱粵語歌,又沒有粉絲基礎,沒幾天就被炒了魷魚。

 

高曉松心氣兒上來了,跟同來的老狼說:「你先走,別管我,回去告訴同志們,我們堅持住了,沒有唱粵語歌,沒有投降變節!」

工作泡湯了,但高曉松的堅持得到了更大的回報——一首《同桌的你》,一時間火遍全國。高曉松更傲嬌了,開始頻頻出席頒獎典禮,非第一名不去。

 

後來,高曉鬆開了家唱片公司,沒賺到錢。

 

他心灰意冷了,說了句「唱片已死」,背起行囊,開始週遊世界。

唱片已死,但高曉松的音樂夢未死,他對生活的赤誠之心未死。

 

這邊高曉松環遊世界時,千裡之外的麥家也已踏上了追夢之路。

86年第一次動筆時,麥家不會知道,未來的自己會耗盡一生時間,和文學槓上。

 

憑著《變調》、《人生百慕達》兩部小說,麥家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成了莫言的校友。

 

那個年代,文學風正熱,三個青年,有兩個半搞創作。

同齡人格非,以中篇小說《褐色鳥群》聲名顯赫;好友莫言,因一部《紅高粱家族》名震文壇。

 

麥家創作搞得挺早,卻是大器晚成。那時他並不知道,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竟然耗掉了他整個青春,足足花了11年。

 

「小說之門既然關不上了,那就死命打開它吧,打不開也要打。」麥家對自己說。

 

後來,麥家去了西藏駐守,在那個離太陽最近卻又最神秘荒涼的地方,開始思考人生。

 

他是孤獨的,陪伴他的除了一碧如洗的天空,只有一本博爾赫斯的書。

 

那本《沙之書》,他足足看了三年。翻來覆去,倒背如流。

 

他就像個僧侶,任由自己沉浸在單調卻又精彩的文學世界裡,認真執拗,從一而終。

彼時,30年前的高曉松和麥家各有各的堅持。

他們性格不一樣,一個瀟灑,一個隱忍,一個張揚,一個內斂,但他們都是心裡有一片海的那種人。


瀟灑的高曉松為追尋「詩和遠方」,背起行囊上了路。

 

「錢不是問題,哪怕都花光了也沒關係」,高曉松如是說。

 

沒錢了,他就跟著當地的樂隊四處賣藝,掙了花,花了掙,就這樣,走遍了30多個國家。

 

那時的高曉松特別自由,以夢為馬,劍指天涯。

他看了很多風景,結識了很多人,遇見了一個又一個,落筆生花的好故事。

 

湖光山色裡,觥籌交錯間,高曉松醉眼迷離,心裡卻很清醒:「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行萬裡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

 

轉遍了大半個世界後,高曉松選擇在洛杉磯暫停腳步。

 

他開始瘋狂學習,讀名著,寫劇本,講文化。他想做電影,這是繼音樂之後,另一個能讓他感到心跳的東西。

 

日子過得清苦,高曉松卻很快活,在無邊的黑夜裡大雪紛飛。

 

錢花完了,車也抵押了,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了。

但他對自己說:「沒錢,但是心氣兒在,我寧可把車抵了,也不去滿街刨活兒,也不幹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

 

這就是高曉松,一個就算要被全世界拋棄,也會守著那點心氣兒,先一步拋棄世界的人。

 

同一時期,麥家卯足了勁在準備寫一個「大東西」。

 

那是1991年7月的一天,同學們都在為畢業季忙碌,只有麥家發神經似的,安靜地坐了下來。

 

這就是《解密》的最初。

 

麥家這種「不合時宜」的魯莽舉動,暗示著他將為《解密》付出成倍的時間和心力。

 

多年後,在《曉說》節目中,麥家回憶道:「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最終要用『十餘年』來計。十餘年已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段光陰,一部人生。」

一本《解密》,1991年開寫,2002年出版,他寫了11年,121萬字。結果編輯一看,囉嗦!大手一揮就砍了100萬,留下個零頭,悽悽慘慘。

 

然後呢?退稿!麥家被退稿了17次。

 

第18次終於出版了,卻被人舉報說涉及國家機密。麥家只好跑到北京,四處找人,啟動保密評審,才保得《解密》大難不死。

 

