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皇帝如此信任御前侍衛,還允許他們帶刀?

2020-12-26 煮酒君

在以清朝為背景的各種影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威風凜凜的群體,那便是御前侍衛。

我們知道,黃色在古代象徵著皇權,即使是朝中官位顯赫的大臣,也沒有隨意身穿黃色服飾的權力。然而,這群似乎並不起眼,也並不尊貴,只是負責守衛皇宮的侍衛卻能夠整日身穿黃色的服飾,這樣的特權在古代並不多見。

除此之外,御前侍衛能夠在宮中活動,能夠被允許佩刀,這些都是普通人一輩子也無法獲得的特權。

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侍衛應該是一個地位比較低下,僅僅負責一些基本守備工作的職位,但作為清朝獨有的一種制度,"御前侍衛"的地位和人們普遍認為的不同。清太祖在設立御前侍衛制度時,就對其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後來歷朝歷代的清朝皇帝也逐步擴大其編制來加強宮中的警戒。

在封建統治達到巔峰的清朝,皇帝的個人安全比以往的時代受到了更高的重視,但御前侍衛能在皇帝身邊活動,又配備武器,這不由得令人疑惑,到底為什麼清朝皇帝對他們那麼放心呢?

首先,清朝皇帝信任的最主要來源就是嚴格的御前侍衛選拔制度。在清朝皇宮中,大體有著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等侍衛種類,其中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都屬於"內廷侍衛",他們最為重要。想要擔任這兩個類別的侍衛,需要至少具備以下兩種身份中的一種:要麼是滿族、蒙古族兩族中貴族、功臣的後代,要麼是參加武舉考中進士的武林高手。

除了擁有良好的出身外,御前侍衛還要接受嚴格的訓練,不管是武功身手、禮儀規矩還是忠君愛國的思想,都要接受深度的培訓。可以說,如果連御前侍衛都無法被信任,那宮裡就沒有幾個人是站在皇帝這邊的了。

其次,御前侍衛的待遇也是皇帝保障他們忠心的重要手段。我們常說"高薪養廉",意思是給官員們更高的薪水、更優渥的待遇,從而希望他們專心工作,不再鋌而走險收受賄賂。清朝皇帝對待御前侍衛的方式如出一轍,是利用給侍衛們優厚待遇的方式讓他們忠於職守、認真履職。

那麼,清朝時的御前侍衛有著怎樣的特殊優待呢?

第一,正如上文所說,御前侍衛擁有身穿黃馬褂的特權。一般來說,朝中大臣們能夠被賞賜一件黃馬褂那是光宗耀祖的殊榮,且黃馬褂是要珍藏在家中,不到重要慶典、沒有皇帝許可是不能隨便穿的。如果不是皇帝賞賜,即使是親王也只能穿杏黃而不能穿明黃。然而,御前侍衛為了彰顯皇帝近衛的身份,可以在執勤期間身穿黃馬褂,這是一項非常惹人豔羨的榮譽。

第二,御前侍衛擁有非常光明的發展前景。在唐以後的封建王朝,想要踏上仕途基本都要走科舉這條路,需要多年的苦讀。不過,如果能夠出任御前侍衛,那麼一條捷徑就呈現在了眼前。或許有人以為御前侍衛的職位並不高,但實際上,即使是最低等的藍翎侍衛也位列正六品。當上藍翎侍衛,有兩條路可以取得晉升,第一條是在宮廷內部,逐漸升任正三品的一等侍衛,隨後更進一步擔任統領侍衛的散秩大臣、內大臣,甚至領侍衛內大臣,這可就是一品大員了。

至於第二條,則是可以申請外調,即被派往直隸等地擔任相近品級的地方武官。在外的待遇雖然可能沒有在宮中那麼好,但晉升的機會會更多一些,工作內容也不會那麼枯燥,總體來說更加自由和輕鬆。甚至,如果想要改任文職,也可能從此進入政界,憑藉這一方式進入朝堂者不需要參加費心勞力的科舉,自然是令貴族子弟們趨之若鶩。面對眾多的發展機遇,侍衛們自然是一心想著好好表現得到晉升,什麼傷害皇帝的事自然是做不出來的。

