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數位化營銷五大走勢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0-11-3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梁將軍」(ID:liangjiangjunisme),作者:梁將軍,36氪經授權發布。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2020-2021年的營銷走向,這句話是:廣告要對交易負責。

對於絕大多數企業而言,疫情之前只有「增長」的焦慮,而疫情之後是「活下去」的壓力。

年底了,搶在信息泛濫之前,聊一下我對2021年的營銷走勢判斷。

01從追求「品效協同」,到追求「長效ROI」

「品效合一」、「品效協同」的概念,已經被行業喊了好些年了。但喊來喊去,廣告的「品」與「效」就像品牌的前女友和現女友一樣,沒法一桌共事。

究其原因,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根本是兩個次維的生物,雙方就不在一個語言體系下。

品牌的目標是影響人的大腦認知。通過不斷地消費提示,讓大腦形成一種習慣反射。好比狗聞到骨頭香,就會流口水。

而效果的目標是影響人的即時行為,通過準確地消費刺激,讓人立刻產生行動欲望。好比牛看到紅布,就會衝刺。

2020年,行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長效ROI」。「長效ROI」和「短效ROI」相呼應,成為評定廣告交易的新標準。

我認為,「長效ROI」可以替換掉「品牌廣告」這個概念,成為數位化營銷的新追求。因為「長效ROI」其實是用流量思維,重新定義了品牌廣告。

大家對效果類廣告的控訴,不就是追求短期利益,忽略用戶的長久經營嗎?但事實上,品牌廣告也不可能永遠不看轉化,只是企業為了長遠的轉化效果,選擇了「延遲滿足」。

而所謂的「長效ROI」,是利用廣告,把用戶導入企業的私域,讓企業可以長期、反覆地運營用戶。

我們舉個例子。

2020年,梵蜜琳在拿到「浪姐」授權後,在微信朋友圈主打「乘風破浪的姐姐同款」商品,引導微信用戶進行公眾號加粉。

關注梵蜜琳公眾號的粉絲,會在48小時內收到回復。如果用戶對推送的優惠活動無動於衷,就會在10分鐘後收到二次推送,引導用戶加美容顧問的個人微信號,進行免費的皮膚諮詢。

每個美容顧問都以「姐妹」、「閨蜜」自居,試圖用個性化的1V1諮詢,獲得用戶信任,引導用戶的後續下單。

這就是「長效ROI」,先用私域留住用戶,然後用大量的運營活動喚醒用戶、引導用戶,最終達成長期的、多次的產品消費。

2020年,各大媒體都在大張旗鼓地布局私域:

  • 抖音在著重優化本地流量和關注流量的權重佔比,讓流量配比更合理。

  • 天貓啟動「旗艦店2.0升級計劃」,幫助商家從貨品運營,轉向對人的運營;

  • 快手升級了商家號的產品服務,力圖達成「有內容+有粉絲+有生意」的生態正循環;