《解密》一發表,好評如潮,席捲了國內各大獎項。被翻譯成33種語言,並在出版12年後,在世界範圍內颳起了一陣狂風。

 

它被收錄進國際最著名的「企鵝經典文庫」。而在他之前被收錄作品的中國作家只有三位,分別是魯迅、張愛玲和錢鍾書。 

 

後來,麥家趁熱打鐵,寫了《暗算》、《風聲》,衍生成了一部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影視劇。

 

一時間,麥家名聲鵲起。然而,影視劇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品的文學性。

 

身為作家,麥家覺得越寫下去,心裡越不安,但他說不清楚為什麼。

 

他有種天才的直覺,這種直覺幫了他很多次,讓他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獨特的位置,並深深扎了根。

於是,麥家選擇重新出發,從喧囂和欲望中抽身,讓自己停一停。

 

他深刻地知道,我們迷戀速度、放縱慾望,卻放棄了、丟失了我們人生當中非常多可貴的品質。

比如那份安心,以及對文字的堅守。

置身於欲望的洪流,有人選擇不管不顧,到人間瀟灑走一遭,比如高曉松;有人選擇停下腳步,回頭看看落在身後的靈魂,比如麥家。

 

而無論快馬揚鞭或駐足回望,其實都是為了看清自己的內心。

遊歷之後,年過40的高曉松,寫了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有人罵他,說他是因為有錢,才能這般「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倒著實冤枉了高曉松。

 

他在追求詩和遠方的時候,恰恰都是很窮困的時候。

 

比如他曾因酒駕入獄半年,卻在獄中靜下心來,好好梳理了那些波瀾壯闊的流年往事。

 

他很會給自己找樂子,用礦泉水瓶做時鐘,用筆芯翻譯小說……

與世隔絕的日子裡,高曉松沒事做,只能天天發呆,反而想明白了很多事,特別是懂得了「生活應該慢下來」。

 

比如下雨的時候,凝神細聽高牆外的雨聲,聽著聽著,突然就回到了唐宋生活。

再比如大雪之後,清茗一杯,雜誌兩卷,聞見時光掠過土地與生民,不絕如縷。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他說:「人不能一直奮鬥,那會失掉很多有趣的東西。」

 

這個道理,麥家也是明白的。

 

有人來約稿,麥家推了:「不寫了不寫了,謝謝。」

有人出高價,麥家繼續推:「哦哦,不寫了不寫了,謝謝。」

那人不死心,麥家乾脆宣稱封筆。

有人說他傻,錢送上門都不要。

麥家只笑笑,沒說話。

麥家真的不寫了嗎?當然不。他只是寫得慢了。一天最多500字,還刪來改去。

在所有人都追求快的時候,他卻非要走一條慢的路。在他身上,你會看到一個文人「落後」的固執。

 

他說,「當大家都在一路狂奔,我要敢於獨自後退,安於一個孤獨的角落寂寞地寫作。」

 

除了寫作,麥家還讀書、健身,自費籌建了麥家理想谷,一個集「書店+咖啡館+寫作營」於一體的公益項目。

他在用行動鼓勵年輕人讀書,一起回家,回歸心靈的淨土。

 

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趨利,中年趨名。

 

名利都有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

高曉松和麥家是有著大境界的人,在別人忙著追名逐利的時候,他們卻慢下來去擁抱生活了。

 

不曲意迎合,不刻意追逐,忍得了浮躁,也耐得住寂寞。

看似一個狂熱,一個沉靜,這兩個理工男,卻因為文字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

他們遊歷世界,歷盡千帆,卻仍然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早在2017年5月,高曉松就在微博上喊話麥家,盛讚麥家理想谷這一「人間仙境」:

「麥家老師在杭州西溪開的麥家理想谷很好,就在我杭州阿里總部辦公室旁邊,與KPI苟且之餘,去坐坐,讀讀詩,很治癒。」

 

於是,高曉松也緊隨老友的步伐,來到杭州開了家同樣詩情畫意的曉書館。

年過半百,高曉松寫過歌、拍過戲、出過書,開了自己的脫口秀節目,也終於實現了開圖書館的夢想。

 

