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2021-02-28 身邊的經濟學

01

圍繞這個主題,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談人格對人生命運的作用:

第一是人格對命運具有決定力;

第二是自我對人格具有控制力;

第三是人格對未來具有預測力。

人格對命運的第一個作用是人格具有決定力。

我先給大家講述一段歷史故事:

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有兩個主要功臣:張良和韓信,兩人一文一武。但是兩位功臣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劉邦稱帝後,變得多疑猜忌,連續追殺功臣。

劉邦的軍事功臣韓信自恃功高,盛氣凌人,欲分天下,結果被劉邦滿門抄斬。而劉邦的謀臣張良則審時度勢,激流勇退,不貪戀權位,拒絕高官厚祿,明哲保身,隱退江湖,飄然出世,逍遙自在地度過了一生。

張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結局。也就是說,兔子死了,狗就可以燒著吃了;鳥打完了,弓就沒用了;敵國攻破了,功臣殺了也無妨。

為何英雄的命運如此不同?

因為人格不同,他們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對人生的自我認知不同,導致路徑選擇不同,最終導致命運不同。韓信個性張狂、居功自傲,過於自信,低估風險,導致喪命。

而張良,謀略過人,審時度勢,淡泊名利,平和沉穩,遁世逍遙。這就是張良的人生智慧。有時我們無法控制環境,但可以選擇環境。識時務者為俊傑。

綜上,人格對命運的第一個作用是人格對命運具有決定力。但是,我們如何控制人格?

02

人格對命運的第二個作用是自我對人格具有控制力。

我們不主張宿命論,因為命運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人格的功能性體現的是自我控制力,自我不是自私,自我是人格中的核心要素,是人格的統帥機構。

在人格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誰強誰就佔據主導,掌握控制權。

自我控制力強的人可以評估環境的良弊因素,有效地防止不良環境對人格的侵蝕與誘導,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不為命運所控制,顯示出高尚的人格傲骨。

相反,自我控制力差的人會隨波逐流,成為失去自我真實本源的變色龍,或逆來順受,失去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接受命運的輪迴折磨。面對同樣的人生磨難,有人自強不息,有人會一蹶不振。

所以,人格掌控命運,自我掌控人格,你是自己命運的決定者。

03

人格對命運的第三個作用是人格對未來具有預測力。

前面,我們講了張良的故事。那麼,是誰給了他人生的智慧,讓他在生死關口做出了恰當的人生選擇呢?

是黃石公的《素書》。黃石公為什麼要把書傳給張良?

因為《素書》上有一秘誡這樣寫道:「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

黃石公為什麼會認為張良是良才,是賢人,是可造之材呢?因為黃石公識人運用的是人格的預測力,他考察的是張良的人格。

張良刺殺秦王未遂,逃到下邳。一天,張良在橋頭,遇到一位穿著粗布短袍的老者,老人走到張良身邊,把鞋扔下橋,然後傲慢地讓張良去撿鞋,張良心中不解又不快,但是還是替老人把鞋取了上來。

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令張良把鞋給他穿上。張良又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不但沒有表示感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

張良對老人奇怪的行為疑惑不解,呆呆站立良久,只見那位老者走了很遠後,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他約張良在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

五天後,張良一早趕到橋上。誰知老人已經提前來到橋上,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

結果第二次張良自認為起得很早了,但還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

在經歷了這三次考驗後,張良至誠和隱忍的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人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再來見我。」說完就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黃石公。

黃石公贈送給張良的書是《素書》,張良秉燭細讀,愛不釋手。他品悟其中道理,並幫助劉邦奪得天下。

《素書》使張良「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

黃石公三試張良,考察的是張良人格中的德行,他發現張良有耐心、有胸懷、有氣度,具有心誠、勤奮的品格,因此預測張良可以很好地使用《素書》,服務世間。

然而,張良遵照《素書》秘誡,卻沒有找到合適的下家。只得在死後把《素書》隨葬墓中。五百年之後,這本書被盜墓者發現,從此《素書》才開始流傳於世間。

為什麼人格具有預測效應?

