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徐州那一片兒

2020-12-25 騰訊網

不論你長多大,走多遠,那些關於家園的記憶,會像年輪一樣刻在你心裡,而後來的一切,都從彼處生發。

——《家住徐州那一片兒》

電風扇開了一夜,早上起床頭懵懵的。豆子總覺得哪裡不對勁,衝著大衣櫃的鏡子看了一眼……

「爸!媽!」豆子慌得要死:鏡子裡這個蓬頭垢面的歪嘴貨,是哪位!

「怎麼了怎麼了?」豆子爸招之即來,來之能戰,半分鐘內,就理清了豆子的意外狀況。

在各類養生微信還有25年才能問世的時代,豆子爸對歪嘴這狀況的解決方案是上醫院和偏方。考慮到豆子才上五年級,人雖然長得瘦,卻一直沒病沒災,前偵察兵豆子爸合理推測,這嘴估計是吹風扇吹的,所以,那就先試試老家神奇的偏方吧。

神奇的偏方沒有辜負豆子爸的信任,豆子的嘴果然給扳了回來。

2020年夏天的同學聚會上,豆子的髮小,離鄉背井二十年的成功人士木木對他這段童年往事,發動了第666次暴擊。他說:「你們知道豆子的嘴是怎麼治好的嗎?我親眼見證的!是用鱔魚拉回來的!還不是活的鱔魚!是開膛破肚的那種!放他嘴裡,又微弱又有力地把他的嘴給拽了回來。」

依然精瘦的豆子微微一笑,算是默認了這一療效。

阿飛頓時感到剛才那口西瓜汁有點難以下咽。

而池池,只想求一求鱔魚的心理陰影面積。

木木笑得抹眼淚,然後又拾起了深沉練達的商界精英人設,他說:我總夢到那條街,經常夢到……

會夢到四合院刻著花紋的門鼓石,美仁巷的屋頂,阿飛家的魚缸,約豆子一起騎自行車環遊江蘇的宏偉藍圖,站在公用水管旁咔咔啃黃瓜的豪橫女生池池,無處不在的碉堡,迎賓菜館的大油年糕,還有街東頭鼎鼎有名的馬蹄燒餅。

那時,他們是中樞街上的一群少年,青春的花,開得正囂張。

1994年出版的《徐州市志》記載:中樞街位於雲龍區王陵街道辦事處轄區北部,東起彭城路,向西跨過中山南路至和平東巷(南北向,今徐醫附院東門前的那條路),長1公裡,寬5米,瀝青路面。此街由原遊擊衙門、石牌坊街、福壽街、文昌宮、道后街、二府街、興隆街7條短街組成。1917年為紀念畢生致力於辦學的教育會長梁中樞,此街更名為中樞街,1965年11月26日改稱大同西街,1981年10月15日恢復中樞街名稱。

中樞街的這7條短街大有來歷,徐州歷史上一些軍政駐地就在這裡。

遊擊衙門全稱是徐州鎮標中軍遊擊衙門。鎮、標是清朝軍隊的編制,相當於現代軍事編制的師、團。遊擊衙門設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7月,駐地是徐州府城內中樞街西頭,管轄夏鎮(今山東省微山縣政府所在地)、睢寧、沛縣、豐縣、趙莊和新設西路汛。1912年2月北伐軍進駐徐州,徐州鎮標中營解體。

中樞街西頭,宅院眾多

石牌坊街:中樞街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蔣記牌坊」,上世紀20年代《銅山縣誌》上提到,蔣氏百歲坊在縣署前街文昌宮西,光緒間為蔣秉彝妻王氏百歲五世同堂立。據蔣家後人回憶,「蔣記牌坊」位於中樞街北面中央,與現在淮海西路的基督教堂「崇真堂」相隔臨,對面是上世紀30年代的「江蘇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機關駐地。臨西邊的是「一人巷」。西邊是培正中學(徐州五中)、二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蔣氏祠堂和蔣氏百歲牌坊消失於上世紀80年代。

