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孝順的孩子,只是覺得對待年老的父母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2020-12-20 西風依舊雲已淡情感

母親八十五歲了,和舅舅一起住在老家鎮上的養老院裡,裡面住的都是能自理的老人,大部分都是母親老家的鄰居親戚和朋友,他們在農村辛苦了一輩子,年紀大了以後子女們將他們送進了養老院。

我每周都去母親的養老院看望母親和舅舅,舅舅的兩個孩子在國外,幾年才回來一次,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大姐和哥哥因為經濟問題鬧了矛盾,兩個人都不去看望母親,他們也許覺得這是在懲罰對方吧,其實傷心的是母親。

今天去養老院看望母親,天氣很冷,花園裡人工湖裡的水都結冰了,母親的房間很暖和,我看了看溫度計,大約二十三四度,養老院的供暖還是很好,這比在農村老家的老房子裡暖和多了。

每次母親都拉我和她去陽臺上曬太陽,他們樓層的二十多個老太太都在那裡,養老院放了按摩椅,有人在那裡做操,還有一個老太太在唱歌給她們聽。

母親讓我去和老人們聊天,我知道她的用意,她只是想讓別人都看到,她的孩子也來看望她了,因為都認識這些老人,這些老人們也都和我熱情地打招呼。

管理員告訴我,母親這段時間總盼著我們去看她,看著別的老人家的子女去養老院,她就很羨慕,有時候她會一個人在花園裡鍛鍊,不和老人們湊在一起。

我知道雖然母親嘴上說著我們都忙,不用去看她,內心又是多麼渴望和子女在一起,雖然在養老院生活得很好,工作人員也照顧得很好,這一切不能代替母親對親情的渴望。

養老院的管理員知道我們家裡的情況,她常說對待老人,做子女的要有良心,對年老的父母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你養我小,我陪你變老」是每一個子女小時候的願望,像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他們出生在戰爭年代,成年後是我們國家最艱難的時候,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含辛茹苦養大幾個孩子,尤其是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的父母,當年父母為了養活我們的艱難我至今記憶猶新。

在那些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年代,我們作為農民的父母養大了四個孩子,並且全部都供到高中畢業,其中有兩個讀了大學,使我們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這在落後的農村家庭是很少有的。

我也常常自責,父母供我讀書,我卻沒有能力陪伴年老的母親,母親在跟著我的幾年中,因為要上班,讓母親一個人在家嘗盡了孤獨和寂寞,所以母親今年才和舅舅一起住進了養老院。

老家的親戚和鄰居常說我孝順,其實我覺得我不是孝順,我的農民父母竭盡全力供我們讀書,只是想讓我們走出農門,過上好生活,為人子女要有良心,如果連父母都不感恩,我們還有什麼資格教育我們的子孫後代?

我只想在母親的有生之年,能儘量陪伴母親,讓母親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我常常想,母親已經八十五歲了,就是我每天都能陪她還能陪幾年呢?

我真的感恩父母對我的養育,一個貧苦農民家的孩子讀了大學,有了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讓我的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和那些還在農村的同齡人相比,我心裡更加感謝父母,是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山羊跪乳,烏鴉反哺」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提醒我們要對父母感恩,誰也不想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相關焦點