他從這座叫「我」的小鎮經過,靜觀屋頂的雪化成雨飄落,留下一間書館,驚豔了如花美眷,繾綣了似水流年。

 

高曉松是個可愛的人,既有世事洞明的智慧,也有犀利張揚的鋒芒,才華橫溢,卻並不文人相輕。

 

如今,他樂得邀約三兩好友,將心中廣闊的天地打開,並與其一一分享。

正是在自家書館裡,高曉松一身江湖氣,輕搖紙扇,對著鏡頭錄起了《曉說》。

 

節目中,麥家提到:「做人其實一輩子不停地在交出去。文學完全承託了我這一輩子,我覺得很幸福,我完全交給了它,它盛得下我。」

高曉松點點頭,補充道:「而且你交出去的都是有生命的,是鮮活的、能奔跑,而且能自己變成各種各樣東西的鮮活的東西。」

 

在高曉松看來,麥家的作品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值得很多熱愛文學之人向它學習。

現場一位初次見到麥老師的工作人員,在聽完兩人的對談後,掏出紙筆匆匆寫下:

「麥家是我所見的一位在風雨中被沒收了工具,但依然堅持在開墾世界的行者。」

 

他們聊得有些深奧,但彼此心靈相通。你很難想像,這兩個性情完全不同的人,私底下關係卻好得不得了。

時隔八年,麥家終於寫完了他的新書,問了高曉松一句:「我是不是還沒給你看?」

高曉松:「沒呢,你準備要給我了?太好了!」

麥家:「我還說要不要給你先看看,這不是擔心你忙嗎?」

高曉松:「不管,反正我想先看,我現在好歹也是好幾個獎的評委呢!」

 

這對話,誰曾想到是這麼兩個人在聊天,搞得像倆大小孩在吵嘴!

正如高曉松所說:「我跟麥家老師關係實在是太好了,沒事就長談一晚上,聊到半夜。」

 

那種默契,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的地方見。

 

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可怕的、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才能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高曉松和麥家,就像彼此的一面鏡子,從鏡像反射中看到了一個極其相似又更豐富多彩的世界。

 

 

在這對老友身上,我們能看到關於夢想、關于堅持、關於境界、關於自我的很多東西。

 

為夢想,他們全力以赴,一片赤誠;

為所愛,他們堅韌不拔,矢志不渝;

為生活,他們追求質樸,回歸本真,

為自我,他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只有把所有喜歡的事都做了,才算不枉此生,才能安心地數著日子,睡個好覺,做個好夢,等待永逝降臨。

 

他們的人生態度值得很多人學習,就像高曉松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我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

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國學一刻送書活動來啦

《夏摩山谷》是安妮寶貝改名慶山後的首部小說,醞釀七年的重磅長篇。夏摩山谷是心靈孤旅的宿命之地,在那裡你會遇見生生世世的愛。慶山(安妮寶貝)作品持續暢銷二十年,銷量逾千萬冊。

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點讚留言獲得點讚數第一的讀者,將會獲得一本《夏摩山谷》的紙質書,每人每月只有一次獲獎機會。(每日的點讚數截至時間到第二天文章推送早上8:00前)

*作者簡介:陳不識&潮見,同是文學專業畢業。陳不識,媒體從業者。潮見,多篇文章發表於各大雜誌、報刊。目前是自由撰稿人。


推 薦 閱 讀

孫臏:一個人能成大事的3種跡象

他有顏有才,位極人臣,卻自縊身亡:沒有理想的人生,不值得為之拼搏

李清照:願你有逢山開路的勇氣,也有豐盈有趣的靈魂!

