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貶相迥「虎」成語: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

2020-12-23 寫乎

作者:譚汝為

虎乃百獸之王,漢語修辭以「虎」為喻,據其特性,可喻威猛,或喻兇殘,更可喻驚險。詩文常以其寓褒貶、辨善惡,美刺雙宜,褒貶兩用。

(一)有趣的「虎」

「虎」字成語,褒義、貶義、中性皆有之。

褒義成語,如:「猛虎插翅、如虎添翼、虎頭虎腦、虎背熊腰、虎嘯風生、虎頭燕頷、鷹揚虎視、將門虎子、酒虎詩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等。

褒義的約佔總數40%,多取虎之威猛義。

貶義成語,如:「畫虎類犬、鴟目虎吻、放虎歸山、養虎遺患、虎頭蛇尾、狐假虎威、開柙出虎、騎虎難下、投畀豺虎、為虎作倀、畏敵如虎、與虎謀皮、縱虎歸山、豺虎肆虐、垂餌虎口、談虎色變、握蛇騎虎、虎兕出柙、鯨吞虎噬、苛政猛於虎」等。

貶義者約佔總數五成以上,多取虎之兇殘義。

中性成語,如「虎落平川、狼吞虎咽、餓虎撲食、二虎相鬥,虎口拔牙」等。中性者只佔總數一成,多為客觀描述。

「虎」與「龍」結合的成語大多表褒義。

如:「虎鬥龍爭、龍騰虎躍、盤龍臥虎、藏龍臥虎、龍行虎步、風虎雲龍、降龍伏虎、虎踞龍蟠、虎穴龍潭、龍驤虎視、龍吟虎嘯、龍跳虎臥、生龍活虎、虎略龍韜、龍馳虎驟、龍幡虎纛、龍江虎浪、龍精虎猛、龍蟠虎繞」等。

「虎」與「狼」結合的成語幾乎都表貶義,例如:「豺狼虎豹、如狼似虎、拒虎進狼、官虎吏狼、狼貪虎視、虎穴狼巢、狼餐虎噬、狼顧虎視、狼前虎後、前怕狼後怕虎」等。「虎」與「羊」結合的成語完全表示貶義,例如:「羊入虎群、虎入羊群、驅羊攻虎」等。

(二)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

須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進行開掘和闡釋。自古及今,中國民俗形成一種傳統文化底蘊,這就決定了虎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和審美的多元化。其中包涵著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典型地反映了我們的民族心理。

首先,老虎是極具靈性的生命體,它繁衍生息在有山有水的自然環境中,由食草動物如山羊、鹿、野豬等作為其食物而形成生命鏈。

為了生存,虎與生俱來必須具備頑強、勇猛、兇惡的王者雄風。中國民俗認為虎能驅鬼避邪,所以古時門神上除「神荼」「鬱壘」之外還有老虎,用它鎮宅驅兇。——這種觀念產生於敬畏。因此,它和「龍」同享尊榮,但「龍」畢竟為傳說的虛幻聖靈,可望而不可即,虛無飄渺,而「虎」卻在動物園和馬戲團落戶,為現實之存在。

第二,老虎是大自然的傑作。

它斑紋美麗,體型嬌健,步態優雅,表情威嚴,具有一種昂然的生命力,就是虎虎生氣:雄威懾千裡,長嘯鎮百邪,是威嚴、雄偉、陽剛的化身,所以演化為吉祥的圖騰。——這種觀念出於審美。

「龍」是帝王象徵,沾上皇族的高貴,高高在上端坐廟堂之上享受奉祀;而「虎」卻是山野之王,頗具草根情懷,卻「氣吞萬裡」,因此,與歐美雄鷹、非洲雄獅、南亞大象一樣,老虎就是華夏理想主義的英雄圖騰。

第三,老虎捕食的兇猛殘暴,使人聯想到苛政的肆虐和暴力的兇殘。

於是這種動物性使它與「豺狼」齊名為伍。於是「虎狼之國、苛政猛於虎、官虎吏狼」的譴責鞭笞之聲不絕於口。——這種觀念出於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其實是借老虎說事以刺世疾邪。人們對「虎」褒貶參半,愛惡皆存;而對「狼」卻清一色的貶斥,「狼」字成語無一褒義,便是明證。