  • 2020年,「私域流量」第一次出現在騰訊財報裡:「私域的目標在於與用戶建立關係,使廣告投放可以持續有效地產生長遠價值……」

如果說「品牌廣告」,是從心智維度上,達成用戶的長期記憶。那麼「長效ROI」,就是在數字維度上,管理用戶的全生命周期。

所以,品牌廣告和長效ROI都是在商業上的「長期主義者」,只不過他們選擇了不同的路線,去到達同一個「羅馬」。

「品牌廣告」試圖長久地「操縱人心」,而「長效ROI」試圖精細化「管理人的行為」。

關鍵在於,有了「長效ROI」的概念之後,流量思維不再是一個短視行為,也可以如品牌思維一樣,變成企業的永續經營方法。

2021年,在數位化營銷領域,請忘掉「品效協同」,開始追求「長效ROI」和「短效ROI」。

02 IP營銷,進入後鏈路時代

2020年,很多IP營銷案例都傳遞了一個信號:IP營銷正在從前鏈路時代,過渡到後鏈路時代。

在前鏈路時代,廣告主希望掠奪用戶更大的注意力,他們關注的是「觀看、留言、點讚、分享」這些前鏈路行為。

所以,過往廣告主在和媒體談判時,他們的思路是這樣的:索取更多的曝光權益、洽談更多的植入插口、整合更多元的媒介資源。

但2020年之後,廣告主更在意用營銷解決最根本的生意問題,他們會更希望一部綜藝、一部大劇同樣能拉動市場交易。

廣告主的關注點正在發生變化。他們已經開始關注,用戶在觀看完一部內容之後,產生的「搜索、加粉、留資、下載、購物、到店」等等,這些更深、更長的後鏈路行為。

比如,一個女生很喜歡看《樂隊的夏天》,她粉上了木馬樂隊,她會下意識在網上去搜索「木馬樂隊」,了解更多有關他的故事,這就是「搜索」行為。

再比如,《風味人間》有一期講「禿黃油」,就是用蟹膏、蟹黃和豬油調製而成的一種醬,特別適合拌飯。當時,淘寶上出現了很多風味人間同款「禿黃油」,價格也飆到了400元 一罐。這就是「到店」行為。

這對媒體和廣告主都會帶來挑戰。未來,雙方的商務談判,會從權益的撕逼大戰,進化為「內容到交易之間的鏈路開發上」。

比如,當品牌方冠名了一檔綜藝,他要如何將搜索綜藝的人導向購買?如何將喜歡追劇追星的粉絲,轉化為自己的私域流量?如何讓綜藝和店鋪活動結合,讓內容流量變成消費者?

這些鏈路該如何搭建?這些內容又該如何設計?

我們先來看一個完整的後鏈路案例——純甄&硬糖少女303。純甄的營銷有兩條明顯的鏈路。

第一條鏈路是:內容植入——一物一碼——小程序打call——直播帶貨。

誠然,很多品牌都不是蒙牛這樣的土豪,沒法「傍」上硬糖少女,但你同樣可以選擇更為輕盈的模式,搭建自己的後鏈路。

第二條鏈路可能給更多中小客戶一些參考,即:IP授權——廣告預約——直播帶貨。

在拿到IP授權後,通過朋友圈廣告進行直播預告,精確鎖定小姐姐們的粉絲群體,引導粉絲進入小程序看直播,達成最終的用戶收割。

疫情期間,很多廣告主都收縮了長視頻內容的投資,他們認為長視頻內容的回報太慢,但我想說的是:不是內容IP不行,而是大家不會利用IP。

如果恰如其分地,在用戶行為的後鏈路上策劃營銷活動,那麼IP就不止於流量,而是會逐步驅動交易。關於IP的幾種後鏈路思維,我將在「番外內容」裡為付費讀者梳理一下。

總之,IP的後鏈路發掘,將成為2021年長視頻營銷的決勝點。

03 長視頻、短視頻、直播三大視頻形式互融

長視頻、短視頻、直播雖然各具特色,但他們都是「視頻流」的一種。他們在各具規模後,就會開始吸納彼此的優勢,惦記起對方的生意。

長視頻開始爭奪「短」價值。

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這樣媒體上,不僅在極力補充PGC和UGC內容,也逐漸布局信息流的生意。

而B站之所以站穩腳跟,也不是靠平臺上的ACG版權,而是各位UP們創造出來的短視頻。

短視頻也開始謀求「長」布局。

西瓜視頻在嘗試了多部自製綜藝之後,今年又下血本拿下《中國好聲音》的獨家版權。

抖音正花巨資打造長視頻綜藝《為歌而戰》,試圖打造出PK《青春有你》的頭部綜藝,只不過B站的《說唱新時代》似乎更早一步成功了。

頭部主播也在嘗試把直播「綜藝化」。

李佳琦在上《魯豫有約一日行》時,就表達了這樣的想法。在明星嘉賓來到直播間時,李佳琦團隊也在嘗試融入綜藝環節,帶動直播的場外話題熱度。

比如,金靖來直播間時,李佳琦就和她玩起了「當然了」的遊戲。

這個道理就像我們看NBA,以前中鋒是中鋒,後衛是後衛,但現在出現了詹姆斯這種具備中鋒身體,應該打小前鋒的後衛。

在2021年的視頻營銷裡,我們已經可以放言:不懂長視頻的短視頻專家,就不配做直播!

