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丹 文/圖
石楠的四季裡,哪一個季節都有「花」開,不只花開時有花,它的葉和果,都會「開花」,這是石楠留給我的最深的印象。
已是大雪節氣,石楠樹上掛著一串串綠豆般大小的紅果子,密集而燦爛。遠遠看去,像一棵開滿小紅花的樹。早上一出門,發現七一路邊綠化帶裡有很多還沒有被清理的石楠被剪掉的枝葉。應該是園林部門為了不影響行人車輛而修剪下來的低矮的樹枝,為有助萌發嫩葉而剪掉的不利於樹木長的側枝、枯枝。那些被修剪過的石楠,因為猛然失去枝葉庇護的枝幹,乍看去有些稜角分明的「骨感」,但那些誘人的紅果果卻有著隱藏不住的耀眼。想到它們要被丟棄,忍不住取上兩枝,拿到辦公室,用清水衝去路旁浸染的風塵,放在一個古舊的瓶子裡,擺在書桌上。再一看,它橢圓形的葉片更加光滑翠綠,小果子更加明亮紅豔,比之於一束鮮花帶來的美感,亦不遜色。
看電腦的眼睛感覺疲憊時,眼光轉移到石楠枝上,突然發現它的每一個枝頂都有一個小芽苞,紅紅的、尖尖的,乍一看還以為是花苞,仔細看,看到芽苞旁新長出的葉片是紅色的,猛然意識到這層層包裹的「紅」是石楠的新葉,是石楠秋季再次萌發的新葉。石楠還叫紅樹葉,真是名不虛傳。
當然,石楠葉子最燦爛的季節是在春天。每年初春,石楠總是很敏感地感知到暖意,新梢和嫩葉都火紅火紅的,遠遠看去, 一簇又一簇,像燃燒的花朵;夜晚的路燈下,又像一個個小火炬,點亮夜色……比之於這將要華麗變身的朵朵紅色,情人節裡那些易開也易落的玫瑰,仿佛都變成了一朵又一朵紅色的嘆息。隨著春天漸行漸遠,石楠紅色的葉片顏色慢慢變暗,直至在夏天老葉變成亮綠。
不同品種的石楠,新生的樹葉紅的深淺程度不同,開花時間也各有不同。從四五月開始,持續到六七月,總會看到不同的石楠花開,細細小小、密密匝匝,一樹一樹的。如果說春天的「花」開是紅色的,那這次是雪白。石楠的內心世界一定很豐富,在一個輪迴的生命中,活出不一樣的色彩。
一樹一樹的花開,當然很美。不過,石楠花盛放時,尤其趕到天氣晴好、熱氣蒸發時,會散發出濃烈的香,有網友用「會呼吸的痛」來調侃石楠花開,可見此香讓人不敢恭維。在古人的詩詞裡,倒沒有看到對石楠花香的反感。王建《看石楠花》有句「留得行人忘卻歸,雨中須是石楠枝」,也是,雨中賞花,總會多幾分清新之氣吧。李白也曾在石楠花上滿寄了閒逸的詩情: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
如果說現代人用「會呼吸的痛」來形容的是對石楠花香的不喜歡,那麼,也同樣可以用來代指相思之痛吧——痛到極致的相思,應該是難以呼吸,呼吸也會痛吧。《紅樓夢》第七十七回寫抄檢大觀園後,晴雯病中被攆,提到草木關係人事,寶玉說到「端正樓之相思樹」。「端正樓」在驪山華清宮,是楊妃日常梳洗之所,「相思樹」就是指被唐玄宗賜名為「端正樹」的石楠。那是在他將楊妃賜死之後,途中在一座寺廟裡暫歇,看到一棵開滿雪白五瓣花的石楠,花朵纖小,一小朵一小朵地攢成一簇簇,聚成一團團,玄宗覺得這花開得很是整齊端莊,突然就想起楊妃,想起那些發生在端正樓裡「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故事。也許,眼前的孤清,更易想起曾經的纏綿吧!從此,石楠便被稱為「端正樹」,樹上的花兒朵朵都寫滿了相思。 唐朝名臣權德輿詠《石楠樹》:「石楠紅葉透簾春,憶得妝成下錦茵。試折一枝含萬恨,分明說向夢中人。」影影綽綽,隱隱約約,似乎也是在說這段和石楠花有關的故事。
除卻石楠枝上的相思或閒逸,只看日常生活中石楠的四季、四季中的石楠,也已足夠美了:簇簇的紅葉會綻放如花,團團的白花會開滿枝椏,串串的果子會綴滿枝頭,這一季又一季的「花」開,配上冬季也常綠的葉子,一年四季都很靚麗。
沿著七一路漫步,身邊的綠化帶裡,低頭是整齊的冬青,抬頭是高大的楸樹,只有石楠,不必俯視,亦無須仰視,只要用最平常的視角看過去,就可以看到石楠最平常卻又不平常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