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儒風大家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儒風君·雲正
漢字實在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文字,不管象形字,形聲字,還是會意字,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文字可與它媲美。
挑幾個字拆開來看,就會發現,一個字的構成本身,竟透露出老祖宗做人的智慧。
而我們往往對此熟視無睹,真可謂是「認字而不識字」了。
1風
風,繁體字是「風」,內有一蟲。
古人就發現風中有微生物,可能使人受到傷害。
故有「風為百病之始」和「風為百病之長」的說法。
現代人最常見的就是傷風感冒,還有破傷風、白癜風等等。
近些年中風偏癱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嚴重的直接猝死,連康復治療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一再提醒世人「避風如避矢石也。」
2怒
怒者,心之奴也。當一個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動不動就生氣發火,他就成了情緒的奴隸。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這裡的「氣」包括風寒暑溼燥火等自然之氣和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之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只要順應節氣的變化,就比較容易規避外氣的傷害。
現代人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比較大,抑鬱,焦慮,憂愁,生氣等等經常挑戰我們的自控能力。
《黃帝內經》有云:「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
隨時調整心態,常常減壓排解。你若當上情緒的主人,便會成為命運的王者。
3疾
疾和病是有區別的,疾字中有個「矢」,說明來的快,就像難防的暗箭。
病字中有個「丙」,五行中屬火,對應著五臟的心,說明已經傷害到身體深層了。
所以春秋時期扁鵲見蔡桓公開始說「君之疾在腠理」,第二次說「君之病在肌膚」,第三次說「君之病在腸胃」。
中醫倡導「上工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
在疾病的萌芽狀態就著手調理治療,成本低,見效快。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以充足的陽氣抵禦疾病的侵襲,才是確保長期健康的根本。
4忙
現代人像一隻上滿了發條的鬧鐘,一刻不停地旋轉著奔跑。
你忙了,忙到麻木不仁,忙到忘記了初衷。
忙之甚者,心已亡矣。
忙是為了活得更好,活著不是為了越來越忙。
我們已經不滿足於基本需求,而把自己送上了快車道。
其實,我們不是需要的多,而是想要的太多。
如果忙得充實而快樂,那麼你是幸運的。
如果忙得無奈甚至痛苦,那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
畢竟,我們太著急低頭趕路的時候,最容易錯過美麗的風景。
5教
教字,從孝從文,意即教育就是孝文化的傳承與推廣。
《孝經》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如果把教育看作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那就太狹隘了。
《弟子規》有云:「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自古身教重於言教,故有上行下效之說。
孔子說:「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6愛
《弟子規》上說:「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
愛的繁體字是「愛」,中間一個心。
如今多少人把愛當成了一樁買賣,因為沒有心了。
發自內心的愛,是一種心的交流。
愛家人,愛朋友,愛工作,愛世界……
你只要用心了,對方就能感覺到。
生而為人,必須用心去愛。無論付出還是收穫,都是人生最美好的體驗。
7親
在古代,親主要指父母雙親。
《後漢書》中有云:「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
《弟子規》則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身體健康,品德高尚,不讓父母擔心和羞恥,便是孝。
近幾年,「親」這個字成了通用人稱代詞,可以泛指所有人,時常用來打招呼。
親的繁體字是「親」,旁邊一個「見」。
這是提醒人們,雙親要隨時拜見,親人要經常見面。
越親越見,不見不親。
親人不見面,親情會淡漠。親戚不走動來往,關係就會慢慢疏遠。
8夥
「夥」字繁體字是「夥」,意思是果實很多。
夥伴,就是果實多多,一人一半。
真正的夥伴,一定懂得分享,不會分享則走不遠。
不論是學習、工作、生意上的夥伴,還是婚姻中的另一半,都應該好好珍惜。
能共患難,亦能共富貴,有幾個這樣的夥伴,便是這輩子難得的福氣。
9道
走之旁上面一個「首」,便是道路的道。
你的頭朝著哪個方向走,那就是你選擇的道。
有人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選擇。
一個目標的實現往往離不開道、法、術、器。
如果道路的方向偏了甚至南轅北轍,那麼方法、技術和工具越好,離目標越遠。
順應天道,不違人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
做正確的事,做正直的人,盡人力,聽天命。人間正道是滄桑。
10安
「女」和「子」合在一起就是「好」,家裡有個女人才是「安」。
王鳳儀老善人倡導說: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教育女孩比教育男孩重要的多。
蔡禮旭說:「娶一個好媳婦,至少旺三代。」
家裡有個善解人意、寬容大度、尊老愛幼、持家有方的女主人,會令全家人身心安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點擊小編頭像私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