因為人格具有跨時空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在時間變化維度上人格具有穩定性,俗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在說人格的穩定性,所以黃石公可以通過考察當時的張良來判斷他在未來也是如此。

在情境變化的維度上,人格具有一致性,黃石公通過扔鞋、穿鞋、等人的不同情境就可以預測張良在治國理政情境中的作為。黃石公的預測是準確的。

其實,《素書》的秘誡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即知識的運用也具有倫理要求,知識掌握在誰手中,被如何使用,決定了知識的性質。

知識是否能造福於人類、引導個體把握人生,取決於知識運用者的人格品質是否積極向善。

心理學也同樣具有這個功能,善人善用,惡人惡用。人性善惡決定了知識的不同功效。

因此,學習心理學知識的目的,不是將知識轉化為「厚黑學」為私利服務,陰謀算計,禍害人間。

做人要厚而不黑,保持善良本性。

關於作者:許燕,中國心理學界享有盛譽的著名心理學家,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任會長,中國Z好的心理學院系之一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師大心理學院院長。

本文整理自《成為更好的自己》,經出版方授權「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原創首發。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shenbianjun」,並備註「轉載+公號名稱」,謝謝。

知識 宏觀經濟 | 微觀經濟 | 股票 | 科技(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性格決定命運?不,是習慣
    人生的命運到底由什麼決定? 對於這些問題,這一系列紀錄片並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還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某些端倪,有一份文章就分析總結了4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第一個現象是,一個人的體重與他所處的社會階層相關。相比於處於底層的那些人,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在身材上明顯保持得更好。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李雙林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辦事方法,而辦事方法決定了辦事結果,而辦事結果決定了命運,命運決定了人生。 而每一個人,從一出生就匹配了一種先天性格,而這種先天性格又會影響我們後天的種種行為。之所以這種性格生而如此,才會有我們所謂的「命運」存在。也就是人的命運,生而有之。
  • 「性格決定命運,脾氣決定福氣,」南懷瑾:高人一等,有能力
    「性格決定命運,脾氣決定命運!」每個人都有脾氣,誰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我們要記住:有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脾氣。南懷瑾老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脾氣決定福氣」。能控制自己脾氣的人比能贏得一座城市的人更有力量。你的好脾氣決定了你的好運,這不是封建迷信,一個人的好脾氣或壞脾氣對他的命運有很大的影響。
  • 青面獸楊志為什麼總是悲劇?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作者   張翼飛最近重讀《水滸傳》,對曾經沒有什麼感覺的青面獸楊志,突然印象深刻。其實,楊志的悲劇,也不能全怪命運,也有他自身性格的原因。失落花石綱,有自然因素,屬於不可抗力,尚能推卸責任。不過出了事,他首先想的不是擔當,而是逃避,這種鴕鳥精神,就像為自己留下了原罪,註定要為此付出代價。高俅斥責他的話雖然難聽,其實也有幾分道理。工作上有了失誤,你說溜就溜,一看有了轉機,又想繼續享受利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 性格決定命運,你認同嗎?
    關於「性格即命運」這一說法,《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可以很好地詮釋這個觀點,雖然電影步調有點壓抑,但細細品讀,會讓人受到很大啟發。最初,我看完這部電影後的感受是:不理解&不舒服。不理解在於不明白為什麼松子在很多決定上會犯那麼蠢的錯誤。
  • 為什麼聽到人們常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呢?
    為什麼聽到人們常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呢?前言:為什麼聽到人們常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呢?有人說:金錢關係是世界上最乾淨最愉悅的關係。說法二:人性本惡,有欲望就有醜惡,也許是作者厭惡全世界,厭惡所有人,羞恥於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所以說了這麼一句吧。說法三:首先,這句話不是太宰原創呀,最早是一位詩人寺內壽太郎說的,而太宰在《二十一世紀旗手》(作為副標題還是開頭首句我忘了...)寫到。
  • 高分港劇《嘆息橋》,說的還是「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老話
    性格決定選擇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為了避免父母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他們耐心等候、小心尋找伴侶,卻不知道自己已落入另一齣悲劇。 Joyce是劇中最讓人唏噓的角色。,倒不如說是性格在作怪。性格決定命運,但好在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起碼Thomas的性格就在漸漸改變,他最終選擇與父親和解,踏出告白的一步。
  •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決定智商
