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呢?劉備:劉禪是最合適的儲君

2021-02-23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確實有四個兒子,三個親生兒子,還有一個義子。劉備所有兒子中,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劉禪,畢竟扶不起的阿鬥的大名已經名揚古今中外。劉禪之外還有三個兒子分別為義子劉封、庶子劉永、庶子劉理。我們都知道劉備將皇位傳給了劉禪。劉禪的資質平平,而且還落下了「扶不起的阿鬥」的千古罵名,也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罵名。我一直都覺得劉備最大的才能在識人之能。劉備一輩子閱人無數,我們很少見到劉備有看錯人的時候。魏延能夠一舉成名和劉備的提拔有關係。劉備第一眼看到馬忠就知道這是一個可用之人,結果馬忠果然不負眾望。劉備認定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結果馬謖就丟失了街亭。這麼有識人之能的劉備為什麼會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做為皇位繼承人呢?

劉備所有兒子中,最先被排除的應該是劉封。劉封被排除的原因非常簡單,他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中國古代有沒有把皇位(君位)傳給義子的呢?還真有。曹叡曾經將皇位傳給養子曹芳,趙構將皇位傳給養子趙昚,郭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郭威將皇位傳給柴榮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當時郭威沒有在世的親生兒子,所以才會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曹叡和趙構將皇位傳給兒子也是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劉封原名本叫做寇封。劉備寄居荊州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但是當時他並沒有兒子,所以便收寇封為義子。寇封被收為義子之後便改名為劉封。如果事情一直這樣發展的話,劉封極有可能會繼承劉備的大業。但是事情偏偏沒有向著劉封預期的發展。公園207年,劉備的甘夫人生下了阿鬥。劉備有了親生兒子自然想把自己的基業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這也不能怪劉備,畢竟這也是人之常情。

中國古代基本上奉行非常嚴格的嫡長子繼承制度,子承父業是最主要的繼承方式。古代皇帝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庶子都要面臨重重困難,更不用說將皇位傳給養子。一般講皇位傳給養子的情況都是皇帝沒有親生兒子或者連侄子都沒有。曹叡沒有親生兒子,於是從宗室中選擇一個年級較小的曹芳做為養子。趙構沒有兒子,所以也從宗室選擇一個做為自己的養子。郭威連郭姓侄子都沒有,所有只能選擇內侄柴榮做為養子。劉備沒有兒子的時候,收養義子劉封,然後將基業傳給他無可厚非。劉備有了親生兒子之後,劉封的地位就顯得非常尷尬。根據傳統的皇位繼承法,劉封既不是嫡子也不是庶子,他只是養子,所以他得到劉備基業的可能性非常小。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之後,劉禪被立為王太子。劉封則成為了劉禪日後基業的不穩定因素。親生兒子的資質沒有辦法選擇,義子的資質可以選擇。如果劉封只是一般庸才的話,劉備不可能收他為義子。劉封確實是一個人才。劉封武藝高強,氣力過人。劉封曾經和張飛、趙雲等人一起平定益州,還獨自率領軍隊佔領了上庸地區。襄樊之戰時,由於沒有援救關羽而開罪劉備。此後,劉封被叛將孟達和徐晃擊敗,拒絕投降曹魏,敗歸成都。諸葛亮建議劉備以此為藉口賜死劉封,劉封被迫自殺。諸葛亮建議賜死劉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劉禪的地位,在諸葛亮看來「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劉備雖然覺得可惜最終依然賜死劉封的原因也是為了維護劉禪的地位。劉封有本事、有能力、有實力,而且還背著長子之名,日後一定會成為劉禪帝位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他必須得死。