在長視頻、短視頻、直播相互融合之際,廣告主們又該如何把握這個營銷機會,充分調動三大視頻形態的流量呢?

我認為,關鍵是用內容串聯三大視頻形式,尤其是長視頻的內容。

我舉個例子,來解釋這件事。

2020年,《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火了,但這檔節目的流量價值並不在長視頻平臺上,而是在長視頻平臺之外的地方。

李雪琴、楊笠脫口秀段子,已經成了快手、抖音裡的爆款視頻;李雪琴「懶散」的人生觀,成了自媒體編輯們的最佳素材;楊笠吐槽男女關係的金句,成了姑娘們朋友圈裡的深夜配圖。

這檔節目還促成了李誕的第一場直播帶貨,嘉賓羅永浩及其團隊的助陣,讓李誕的首場直播斬獲了2700萬的交易量。

短視頻、直播其實一直在吃長視頻的長尾流量,長視頻內容是流量的原產地,是三大視頻形態的粘合劑。

2020年,其實很多長視頻內容已經開始探索短視頻和直播的商業玩法。

比如,電視臺的很多內容IP,都在以欄目為單位,進行直播帶貨。我家人就曾在《非常勿擾》的直播間裡,9.9元下單了一大袋芝士酸奶。

2021年,如果有品牌找笑果文化合作,他可以這樣和李誕談:

「我們品牌不會要更多的植入權益,但是希望脫口秀演員為我演繹更多的短視頻段子,用作信息流分發的素材,我們還特別希望入駐你的直播間,咱們邊講段子邊賣貨唄……」

04 媒體和賣場合一,新營銷催生新商業物種

前幾天,一個客戶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們在抖音的投放ROI直線下滑,還該不該投抖音?」

我回答:「投不投抖音,首先不取決於ROI的高低,而是取決於你把抖音當媒體還是當銷售渠道?」

如果你把抖音當成銷售渠道,渠道的功能是賣貨,那麼只要ROI不合格,你就要放棄抖音;

但如果你把抖音當成媒體,媒體的功能是品宣,那麼你投放抖音就是一種廣告投資,只要克制地燒錢,你就要持續投入。

這些年媒體最大的創新,不是吸納了多少億的用戶,而是突破了自身的邊界,變身為賣場。

而賣場呢?他們同時在積極探索線下空間的可能性,很多品牌的堆頭絕不是一個好看的貨架,而是一個極具體驗感的快閃店。

也就是說,媒體和賣場正在合二為一。媒體即賣場,賣場即媒體。

為什麼很多小品牌瘋狂湧入抖音、小紅書、B站、微信公眾號?對於這些小品牌而言,他們沒有能力進入天貓、更沒有資金拓展線下渠道,他們是把這些媒體當成了賣場。

以小紅書為例,筆記就是宣傳單,KOL就是導購,官微就是店鋪。

為什麼在流量昂貴又壟斷的市場中,中國有大量的新銳品牌在崛起,就是因為新型媒體打破了渠道壟斷,才給了眾多創業者機會。

不單是中國,美國也有相似的趨勢。

近2年來,美國湧現了大量的DTC品牌,Direct to Costomer,簡單來說就是「直銷品牌」。

美國的「直銷品牌」並不是中國的微商模式,而是指去掉中間商和銷售渠道,商品直接在官網上賣給消費者。

而中國的網絡基礎建設比美國更好,咱們不用自建官網,都是在微信小程序、抖音快手小店裡賣貨。

在2019年,美國的品牌直營電商已經佔到了35%-40%,而中國才不到15%。但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的DTC品牌已經有40多起融資,規模超過了42億!

