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漢字拆開看,藏著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2021-01-08 西部文明播報

來源:儒風大家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儒風君·雲正

漢字實在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文字,不管象形字,形聲字,還是會意字,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文字可與它媲美。

挑幾個字拆開來看,就會發現,一個字的構成本身,竟透露出老祖宗做人的智慧。

而我們往往對此熟視無睹,真可謂是「認字而不識字」了。

1風

風,繁體字是「風」,內有一蟲。

古人就發現風中有微生物,可能使人受到傷害。

故有「風為百病之始」和「風為百病之長」的說法。

現代人最常見的就是傷風感冒,還有破傷風、白癜風等等。

近些年中風偏癱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嚴重的直接猝死,連康復治療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一再提醒世人「避風如避矢石也。」

2怒

怒者,心之奴也。當一個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動不動就生氣發火,他就成了情緒的奴隸。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這裡的「氣」包括風寒暑溼燥火等自然之氣和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之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只要順應節氣的變化,就比較容易規避外氣的傷害。

現代人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比較大,抑鬱,焦慮,憂愁,生氣等等經常挑戰我們的自控能力。

《黃帝內經》有云:「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

隨時調整心態,常常減壓排解。你若當上情緒的主人,便會成為命運的王者。

3疾

疾和病是有區別的,疾字中有個「矢」,說明來的快,就像難防的暗箭。

病字中有個「丙」,五行中屬火,對應著五臟的心,說明已經傷害到身體深層了。

所以春秋時期扁鵲見蔡桓公開始說「君之疾在腠理」,第二次說「君之病在肌膚」,第三次說「君之病在腸胃」。

中醫倡導「上工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

在疾病的萌芽狀態就著手調理治療,成本低,見效快。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以充足的陽氣抵禦疾病的侵襲,才是確保長期健康的根本。

4忙

現代人像一隻上滿了發條的鬧鐘,一刻不停地旋轉著奔跑。

你忙了,忙到麻木不仁,忙到忘記了初衷。

忙之甚者,心已亡矣。

忙是為了活得更好,活著不是為了越來越忙。

我們已經不滿足於基本需求,而把自己送上了快車道。

其實,我們不是需要的多,而是想要的太多。

如果忙得充實而快樂,那麼你是幸運的。

如果忙得無奈甚至痛苦,那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

畢竟,我們太著急低頭趕路的時候,最容易錯過美麗的風景。

5教

教字,從孝從文,意即教育就是孝文化的傳承與推廣。

《孝經》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如果把教育看作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那就太狹隘了。

《弟子規》有云:「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自古身教重於言教,故有上行下效之說。

孔子說:「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6愛

《弟子規》上說:「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

愛的繁體字是「愛」,中間一個心。

如今多少人把愛當成了一樁買賣,因為沒有心了。

發自內心的愛,是一種心的交流。

愛家人,愛朋友,愛工作,愛世界……

你只要用心了,對方就能感覺到。

生而為人,必須用心去愛。無論付出還是收穫,都是人生最美好的體驗。

7親

在古代,親主要指父母雙親。

《後漢書》中有云:「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

《弟子規》則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身體健康,品德高尚,不讓父母擔心和羞恥,便是孝。

