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為園之骨,水為園之脈,花為園之魂。花木自古就是園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園林中栽花、賞花是一件考驗學問的事。蘇州園林的發展變遷史上,明代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高峰,尤其在萬曆至崇禎的晚明七十年間,江南文人將風雅推向了極致,反映在園林藝術中,是詩、文、書、畫與園林情境的高度融合。就花木一項而言,在強調美觀的同時還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皆有花可賞,即便在蕭瑟的秋季也有熱鬧的花事。
一
明代中葉,吳門書派、吳門畫派的影響力一時無兩。晚明時期,蘇州眾多文人雅士依然延續著前輩風流。而隨著松江派的崛起,松江與吳門兩大藝術流派之間又產生了頻繁而密切的互動。在蘇州造園、品園的晚明文人範允臨及其好友文震亨就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範允臨行書條幅,條幅上寫的兩首詩是範允臨的好友,松江名士陳繼儒(1558—1639)所作。根據意境推斷,兩首詩寫的應是範允臨的私家園林天平山莊:
四面群峰集草堂,尚餘竹木繞迴廊。莫言處士無功業,種得秋花滿地香。(《山居》)
種梅已過三百樹,月下紛紛落香雪。英雄忍作負心人,料應難負梅花月。(《看梅》)
秋天的天平山莊是菊花的主場,香氣襲人遍地金黃。天平山莊之後是一片梅園,名為「小孤山」,花開時節坐臥其間,令人神骨俱清。陳繼儒這兩首詩的主題都與花和園林有關,範允臨將之親筆手書,難掩心中喜愛之情。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件條幅的落款下鈐有「灌園叟」閒章。「灌園叟」是範允臨的自況,以此向世人說明自己愛花、懂花,讓人不由聯想到晚明小說家馮夢龍的《灌園叟晚逢仙女》中愛花成痴的主人公。範允臨寫過很多以花為題的詩,這些詩作在他的《輸寥館集》中多有收錄。文震亨則把品園賞園上升到理論高度,他所著的《長物志》對當時花卉的品種、栽培、品評有很多細緻闡述。
二
菊花以其色、形、香俱佳,是當之無愧的秋日花魁。從陳繼儒詩中,不難想像當時天平山莊秋菊之盛。範允臨自己也寫有《菊花》詩:「影和金滴水,香染玉潭風。不學陶彭澤,銜杯對短叢。」他認為菊花以色澤金黃、香氣馥鬱者為上品,賞菊時自然免不了要學陶淵明喝幾杯酒,吟幾首詩。明人栽菊、賞菊蔚然成風,據《長物志》中的描述,金秋花開時節,蘇州那些菊花發燒友會在庭院中羅列上百盆不同品種的名菊,品評其高下優劣。在文震亨看來,盆菊不必養很多,只要選幾種稀有的名品,種在古雅的盆盎中,養得枝葉肥壯,每盆開一兩枝花,足可置於案頭賞玩。除此而外,另有一種名菊花開繁密如滿枝錦繡,類似今日之「滿天星」,也屬上品。野菊花雖算不上名貴,但可以養在籬笆邊上,營造出採菊東籬的田園意境。
桂花是秋日園林中的芳香擔當。範允臨《詠桂花》說: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黃。記得當年曾折取,銀缸影裡賀新郎。」菊花代表重陽,桂花代表中秋,古人認為桂是月宮中的仙樹,因此也被稱為「天香」。「折桂」比喻在科舉考試中高中,因而桂花被賦予了吉祥寓意。《長物志》說,桂樹在園林中可以大量種植,花開時節可以坐臥樹下,感受香氣襲人之妙。
木本花卉中,桂花以香勝,紫薇以色勝。紫薇從農曆四月開花持續至九月,亦可算在秋花之列。據《長物志》記載,薇花主要有四個品種,紫色之外,白色者曰「白薇」,紅色者曰「紅薇」,紫帶藍色者曰「翠薇」。紫薇花開成簇,最宜遠觀。如果用手輕撫其光滑的樹幹,它頂端的枝梢就會輕輕搖動起來,仿佛怕癢一般。範允臨的《詠紫薇》就寫到了這個特點:「薄膚輕癢不勝爪,嫩幹生宜近禁廬。若使仙郎來作伴,絲綸閣下幾行書。」
三
竹子四季常青,但每個季節都有不同變化。除了在園中栽竹成林,明代文人還喜歡以兩三竿瘦竹配以湖石和其他花卉,營造園藝小品。藏於臺北故宮的晚明吳門畫家周之冕代表作《秋葵竹石圖》表現的正是園林秋景小品。該畫作上有範允臨、陳繼儒、朱之蕃、董其昌、、文震孟、薛明益、杜大綬等人的題跋,幾乎涵蓋了當時吳門、松江所有頂級文化名流。範允臨題的詩是:雨過「竹色明,風恬鳥聲樂。睡起北窗涼,斜陽在高閣。」秋雨新涼,竹影搖曳發出一片秋聲,與鳥鳴相和,讓人頓生秋意。