可以說,2020年是中國DTC品牌的爆發年,大量的工廠店、上遊的代加工商都在成立自己的品牌,大家都想在新消費主義浪潮裡,殺進一個「值得重做一遍」的行業。

面對這次新物種大爆炸,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我認為,所有的媒體、賣場、新銳品牌都應該轉變自己的思維:

媒體:應該從賣廣告位,到幫助客戶搭建交易場;

賣場:應該從賣貨,到構建產品的體驗空間;

新銳品牌:應該從打廣告、看轉化,到構建與用戶的長效關係。

05 平臺競爭:從掠奪流量資源,到打造交易設施

網際網路平臺之間的競爭一向是白熱化的,從最早的四大門戶,到BAT,再到TMD,似乎每隔幾年,就會誕生新的巨頭。

但如果我們把網際網路的商業競爭寫成一部歷史書,我們可以發現一條規律:誰能夠服務好更多的中小客戶,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我們以網際網路廣告市場為例。

最早的時候,四大門戶只能服務百盛、聯合利華這些頂級企業。他們投放新浪、搜狐的頁面廣告,愛奇藝優酷上的貼片廣告,這些廣告按展示來收費,但這樣的客戶可能只有不到1000家;

後來,搜索廣告和競價廣告出現了,可以按點擊付費,有很高的轉化率。於是,小服裝品牌、民營醫院、遊戲廠商……各行各業的中型客戶紛紛湧入搜索廣告,這些客戶有幾十萬家。

但對於4S店、餐廳、列印社這些本地小商戶而言,搜索和競價廣告也是投不起的,但這些客戶可能有3000萬-4000萬家。於是像美團、大眾點評、餓了嗎這些本地生活網站崛起了。

所以,在中國網際網路競爭史中,有能力服務中小企業的百度、淘寶、美團都成了贏家。

但小微企業和本地商戶還不是最小的商業個體,最小的商業個體不是企業,而是個人。有什麼平臺是在為個體戶服務的嗎?現在的抖音、快手、以及微信小程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2019年,微信小程序的全年交易額突破8000億!8000億是什麼概念?2019年拼多多的交易額是1萬億,也就是說微信小程序已經成為淘寶、京東、拼多多之後的第四大電商平臺。

如果說微信紅包是在支付領域,偷襲了阿里的珍珠港。那麼微信小程序則是在電商領域,無聲無息地完成了對整個電商行業的暗殺。微信小程序的可怕,在於它不僅可以容納寶馬這樣的大客戶,更可以吸納無數個夫妻老婆店。

而當下的抖音已經成為中國「二類電商」的孵化器。大量的工廠店、新消費品牌、還有無數的個體戶,正是利用抖音才拿到了市場競爭的「入場劵」。

而一個平臺,如果要想爭取更多的小客戶,就不能依賴外部資源驅動增長,而是要靠打造服務設施,讓客戶自行入駐。

這個道理就好比兩個開放商賣樓盤,A開發商靠打廣告、放價格、招聘金牌銷售去賣樓。而B開發商只是做好了室內軟裝,建好了小區綠化,拉來了便利店、洗衣店、藥店等商鋪……

如果你是買家,你去是買A樓盤,還是買B樓盤?我們當然會選擇可以「拎包入住」的B樓盤。

2021年,各個平臺如何贏得客戶的預算?不是開放流量更大的廣告位、也不只是購買更多的內容版權,而是幫助企業搭建好自己的交易場所,讓企業可以運營好旗下的「私域資產」。

未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營銷競賽,也不會再看誰能買的起S級欄目、誰能達成更高效的媒介組合,而是比拼誰能更充分、高效地利用好平臺提供的交易設施。

