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本聰的劇本總是有著最深刻的溫柔,這種溫柔是來源於人性與自然命運的鍥合。在他構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無謂的眼淚,也沒有粗糙宣洩的情緒,人依靠自己的心願生活,享受春風忍耐冬雪,沒有抱怨也沒有嬌作。喜怒哀樂都是隨著時間自然的流露,並不需要被其他人憐憫嫉妒,也不需要有一個固定的結果。《溫柔時刻》是這樣,《啟敬父親大人》也是這樣,當然《北國之戀》也應該是這樣的。曾經倉本聰面對被市場和商業塑造的無比喧囂的日劇說出「我要挽救日劇的驕傲。」顯而易見,如今幾十年後回頭去看,在最初創作《北國之戀》時他應該就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
《北國之戀》的劇情與現在流行的日劇有不謀而合之處,在城市裡居住的人們由於某種原因回到鄉間重新體味人生。從《小森林》系列到去年的《風的新生活》最近幾年來,這種題材的電影與電視劇有層出不窮的趨勢,如今已可以說是日劇塑造小清新的一貫手法。這與時代有很深的聯繫,《北國之戀》應當是最早嗅到人們心中對「回歸」「捨棄」「重塑」之期盼的影視之一。但與如今的同題材的作品相比,《北國之戀》多了一份純淨,少了一份做作,更有真實和生活的力量。
在《北國之戀》裡最引起我心悸的,不是純淨美麗的風景,不是主人公從鄉村裡釋放的壓力和自由,而是能無比勇敢自然的接納人生苦痛和幸福的北國之人。倉本聰的劇本裡很多情節都是沒有結尾的,《溫柔時刻》裡那一對看雪的夫妻,在咖啡館裡相擁了一天之後就悄然退場,連交待開始都沒有更無需提結尾。因為這就是生活本身,很多邂逅只是一個短暫交際,只要生命還在繼續,就永遠有無限可能。
《北國之戀》裡的父親永遠是寡言的,被逼急了也只會憨憨一笑,但他用行動說出了每個人都能聽懂的話語;純和螢面對媽媽的葬禮沒有一滴眼淚,他們不是不難過而是接受了之一事實本身,知道把思念放在心裡之後仍然要繼續往前走;涼子老師在曾經受到學生的傷害之後還是微笑著傾聽教室裡每個孩子的七嘴八舌,從來沒有用她的價值觀去否定某一句話;正吉的爺爺深夜跑到一個無干係的人家裡哭著說買馬的時候看見馬哭了。這些人和事是那樣的美,並沒有被套路和情節的筆塗改,還是人本來該有的樣子。
另外,還想談一點《北國之戀》裡「不自然」的部分。比如和UFO對話的涼子老師,這一部非科幻的電視劇裡出現應該是匪夷所思的,起先我也很不理解,但是當劇情逐漸推動,螢面對記者的採訪說出自己親眼所見的狀況時,電視臺的「大人」們卻自以為是的否定了螢,甚至用粗鄙的語言去傷害一個小女孩。細思下來,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我們不也是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做了這樣的「大人」嗎?總是用自己信以為真的常識去判斷一切對錯,卻沒有考慮過生活本來就容納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無數的「不自然」共同構成的才是真實的「自然」。
說實話,比起《1988》給每個角色超出期盼的圓滿,讓人幸福的會心一笑。我更愛《北國之戀》裡經歷過生活的塑造,飽含著忍耐和缺憾的不完美,它更能讓我感到無邊無盡的愛和希望,就像雪不僅是浪漫的幻想更是寒冷和痛苦的預兆,知道這世界是這樣冰冷但仍渴望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