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整理自「愛徐州」公眾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永安南路的南端往東,燈塔郵電局後面,一個不顯眼的小巷子中,幾張桌子旁,時尚的男男女女們正在熱烈地觥籌交錯。沒有大排場的門頭,只豎一個燈箱,這個名為「真是味」的小酒館中早已人滿為患,剩下的食客只能挪到戶外。
「爆炒香螺」、「打野小公雞」、「醉蝦」、「蒜爆魚」幾乎是每張桌子的必點菜,典型的徐州菜品相,傳統的辣中帶著甜頭口感,每道菜都拼足了功力,不枉費網友贈予其「史上最貴的小飯店」之稱。
博愛街上的這家小店一直藏在沿街巷弄深處的棚戶區裡,走進一條十多米長的走道才能望見。飯店經營的都是徐州地方小吃和特色家常菜,店主梁老闆為人親切,言語頗為溫和。觀音芝麻雞和幹煸茄條是小店兩道必點的特色菜,觀音芝麻雞香甜開胃。
幹煸茄條最大的亮點是外脆裡嫩,吃第一口時,幾乎發覺不出是茄條,細細品味,才能體味到一股淡淡的茄香味。
兒童醫院北側,隱藏在萬福街裡的小菜館,味道可能不是特別符合徐州人最愛的麻辣鹹,但特別之處,在於每一道菜都有種家和媽媽的味道,那種不經意的搭配,就讓人心頭一熱。
小編經常去吃,但說不上推薦哪一樣,每一樣菜都很家常,口味不鹹不淡恰到好處,很適合平日裡、與好友敘舊,小酌兩杯酒。
記得當年開在二中武裝部院內的觀音芝麻雞,13塊錢,可以吃到整整一大盤,雞的口感綜合了紅燒雞和幹煸雞之所長,既有紅燒雞的入味又有幹煸雞香脆的口感,配上香噴噴的芝麻,吃起來很開胃。再加上幹煸架梅、幹煸菜花等,一桌四個人最多花上五六十塊錢,後來,因為要建蘇寧大廈,二中對面的那條巷子整體拆遷,觀音芝麻雞搬到了皇城大廈北面。
三道最受歡迎的特色菜——芝麻雞、託盤龍蝦、幹煸土豆絲。味道依然不改哦!
在人民舞臺對面巷子裡、步行20至30步處,巷內飯店開了有20年,地方不大,卻名氣不小。小店裡的爆炒腰花和燉牛肉值得推薦,腰花鮮爽嫩滑,火候掌握得很到位;牛肉燉煮得肥瘦均勻、入口即化。眼下正值龍蝦大熱,張建立別具一格地推出了「紅燒蝦尾」,將蝦頭去掉,只留下肉多彈牙的蝦尾,一來更易入味,二來也方便了客人食用,不必再吃得雙手汁水淋淋了。
鐘鼓樓的辣長紅是多年的據點之一,每次去必點菜為「長紅肉絲」,其實就是雪菜炒肉絲,經鹽醃漬的雪菜質脆味鮮,口感爽脆,略帶酸味,加入豬肉絲一起炒,用來下飯很爽口清新。
除了長紅肉絲之外,美味臭幹、風味板筋、蒜爆魚都是特色菜,幾乎每桌必點。
店中的特色菜很多,因為每半年都需更新一次菜譜,但跟隨20年不變的招牌一直是「祥海龍蝦」、「幹煸烏雞」、「乾鍋魚尾」、「紅燒仔烏」等。
目前龍蝦已經過季,但幹煸烏雞目前還未在其他飯店見過,這道菜在口味和健康方面收穫了雙贏。而乾鍋魚尾和紅燒仔烏均可品出其食材的貨真價實,魚尾全部取於深海魚,做出來後紅得透亮,香味四散,略帶些辣,老少鹹宜。上好的籽烏在紅燒後圓潤剔透,入口飽滿勁道。