難得糊塗,是最頂級的聰明

俘獲諸葛亮的醜女,憑什麼無敵

編輯:夏涼音

圖:網絡

看更多走心好文

請長按下方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董卿、高曉松二話不說推掉工作,連夜飛來給麥家親自助威
    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讀過麥家的《解密》、《暗算》、《風聲》,大家都知道麥家的寫作風格,也熟知他講述故事的素材和原型。他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在他營造的「江湖」環境裡。他的「江湖」與金庸武俠小說的「江湖」是同質的,但更加神秘莫測,更加具有奇幻之美。但是《人生海海》這本書,打破了以往麥家的寫作風格。麥家和過去作別,回到童年、故鄉,那個生他養他的村莊。
  • 麥家:中國諜戰之父為何巔峰隱退?董卿高曉松力挺:他是真的人才
    有一次在學校同學侮辱麥家的父親,忍無可忍的麥家選擇反擊來維護父親的尊嚴。在他和同學打架的時候,父親匆匆趕來,麥家本以為父親是來給自己撐腰的,沒想到一個劈頭蓋臉的耳光把麥家打蒙了。麥家在創作&34;這個人物的時候,投射了自己和父親的影子。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父親的形象。
  • 《靈劍山》大結局:為第二部埋下三大伏筆,海雲帆成妖王僅是其一
    《靈劍山》大結局:為第二部埋下三大伏筆,海雲帆成妖王僅是其一文/娛樂聊劇由當紅小生許凱和混血女神張榕容一起主演的仙俠題材
  • 董卿推掉工作,高曉松連夜飛回,莫言:麥家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
    董卿推掉工作,高曉松連夜飛回,莫言:麥家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長大成人,父母花去了他們多少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父母給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力,父母用博大的胸懷與深沉的愛。
  • 海賊王989話分析:大媽一句話,解開6年前埋下的伏筆,粉絲:尾田牛逼
    想必海賊王的粉絲們對於和之國出現的蠻霸者不陌生吧!他們超級高,體型超越巨人族,是凱多的強力幹部。目前已經公布的有七鬼和八茶。
  • 麥家的《人生海海》憑什麼這麼火?莫言「著迷」,董卿「落淚」
    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同時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各位一直以來覺得,麥家或許還是發布有關諜戰類的小說,但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
  • 葉羅麗:茉莉金妻身份早有暗示,導演第四季埋下伏筆,羅麗沒戲了
    《精靈夢葉羅麗》第七季的精彩故事還在繼續,隨著羅麗打開花蕾堡的大門,相信會有更多的秘密呈現在我們面前。不過,葉羅麗第七季的故事確實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同時也解開了粉絲心中的很多疑團。此前,大家最在意的就是金王子的愛人是誰?當時不少粉絲認為,金妻的真正身份應該是羅麗,感覺「金羅」還是比較般配的。
  • 13年前玩轉羅生門式懸疑,麥家的《風聲》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與電影不同的是,麥家在「東風」之後,又寫出了「西風」和「靜風」——上部 東風:從共產黨的角度講下部 西風:從國民黨的角度講作者麥家說過:「書上的歷史其實是真實歷史的馴化版,化妝過的——不是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麥家沉寂8年的力作,董卿看後落淚
    而小說家麥家在《人生海海》中就完美塑造出了這一英雄角色。《人生海海》是麥家歷時八年,幾易其稿的一部佳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隱沒在山村的「上校」的傳奇的一生。隨著潮起潮落,他的秘密緩緩在世人眼前展開,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被命運裹挾的無奈、殘忍和苦難,可最終成就的是一個穿越海海人生的勇者。
  • 甄嬛傳開場埋下的四個伏筆:原來華妃的命運在開場早就被安排好
    它的伏筆埋得超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很多深意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是完全看不出來的,就比如簡簡單單的第一集裡面,居然埋下了四個人的宿命,你知道嗎?1.華妃的宿命第一集開場,太后打著給兒子送粥的幌子來看望皇上,其實是因為皇上子嗣單薄,讓兒子選秀充盈後宮綿延子嗣。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有多好?被董卿高曉松力薦,讓你熱愛生活