石牌坊街省立十中(徐州一中)舊址

這張淮海西路的老照片上,路南中樞街的基督教堂相當顯眼

道后街:顧名思義,這是文亭街道臺衙門後面的一條街。徐州人所說的道臺衙門,實際上是管轄徐、淮、海地區的最高行政機關徐海道署,跟中樞街只隔一道牆。這是一個極其特別的存在,它不僅見證了明清兩代徐、淮、海道署興衰起落的歷史,更閱盡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徐州近代百年風雲。

80年代的道衙門,門前有座碉堡。

同一角度,90年代的道衙門(攝像:光線)

二府街上並沒有兩個府,只有一個「銅沛同知署」,在清朝,同知署是徐州知府的派出機構,權力僅次於徐州知府。是二哥不是大哥,所以徐州人稱它為二府。

二府街後來成了一條生意興隆的商業街(攝像:光線)

90年代的二府街(攝像:光線)

二府街東接彭城路,80年代,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在這條街上(攝像:光線)

徐州城著名的一人巷,在中樞街西段,和風化街相通,巷子長30多米,兩側是高大院牆,只能容一人過,兩人相遇,須側身才行。

中樞街兩旁那些大大小小格局不同的大宅和軍政大院,後來,紛紛揭開面紗,走下神壇,有的改為小學校,有的成為老百姓混居的大雜院,院兒裡蓋滿了各式各樣豐儉由人的小廚房,到了飯點兒,煤球爐上鍋鏟齊奏,即使是相當普通的菜品,在大伙兒都飢腸轆轆的當口,也能生出一種「那是山珍海味」的錯覺來。

可是生活啊,除了吃吃喝喝,還有洗洗涮涮。並不是所有的院兒都有自來水,中樞街上的公用水管就成了一個人氣聚集的地方,各家派出的代表,在洗碗洗衣,兩手紛飛的時候,也不忘昨夜今晨的各種八卦,簡直就是那年那月的微博熱搜榜。

中樞街上的水站,這裡用的是壓水井

(攝像:光線)

中樞街上的自來水公用水管,在徐州老街上很常見

(攝像:光線)

1988年,池池家已經擁有了一臺孔雀牌黑白電視機。留了一級到她們班的大強告訴池池:孔雀的英文叫peacock,意思是大尾巴公雞。剛剛學會26個字母的池池回家驗證,電視機上印的果然是這個詞,於是對大強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也就忘了問他:你這麼厲害,怎麼會留級呢?

那年,幾乎每個有人造革沙發的家庭,都有一面猛虎下山圖案的毛巾被,以掩蓋沙發皮兒上的裂紋和凸出來的彈簧。那年,爸爸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收錄機,讓《我的中國心》和《鐵窗淚》在傍晚的喧囂裡循環播放。那年,哥哥終於得到了屬於自己的26寸大永久。

池池在家門口彎起右腿掏大梁學車的時候,中樞街西邊的一段還是石板路。青石板經年累月被磨得溜光水滑,她哥那輛車騎起來咯噔咯噔的,耳屎都給顛鬆了。池池最恨的就是路不平,本來技術就不行,縱是她這麼小心了,還免不了要摔跤。她哥已經放話了:再把我車摔一下,你就跟它永別吧。

池池騎車上學是兩年後的事了,彼時,她家已搬離中樞街,每天從西到東,上學要騎5公裡,她忍不住要拷問自己的靈魂:當初那麼上趕著學騎車,究竟是為什麼!

美仁巷的房頂,是少年探險的地方。(阿飛拍的木木)

阿飛在美仁巷的家聒噪地一如既往,木木又拿著他的海鷗照相機來東拍西拍了,他這回要上房揭瓦。阿飛說:「你站太高了,拍不著啊。」木木指揮:「你爬樹上去。」

那是鄰居虎子小兩口的屋子,好在是白天,家裡沒人,否則,踩壞人家兩片瓦,不打他一頓都對不起虞美人泉下有知。

美仁巷南接中樞街,往北一直走,穿過淮海西路,就到少華街了。這是楚霸王項羽在徐州建都時,安置媳婦兒虞姬的地方。虞姬是個愛英雄又敢於犧牲的女子,寧可坐在烏騅馬上哭,也絕不騎在毛驢身上笑,剛烈決絕,不為瓦全。

