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禹
熟悉廣東衛視的人,對2019年初舉行的「改革振興廣東衛視2019北京提案懇談大會」記憶猶新,「現在是奮起直追的時候了,要通過改革振興廣東衛視。」當年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蔡伏青的承諾,今天聽起來仍然擲地有聲。
兩年後,依然是寒冬時節,依然是內心躁動,在日前舉行的2021廣東衛視品牌大會上,兩年來用奔跑實踐承諾的廣東衛視終於有了答案。
「死磕」與「細摳」精神的再詮釋
「廣東衛視每個收視點的增長,都是廣東衛視人在一個個困難中『死磕』,在一個個細節中『細摳』出來的。」廣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廣東衛視總監曾少華如此表達廣東衛視所走過的艱辛。
廣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廣東衛視總監曾少華
讓我們來看看廣東衛視2020年的一組數據吧:
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廣東衛視2020年全年收視排名第六;
《流淌的歌聲》第二季全國收視排名第六;
正在熱播的《國樂大典》第三季,最高收視衝至全國第三;
截至11月30日,在已播17部劇中,首播劇高達6部,廣東衛視黃金劇場穩居全國省級衛視前6;
廣東衛視成為「大灣區」覆蓋、收視、資源第一的衛視頻道。
所有的變化都來自於全行業和觀眾的認可度,從行業的角度看,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國家廣電總局在部署反映抗疫和脫貧攻堅題材的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石頭開花》時,將廣東衛視和五家頭部衛視一起首輪並播,形成「5+1」的播出態勢,反映出總局以及全行業對廣東衛視播出平臺的高度重視和認可。
2020年,廣東衛視節目矩陣齊發力,正在熱播的《國樂大典》和《流淌的歌聲》被總局評價稱,「讓流行經典再次綻放出跨時代的恆久魅力,為文化自信和創新提供了積極的實踐範本。」這樣的電視節目還有很多,無論是融媒體直播項目《飛越廣東》,或是國內首部紀錄片式高端訪談《鄧璐時間》;從為創業者展現商業夢想和圓夢舞臺的《眾創英雄匯》,到助推廣東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的《從農場到餐桌》等。
廣東衛視的改革與創新,讓廣東衛視成為近兩年全國廣電增速最快,增幅最大的省級衛視。那麼,其變革的力量從何而來呢?現在想來,除了破釜沉舟的勇氣之外,更多地則來自於對「死磕」與「細摳」精神的再詮釋。
廣東衛視對每個項目的「死磕」是出了名的,說起來,死磕到底的精神,是一種較真,亦是一種理想追求。《流淌的歌聲》總導演黃敏麗為了邀請心儀嘉賓,可以十餘天跟隨嘉賓輾轉數個城市,最終用誠意打動嘉賓。這種「死磕」的事例還有很多,也讓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而其「細摳」精神則讓廣東衛視的節目有了更多「含金量」,這種「自找苦吃」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力,逼著自己實現自我超越,才有了大踏步向前的膽量和毅力。
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正如詩中所描繪的,畫家不懂漁翁的辛酸苦楚,還在開心地畫著《寒江釣雪圖》。我們無法探知兩年來廣東電視人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但我們可以從其不斷奔跑的姿態和創作的節目中得到答案。
六「新」戰略為振興賦能
2021年,對於廣東衛視而言是重要轉型期,不僅是改革振興計劃進入最重要的攻堅階段,同時還要擔負媒體深度融合以及「大灣區」重要宣傳報導任務。
經過兩年的努力,觀眾眼中的廣東衛視已經有了從「美好生活倡導者」的自畫像到公認畫像的跨越式飛躍。誠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所說,「廣東衛視正在做國潮音樂的引領者,奮鬥歷程的追憶者,灣區政府的宣傳者,財經創業的幫扶者,以及精緻生活的發現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
廣東衛視在2021年將以六「新」示人,實現跨行業、全產業鏈多元戰略升級。
第一,以全新格局實施「灣區新戰略」。除了繼續強化《廣東新聞聯播》的龍頭作用,推進《晚間新聞》改版之外,持續打造的融媒體直播項目《飛越廣東》將以「建黨百年」為主題,全面展示百年來廣東的滄桑巨變。國內首部紀錄片式高端訪談《鄧璐時間》將繼續聚焦大灣區,探尋對灣區建設做出卓越貢獻的創新力量。人文體驗類節目《行進大灣區》,將從紅色遺址出發,發現紅色故事中大灣區。
大灣區,是眾多年輕人築夢的地方,吸引了董明珠、樊登、鄧亞萍等大咖助陣的《眾創英雄匯》,將為創業者提供展現商業夢想以及圓夢的舞臺。而《從農場到餐桌》,則通過大屏與小屏互動,和農村電商、短視頻分發、「網紅直播」等多種形式,助推廣東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