排除了義子劉封之後,接下來就要看看劉備為何在三個親生兒子中選擇劉禪,而不是劉永和劉理。

劉禪能夠成為劉備選擇的儲君,最主要的原因是劉禪是長子。古代講究嫡長子繼承制,有嫡立嫡,無敵立長。劉備沒有嫡子,劉禪做為劉備的長子自然第一順位繼承人。東漢末年,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廢長立幼帶來的危害也時刻驚醒著劉備。袁紹廢長立幼最終導致三個兒子不和,為了爭奪大位而相互攻伐,最終便宜了曹操。袁紹在河北的基業全部落入曹操之手。荊州牧劉表也曾經廢長立幼,結果也造成荊州內部不和,最終造成了荊州落入曹操之手。劉備親身經歷過這兩次廢長立幼帶來的悲劇,所以他深知長幼秩序不可廢,所以確定劉禪是自己大業的繼承人。劉禪被立為王太子的時候只有13歲(虛歲),繼承皇位的時候也只有17歲(虛歲)。做為長子的劉禪當時只有13歲,劉永和劉理的年齡則更小。劉備當時已經59歲,也算是高齡,已經到了可以考慮後世的年齡。劉備只能儘可能避免出現「主少國疑」的情況,或者儘量縮短「主少國疑」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年齡最長的兒子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古代社會講究天子有異象,劉禪雖然長相沒有「創意」,但是出生的時候卻也有異象。據傳甘夫人因為夢到自己仰吞北鬥而懷孕,這個當年王皇后夢日入懷有異曲同工之妙。甘夫人十月懷胎之後生下了一名男嬰,劉備自然開心的不得了。劉備自然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的兒子,所以給這個男嬰取小名為「阿鬥」。劉備老來得子,自然非常重視這個兒子,他也自然認為這個兒子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甘夫人懷孕的時候有異象,說明這個兒子今後的命運自然不一般。劉備選擇這個兒子做為自己的儲君一點都不意外。其實從劉禪的大名也可以看出劉備的野心以及對這個兒子的重視。劉封取名為「封」沒有什麼不可以,劉禪取名為「禪」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可是劉備接著劉封給阿鬥取名為劉禪就可以可出他的野心。劉封和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在古代社會誰可以封禪,帝王才可以封禪。劉備給劉禪取名的時候就已經彰顯自己野心,還有對劉禪的喜愛。

