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效應席捲了網際網路:比如網友對爬山心有餘悸、認為秦昊是禿頭、操心張頌文什麼時候才能買房。
張頌文,演技備受讚譽,年過四十買不起房,因此引發熱議。張頌文目前敢肖想的買房地點甚至不在北京,而是自己的老家廣東韶關——一個四線城市。6月26日,張頌文在微博回應網友的關心並表示:「以為可以今年再努力些,能在老家買套房子,目前看好像還是不行。」
此外張頌文還提到,自己的生存現狀可以代表99.5%的演員:「工作時間在18小時左右,收入極低,頂多只有0.5%的演員衣食無憂,但是沒有人關注我們這99.5%的人。」
圖源:電影頭條採訪
「99.5%?我覺得這個比例會不會偏高了一點?」資深明星經紀人韓甜甜對毒眸(ID:youhaoxifilm)表示,「但是的確很多新生代演員、idol都還在租房,因為畢竟在北京,好的、大的房子還是比較貴。藝人想買房是可以買的,但如果想要豪宅,很多年輕藝人還是沒辦法立刻實現。」
韓甜甜和張頌文對買不起房藝人的比例持不同態度,首先是因為參照不同。張頌文口中的演員,或許還包括了那些尚未拿到重要角色的龍套演員;韓甜甜說的則是全體藝人,包括演員、歌手、主持人、偶像等等。
另一方面,演藝圈收入差距懸殊,由此造成了不同收入階層的從業者之間,對財富的概念並不相通。毒眸採訪到的明星、經紀人和製片人們對娛樂圈買房話題,均有不同的認知和答案。
但絕對能夠達成共識的是,買房仍然是中國明星掙到錢後想實現的首要目標。
頭部明星:在高檔小區做鄰居
隨著真人秀成為明星掙快錢的主要方式,藝人私生活也越來越多地呈現在屏幕上,包括他們的房子。
女演員喬欣在《旅途的花樣》中曝光了自己的臥室,實木大床和真絲床品暗合了坊間對她優渥家境的猜測;選秀節目總決賽中,選手家人錄製的VCR裡驚鴻一瞥的豪宅也總會引發討論。比如《偶像練習生》選手王子異、《青春有你2》選手趙小棠都因此被鑑定為貴圈富二代。網友對這些偶像調侃道:「如果不出道,他們就要回去繼承家業了」。
真人秀所透露的更大信息則是:成為鄰居是明星們重要的社交方式。
網友通過《奔跑吧》和其他真人秀串起了一個關係圖譜:北京東四環的某高檔小區裡,同時住著井柏然、李現、倪妮、何炅、吳昕、廖凡、大鵬、李晨和小瀋陽。
北京西三環一個均價10.5萬/㎡高檔小區裡,共同住著楊冪家人、佟麗婭、董璇和李易峰;憑藉直播帶貨成為新貴的李佳琦,被新浪財經披露在上海某高檔小區買下價值1.3億的豪宅,同一小區裡住著的,還有胡歌、唐嫣等明星。
李佳琦回應落戶上海(圖源微博@小央視頻)
《拜託了冰箱》第六季中,何炅表示「我太喜歡跟朋友住得近了」,因為住得近聚會很方便,井柏然也認可這一觀點,並隨口透露李現也是自己的鄰居,曾帶著車釐子到自家串門。網友由此展開想像:帥哥和帥哥做鄰居,畫面太美。
與此相對的是,女演員焦俊豔在《我家那閨女》中提到,由於自己房子買在了北京六環外,到市中心要一個半小時,交通不便使得自己與朋友聚會的機會也變得很少。
除了藝人之間有社交需求,其他娛樂圈從業者如導演、製片人們也傾向於和演員挨得更近。毒眸認識的一位製片人剛搬到北京時,也選擇入住位於東四環的某高檔小區,因為在這裡更方便和圈內人走動。
韓甜甜也表示,演員們買房首選北京,其次上海,因為這兩座城市集中著絕大部分工作機會。「一線的導演、一線的團隊都在北京,而且就全國範圍來說,北京交通最方便,去哪兒都是最便利的,」同時她補充了一點——「但最近的話,一些藝人會住在上海,因為出京需要核酸檢測。」
此外多位受訪者也不約而同提到了「私密性」這一重要考慮因素,因為明星面臨被狗仔偷拍和被私生飯騷擾的風險,對小區安保要求更高。
黃明昊表示因私生粉較多所以「飄無定所」(截圖自綜藝《看我的生活》)
但即便是對觀眾而言有知名度的藝人,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依然懸殊。限薪令之前,頭部明星片酬動輒數千萬甚至過億,據《幕後之王》製作公司鼎龍文化財報披露,該劇主演周冬雨、羅晉的片酬分別為1.09 億和 7700 萬;而主演之外的所有演員,片酬加起來可能不及前者的零頭。