近幾年,「親」這個字成了通用人稱代詞,可以泛指所有人,時常用來打招呼。

親的繁體字是「親」,旁邊一個「見」。

這是提醒人們,雙親要隨時拜見,親人要經常見面。

越親越見,不見不親。

親人不見面,親情會淡漠。親戚不走動來往,關係就會慢慢疏遠。

8夥

「夥」字繁體字是「夥」,意思是果實很多。

夥伴,就是果實多多,一人一半。

真正的夥伴,一定懂得分享,不會分享則走不遠。

不論是學習、工作、生意上的夥伴,還是婚姻中的另一半,都應該好好珍惜。

能共患難,亦能共富貴,有幾個這樣的夥伴,便是這輩子難得的福氣。

9道

走之旁上面一個「首」,便是道路的道。

你的頭朝著哪個方向走,那就是你選擇的道。

有人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選擇。

一個目標的實現往往離不開道、法、術、器。

如果道路的方向偏了甚至南轅北轍,那麼方法、技術和工具越好,離目標越遠。

順應天道,不違人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

做正確的事,做正直的人,盡人力,聽天命。人間正道是滄桑。

10安

「女」和「子」合在一起就是「好」,家裡有個女人才是「安」。

王鳳儀老善人倡導說: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教育女孩比教育男孩重要的多。

蔡禮旭說:「娶一個好媳婦,至少旺三代。」

家裡有個善解人意、寬容大度、尊老愛幼、持家有方的女主人,會令全家人身心安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點擊小編頭像私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把這12個漢字拆開看,背後竟都有老年生活智慧!厲害了
    漢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它蘊含著我們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豐厚的人生哲理。看看這12個漢字,不僅道盡人生真諦,也道盡了老年生活的真諦!「首」即是頭。偏旁「辶」即是行走。「道」,頭腦與行走。頭腦不停地運行、思想,道才會產生。一個人只知吃飯幹活,不動腦子,其道何有?出路何在?
  • 拆開了15個漢字,神奇地發現了15個人生道理!
    漢字,是最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文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般,蘊含著如此深刻的智慧和豐富的哲理。15個漢字,15個道理,15個角度感悟人生。 福:衣 + 一口田 在古人看來,有衣穿有飯吃,就是幸福。
  • 破譯漢字驚世密碼 倉頡造字藏生命真相!
    是的,倉頡用他那兩雙智慧之眼仰觀天象,把五千年人類變故盡收眼底,把亙古真理一覽無餘。於是他的每一個文字『子民』都身懷真理(如圖2),而他本人,就是智慧的化身!而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恰恰就是像聖人倉頡那樣的古老智慧,以應對我們身邊的各種危難,讓我們從各種不與人商量、妥協的災難中實實在在地解脫出來。本文的寫作因緣就是如此。
  • 文學|生活離不開漢字,分享7個有趣的漢字故事(家長必轉)
    漢字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跳動在方格紙上,譜出一曲曲動人的漢字之歌;像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渓,流過筆尖,頓時,一篇佳作躍然紙上。漢字,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字,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和漢字打交道。漢字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寫作業時我們要用上它;人與人溝通我們也需要它;看書時我們也要用到它。
  • 老祖宗的智慧不服不行
    第三:藏五不藏六之說所謂藏五不藏六,意思是說女子懷孕後,在五個月的時候還看不出來,但到六個月的時候就一定能夠看出來。這種說法有點牽強,其實應該因人而異,有些人懷孕後肚子看起來就很小,甚至到了生產時如果刻意隱瞞,常人也不一定能看得出來。
  • 漢字CP比明星CP有意思多了
    來源「王左中右」(ID:iiiidea)作為一個中文專八的資深漢字玩家在玩字創意的早期時常會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你非要跟傳統文化對著幹」「你這是在糟蹋老祖宗的寶貝」「你這麼玩漢字你媽知道嗎」很多人都這麼「勸」我於是耳根軟的我聽了他們的話當天就把我玩漢字的事告訴了我媽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話的意思是,男人嘴巴大,就能混得很好。那麼這個嘴大就真的是嘴巴大麼?其實不然,這裡的最大指的是男人口才好,能說會道、情商高。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但是如果相處久了,是可以從一個人的外表「窺見一二」的,畢竟有一句話叫「相由心生」,有些事情是藏不住的。而「相由心生」這句話很久以前古人就提出了,古人通過上千年數代人的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識人術,也是不無道理的。
  • 12個漢字,道盡人生真諦,非常精闢
    (圖文整理自網絡)漢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它蘊含著我們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豐厚的人生哲理。下面這12個漢字,簡直是道盡人生真諦!「停」,是為了更好地走,這就是「停」字中的人生智慧。譯:差人一等,是因為比別人少出了力。人生的優劣,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漢字「劣」的構造就很有意思:什麼是「劣」呢?「劣」就是比別人「少」出了「力」。