阿飛住在那裡的時候,美仁巷已經相當殘舊,原先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密密匝匝住滿了人家,全然不見王妃故裡的排場。在阿飛同學的童年印象裡,霸王別姬這齣虐心大戲還摻了點「蓮蓬鬼話」,他們家那邊,據說半夜偶爾會聽到虞姬的哭聲,嚇得他都不敢去廁所。

可以說是相當地年少無膽了。

2001年,美仁巷主要部分拆除,從它最後的斷壁殘垣中,依稀可見當年的講究和精緻。

豆子後來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

貼在他中樞街家中舊牆上的那張江蘇省地圖曾經令木木垂涎三尺,環遊全省的宏大願望雖然沒能實現,但豆子騎著摩託車巡邏的路線或許就跟香飄飄奶茶一樣,別說江蘇了,繞地球多少圈都能編道應用題。

而木木早就志在千裡,走遍了全世界。木木說,如果有一天能復原這條街的話,我能把每個大院的位置都標出來,因為它們都鎖在我的腦子裡。

中樞街東頭的碉堡

中樞街101號是徐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和徐州地區公安局舊址。1983年徐州地市合併,地區法院、地區公安局分別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合併。

1998年,池池一家領了新房的鑰匙,回到了中樞街101號,拆遷的老街坊各歸各位,就像失散多年的親戚再次重逢。

那時,承包了幾代人童年的中樞街小學已全部劃歸風化街小學。雖然拆遷的計劃說了好幾年,但當小學校變成廢墟的那一刻,家住那一片兒的人們,仍然在心裡為小學校騰出了一個空。

80年代,中樞街小學一部的南院

在那裡上過學的人知道,中樞街小學雖然學生不算多,卻分了兩個部三個院兒,一部在東邊,路南北各有一個院兒,二部在西邊,剛入學的新生要在那兒上到三年級。

高年級教室有著長長的弧形窗和一掃就掀起一層土的青磚地,廁所前是棵梧桐樹,每天上午都有人過來收拾茅坑,這種事總能引得無聊的傢伙們一陣鬨笑。

還記得,鼓號隊的進行曲會時不時跑個調;緊張的升旗手生怕歌還沒唱完,旗就早早地到了頂,記得教數學的張校長煙不離手;班主任李老師在畢業照上淚眼低垂。上課鈴的清響似乎還在耳邊縈繞,孩子們卻已經永遠地放學了。

此刻,中樞街遍身人間煙火,沐浴在初夏的暮色中。路邊汽車停得滿滿當當,店鋪鱗次櫛比,一度消失的馬蹄燒餅也重出江湖了。從前走起來很費腿才能到的中山南路,現在小電動沒兩分鐘就可以抵達。上班族依舊拎著菜行色匆匆,只是,趕著回家做飯的人,已經換了一輩。