第二,打造國潮新經典。廣東是經濟重鎮,但廣東衛視也在不斷釋放文化的光芒,《國樂大典》第三季為傳統文化注入了「青春能量」,同時掀起了一股「國潮」熱,可以說,連連破圈的《國樂大典》已經成為時尚、新潮的代名詞。《流淌的歌聲》不僅分享經典老歌,同時還原和講述經典老歌背後的時代故事,第三季將繼續創新升級亮點頻頻。即將於12月19日上線的大型雜技文化交流競演節目《技驚四座》,集中了全國頂尖的三十支雜技團隊,用最新的電視綜藝手法為觀眾奉上一場全球頂級雜技的驚、奇、險、情的極具觀賞性的盛宴。
第三,強勢佔領影視新高地。2021年,廣東衛視的首輪劇和二輪獨播劇將超過今年,與此同時,廣東衛視將加快自製「粵產劇」的步伐,每年自製或參投2-3部優質劇目,以投代購,並逐步形成「粵產劇」的影響力。12月1日,一部反映大灣區年輕人奮鬥追夢的自製輕喜劇《追夢者聯盟》正式開機,拉開了廣東衛視自製劇的序幕。這將是廣東繼《外來媳婦本地郎》《72家房客》後,第三部長壽劇。此外,廣東衛視2020年參投了包括建黨100周年的獻禮劇《絕密使命》,和反映嶺南先賢的大劇《冼夫人傳奇》等兩部大劇,還會參投另一部反映廣東創業精神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闖廣東》。
第四,記錄新時代。廣東衛視一直是紀錄片創作生產重鎮,2021年,除了繼續做好《老廣的味道》《技行天下》等優秀紀錄片之外,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廣東衛視馬志丹工作室還將推出反映90後年輕共產黨員追夢拼搏的8集紀錄片《幸福落地》,該片已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0年「記錄新時代」紀錄片重點篇目。還有一部紀錄片《跑好最後一公裡》,創作團隊深入廣東省兩千多條自然村調研,忠實紀錄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最關鍵的收官時刻體現出來的迎難而上,真抓實幹的紮實作風。觀眾還將在《秘境神草》中,一起行遍壯美山河,感受中國本草的動人故事。
廣東衛視還將用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等多種藝術形式,全方位反映和記錄新時代的國家發展與時代進步,包括《流淌的歌聲》和《國樂大典》將推出建黨百年主題策劃;《見多識廣》舉行黨史知識答題秀;《行進大灣區》將用紅色遺址串講紅色故事等等。
第五,「美好生活四部曲」呈現美好新生活。廣東衛視頻道定向是「美好生活倡導者」,廣東衛視通過打造「美好生活四部曲」持續為觀眾呈現美好新生活的場景。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愉快的心情。廣東衛視既有喜劇綜藝《美好生活歡樂送》給觀眾帶來歡樂,還有獨具嶺南特色的《廣東衛視春晚——嶺南春來暖》,將於大年初一如約而至。而原創銀髮綜藝《老會玩了》,將組織一群個性十足的退休長者參與當今最時髦的玩樂項目,為廣大中老年觀眾帶來更多愉快體驗。有了好心情,還要有美味食物相伴。除了全國美食節目頭部IP《老廣的味道》繼續為觀眾奉獻廣東美食精華之外,還將推出好玩又有趣的美食綜藝項目《粵菜好師傅》,通過粵菜廚神擂臺賽,打造「粵菜師傅」新名片。美好生活,還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廣東衛視是全國七家擁有製作健康節目牌照的衛視之一,已經連續製作了九年的《健康有道》,將迎來大改版,用綜藝的形式講醫學知識,也是全國晚間黃金時段播出的健康節目三個之一。美好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國內首檔社會觀察類節目《你會怎麼做》已經在六年時間製作了300多期節目,節目中所傳遞的正能量,常常帶給觀眾最真實的、直擊心靈的美好感動。
第六,服務新升級。2021年,廣東衛視將授權廣東南方國際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全權運營廣東衛視。目前,廣東衛視已構建起擁有超過190個融媒體及電商平臺帳號的傳播矩陣,粉絲量超過3700萬,渠道覆蓋國內各大知名門戶網站、視頻網站、新聞客戶端、音樂客戶端、短視頻平臺、SNS社交平臺、數字內容聚合平臺等,用豐富的融媒內容產品打造全時展現的視聽IP傳播生態,全媒體傳播聲量超110億+!2021年,廣東衛視將以網絡直播和短視頻分發為切口,進一步探索大小屏融合,在互動內容上的深度共建,探索適合媒體、節目的帶貨模式,同時為商業合作提供更多模式和玩法。
改革創新賦予振興的希望
當前,傳統媒介正在經歷大變革、大轉型、大融合,傳統媒體急劇變革、新興媒體異軍突起、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是當前傳統媒體必須面對的現實。
創新是嬗變的基礎,改革是新生的希望。在此背景下,全國衛視市場需要有「攪局者」,更需要「鯰魚」攪動一江春水,以增加整個衛視陣營的創新力和能動性。而以「美好生活倡導者」作為頻道定向的廣東衛視能否是這條江水的攪動者?
應當說,這也是廣東衛視不斷努力向前的動力,通過兩年的努力,可以看到,廣東衛視有其開拓的能力和新生的勇氣,正如冷凇如此形容廣東衛視,「他是愛生活、有文化、青春勵志、追求價值的靚崽,充滿公信力的根正苗紅,而且還有擁抱激情的年輕活力」。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2021年將是傳統媒體重要轉型期,廣東衛視仍需付出更大地艱辛努力,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中國一流衛視,一個新型主流媒體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