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我剛來上海,我的朋友對我說,『如果你想去上海最古老的建築,一定要去龍華寺』。」因為朋友的一句話,幾年後這個叫阿福的德國人就去了上海龍華寺體驗做月餅。「當時我去了以後就覺得非常棒。」
點開阿福2016年的中秋直播連結,一位身穿紅襯衫、手拿摺扇的小胖子躍入眼帘。黃頭髮、白皮膚和藍眼睛,乍一看這個典型的歐洲面孔和中國風的打扮似乎格格不入。但緊接著一聲「熱死掉了」馬上打破這樣的尷尬。原來這是一個會說上海話的洋人。
「大家好,我是阿福。我2007年來到上海,當時我還不會說中文,但當我的腳一踏上中國,我就愛上了這裡,我決定以後一定要住在中國。我是德國人,但我現在已經是半個中國人了。」
八年前,阿福還只是在德國銀行的一名工作人員。可如今他已身兼多職,不僅是個小有名氣的網紅,還是中德民間友誼大使和作家。
阿福和太太在上海結婚。受訪者供圖。2016年3月,27歲的阿福決定留在太太的家鄉上海繼續發展。他們帶著中國貓「饅頭」和德國貓「麵包」組成了一個中西結合的家。
在他決定留下後不久,為吸引高層次的外國人留滬,上海就加快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試點。此後,選擇留在上海發展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截至2019年,在中國,上海已成為外國人第二多的城市。
2016年直播平臺興盛,IP、網紅等概念在一線城市風靡。出於促進中德文化交流的願望,阿福開始了他的網紅之路。
「做自媒體只是我生活中的愛好,我很喜歡和大家分享我的生活態度和理念,也很喜歡和大家互動。如果一定要說我有什麼特點,可能我會比較接地氣吧。因為我沒有其他平臺專業性這麼強,討論的話題也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能通過自己的平臺和大家很直接的交流。」
阿福探索上海網紅月餅店。受訪者供圖。調侃自己作為洋女婿在上海生活的家長裡短一度是阿福早期短視頻的重頭戲。僅以上海為關鍵詞搜索阿福的公眾號,就有近100篇文章。
2016年3月22日,阿福在B站上傳了自己的第一支短視頻,內容是用中文介紹德國的蔬菜,幾天內在B站上收穫27.8萬的點擊量。
隨後一支吐槽自己娶中國老婆感受的視頻讓阿福迅速走紅。視頻裡的阿福戴假髮、搓麻將、講上海話,假扮自己的老婆來調侃太太的生活習慣。在公眾號上,這篇文章一舉拿下10w+。在騰訊視頻上,這條《笑尿啦!老外中文神吐槽娶個中國老婆啥感覺?》點擊量更高達104.5萬。
隨著三年多的沉澱,阿福逐漸培養了一批忠實粉絲,而他的創作也不再局限於家長裡短。阿福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上海的社會和文化。 「我本身對中國、對上海的文化就很感興趣。我平時也經常會關註上海新聞。我觀察到上海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有時髦的高樓大廈,歷史悠久的弄堂文化,又有全世界的美食,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很多話題,拍成視頻了。」
阿福在人民廣場發起垃圾分類知識問答活動。受訪者供圖。追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腳步,今年7月7日,阿福在人民廣場對路人進行垃圾分類大考驗。他在垃圾分類APP中挑出了牙齒、鼻屎等難以分辨的垃圾讓路人判斷,並且用四分類網紅垃圾桶作為獎品,以此來科普垃圾分類知識。他說,「上海是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我希望通過這個視頻讓更多的上海市民能夠開個好頭,做個好榜樣。」
除此之外,近期他還越來越關注在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在阿福的鏡頭下,不論是上海凌晨三點的代駕司機、外賣小哥還是千裡返鄉看孩子的上海滴滴車司機都透著一股拼勁。阿福說,「雖然上海的生活節奏很快,壓力有時候很大,但是機遇無處不在。上海匯聚了世界各地的人,氣氛特別好,所以這座城市很讓人著迷。」
阿福接待德國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訪華。受訪者供圖。今年阿福已經在德國出版了一本有關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書《我的老虎爸爸》。他表示自己會繼續寫作,並讓他的德國同胞對中國有更深入的了解。「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座中德友誼的橋梁,促進兩國的文化交流。我希望別人無論是看到我,看到我的視頻,還是讀我寫的書,都能收穫正能量,覺得生活是美好,是有希望的。我想把我的幸福快樂傳遞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