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

正如幼時需仰視的父親,在你成年後便不再高大,這條深遂的長街業已脫去讓人敬畏的外衣,還原成了一個溫厚的長者。他注視著這座城市的變化,眼裡是徐州老街獨有的驕傲。

家住徐州那一片兒

徐視融媒編輯:許波

責編:劉青

總監製:李愛彬

監製:王經波

審核:尚健飛

相關焦點

  • 同棗莊一樣徐州也有一處「崔家翰林府」
    徐州有一座不大的山叫做戶部山,因為古時在徐州城池的南部且地勢比較高,有錢有勢的官宦之家和富賈豪門爭相趨居之地,在現在看來,圍著山頂戲馬臺的周圍分布著許多大戶人家的深宅大院,我想在古時候這個地方應該也算是高檔別墅區了
  • 徐州,我捨不得離開的家
    徐州,我捨不得離開的家 2020-09-03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片兒川,記憶中的杭州味道
    老闆的普通話裡,帶著一股地道的浙江味兒。我基本不吃蝦,所以沃面就被排除了。掃了一眼菜單,又發現上面有片兒川。記憶中的片兒川,是這個樣子的想當年,在杭州潮王路一座寫字樓裡上班時,每到中午,總喜歡跑到不遠處一個老舊的麵館吃麵。那家館子破得不成樣子,老倉庫外加了個簡易棚,但架不住面好吃,每次去都是爆滿。
  • 風從海上來 一大批高端項目落戶徐州
    ,已經落戶我們徐州。  雲龍區總投資達50億元的三胞大健康智慧醫療綜合服務平臺和五山公園綜合改造項目也在上海順利籤約;鼓樓豐樹物流園、3D列印、一大批現代商貿、物流項目依託上海順利落地;泉山區創新使用"產業基金+飛地產業園"新概念進行招商。
  • 我的胃,是專門為徐州這14家小龍蝦長的
    360°裹滿湯汁,吃到一半,雙唇發麻,但忍不住還是想吃!不怕被辣翻的各位儘管來挑戰,保證爽翻天!泰山路上的這家深夜食堂,是我減肥路上最難跨過的一關。各式口味的小龍蝦,夜宵必點的BBQ,辣到過癮的徐州小炒,深夜必備的暖心手擀麵。電話:0516-85782777地址:泰山路高級中學南門對面
  • 品味徐州——百戰之後化不開的那一抹柔情
    把子肉的根源沒有多麼清晰有力的記載,不過有一個故事說劉邦斬蛇起義時,燒了一鍋把子肉和戰友們同吃,那是命運相連的同鍋情誼。此外劉邦最愛吃黿汁狗肉,他年輕時幾乎天天都要去樊噲家白吃這種狗肉。現在遠離家鄉在外的徐州人,說起這些食物還是念念不忘,其實讓他們魂牽夢繞的正是那故鄉的滋味。
  • 如果《舌尖3》來徐州了,這23家經久不衰的老店可能會被「翻牌子」
    徐州老字號地鍋雞, 他們家的地鍋以前是在外面擺的,特別出名,好多爐子一起燒,大夏天的食客三五成群,圍在露天的飯桌上吃著地鍋,場面煞是壯觀。沒有精心設計的招牌和裝潢,簡單到只擺了一平米左右的早餐檯來「打發」前來排隊的食客,但那份舊時香氣仍然喚醒了一代代的老徐州和新徐州。大叔和大媽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堅持著。
  • 徐州這20家最經典的小館子,據說沒去吃過都不算徐州人!
    除此,魚籽魚泡也值得一品,至於那常見於餐桌的徐州地鍋雞,也是食客們的實惠選擇。高手在民間,佳餚藏排檔!在毫不造作的大排檔中,讓你感受深刻的不僅是毫無修飾感卻實惠豐盛的菜品、涼拖汗衫的行頭、大聲喧鬧的氣氛,還有悠閒坦蕩、無拘無束的人性。
  • 113家!徐州又一批校外培訓機構獲批覆課!
    113家!徐州又一批校外培訓機構獲批覆課!   具體名單如下   徐州慧人裕才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徐州英育高誠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徐州德馨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徐州市學之樂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徐州市樹文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徐州市泉山區萊德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徐州市泉山區魯本斯藝術培訓中心
  • 徐州一6歲女孩獨自出門找爸爸,幸好遇到了巡邏交警……