    董卿評價麥家身上有一種旁觀者的獨特氣質,一旦開口,你就能體會到他的語言的精準性,細節的觸動性,以及思想的深刻性。當麥家完成了自己新書《人生海海》時,第一時間把先閱本寄給了董卿。著名製片人高曉松看過後也感到十分驚喜,感動到落淚,評價說:「《人生海海》是麥家老師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內心深處的文學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人生海海」是閩南語,用北方話理解,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讚不絕口,高曉松看後落淚
    熟悉麥家的人都知道他寫過《暗算》,《風聲》等諜戰類小說,這兩部小說分別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和電影,贏得了很高的收視率和口碑。他花了11年寫完人生的第一本書《解密》,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提名。《人生海海》是麥家繼《暗算》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沉澱八年後的又一力作,這部作品的故事靈感來自於麥家童年的一件小事。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一個人可以僅憑內心的高貴超出時代,願我們都做這樣的人!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
  • 他曾讓董卿流淚,一個電話高曉松為他從美國飛回來,究竟憑什麼?
    而麥家自己卻永遠都不會得到父親一個確鑿的認可,一聲原諒,甚至哪怕是一個清醒的笑容了......麥家:是寫作救了我的命麥家曾說:「如果不是寫作,我很可能早都自殺了!」這本書不再是波譎雲詭的諜戰世界,而是第一次用筆觸及故鄉,講述了一個名叫「上校」的人與命運纏鬥一生的故事。他在書中塑造了兩個父親,一個更像是現實中他的父親,另外一個就是上校——一個理想化的父親。書中的父親可以為了兒子,不惜突破底線,甘當一個不道德的告密者,讓人唾棄。
  • 10年伏筆!「騙子」和「小人族」之間的故事,海賊王的魅力
    土豆君在等待的日子裡就閱讀了之前的篇章,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點,尾田老師所埋下的伏筆。這個伏筆可不簡單,居然長達10年之久,究竟是什麼伏筆呢?來一起看看吧。在海圓歷1122年大約400年前,羅蘭度及船員因躲避暴風雨而來到加雅島,拯救了當時受到「樹熱病」侵襲的山迪亞一族。
  • 麥家《人生海海》到底有多觸動人心?莫言高度盛讚,董卿哽咽落淚
    這句話來形容《人生海海》;作者麥家自己也說,他這次破譯的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並且還坦言這是一部與他的童年、家鄉和父親和解的小說。《人生海海》創作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作家馬家輝曾說,麥家有一種氣質,像是個受過傷的男人。確實如此,這個傷根植於他的童年。由於家庭構成不佳,麥家的童年充滿了陰霾。
  • 為了這個男人,高曉松連夜從美國趕回,董卿推掉所有主持
    1964年的一天,浙江富陽市大源鎮的一個普通農民工家庭,誕生另一個新的生命,取名麥家。他的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麥家被推向了命運的制高點,因為自己的作品都是"諜戰題材",因此,在社會上都被世人稱為"諜戰之父"!
  • 高曉松心中的作家,麥家對他非常崇敬,魯豫:「他喚醒了我」
    作品用反諷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寫一代青年的「黃金時代」是在勞動之餘講黃色笑話中自我放輕鬆的。王小波曾對一個朋友說過:「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晦的東西。」高曉松心中第一作家,麥家非常崇拜他,魯豫:「王小波喚醒了我」高曉松曾經在節目中曾言:「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命運呼嘯而過,留下了什麼?
    故事的本身極為精彩,講述一位大時代中傳奇人物的一生,將個人的小命運置於時代的大滾輪之下,讀罷後難免感嘆命運之不公、世道之滄桑、人生之微茫。從閱讀體驗上講,讀者確實會有一種急於想要知道故事情節走向的緊迫感,讀完後回味細品整個故事,卻發現有些情節可有可無,故事的核心也變得有些模糊和蒼白了。
  • 37歲黃聖依遭「淘汰」,其實早在「乘風破浪」的故事裡埋下伏筆
    那麼黃聖依這一次的淘汰,早在她參加節目開始就埋下了伏筆。當時的剪輯來看,感覺評委們避重就輕,一直談論的是黃聖依的顏值和身材,說到鋼琴彈得如何,黃聖依說自己是現學的,不是很熟練,但這不重要,對於節目本身來說,重要的是話題點有了。
  • 《羅布奧特曼》風格算是新的一次嘗試,本作伏筆已經埋下不少
    從銀河開始的每年新奧都是如此,不過2016年的歐布奧特曼的劇情卻讓很多人直接啞口無言,至於現在賣玩具是可以理解的,這種時代,虧本對於一個公司來說算是很嚴重的事情,當年夢比優斯拍完就因為破產被收購,不過好在現在的奧特曼良心還在,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繼續鼓勵,新生代奧特曼並不是沒有好作品來說說看了現在兩集的觀點吧,羅布奧特曼現在的表現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這種風格也能算是新的一次嘗試,對於特攝劇,第一集對於玩具和周邊的宣傳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