第四,「虎」字成語這種繁複的感情色彩和相反相成的審美心理,。

源自美學的「審美觀照下的美醜二重性」和修辭學的「比喻二柄多邊說」。錢鍾書先生《管錐編》指出:「比喻之二柄」就是「同此事物,援為比喻,或以褒,或以貶,或示喜,或示惡,詞氣迥異」,就是說:同一個喻體可以具有褒貶好惡迥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喻之二柄」得以存在的基礎是:相當多的自然物同時兼有美與醜兩種相對立的審美素質。譬如同一隻老虎,既可以視為美的對象來觀賞稱道,也可以作為醜的對象來看待鞭撻。「生龍活虎、虎踞龍蟠、龍騰虎躍」等是褒揚性的比喻,而「吏狼官虎、為虎作倀、虎兕出柙」等卻是貶斥性的比喻。我們稱許「戰士個個小老虎」,卻也可譏諷某位悍婦是「母老虎」,都是「老虎」,卻愛憎迥然。——這種觀念或手法的理據就是「喻之二柄」。

【作者簡介】譚汝為,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天津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天津市語言學會顧問。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魏文帝曹丕的第二任皇后郭氏是如何從婢女逆襲上位的?

古詩中採蓮女子的愛情有多美?

相關焦點

  • 帶「虎」成語近一半為貶義 專家:受狼拖累
    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須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進行開掘和闡釋。自古及今,中國民俗形成一種傳統文化底蘊,這就決定了虎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和審美的多元化。其中包含著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典型地反映了我們的民族心理。
  • 老師讓解釋「守株待兔」,熊孩子只回答8個字,老師:不是我教的
    編 輯:柔山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用「相愛相殺」來形容,簡直是再貼切不過了,孩子認真學習聽講的時候是真的可愛,而調皮搗亂的時候也是真的能氣壞老師。 這不,某學校的課堂上,就發生了這麼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而且還是和一個成語有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 團 | 馬英九強推的小牛頓科普書,將成語與科學相結合,學成語還能獲得科學知識!
    這樣一解釋,謎團就解開了,真想不到一個小小成語背後,還蘊藏著這樣的科學原理,是不是好有趣? 然而,科學的探索還沒結束呢,緊接著「望梅」能「止渴」的話題,還延伸出與其息息相關的「舌頭與味覺」的科學知識。
  • 成語查詢|成語在線查詢,首字母AI的成語解釋三
    成語解釋:妨礙別人做事。>成語解釋:佛家語,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成語出處:《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一:「云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問:『如何是至極之談?』曰:『愛別離苦。』」
  •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褒貶兩用的成語,快來打卡!
    褒貶兩用成語小輯1.按圖索驥:既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尋找。2.暗送秋波:本指有情人暗中眉目傳情。現也引申為獻媚取寵,暗中勾結。3.獨善其身:善,使之善,指修養,原指不得志時,就獨自把個人的品德才能修養好。《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後多指只顧自己好,不管他人。
  • 乾貨|褒貶失當成語彙總:多記住1個,就有了多拿3分的機會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乾貨,小編在這裡總結了成語運用中容易褒貶色彩失當的例子,後面有典型錯例的分析。多記住1個,就有了多拿3分的機會,快拿起小本本記起來吧。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情勢,決定策略(含褒義)。12.名不虛傳:傳出的名聲與實際相符合,不是虛假的(含褒義)。13.鳳毛麟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含褒義)。
  • 農信社言語理解:成語路「慢慢」
    成語這個「壞東西」跟一個噩夢一樣縈繞著我們各位考生,考生們經常面對選項時發現4個或者多個成語,然後更奔潰的是這些成語:一個大概知道,一個看著陌生,一個好像知道還有一個直接沒見過……同時考正常選詞填空都是客氣的了的
  • 成語辨析的10大方法
    方法三 注意感情色彩 防範「褒貶誤用」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和貶義三類。具有褒義色彩的成語,通常表達肯定、讚揚的情感態度;而含貶義色彩的成語,則表達否定與批判的情感態度;介於二者之間的不帶褒貶感情的,則是中性色彩的成語。
  • 100個成語大全及解釋,了解成語釋義,提高孩子運用成語的能力!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成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我們平常接觸到的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一些成語故事比較生動形象,蘊含著寶貴的知識和道理。這些成語故事多來自於一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歷史事跡,不僅故事情節生動,而且包含寓意很深刻。