總結一下

01 從追求「品效協同」,到追求「長效ROI」

02 IP營銷,進入後鏈路時代

03 長視頻、短視頻、直播三大視頻形式互融

04 媒體和賣場合一,新營銷催生新商業物種

05 平臺競爭:從掠奪流量資源,到打造交易設施

結語

2021年的五個營銷猜想,其實總結下來就兩個詞:鏈路+內容。未來營銷的關鍵是,用內容去驅動鏈路,用鏈路加速交易。

而像鏈路這種基礎設施,會像寬帶光纖一樣越來越普及。所以,內容才是未來競爭的護城河。短期勝靠數位化布局,長期勝靠內容生產力。

2021年,祝大家都能找準自己的營銷準星。

相關焦點

  • 張一鳴的新算盤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 丁波,36氪經授權發布。 字節跳動又有新動作。 8月17日,「清北網校」正式入駐淘寶教育。這是繼開言英語、瓜瓜龍之後,字節跳動的第3家教育類天貓店。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7000家教育機構入駐淘寶天貓,近1萬家機構首次通過淘寶教育參加暑期檔。
  • 2020東叄CBD生活暢想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紀錄片 11月14日,合生·金茂東叄金茂府舉辦「CBD美學生活論壇」,36氪CEO馮大剛先生、黑洞投資合伙人楊蓉女士、新天三月的創始人賴偉先生,以及東道主——東叄金茂府營銷負責人陳慧茹女士圍聚而坐,站在當代而立精英的立場,講述對北京CBD的生活感悟。
  • 2021年,我又可以了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侯燕婷 郭一夢 謝中秀 鄧雙琳 馮曉亭 杜曉玲 閆俊文,編輯:楊潔,36氪經授權發布。 時間跨進2021年那一刻,很多人都給自己講了一個無聊但真實的笑話:「2021年,我還活著,是最大的成就。」
  • 直播的未來,不是直播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趣」(ID:SocialTouchST),作者:時趣,36氪經授權發布。 「我想放棄。」2017年春節假期的某天,一個年輕人打算結束自己的主播生涯。可是,就在計劃關閉直播間的倒數第3天,流量突然大漲,原來當晚他剛好被放上資源位——於是,他繼續堅持下去。
  • 數字「異化」生存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1996年12月,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的《數位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書在中國出版。最後這本書賣出了60萬冊,而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也在此後開始了井噴式發展。 尼葛洛龐帝在《數位化生存》一書中,準確地預言了未來數字網絡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存方式,比特(bit)將取代原子成為我們人類生活的基本交換物。
  • 段永平,小霸王背後那個男人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麗,36氪經授權發布。 上周,一則「小霸王文化被申請破產」的消息在網際網路圈沸騰。這個昔日遊戲機之王的命途,引發無限唏噓。不過隨後,小霸王在官方發布聲明澄清,表示此次破產是「烏龍事件」。 與此同時,小霸王背後的那個男人——段永平,重新被提起。
  • 「困」在矽谷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在徐老師的眼中,國內的創業環境是莎士比亞的那首詩的描述「 a summer’s day」,在今年 6 月底的36氪矽谷 Demo Day 上,他對國內創業環境用了3個「前所未有」: 前所未有的創業資本投入 前所未有的創業人才聚集 前所未有的創業政策支持 同時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Iger)突然向包括 36 氪在內的中國記者發問:「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廣東、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實際情況怎麼樣?你們復工了嗎?電影院開門了嗎?」 隔離在美國家中的艾格很操心太平洋彼岸的疫情。儘管 69 歲的他在今年 2 月已經「光榮退役」,結束了執掌迪士尼 15 年的 CEO 生涯,把這個位置交給了 61 歲的鮑伯·查佩克(Bob Chapek)。
  • ACG行業事件Top100,重新發現2019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靠譜二次元」(ID:kpACGN),作者靠譜ACG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白馬湖主會場,動漫節還在全市設立了12個分會場,舉辦會展、論壇、商務、賽事、活動等五大版塊,共計50餘項豐富多彩的活動。