  • 宰相因寫「青鵝」2字被武則天處死,眾人不解,武則天:拆開看!
    文字獄是中國封建時期的一大弊病,統治階級往往通過拆解漢字,或者過度解讀漢字,從而給別人加上「莫須有」的罪名。自西漢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中的文字觸犯漢宣帝的忌諱遭到腰斬以來,文字獄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時有發生。
  • 最容易讀錯的常見漢字,估計語文老師也讀不對,你能讀對幾個?
    最容易讀錯的常見漢字,估計語文老師也讀不對,你能讀對幾個?當今世界完全通用的語言還不存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每一種語言背後的意義都不平凡。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中國的漢字也越來越普及,中國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也開始學習漢字和中國話。
  • 散家徇真傳播漢字智慧:笑——微笑養人
    笑,上面是竹,下面是個夭。竹之有節,若君子之清高,立身密潔,難免曲高和寡,有失眾樂雅趣。當一陣清風徐徐,吹過竹林,如豔色衣香妖嬈飄過,裙袖拂面,依依含情輕望,竹君心念微蕩,竹身輕搖,此中風趣,便是發心一笑。然笑下為夭。大上一橫,出頭為夫,藏頭為天,均剛健之意。唯大上一撇,不中不正,意為刀痕,所以世俗中常見笑裡藏刀。
  • 藏在開襠褲裡的老祖宗育兒智慧,為開襠褲正名
    抨擊把屎把尿的文章有一大把,有一篇流傳甚廣,它還有個聳人聽聞的名字《把屎把尿毀終生》,例舉種種危害。眾說紛紜了一大堆,我心中有個疑問卻越來越大:既然有這麼多壞處,為何中國人還穿了幾千年開襠褲?今天才發現這些弊端,早幹嘛去了呢?幾千年來所有中國人都是人云亦云的蠢蛋嗎?這顯然也不是太合理呀……也許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天終於聽到了老祖宗關於開襠褲的智慧理論……
  •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中國歷史源遠流長,5000年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老祖宗們的智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強大。像是許多現在難以再現的名勝古蹟,機巧兵器。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物資匱乏,知識有局限性的年代,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研究出那些東西的。
  • 真相後令人感嘆: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卻又少有解釋,看完不得不說古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非常聰明的。《周禮》的記載中,我們得知了「冰」的第一種採集方法,那就是將冰放進特製的冰窖裡,然後保存起來。這樣的採集方式從周朝就已經有人在用了,而且形成了採冰、藏冰、用冰的完整體系,一直沿用了幾千年。早期,古人還不會製冰的時候,一般是在冬天的時候,採集冰塊在冰窖裡保存。
  •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有沒有哪兩個漢字,相似到難以分辨?
    漢字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經過各種發展,從圖形變為筆畫,由複雜變得簡單,可以說漢字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漢語大字典》當中已經收錄了60370個漢字,但其實也有一些尚未收錄進字典中的漢字。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90後小夥不服日本漢字,每天苦練14小時,創造13984個最美漢字!
    本文受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條(ID:yitiaotv)。
  • 老祖宗的智慧,養生「34」宜,建議收藏
    老祖宗總結的養生「34」宜,充滿智慧,非常實用,建議大家收藏分享。焚香的目的比較明確,是為了驅逐蚊蟲,去除生活環境中的濁氣,給自己的生活環境帶來舒適,並除去疾病的傳播和困擾。「醒睡宜嚼茗」,睡醒後應當品茗。不僅可以及時補充水分,還可以醒腦提神。「體物宜展畫」, 體察事物應當欣賞字畫。
  • 漢字與中國人的生活
    展覽集中展示了漢字在中國人生活中的使用場景,充分展現了漢字對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並向希臘觀眾講述了以漢字為圓心的中國故事,以漢字為連接點的中國與希臘間的故事。 ——編者按 漢字與中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像是握在中華民族掌心裡的紋路,循著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觸摸到所有觀念由來的秘密;也是筆尖下流淌的鄉土,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即血脈。除了應用於口語交流或書面表達,漢字隨著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滲入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