藝人宣傳海帶提起某一線男明星:「他在北京某高檔小區買了一整層然後打通,房子大得跟個倉庫一樣,但也只是他其中一套房而已。」而她認識的另一位30代女演員,雖然演過不少女一號,但直到前年才買房,「而且她也攢了很久」。
也有出道多年的一線明星偏好租房。2017年的《拜託了冰箱》中,一代四小花旦王珞丹自曝租房住;同一期節目裡,已婚的陳赫也是租房一族,他認為租房很划算:「你想現在房價,但是你租下來,租個幾十年其實要比買的便宜很多。」
王珞丹自曝租房(截圖自《拜託了冰箱》)
但如前所述,為了住在交通便利、私密度高、方便社交的高檔小區,明星租房花銷往往也很高昂。「我身邊的很多藝人,他們租房的一看小區,二看個人的經濟承受力,從兩、三萬到八、九、十萬不等,更貴的房子月租一二十萬的也有。」韓甜甜表示。
媒體報導過的大明星租房故事中,金星頗為典型:她在上海市中心某飯店租下的頂層豪宅「金府」,年租金逾百萬。張智霖、袁詠儀夫婦也曾經度過十餘年的租房生活,但他們租住的,也是年租金百萬的香港半山豪宅。
買不起房的「99.5%」們
娛樂明星收入差距懸殊是不爭的事實,有人搭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快車買上了房,同樣也有被時代浪潮甩下的人。
一位影視公司的高層告訴毒眸,如張頌文這樣的「老戲骨」,買不起房其實是常態,是一種群體性現象。他說,近幾年雖然老戲骨出演的戲變多了,但是普遍是作為「抬轎」的存在,「抬品質不等於高片酬,他們當主角的機會並不多,片酬一部戲下來可能也就是幾十萬。」
在昨日的推送中,毒眸就提到,在首制協的倡議下,未來一部戲的男女主角單集片酬可能會下降到40萬左右,但即便如此,他們的單集片酬就抵得上老戲骨一部戲的收入。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17年的劇王《人民的名義》共用了40餘位老戲骨,他們55集的總片酬僅為4800萬,這意味著單人單集的平均片酬不到兩萬。
而過去五年,轟轟烈烈的大IP時代讓這些老戲骨長時間無戲可拍,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變成了「個體戶」。「 公司不籤他們是因為很好找,市面上大把的老戲骨。而且籤約了還要運營,多出一項成本。」上述高層人士告訴毒眸,這也不能全怪經紀公司,因為在市場上長期沒有出演機會的前提下,老戲骨們和公司很難達成共識。
在《時尚先生》裡,張頌文自稱已經「寒冬」了20年,其中曾經長達十年年收入都沒有超過2萬,這種情況下,他當然是買不起房的。
此外,和大眾想像得不太一樣,熱錢也並非都流入到了年輕人身上。另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毒眸,一個資歷在五年左右,曾出演過平臺A+級項目主角的上升期年輕演員,在北京同樣買不起房。
他給毒眸算了一筆帳:上述演員一部戲最多片酬也就是300-400萬之間,扣除掉和公司的五五分成,剩下100-200萬。再扣掉個人工作室20%的稅,剩餘80-160萬。雖然這個盈餘看著還不錯,但上述人士提醒道,藝人的開支也非常大,「他們普遍每月開支在3-5萬,個人房租在1萬5左右,結餘下來就沒多少了。」
張歆藝回應買房「沒必要」(圖源:《拜託了冰箱》)
不僅如此,如今的年輕藝人還要受到平臺「分約」的牽制,為了能夠享受平臺的獨家曝光資源,在未來若干年可能都要以低片酬出演。在上述人士舉例的年輕演員身上,後者因為和某平臺綁定,在未來三年內片酬都不能上漲。這位年輕演員還是圈中翹楚,而平臺自製、定製的頭部項目就那麼多,僧多肉少,其他人可能境況更差。
娛理在今年早些時候的調查顯示,通常藝人和平臺的分約是「2+6」模式,意味著籤約之後要至少綁定八年。一位經紀人則對娛理透露,這個行業其實有70%的演員不大賺錢,第一部戲片酬兩萬,第二部戲五萬,第三部戲八萬。俗稱「258」。