由於受到「扶不起的阿鬥」和「樂不思蜀」等典故的影響,我們一直覺得劉禪是一個資質平庸,甚至是一個愚蠢的帝王。其實我覺得劉禪雖然不是什麼明君英主,也絕沒有史書表述地那麼差勁。劉禪固然要為蜀漢滅亡負不可推卸的責任,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則是蜀漢國力比較弱小。諸葛亮當政期間,劉禪就像一個傀儡皇帝一樣。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很快就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劉禪也是蜀漢政權中最堅定的北伐支持者,劉禪先是支持諸葛亮北伐,再是支持姜維北伐。劉禪當政期間,蜀漢基本上還算比較穩定。蜀漢既沒有出現曹魏那樣政權轉手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孫吳內部爭權奪力。所以劉禪不是無能,只是不適合生活在亂世之中。如果劉禪生活在何平年代說不定會是一個合格的守成君主。劉禪可能是一個不合格的君主,劉永和劉理未必會比劉禪好多少。我們也沒有從史書中發現劉永和劉理有什麼過人之處,劉禪在當時情況下是最佳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扶不起的阿鬥?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
    導語:扶不起的阿鬥?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三國時期,劉備收服了一幹有勇武有才能的大將,其中有五個是劉備最為重用的大將,他們被稱為五虎上將。這5個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五人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各懷其技,為輔助劉備打江山做出了很多貢獻。劉備生前能收服這麼多的大將,說明他身上一定有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但劉備的兒子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鬥」,不僅沒有得到劉備的賞識也沒有得臣心,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 劉備明明有四個兒子,卻為何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做皇帝?
    但劉備有一個獨特的優勢,那就是會識人、會用人。因此招納到了諸如諸葛亮、龐統等這樣的當世名士。可令人不解的是,劉備明明有四個兒子,自己看人又這麼準,為何偏偏看重「扶不起的阿鬥」繼位為皇帝?劉備除了我們熟知的劉封、劉禪之外,還有劉理、劉永兩個兒子。當然,劉封是劉備收養的義子,在當時,義子和親兒子是同樣對待的。
  • 劉備為何殺掉能獨當一面的劉封, 選擇暗弱的劉禪繼位? 原因不簡單
    可是,他到了晚年之後,卻做了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舉動,那就是殺害了能力較為卓越的長子劉封,並傳位給了較為暗弱的劉禪。他為什麼這樣選擇呢?是因為年老昏庸嗎?可是最終,因諸葛亮對劉備說了一句,恐怕劉備百年之後,無人能夠駕馭得了劉封,劉封便被賜死了。反觀劉禪,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兩人的對比,看起來非常鮮明,劉備為什麼卻選擇了讓劉禪繼位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一、劉備的私心
  • 劉備怒摔阿鬥真相 揭秘劉備摔阿鬥的真實意圖
    劉備摔阿鬥是三國時期一個著名的典故,劉備手下趙雲千辛萬苦將劉備的孩子阿鬥救回,但是劉備卻將阿鬥摔在地下。
  • 蜀漢後主劉禪,才不是扶不起的阿鬥!
    但從結果來說,劉禪和諸葛亮這對君臣,對這種不尋常的關係,處理的都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作為帝王的劉禪,其所作所為,更是可圈可點。劉備有三個親生兒子,除劉禪外,還有魯王劉永、梁王劉理。劉備向來有知人之明,對於選擇劉禪為繼任者,他心中應該還是有點底的。而諸葛亮,對劉禪的為人及能力,也是認可的。建興二年,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寫到:「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 為什麼劉備的兒子和曹操的兒子差別很大
    然而悲劇的是,他的兒子劉禪卻最終成了扶不起的「阿鬥」。難道是劉備的運氣特別差,生了一個傻兒子嗎?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禪出生時絕對是一名健康的寶寶,而且書中描寫當時的天相吉祥無比,完全是王孫貴胄啊!但是為什麼劉禪不能子承父業、有所作為呢?我個人覺得主要是由後天因素造成的。是教育環境有問題。
  • 阿鬥不需要扶 需要扶的會腐
    是的就是那個世人皆笑的「扶不起的阿鬥」阿鬥: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扶不起的阿鬥」一直被調侃也需被正名首先來看「扶不起」三字一棵草你想讓它做花無論你給它多少養分它的基因已經決定了如果草是草花只是花何必多此一舉需要「扶」想要去扶什麼的皆是人的執念諸葛亮即使有力挽狂瀾的能力想把阿鬥培養成他爹完成遺志
  • 揭開劉備摔阿鬥的真正用意
    在長坂坡上,劉備怒摔阿鬥,是真心生氣還是只是為收買人心?試想想,一個忠心耿耿的大將跟隨劉備十數年,危難相持,為了救阿鬥身陷敵陣之中。七進七出,把阿鬥穩穩地摟在懷裡,常人也難免感動,何況以仁義立身的劉備。所以劉備得做點表示,總不能讓別人冷眼。趙雲,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
  • 劉備有四個兒子,為什麼要傳位給資質平平的劉禪呢?
    嫡長秩序,使得劉禪擁有最有利的繼承地位一般認為劉備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義子劉封、其餘三個是親生的劉禪、劉永、劉理。其實劉備的兒子應該不止這四個,因為劉禪作為已知的最年長的兒子,他出生時劉備已經四十多歲了,應該有其他兒子的。
  • 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姜維的話或道出其中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在諸葛亮還未出山輔佐劉備以前,便已經對天下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時,更是出了「隆中對」給劉備以後的發展定下了戰略方針。輔佐劉備以後,更是使劉備擁有川蜀之地,讓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
  • 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較多,所以兒子生下一大堆,據說有二十五位。
  • 曹操的兒子,孫權的兒子,劉備的兒子,誰的兒子最厲害?
    看完了曹操的兒子,下面來看看劉備的兒子。劉備共有四個兒子,劉備的大兒子叫劉禪,即後主。劉備入蜀後又多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劉永和劉理,皆被封王。劉備還收過一個乾兒子,叫劉封。在劉備的兒子中,除了劉禪外,其他三位都是默默無聞之輩,就不用過多介紹。
  • 劉備如果把皇位傳給劉封,而不是劉禪,蜀漢會更好嗎
    讀三國時,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不是阿鬥太無能,諸葛亮何至於累成那樣啊!劉備為什麼非要把位子傳給無能的阿鬥啊!
  • 趙雲已經救回阿鬥—劉備為何還要怒摔阿鬥?「歇後語」給出了答案
    這個時候呢,諸葛亮等人勸劉備借著機會攻打劉琮,佔據荊州,從而據城戴康曹操的軍隊,但劉備終因荊州是劉表基業,不忍趁人之危奪取荊州。很多荊州人士都棄劉琮投靠劉備,更有十萬百姓願跟隨劉備逃亡。在和曹軍交戰的時候,趙雲和劉備走散了,劉備已經衝出重圍。但是劉備的夫人和兒子阿鬥(劉禪)走失在混亂之中。
  • 劉禪:我可不是「扶不起的阿鬥」,蜀國亡了,真不能全怪我
    這是劉備入蜀以來的第五年了,是時,天下三分,大局已定,物阜民豐、天朗氣清的益州,一片融合祥樂之氣。 這時候,卻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這種平靜。 「代漢者,當塗高也,塗高者,曹也」。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亂世三國:揭劉備摔阿鬥的真實意圖
    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拼死刺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得劉備之子阿鬥,趙雲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這一孺子,險些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鬥,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摔阿鬥的故事。  趙雲,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
  • 劉備臨終前說的3句話,趙雲沒明白,諸葛亮聽後竟被嚇出一身冷汗
    在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劉備與他兒子阿鬥之間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扶不起的阿鬥自然是扶不起的,劉備也知道,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總該再快要死的時候為他做些什麼,哪怕是留下幾句忠告或者是為他找幾個能夠輔佐他成就大業的人。
  • 七大原因造就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較多,所以兒子生下一大堆,據說有二十五位。撿骨幹的兩位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