    要知道:性格決定命運,所以要通過提升自己的修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關鍵的還是要把自己的性格傾向於好的反向發展。不僅如此,一個人的性格往往也會決定它的後天智商,好比「自以為是」性格的人,就會影響到他的智商傾向於好的發展反向,因為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他既然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是自己的對、什麼都是別人的錯,那麼他又怎麼可能會去虛心學習別人的東西呢?又怎麼會去接受新鮮的事物呢?
  • 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錯錯錯……
    這不,我們的小空空突然有一天腦洞大開,說:「文小叔,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可是這幾天我看《黃帝內經》思來想去,覺得這話不對,至少說得不全面。」 文小叔眼睛一亮,問曰:「有嘛不對?說來聽聽。」 小空空歪著腦袋,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覺得不是性格決定命運,應該是五臟決定命運,因為我們性格是由五臟決定的啊。
  • 性格決定命運,一文帶你深度解析MBTI性格理論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人生七年》中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性格。來自工人階層三姐妹中的蘇和傑基、林恩是好朋友,成年後她們都遭遇了貧窮、離婚與單親的苦難,但是蘇總是帶著樂觀的心態,積極尋找機會提升自己。當拍攝63歲紀錄片的時候,蘇已經成為倫敦大學瑪麗學院法學系的行政主管,擁有一位彼此相伴20年之久的戀人。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父母決定孩子性格(深度好文)
    「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也同樣決定性格
    從風月醜聞到利益黑幕,這個時代的人們仿佛永遠要留一部分時間站在「事故現場」吃瓜。可要是回想下每一場風波的結束,要麼反派離場,英雄必勝,要麼銷聲匿跡,不了了之。人們從故事中攫取談資,再奔向下一個現場。但真實的故事主角呢,故事在他們的生活裡遠遠還沒結束。如此重磅砸下來的東西就像彗星的尾巴,會綿延人生好長一段路,成為陰霾或者力量。
  • 《天道》通過一件事把性格決定命運說透了
    性格決定命運,究其原因,是一個人的思想認知決定其格局,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認知的人會產生不同判斷,從而作出不同反應,最終導致結果千差萬別。今天我們就通過電視劇天道的幾組對話來直觀的了解這個道理。第18集關於認知決定命運
  • 性格決定命運,好牌打差,溫庭筠坦白地說「恨」你知道什麼
    編者按: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歡迎來到「書友文心」並交換意見。歸根結底,我們可以用傑克·霍吉來回應,也就是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們要講的主人公和李商隱一樣,被稱為「溫李」,他是花間詞派的鼻祖;他天資聰穎年輕時很有名,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讓許多人羨慕不已。這樣的才華,自然也吸引了一些慕名的生活中的朋友。在世人眼中,他一定是人生的贏家。
  • 經典電影《教父》雜談:性格決定命運#影視雜談#
    本文從人物性格角度來探討,什麼樣的人能幹大事,也能成就大事。在電影教父中,老教父柯裡昂培育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們拋開他的女兒不論述。單從三個兒子來看,什麼樣的人能成為教父的接班人?他必須具有什麼樣的性格呢?我們常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首先來看老大山尼。按照中國的皇族傳統,皇帝傳位一般是傳給太子的。
  • 你的性格決定了你的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性格?
    性格如何決定命運? 個體隨著性格的不同,人生軌道也有所不同。 我們廣泛的將性格分為外向型與內向型、理智型與衝動型。 內向型性格的人比較關注自身的內心世界,不喜愛熱鬧的場合,有很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很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擁有這類性格的人喜歡獨自思考,不喜歡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他們相對比較孤僻,喜歡自己琢磨。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最近《哪吒》電影中有句臺詞可謂是火遍全網,「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不少人都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
  • 於海青:為何說性格決定命運?
    於海青:性格決定命運1990也到處都在流行山地車那個時候,我在雜誌上看到了日本的禧瑪諾,因為這家企業壟斷的世界的自行車變速器那個時候我選擇了我的第一輛山地自行車馳豹,也就是後來的阿米尼。之後我父親對我講,如果你放棄原有的計算機行業,在一個新行業裡面,如果你不賺錢,你還幹不幹,我說還是要幹,因為我相信八年之內一定會爆發,到了2016年,新媒體真正爆發了,但是那個時候我沒有機會在一線作戰,兩年的時間,我陪伴我母親,直到送走她。2012年,我看到了微博微信加視頻的鐵三角內容營銷的力量,於是和更多的小夥伴去了韓國運用了這套模式開始做韓國產品。
  • 《人潮洶湧》是命運塑造性格,還是性格決定命運
    而《人潮洶湧》中「頂級殺手」周全與「落魄群演」陳小萌,陰差陽錯、互換身份,帶來的這一場「皂化人生」,讓我重新思考究竟是命運塑造性格,還是性格決定命運。陳小萌,欠債、失戀、碌碌無為,連自殺,都不得志。(臥軌,火車改道;喝藥,毒藥過期;上吊,被房東的催債電話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