「扳著指頭算就知道了,很多新人沒有表演經驗,沒有議價權,可能綜藝和劇甚至是零片酬出演。」談話間,這位圈內人士對毒眸用了一句話總結「房事」,「買房?不太現實。」
當然,這也和北京的房價迅猛上漲相關。他還記得20年前,周迅作為小花剛剛出道的時代,北京房價在4000-6000元/㎡之間,那會演員一般一集片酬是一萬,加上點三五十萬的商業代言,買個房還是不費力的。「現在三環一個八九十平不錯的房子,怎麼也要八百萬了吧?」
在這沉重的現實壓力之前,又催生了一批不想買房的年輕藝人。隨著這兩年偶像節目在國內的紅火,一批95後、00後的藝人也逐漸走進了大眾視線裡。和上兩代靠工作實現賺錢不同,他們往往出身優渥,到娛樂圈更像是體驗人生。
《青春有你》就因有眾多家境富裕的練習生而被媒體稱為落選就要回家繼承家產,黃明昊曾經因為把一件4200元的名牌服裝用來當睡衣上了韓網熱搜,和他同期的練習生朱正廷則因為經常穿Gucci被稱為「人間Gucci」。而今年的《青你2》裡虞書欣也因22萬的鑽石包、35萬的限量表被網友感嘆「小公主」。
其他同屆年輕人,雖然家境不至如此,消費觀卻是類似的:更願意花錢在享受生活上,而非存錢買房。在《我家那閨女2》裡,黃雅莉就自掏腰包為租住的別墅進行了大改造,並表示當初是看到庭院裡的一棵樹才決定租下這個房子,讓網友覺得她略顯任性,擔心萬一房東違約她要怎麼辦。
黃雅莉改造後的家(截圖自綜藝《我家那閨女2》)
「他們可能更願意租個大點的房子,打個豪車,享受當下,然後普遍都有助理的要求,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上述圈內人士說,跟前兩代藝人自力更生相比,現在的年輕藝人家境都不錯,要麼本身有房,要麼並沒有一定要成為北京人的強烈意願,因此對買房一事也不十分看重。
而無論是老戲骨,70%的中腰部演員還是年輕的這一代藝人,都要面對一個殘酷現實:這個圈子裡10%的人掌握了90%的財富,現在受回調和降薪影響最大的不是頭部藝人們,而是他們這些買不起房的「普通明星」。他們是不被看見的99.5%。
在毒眸向一位導演打聽明星買房的事時,他驚訝地說了一句,「我認識的演員買不起房的特別多,好多借錢買房的,租房的比較多吧。」
結語
名利翻湧的娛樂圈,向來是把二八定律發揮得更為極致的小社會,儘管是否達到了張頌文口中0.5%比99.5%的地步,還有待商榷。
大約十年前,大明星買樓置業繼而資產翻番的內容還時常見諸報端,哪位明星是隱形富豪的故事也為大眾所津津樂道。而如今,70%的演員正在淪為社畜、腰部演員的哀傷等新聞開始刷屏社交網絡,這是一種對娛樂圈的祛魅,也是對明星生態更全面的觀察。
同時,「明星買不起房」也是行業泡沫褪去所帶來的必然:藝人開始面對限薪令和補稅,有受訪者透露,身邊有藝人朋友賣房補稅;影視項目減產和平臺分約進一步盤剝了缺少話語權的小演員,無戲可拍導致的收入不穩定,也成為懸在藝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位小演員提到,工作的不穩定讓他們也更難向銀行貸款。
不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突如其來的走紅交替出現,也讓明星們萌生兩股看似矛盾的念頭:其一,賺到錢後首先想的還是買房,有房子才有安全感;其二,享樂主義,一位女演員對毒眸透露,身邊大部分朋友願意享受當下,買不了自己中意的房子,也要先租住在那裡。
不知道這是否會讓普通人感到一絲欣慰:無論是光鮮的名利場中,還是朝九晚五的寫字樓裡,「買房」這一世俗煩惱對99.5%的年輕人一視同仁、雨露均沾。
而人們面對煩惱的方法似乎也如出一轍,那就是——「想開點咯,」小演員說,「畢竟這個年代,租房也不是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