  • 那些爭著漲價的視頻平臺們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原標題:《繼愛奇藝後騰訊視頻也要漲價,可理由卻是這?》對此,有網友在看到愛奇藝宣布漲價的時間點剛好卡在雙11期間後表示質疑,認為所謂漲價是否「另類營銷」。甚至還有調侃稱,「還不趕緊來買個十年八年年費會員?不買可就要漲價咯。」
  • 中國洗髮水廝殺風雲錄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 館長,出品 IC 實驗室,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清潔」到「去屑」再到「防脫」,年輕人的頭髮都經歷了什麼? 作為一個奔三的男青年,本人最大的煩惱就是日益後退的髮際線。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 | 蘇琦,編輯 | 魏佳,36氪經授權發布。原標題:《2020無春招》 「金三銀四」的春招季,如今變成了一場薛丁格的招聘季。近兩年應屆生關注度最高的五大行業: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專業服務和消費品行業,新增應屆生崗位平均降幅達到35.7%。 線下面試和視頻面試將長期並存 疫情之下,遠程辦公、線上面試成了新剛需。不少HR稱,線上化、視頻化面試一定是未來招聘的新趨勢。
  • 在線教育IP 的「勢、道、術」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桃李財經」(ID:xiaozhangcaijing),作者:花哥,36氪經授權發布。 作為2020年第一風口,在線教育名不虛傳。 從融資戰到廣告戰,從私域戰到名師戰,下一個風向標則是對IP的爭奪。
  • 消費品品類速覽:彩妝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山資本」(ID:cyanhillvc),作者 青山資本投研中心,36氪經授權發布。 而跨界聯名則成為最火熱的營銷方式。2018年10月,百雀羚和故宮合作,推出宮廷限量雀鳥纏枝美什件禮盒和肌初賦活燕來勝禮盒,讓「東方美」的國貨美妝搶佔了各大流量高地。而隨後故宮文創和故宮淘寶先後聯合國貨美妝品牌唱出的故宮口紅「宮鬥」大戲則將故宮美妝的爭鬥推到了高潮。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PPSO」(ID:appsolution),作者:吳志奇,36氪經授權發布。 這次,蝦米是真的要倒了。 1月5日,蝦米音樂正式宣布將於 2 月 5 日停止服務。3 月 5 日 0 點及以後,用戶將再也無法登錄蝦米音樂。
  • 快手與抖音的流量「暗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億邦動力」(ID:iebrun),作者:潘晴晴,36氪經授權發布。 短視頻領域終究還有一戰,上半場是流量爭奪,下半場是存量比拼。 「每邀請1個新朋友,當天好友得6元,你得6元;好友繼續看視頻,你共得13元;首次分享邀請好友註冊成功,還能多領5元獎勵。」
  • 周杰倫的商業帝國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轉載。 7月21日,一場微博超話打榜大戰火遍了娛樂圈也火遍了商業圈。 最終「老牌」歌星周杰倫以超過一億的熱度成功登頂,而霸佔榜首一年有餘的流量小生蔡徐坤敗下陣來。蔡徐坤數據站發表聲明說,蔡粉聯合聲明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未來,我們將會把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臺,數據重心轉移至舞臺、音樂、時尚、品牌等。」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坦克,36氪經授權發布。 和北京的天氣一樣,最近的電影市場很冷。 但我們今天還是聊點兒「熱」的。 隨著國慶檔和抗美援朝紀念檔的結束,電影行業復工也已經整整100天了,這期間多部電影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
  • 互動視頻,元年已至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作者 Ashley,36氪經授權發布。 「互動」是內容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龔宇 早在愛奇藝世界大會提出之前,互動視頻就已經以各種形式進入大眾視線,在國內市場有所發展。
  • 李子柒爆紅背後的底層邏輯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作者周穎,36氪經授權發布。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對李子柒的最新研究。 我構建了一個KOL(Key Data-關鍵數據,Original Logic-底層邏輯,Leading Strategy-頂層設計)研究圖譜,深入分析李子柒成為爆款網紅背後的營銷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