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一開播就有引起了全網熱議,話題更層出不窮,張雨綺一開始拿了X牌不被看好,到最後成為「無限可能」姐,破浪成團。
在拿到成團名額的感言中,張雨綺更用金句說出了一番感悟:
人生有50%的成,有50%的不成。
大家一直說我是獨立女性,獨立女性帶給我什麼經驗和感受?
首先,需要有支配時間的能力,因為青春不長,皺紋會長。
其次,要有和暴力和拳頭說NO的能力,因為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那麼幸福和完美的。
然後,把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用相貌來評定能力的人,告訴他們,智慧和美貌是可以並存的。
張雨綺說的這番話,實際上是她綜合了自己的經歷有感而發,張雨綺婚姻不順,也常常自嘲看男人的眼光不行,但她能說出這一番話,相信她也一直在調整狀態,在人生的航行中接受乘風破浪的挑戰。
不管是女明星還是普通女性,一旦踏入30大關,就會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到底如何才成為獨立女性呢?張雨綺上面的話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我總結了我認為的獨立女性的3點內容: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個人,7歲讀書,23歲左右畢業,28歲到30歲左右結婚。如果按照舊時「男主外女主內」習俗傳統,女性專心努力拼搏事業的時間大概就是在未婚的二十幾歲這幾年之間。
為什麼說婚後就不能努力拼搏事業呢?這大概是我今天想說的。
說實在的,說是獨立女性,實際上女性在生理或習俗上總是避免不了一些束縛。
在26歲之後,女性找工作就避免不了這些問題。你結婚沒?你為什麼沒結婚?有男朋友沒?女性在工作就業上面臨著很多尷尬的困境,隨著年齡的增長,找工作的困難也會增加。
公司怕你一進公司就成家生孩子,這意味著要休產假一年左右。即使結婚了也會害怕你生二胎。而二胎後,找工作的壓力可能減輕了,但是家庭的大小事務,孩子教育,和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還是免不了要輕重取捨。
你選擇偏重家庭,那勢必會在經濟上依賴丈夫,你選擇偏重事業,那可能會在家庭中失去某些快樂和被誤解。
而作為獨立女性,擁有支配時間的能力,如何在事業和家庭中做一個平衡,尤其重要。
婚姻自主:
古時候,男女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即使到了如今,也經常聽長輩說,女人吶,到了合適的年齡,就要做合適的事情,到了結婚的年齡,就必須得結婚生子,這就是一個女人的歸宿。
在一些長輩面前,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相愛,而是因為年齡合適,因為傳宗接代。也許,時代慢慢在變化,婚姻對年齡也逐漸有了放寬的要求,但似乎對女人還是並沒有。
婚姻關係追求的是愛情,並不是合租關係。兩個人沒有愛情,在一起組合的家庭也不會有愛,勉強,無幸福。
而不合適的婚姻,也要有及時止損的勇氣,千萬別為了誰誰誰而忍著,人生最大的心魔,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經濟獨立:
女人結婚,放棄事業退守家庭,其實我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並不是所有女人付出了全心全意在家庭上,家庭就會幸福的。
女人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意味著處於被動的位置,如果對方的錢給你管,你可能還會覺得不會如此被動,但如果一分一毫都要伸手去拿,日積月累,肩膀也會被壓彎。更壞的是,如果雙方感情有了裂縫,你更會陷入毫無依靠的艱難處境。
獨立女性,不僅要可以自主選擇人生,還要不陷入被動的位置。
30+的女人,在外貌和事業上,可能都會走下坡路。可能在外貌上,很多女人還是很會去主動保養,開始養生和囤積化妝品。
但對於後半生的人生,很多女人在這個年齡都會開始放逐自流。
在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女人,30+之後,不看書、不努力,不奮鬥事業。他們說,30歲,定型了,你努力也沒什麼用了,不如好好活在當下,該吃喝該享受該葛優躺。
在《三十而已》裡,顧佳說,我生下孩子後,我就死了,活下來的,就是孩子他媽。顧佳覺得她是為了孩子而生,但其實她是為了家庭的幸福美好而努力。但現在很多迷失在養娃的媽媽中,他們的狀態也並非如此,他們儘管埋頭苦幹養娃,只是埋頭苦幹,對人生毫無方向,也不知道明天該為什麼努力。
簡單一句話,沒有了自我。也許,這是很多全職媽媽越來越無聊,和抑鬱的原因。
一個人沒有了上進心,放棄了努力的方向,所有機會的大門都不會再向你開放了。
毫不客氣說,那就只能是,「等死」。
而跳出局限自己的圈子,才能看到自己要努力的方向,確定了目標,才能乘風破浪。
儘管社會對30+的女性很多的不友好,但正如張雨綺所說,30+的女性是有無限可能的。
只要敢乘風,就可能有破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