原先在大馬路橋頭,現遷至煙廠紅綠燈向南20米的大成私房菜館生意火爆,夏天裡的龍蝦是每桌必點之菜。除此,魚籽魚泡也值得一品,至於那常見於餐桌的徐州地鍋雞,也是食客們的實惠選擇。高手在民間,佳餚藏排檔!在毫不造作的大排檔中,讓你感受深刻的不僅是毫無修飾感卻實惠豐盛的菜品、涼拖汗衫的行頭、大聲喧鬧的氣氛,還有悠閒坦蕩、無拘無束的人性。
夏天裡的龍蝦是每桌必點之菜。除此,魚籽魚泡也值得一品。
原來的礦大美食街,現在的礦大路上,這個重慶小天鵝飯店開了有14年,是地道的老牌川菜館子。
主打好菜有:軟炸平菇、雙江魚和鄉村烤雞。軟炸平菇是炸得酥酥的一大盆平菇,入口酥脆可口又不失平菇的香味;雙江魚是2012年研發出來的新菜,口感麻辣鮮,回味悠長;時下裡烤魚盛行,老闆朱靜則在今年年初另闢蹊徑地推出了鄉村烤雞,烤出的雞沒有一點兒油膩感,倒是多了些香脆的感覺,雞肉也很嫩,入口後辣而不衝,鹹中帶鮮。
飯店位於原來的礦大美食街,現在的礦大路上,店中你可以看到徐州家常的菜餚,也能嘗到地道的川菜。
如這道網絡上備受好評的水煮肉片, 它的湯汁部分幾乎都是油,但麻辣鮮香的口感吃起來很爽,。另一道菜川椒魚,滑嫩多汁且仍保持脆爽口感的魚片還是從味蕾中跳了出來。若想體驗更多口味,不妨來這條街上的川菜館子,礦大文昌校區北門的一溜川菜館也有幾家有口皆碑的,如老重慶魚館、老成都等,每個菜館都已開了20年以上。
地鍋堪稱徐州菜的代言,而徐州的哪家地鍋味最正?煤建路南端的老家地鍋的票數遙遙領先。 說起這菜的口味,老闆娘劉園說和店名「老家」關係密切。因為老闆王磊的老家在邳州佔城,從小就吃慣了亂燉而成的大魚大肉,裡面還貼上餅子,經過湯汁浸泡,餅子也入味十足。後來,王磊把這道解饞管飽的美味配以老家特有烹飪方法推出,竟連受徐州吃貨們追捧了12年。除了經久不衰的地鍋雞,還建議嘗嘗特色皮肚、地鍋涼粉雞蛋、地鍋茄子等經典的素食。
老家地鍋對面,一飯店大門頭上高高懸掛的是「小院子特色菜館」,下面則是「美玉彩陶藝術大師工作室」,旁側用兵馬俑裝飾,這也太雅俗共賞了吧。老闆向我們展示了出自他手的「藝術品」——鍋貼雞和東坡魚。鍋貼雞外面罩著的是一層脆脆的麵食,像一個小鍋,將小炒雞和辣椒包圍在內;「東坡魚」有說是杭州名菜,有說是四川特色,反正是蘇東坡那吃貨的傑作, 這道菜口感頗佳,外酥裡嫩、 甜酸微辣,似乎更像是川菜的嫡系……關鍵還有,置身於這間飯店,與古樸的陶藝隔桌而坐,你想大嗓門都大不起來,身心都變的風雅起來。
龍蝦和香螺是老闆彬哥的力薦招牌菜,每桌基本都點上了。那龍蝦和香螺都是醬香濃鬱、色彩深紅,食客們的手嘴不停配合著,每個桌子上堆滿了小山一樣的蝦殼和螺殼。「龍蝦肉的質感很鮮嫩,香螺是連雲港當天發來的貨,醬爆香螺這道菜在19年前還沒有,是我第一個創出的,還有幹煸八帶和蟶子……」牛氣的彬哥建議我們去問問計程車師傅,他們才是正兒八經的吃貨。「只要坐上車,說出彬彬菜館的名字,沒一個師傅不把你拉到這的。」
地點在老火車西站旁邊有一個廢棄的小院裡,不能吃辣的,別來,愛吃辣的不能錯過。尖椒雞。撥開層層尖椒才能夾起下面的雞肉,雞肉很嫩,剛吃了一口,麻辣的感覺就很強烈,全身火氣在燃燒;炒雞血。黑乎乎的雞血遇上尖椒,其貌不揚,卻也是一道下飯的菜。