    女孩告訴民警,自己家住西關大潤發對面的一個小區裡,由於自己一個人在家感覺太孤獨,想爸爸時又打不通爸爸的電話,所以就自己出來打算找爸爸。孫偉了解到,小女孩只有6歲,爸爸工作的地方在文亭街附近,還有很遠的一段路程,孩子一個人步行前往很不安全,而且天氣寒冷。
  • 比特幣買片兒指南
    虛擬貨幣從一美元,到幾百美元,上千美元,現在比特幣破萬了....韋物主義發布《區塊與裸照》一文後,後臺諸多奇怪問題,本質上都指向了這樣的疑問:一堆破程序,為啥就有貨幣價值?讓我們用一個性感的故事,來解答這個疑問。
  • 去杭州吃一碗片兒川吧
    說片兒川繞不開奎元館,這家1867年開業的老字號,是片兒川的誕生地,在杭州人眼裡,這兒的片兒川,是家的味道。片兒川是滿滿的一大碗,筍片、肉片鋪的也蠻多的,是老底子的杭州味道,價格也很實惠,不少杭州人吃麵,首選就是平樂麵館。
  • 這五家徐州美食界的「周杰倫」,足夠打敗蔡徐坤!
    他們家最熱鬧的時候都是在入夜以後,就像是那首膾炙人口的《夜曲》,成為徐州人和招待外地賓朋的首選之一。王棟這麼一個看著很普通的爺們,但是在燒烤架前,立刻會變的像鋼琴前的蕭邦,每一串食材都是黑白分明的琴鍵,手指上下翻飛,節奏感,力度,精準,缺一不可。而食客們不斷催促的聲音和稱讚的話語,就像是那雷鳴般的掌聲,也是對燒烤者最高的褒獎。
  • 杭州有家小店老闆又懶又佛,點菜都要顧客自己寫,結果這隻片兒川做...
    我每天都在杭友圈「深層次挖寶」,不斷有小夥伴發上來一些有意思的推薦,比如「上城皓醬」發過一個小視頻,「這家店的老闆把片兒川做成打邊爐,理由居然是懶得燒」。有趣吧,今天我們推薦的兩家「市井小館」,一家就是「片兒川做成打邊爐」的醉蟹座,另一家是有些年頭的康康飯店。
  • 徐州老婚俗:「兩口子、夫妻對拜」都和咱大徐州有淵源,徐州人轉起!
    不說不知道,一說真熱鬧!「兩口子」、「夫妻對拜」居然都和咱大徐州有淵源,是徐州人的都轉起!
  • 2021徐州【70家必吃餐廳分布圖】!全在市中心這裡!
    ②4家親子、茶飲寶藏美食——金鷹B座1、3F③9家網紅小吃集合地——金鷹B座B1F>④6家輕食主義——金鷹A座⑤34家地鐵美食——金鷹·上街 擁有高品質出口級的嚴選蔬菜及水果,現場製作,保證飲品口感度,嘗到的每一口都是新鮮。在這家溫馨美好的日式小店裡,日料定食、創意輕食、日式甜品……你總能找到對味的美好。金鷹B座和A座是相連的,從B座可以直達A座哦,可以說是徐州人最熟悉的購物聖地了。所以每個樓層都會點綴一些大牌快餐、網紅甜品等,都是逛街累了的好伴侶。跟著食尚君再從1樓爬到6樓吧。
  • 「片兒警」陳桂明:管片有界線 服務無界限
    耐心勸解化解糾紛  陳桂明所在的公安河北分局建昌道派出所,轄區範圍廣、老舊社區集中、外來人口多,用社區老百姓的話說:「在這裡當『片兒警』,沒兩把刷子還真玩不轉!」  前幾天,陳桂明走訪時得知轄區一居民樓底商飯店廚房排風設備運轉時噪音很大,還有大量油煙排出,附近居民不堪其擾,多次找到飯店店主協商,但收效甚微。
  • 徐州雅集師友敬輓董治祥先生
    談丁字巷人家逸事,說故居董家祠堂習俗,議蘇軾徐州政績,評丘灣遺址祭祀意義。他那其博聞強記,詩文詞賦出口成章,為我輩所不及。他有許多可敬的「第一」,以無學歷進入第一本趙明奇新千年本《徐州府志》的編校;出版徐州第一本《蘇軾在徐州》研究蘇軾著作;首次整理統計出蘇軾在徐州詩文261篇;最早探討李白,範仲淹,陳乾等古今人物與徐州關聯史實等等,考證嚴實,文筆幹練,被田秉鍔先生譽為「太史筆」,可謂實至名歸。
  • 徐州崔家大院被執行強制騰空!
    崔家大院被長期非法佔用1999年4月,崔某已籤訂了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並依約搬出,1999年6月,崔某因住房困難,要求搬回崔家下院並且守門守夜。經有關部門落實後同意待民居修復後可對崔某的要求作妥善安排,同年6月底,崔某搬回崔家下院居住,將院落作為私產長期佔用,並將該院落部分房屋用於倉儲和餐飲經營。
  • 水聲裡的徐州,你見過嗎?
    於此,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正是那些從未消失過,且忽高忽低、忽長忽短、忽明忽暗、忽隱忽現的一長串水聲,記錄了徐州文化厚重、歷史悠久、發展進步的昨天,亦將講述徐州必至的、更加美好的未來。那水聲,無疑肇始於一個叫彭鏗的人,就在他俯身傾聽過「濤聲彭彭、鼓聲彭彭」之後,一個文明的都城就此誕生。他不僅掘井解民飲之需,更以善良仁義待民。於是,這個被稱為大彭氏國的城池一下子延續了80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