  • 如何解釋似曾相識的既視感 可能是大腦"抽了風"
    這其實是一種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錯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既視感」。是記憶失靈還是記憶出錯?科學家曾嘗試在實驗室裡重現既視感現象。在2006年的一項研究中,英國利茲大學一個記憶小組研究團隊先為催眠狀態下的受試者創造出一段記憶,比如玩過某個遊戲或者看到一個特定顏色的詞語,接著研究者分別建議不同組的受試者忘記或記住這段記憶。
  • 包含「虎」的成語
    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打虎牢龍:猶言打鳳牢龍。比喻安排圈套使強有力的對手中計。虎變龍蒸: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盤龍臥虎: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臥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虎步龍行: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虎超龍驤: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虎據龍蟠: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 古人是如何解釋「鬼壓床」現象的?
    「鬼壓床」的科學解釋據醫學研究統計,「鬼壓床」發生的概率非常高,全世界幾乎有一半以上的人,一生中發生過一次或者多次的這種問題。這在現代醫學中被稱為「睡眠麻痺」或是「睡眠癱瘓」,即在剛剛入睡或者是快要睡醒的階段時,忽然醒了過來,在這種時候腦子已經清醒了,但是身體還沒有跟上。
  • 你在考試中可能褒貶誤用的成語,看這裡!
    成語在中國歷史文化傳承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並且部分成語沿用至今已經附帶上明顯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貶,或中性。 展鴻君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些容易褒貶誤用的成語,快看看你是否曾經入過這些坑!
  • 古人如何認為「冬打雷」現象?這種天氣現象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
    近日全國各地陰雨雪不斷,很多地方出現了雷電現象。由於已經處於立冬之後,算是「冬天打雷」。根據《禮》的說法「仲春,日夜分,雷乃發聲。秋分之日,雷乃收聲」。就是說打雷這一天氣現象,正常的話應該是農曆二月春分前後開始出現,到秋分前後消失。
  • 漲知識,這55個成語容易褒貶誤讀誤用,講話稿寫作中用錯就尷尬了
    有沒有這種情況,本來想表揚一個人,卻用了貶義的成語,這情形應該是會很難堪的。如果講話稿中成語不小心誤用了,估計「闖的禍」可能更大。為了讓文秘新手少犯這種低級錯誤,今天分享55個褒貶易誤讀誤用的成語:1.
  • 成語辨析:穿鑿附會與牽強附會
    【成語故事】 1、牽強附會成語故事 牽強附會原作牽合附會,典故出自〈通志總序〉。《通志》是宋代鄭樵所寫的一部講典章制度的政書,他在該書的序裡提到:自然現象變化多端,人間的福禍也都難以測知,人如何能將某些純屬於自然現象的變異,與人世福禍連繫起來?
  • 如何解釋似曾相識的既視感?可能只是大腦「抽了風」
    「此情此景,似乎在過去曾經歷過一遍」是一種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錯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既視感」。是記憶失靈還是記憶出錯?科學家曾嘗試在實驗室裡重現既視感現象。基於這些實驗,科學家開始認為既視感其實是一個記憶現象:我們進入到一個與記憶十分相似的場景,但無法找到相對應的確切記憶。大腦認識到了當下的場景與記憶的相似之處,留給我們一陣難以言說的熟悉感。科學家並不滿足於上述解釋,他們提出了許多理論,試圖給出記憶失靈的具體原因。
  • 如何解釋似曾相識的既視感? 可能只是大腦「抽了風」
    「此情此景,似乎在過去曾經歷過一遍」是一種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錯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既視感」。   是記憶失靈還是記憶出錯?   科學家曾嘗試在實驗室裡重現既視感現象。   基於這些實驗,科學家開始認為既視感其實是一個記憶現象:我們進入到一個與記憶十分相似的場景,但無法找到相對應的確切記憶。大腦認識到了當下的場景與記憶的相似之處,留給我們一陣難以言說的熟悉感。   科學家並不滿足於上述解釋,他們提出了許多理論,試圖給出記憶失靈的具體原因。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二年級下學期即將結束,部分地區學生已經結束了本學期的學習,並開始進行三年級的預習了。對於三年級語文的預習,其實也沒必要完全把課文內容提前學了,但是可以把基礎知識學會。
  • 狼餐虎噬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狼吞虎咽、狼餐虎咽,狼餐虎噬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比喻句。狼餐虎噬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狼餐虎噬(láng cān hǔ shì)成語釋義: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