嚴澂
啁啾
除了湖石修竹,秋葵、牽牛、秋海棠、鵪鶉等秋日元素也在畫面上佔有一席之地。範允臨《詠秋葵》詩寫道:「秋陽影淡心還向,似妾投君懷裡時。莫訝嫩黃銷瘦色,道家裝束步虛詞。」一年生草本秋葵原產印度,它花色淡黃,神態清瘦高雅,且有向陽習性,被範允臨比作熱戀中的女子和一襲黃袍、瀟灑出塵的道人。秋葵花喜陽,耐乾旱,生命力頑強,因此是明代文人庭院中比較常見的花卉。牽牛以其花品稍俗並未被寫入《長物志》,範允臨卻專門為它賦詩一首,可見花無雅俗因人異。「柔條不負軛,垂影炤河梁。蔓引支機石,終期度七襄。」(《張侍中小齋題牽牛郎花》)通過眼前的牽牛花,聯想到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
不同於春季開花的木本海棠,秋海棠是一種闊葉肉質草本,秋季開粉色花朵,十分可愛。範允臨喜歡將秋海棠沿竹籬笆栽種,正所謂:「嫣然一笑竹籬邊,酒暈紅生色更妍。翠袖紗凝碧霧,秋風庭院輕煙」(《秋海棠》)。《長物志》說,秋海棠性喜陰溼,最適合種在房屋背陰處的臺階邊,其花品在秋花中堪稱豔而不俗,文人雅士在庭院中多養些無妨。
捲
嫋
四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松樹在士人心目中有著特殊象徵意義。秋季草木凋零,經霜彌茂的青松卻為園林平添了幾分山林意境。北宋景祐年間,範仲淹主政蘇州期間曾回到祖宅,見西齋前有老松兩株,故而將之命名為「歲寒堂」並賦詩:雙松儼可愛,高堂因以「名。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如今在天平山範參議公祠主廳亦懸有歲寒堂匾額。在崇尚簡淡逸趣的晚明,松樹也是常見的庭園植物,按《長物志》所言,松樹適合種在假山土崗之上,可聽松風。而在諸多松樹品種之中,以天目松為最佳,但種植起來頗為不易。退而求其次,可以將松左右成對植於廳堂前,小齋前栽松則以一株為妙。松樹下可以用亂石堆砌成有不規則紋理的石臺,也可以置太湖石作為圍欄,都顯得非常雅致。
栝子
園中的松樹需要其他花卉來襯託,水仙、蘭蕙、萱草都是不錯的選擇。範允臨《蘭花》:「九畹國香,帝錫燕姞。人服媚之,夢徴而吉。」範允臨晚年得子,故而在詩裡引用了《左傳·宣公三年》中「燕蘭」的典故,借詠蘭表達女子受寵懷孕得子的寓意。在晚明時代的蘇州文人圈,秋日開花的建蘭頗受寵愛。以文震亨的品評,閩中出產的建蘭是蘭中上品,江西贛州的蘭花也不錯。蘭花亦是文人書齋不可或缺之物,但不宜放太多。作為案頭清供,栽蘭的花盆也有不少講究,選用龍泉窯、鈞窯、內府官窯花盆,或用供春所制宜興紫砂盆,才顯得雅致不俗。
姞夢
秋日的園林中除了秋花爭奇鬥豔,還有秋果可賞。石榴和枸杞自明代開始就是蘇州園林中常見的秋果。石榴原產中亞,西漢時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漢、唐以來逐漸融入本土文化。石榴花開鮮豔勝火,入秋則枝頭碩果纍纍,給人以喜慶熱鬧之感。範允臨《詠石榴》寫道:「人道卿貌嬌如花,儂道花輸卿貌好。卿卿能作子累累,庭前羞殺宜男草。」石榴多籽,在民俗中有多子多孫的含義。宜男草是萱草的別稱,此草於春末夏初開花,也有宜子孫的寓意,與石榴恰好呼應。
多子與長壽,人人皆希望得而兼之。中國古代有「杞菊延年」的說法,認為服食菊花和枸杞能使人健康長壽。範允臨寫過兩首以枸杞為題的詩。「味飽雨膏甘復脆,氣含風露咽猶香。」說的是春季食用枸杞嫩芽的舌尖快感;「卻憶荊溪古城上,翠條紅乳摘盈霜。」寫的是秋日採摘枸杞果的樂趣。枸杞在蘇州園林中雖非主角,在山石牆垣間卻也頗為常見,留園中有一株百年枸杞依岫雲峰生長,秋季紅果纍纍,峰石如綴滿珊瑚瓔珞,分外明豔。
那些點綴了明代文人的後花園,被雅士們寫進詩、繪成圖的花木,如今在蘇州各大名園中依然常見,從中正可看出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姑蘇晚報》2020年09月28日 B06版作者:俞正陽
編輯:李俊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