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邪不壓正》上映後,喜歡的人覺得回味無窮,不喜歡的人感覺看得有點迷茫。作為一名影評人,我連看了兩遍,從中讀出了——
隨著《邪不壓正》的上映,姜文沉寂了四年之後終於完成了他的「民國三部曲」。
《邪不壓正》改編自著名作家張北海先生的小說《俠隱》,這部小說選取了「七七事變」前這樣一個重要的時空點,講述了一個被滅門的北平青年李天然長大復仇的故事。而書中最讓人著迷的是張北海先生對於民國初期老北京城人情地貌的一番詳細描述,讓人回味無窮。也是北京文學和武俠文學的一種新門類。
姜文改編的電影《邪不壓正》從視覺上高度還原了書中的很多場景,電影開頭幾個畫面復原的老北京城勾起了很多人的美好回憶——正陽門火車站,氣勢宏偉的東便門角樓、前門箭樓、未曾修復前的天安門、朝陽門、米市大街、協和醫院、北海大橋等。這種「高度」復原的畫面讓觀眾從視覺上仿佛回到了古樸的民國老北京城,電影也像小說一樣對歷史進行了某種程度上的「還原」。
相對於電影畫面的「驚豔」,姜文在敘事風格上卻讓觀眾感覺到了非常迷茫,這也是為什麼電影上映後觀眾的評價在網絡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原因。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涇渭分明,不喜歡的觀眾感覺有點看不太懂,故事比較跳躍,敘事上顯得有點混亂,再加上姜文那種標誌性的「話趕話」戲劇舞台風格以及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快節奏剪輯,都讓很多人在觀影過程中感覺比較辛苦。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可能也是姜文所要追求的效果。其實,不要說普通觀眾,很多影評人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也基本是一頭霧水,只能說這部電影確實帶有強烈的姜文風格。
當然也有的觀眾則顯得比較興奮,對這部電影評價非常高。對於熟悉民國歷史、了解《俠隱》這部書的觀眾而言,卻是饕餮了一頓文化和歷史的大餐。電影中暗藏了很多真實歷史事件。譬如電影中周韻飾演的女主人公「關巧紅」的故事原型就是民國女俠施劍翹,而姜文飾演的「藍青峰」就是以張北海的父親張子奇為原型塑造的。各個角色都有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原型的影子。
電影中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這個角色成長的歷史其實就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反抗日寇侵略的歷史,他從一個只知道逃跑的「膽小鬼」到最後變成了一個勇敢的戰士,也代表了中華民族面對強大的日寇侵略,從忍讓、退縮到最後全民抗戰並取得勝利的這麼一個複雜的歷史進程。而「巧紅」就是「李天然」的精神導師。「巧紅」想要告訴「李天然」的是:我一個裹足弱女子尚且念念不忘為父報仇,而你一個堂堂七尺大老爺們兒居然卻是一個「膽小鬼」。
這段歷史讓我想起了當年李清照奚落自己棄城而逃的丈夫趙明誠寫的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正是關巧紅的堅毅和從容讓李天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恥辱,他淚流滿面的對著關巧紅高喊道:「我不是膽小鬼!」而此時我相信很多觀眾耳邊也會響起了那句最激動人心的歌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不管什麼時候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意志是永遠不會變的,我們不去欺負別人,但是別人也休想欺負我們。除了反對侵略者這一宏大的主旋律之外,電影中對於「邪不壓正」這一主題的刻畫還體現在「李天然」和「朱潛龍」這一對師兄弟上。
廖凡飾演的朱潛龍欺師滅祖,他殺害了師父全家並栽贓給自己的師弟李天然。而且還投靠日本侵略者,助紂為虐,成為了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罪人。作為北平警察局長的朱潛龍心存妄念,拋棄了自己的姓,認領了一個「老朱家的血脈」,一心想著做皇帝。就這麼一個十惡不赦的「妄人」,滿肚子男盜女娼,幹盡了天下之壞事,卻在公眾面前給自己「塑造」了一個正義使者的形象,通過手段欺騙不明真相的群眾,他站在公眾面前不知羞恥地高呼「邪不壓正」的畫面其實是對正義最大的諷刺。而蒙冤受辱的李天然一個人為了維護「人間正道」,從膽怯逃跑到勇敢復仇,真正詮釋了「正義可能遲到,但是從不缺席」這句名言。這也不禁讓人聯想到腐敗分子中的「兩面人」,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自以為「天衣無縫」,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假臉」終有一天會被撕破。
周韻飾演的「巧紅」真實原型是民國女俠施劍翹,施劍翹手刃殺父仇人的傳奇事跡是一個非常符合中華民族傳統倫理的故事,這也是為何最後各界群眾聯名上書,請求政府特赦的原因。她代表了中華女性不屈不撓的精神,每每在國家生死存亡,或者重大危機面前,中華女性一改外表的柔弱,表現出來的是冷靜與勇敢。
民國有施劍翹,宋朝有李清照,五代時期也有一個花蕊夫人在蜀國被宋滅國時也寫過一首《述國亡詩》奚落自己的男人: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歷史何其相似,很多時候反而是柔弱的女人讓男人成長、成熟甚至變得堅強和勇敢,變得知恥而後勇。最後被李天然和藍青峰救出來的「張將軍」原型是張自忠將軍,張自忠從北平脫險後返回抗日戰場,用實際行動回擊了「關巧紅」關於「膽小鬼」的言論,最終慷慨就義,以死殉國。張自忠的殉國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從此無數中華男兒穿著草鞋、端著土槍前赴後繼奔向抗日戰場,共赴國難。
《邪不壓正》就像是一部歷史,通過這些一顆顆隱藏在電影中的「彩蛋」,我們可以在腦海中復原很多真實的歷史畫面。(劉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