幹煸鱔片。鱔片滑嫩,胡椒味兒很重,尖椒也掩蓋了鱔魚的腥味兒,但是鱔片的骨頭並沒有處理,所以能嚼出裡面的骨頭。也許有人更偏愛有嚼頭的黃鱔吧。
富國街往西一直走,比較偏僻不好找,可以問路,路人皆知!!門面也較破,全憑味道打出的名氣。若是前往就得避開就餐高峰,因為很可能會找不到位子。所有的菜品均加糖,且較辣,但味道很地道。
類似於幹煸雞、幹煸八帶魚、幹煸香螺、幹煸墨魚仔、幹煸小龍蝦等都是特色菜,田記也是徐州第一批做幹煸菜的小館子,並引領了辣中帶甜的徐州菜風潮。
醫學院老小區後面,夾河街西口就是agogoKTV那個路口,繼續往西200米左右,飯店位於路的南側,挺大的招牌,還一家在金山東路上。記得多年前第一次吃地鍋雞正是在此處,一大口鍋端上來,鍋中四周貼著泛著誘人光澤的餅子,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幹香並存的特點。
推薦的菜品如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龍蝦等。
少華街軍分區招待所向西走大概10米左右,我家很破的小店。門已經呈現出時時刻刻都可以爛掉的準備,聽說這座房子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所以叫它老屋。店內很小,只有四五張桌子,每次去還爆滿。菜色都很簡單,雖然都是家常菜,但是菜味都很正點,不錯,真正做到了好吃不貴,也許是因為每次客人太多了,顧不過來,吃飯的時候周末總是很鬧騰,這何嘗不是一種特色呢。推薦菜:幹煸窩窩頭、特色老屋雞、粉絲雞蛋。
黃河新村菜市場那來有家出了名的黃老歪燉雞。每天下午三天中就開始排隊了。
大學的時候每次回家一定要吃她家的才能滿足,一定要最辣的口味,雞裡面的配菜也超級好吃,大家去買的時候一定要點那個白白的燉皮,老好吃了~~~!一家人點個大份回家,蒸一鍋米飯或者順路買兩個饅頭晚上就解決了。
很多人知道這家店,是因為他家的羊肉燴麵,店在蘇堤北路萬福街北街裡,可小編這個資深吃貨,總是能發現更美味的東西,就像這家,大多數人來了一定會點燴麵,但小編必點的是他家的小鍋菜,特色雞、排骨、羊肉、草魚每一樣都好吃,肉質鮮嫩,就連他家的素茄子,也好吃的不得了,兩個人點一葷一素兩個鍋,吃飽喝足最多也就20幾塊錢。
金鷹二店星巴克對面的一家小店,已經開業很多年,沒有什麼特色的裝修門頭也很不起眼,看完電影出來實在沒有找到好吃的,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了。第一次,真的被它的味道震撼了。當然,選擇這家店你得首先能享受這足以讓你流淚的辣! 每道菜都是徐州的經典味道。推薦菜:千葉豆腐、土豆絲、辣子雞。
徐州煙火美食最多的地方,是這裡。
About WanFu Street
歡享熱線:0516-85856655
歡聚地址:徐州市蘇堤北路7號(兒童醫院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