  •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
    古語有云: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就會發現任何人之間的相處都會變得美麗。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別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卻漠然視之。因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只會把別人的給予當作理所當然,只會一味索取,而不能給予什麼。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文|文兒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民族大國,也有很多孩子對待自己父母孝順到人人稱讚,是街坊鄰居都想要的懂事孩子。但是有些家庭的父母,卻對懂事孝順的孩子視而不見,偏偏寵愛囂張跋扈的孩子,還覺得他們可愛。張姨家兩個兒子,大兒子從小就懂事,小時候有一顆糖都會留著給張姨吃,長大之後更是懂事孝順,經常幫張姨做一些家務事、體力活。每年張姨生日,大兒子也都會精心準備好禮物,人人都羨慕張姨的大兒子是個小暖男。
  •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所有
    《感恩的心》歌詞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 「孫儷養了我4年,我想毀了她」,不懂感恩的孩子,就像只白眼狼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人生是不公平的,但生命卻是平等的。父母能給予你生命,卻給予不了你想要的人生。
  • 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我們都會甜甜地回答:「我們會給父母買好多好吃的。」這時,我們會逗得父母開懷大笑,她們的眼裡既有幸福又有溺愛,還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孝順父母。 然而,隨著年齡長大,我們的翅膀越來越硬,在能夠脫離父母懷抱展翅高飛的時候,我們學會了頂嘴,甚至有時候還會和父母吵架。
  • 家庭教育最可怕的不是孩子不懂感恩,而是父母的道德綁架!
    我不想挑刺,可一旦遇到把家庭教育概念化、極端化的例子,還是忍不住,要說一說。 有人說,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乍一聽,頭頭是道,很有道理的樣子。 深入一想,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 不怕孩子不成才,就怕養成「白眼狼」,父母做好這些讓娃懂感恩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我國自古就提倡「知恩圖報」,承了別人的滴水之恩也當湧泉相報,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更是大於天。雖然絕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不求回報的,但是一定要教育孩子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做父母的要重視
    "養兒防老"的觀念,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即便是到了現如今,依然不乏父母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要養一個能防老的孩子,一定要先教給他"孝"。我們還有句老話"三歲看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長大後懂不懂"孝。"
  • 「你沒兒子,財產遲早都是我的」,孩子隨口說的話,傷了老人的心
    「你沒兒子,財產遲早都是我的」,孩子隨口說的話,傷透了老人的心:張爺爺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有一個女兒,已經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因為女兒和張爺爺住得比較近,所以說,女兒平時有空的時候也經常會帶著孩子去看望老人。雖然說每次女兒和外孫一來,張爺爺和老伴兒都要準備一大桌子飯菜,十分辛苦。
  • 感恩節:做父母的要學會感恩孩子,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課
    而媽媽則心滿意足的享受著,並把餅乾遞給了孩子,還不忘誇讚孩子有禮貌。這位媽媽我經常見到,她每次都會要求孩子說「謝謝」,但自己卻沒有任何回應,哪怕只是簡單的「不客氣」。這一幕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我腦海中卻回想著一位做教育的朋友說過的話:「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的課!」
  • 【色難 孝順的故事】報恩與感恩
    很難再聽到孝順父母是應該的,聽到的都是長大娶妻搬出去是應該的;父母老了無法自己生活,送父母去養老院是應該的。 中國大陸實行一胎化,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大人把孩子寵成了小霸王。時代的變遷,人心不古,臺灣不也是這樣嗎?作父母的常說,「我不能太晚回家,孩了要讀書,如果不陪在他身邊,他的分數就不保了。」「孩子要帶便當,為了要煮什麼菜,很傷腦筋。」
  • 這個時辰出生的女人,孝順父母心地善良,晚年子孫滿堂,福氣綿延
    文|佔卜君按照中國的傳統美德來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天經地義地事。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不難見到有一些不贍養父母的子女,為了金錢利益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爭吵個不停;但也還是有很多有孝心的兒女,特別是作為女兒很心疼自己的父母,她們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在年老之際享受人生的天倫之樂,以此報答父母對自己年幼時的養育之恩。特別是這三個時辰出生的女兒,心地善良不說更是孝順父母有加。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戒色要孝順,孝順父母要及時!
    所以我們對人愛敬心不足,還是源頭的活水這個孝道有虧。孝心開,百善皆開,我們對父母要時時愛敬存心。」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為我們付出最多的人,做兒女的應該多關心他們。我們過去邪淫時是多麼不懂事,不僅隨意糟蹋身體的精華,還經常頂撞父母,傷他們的心,這連禽獸都不如了,很多戒友都懺悔過去不孝父母的言行,真的是悔恨啊!
  • 「隱秘的啃老」:新型啃老層出不窮,父母還覺得孩子孝順甘之如飴
    父母這個職業是最無私的,無論孩子是否在身邊,牽掛的心就不會斷。父母的關愛對於子女來說,是無條件的,而且是取之不盡的。正是由於這種特性,很多孩子成年之後,還會理所當然的「啃老」。不過單純的「啃老」,總是回家跟年邁的父母要錢,總是會被人說閒話的。「啃老」的模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與時俱進了。
  • 經典童話故事《一串甜美的葡萄》| 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大頭爸爸講故事北大教授每天給百萬孩子講好聽的睡前故事(點擊上方
  • 一個女人什麼都好,就是不孝順男方父母,怎麼辦?
    一個什麼都好的女人,按理是不會反對自己的丈夫贍養自己的父母的,樓主所說的不孝順男方父母應該不是這種。2、照顧父母健康如果男方的父母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日常飲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顧,那男方就必須好好的照顧自己的父母。作為女方,從法律意義上說,她並沒有照顧公婆的義務。畢竟很少有哪個兒媳婦是由公婆撫養長大的,如果女方願意照顧公婆,那說明她賢惠、懂事。
  • 從小愛說「這3句話」的孩子,長大易成「白眼狼」,父母別不上心
    很多人在年老之後都會發出「兒孫不孝」的感慨。因為自己年紀大而變成孩子的眼中釘肉中刺,這樣的「白眼狼」恨不得自己的父母早些離世,好減輕自己的養老負擔。其實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長大後孝不孝順,在小時候就有徵兆了。
  • 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
    對於孝順的定義,古人也有很多好的觀點,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是一個孝子,他認為孝順有「三種境界」:一是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二是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三是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真正孝順的人,「三種境界」都能夠做到,越孝順福報越多。
  • 《父母愛情》江亞菲:懟天懟地懟父母,實際上卻是最孝順的孩子
    江家老大老二老四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也很快接受了現實,亞寧心裡雖然氣憤,一直乖巧的她頭一次對爸爸兇了,但她同時又覺得新來的「大哥」可憐,接受了她。面父母突然冒出來的孩子,江家的幾個孩子經過短短的時間,不同的程度接納了江昌義,只有江亞菲,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直接找江昌義的麻煩,甚至將討厭和不歡迎直接露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