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八十五歲了,和舅舅一起住在老家鎮上的養老院裡,裡面住的都是能自理的老人,大部分都是母親老家的鄰居親戚和朋友,他們在農村辛苦了一輩子,年紀大了以後子女們將他們送進了養老院。
我每周都去母親的養老院看望母親和舅舅,舅舅的兩個孩子在國外,幾年才回來一次,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大姐和哥哥因為經濟問題鬧了矛盾,兩個人都不去看望母親,他們也許覺得這是在懲罰對方吧,其實傷心的是母親。
今天去養老院看望母親,天氣很冷,花園裡人工湖裡的水都結冰了,母親的房間很暖和,我看了看溫度計,大約二十三四度,養老院的供暖還是很好,這比在農村老家的老房子裡暖和多了。
每次母親都拉我和她去陽臺上曬太陽,他們樓層的二十多個老太太都在那裡,養老院放了按摩椅,有人在那裡做操,還有一個老太太在唱歌給她們聽。
母親讓我去和老人們聊天,我知道她的用意,她只是想讓別人都看到,她的孩子也來看望她了,因為都認識這些老人,這些老人們也都和我熱情地打招呼。
管理員告訴我,母親這段時間總盼著我們去看她,看著別的老人家的子女去養老院,她就很羨慕,有時候她會一個人在花園裡鍛鍊,不和老人們湊在一起。
我知道雖然母親嘴上說著我們都忙,不用去看她,內心又是多麼渴望和子女在一起,雖然在養老院生活得很好,工作人員也照顧得很好,這一切不能代替母親對親情的渴望。
養老院的管理員知道我們家裡的情況,她常說對待老人,做子女的要有良心,對年老的父母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你養我小,我陪你變老」是每一個子女小時候的願望,像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他們出生在戰爭年代,成年後是我們國家最艱難的時候,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含辛茹苦養大幾個孩子,尤其是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的父母,當年父母為了養活我們的艱難我至今記憶猶新。
在那些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年代,我們作為農民的父母養大了四個孩子,並且全部都供到高中畢業,其中有兩個讀了大學,使我們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這在落後的農村家庭是很少有的。
我也常常自責,父母供我讀書,我卻沒有能力陪伴年老的母親,母親在跟著我的幾年中,因為要上班,讓母親一個人在家嘗盡了孤獨和寂寞,所以母親今年才和舅舅一起住進了養老院。
老家的親戚和鄰居常說我孝順,其實我覺得我不是孝順,我的農民父母竭盡全力供我們讀書,只是想讓我們走出農門,過上好生活,為人子女要有良心,如果連父母都不感恩,我們還有什麼資格教育我們的子孫後代?
我只想在母親的有生之年,能儘量陪伴母親,讓母親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我常常想,母親已經八十五歲了,就是我每天都能陪她還能陪幾年呢?
我真的感恩父母對我的養育,一個貧苦農民家的孩子讀了大學,有了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讓我的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和那些還在農村的同齡人相比,我心裡更加感謝父母,是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山羊跪乳,烏鴉反哺」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提醒我們要對父母感恩,誰也不想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