其實,不少著名的大臣都曾經擔任御前侍衛,並靠這條路進入了權力的上層區域。舉例來說,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肅順這些清朝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都有著出任侍衛的經歷。

總的來說,在挑選侍衛一事上,清代皇帝可謂是非常謹慎,能夠入選者本就是和皇室關係很近,值得信任的貴族、功臣,入職後又被眼花繚亂的晉升機會蒙住雙眼,一心想要出人頭地。身邊有一群信得過又認真工作的人,皇帝自然能夠放一百個心。

相關焦點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會擔心,畢竟皇帝是疑心最重的人,整日如驚弓之鳥般活著,生怕有人要殺他,然後把自己的皇位奪走。 但對於御前侍衛這個群體,皇帝的疑心病還不是那麼重,因為御前侍衛是清朝特有的一類官職,是清朝皇帝特意選拔出來的忠誠度最高的心腹,一般人是當不了御前侍衛的。
  • 清朝的御前帶刀侍衛,是什麼官職?能達到正三品的官職
    同樣也是皇上的御前帶刀侍衛,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十分的好奇,這個名詞在不少的古裝劇都出現過,到底這個御前帶刀侍衛是怎樣的存在,他們的官職又如何?首先御前帶刀侍衛都是由滿洲貴族或者是王室成員的孩子,並且由皇帝親自選拔而來,而且這一職務十分看重出身,絕大多數都是滿洲貴族子弟,很少有漢族的子弟擔任,他在成員的選拔上非常的嚴格,主要還是考慮到帶刀侍衛的責任重大,並且一直在皇帝身邊關係親密。
  • 皇帝為何不怕貼身侍衛被人買通?乾隆:你看看他們都是啥身份
    皇太極他介紹自己的御前貼身侍衛的時候說到:「朕侍衛四十員,乃太祖在時免役者。或叔伯兄弟之子,或蒙古貝子之子,或官員之子,或朕包衣之子。」這裡把清朝選御前侍衛的標準講了出來,我們看了他們的身份之後,立馬明白了為什麼皇帝會對他們那麼放心。
  • 皇帝為何從不怕被貼身侍衛暗殺?雍正:看他們的身份,你就知道了
    皇帝貴為真龍天子,只有皇帝能穿龍袍,也只有皇帝能坐龍椅,皇帝所使用的一切都是特別的,不過雖然皇帝位高權重,但歷來奪位之事可沒有少過,因此皇帝需要貼身侍衛保護,可為何皇帝從不怕被貼身侍衛暗殺?雍正:看他們的身份,你就知道了。
  • 老照片:清朝帶刀侍衛的真實樣子,和電視劇裡的不一樣
    導語:老照片:清朝帶刀侍衛的真實樣子,和電視劇裡的不一樣 觀眾印象中的御前帶刀侍衛就是清宮劇裡的那樣,個個英姿颯爽,氣宇軒昂,甚是帥氣,那真正的侍衛,你見過嗎?
  • 御前七品帶刀侍衛
    小時候很喜歡讀演義、話本之類的書,《三俠五義》是比較喜歡的一本,尤其是 「一貓五鼠」因在御前「雜耍」而獲封「御前帶刀侍衛」的情節,倒挺值得咀嚼的。話說「伴君如伴虎」,這皇帝有多難伺候?更別提「御前」可以「帶刀」了。顯然,只要身懷絕技,哪怕只是潛水鑽洞、雞鳴狗盜的本領,哪怕在最難伺候的皇帝那裡,都能獲得最高榮譽。
  • 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是什麼意思?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在看古裝劇時,我們常常能聽到「黃馬褂」這三個字,其實,黃馬褂一共有兩個類別,分別是職任黃馬褂和行賞黃馬褂,前者是給皇帝的御前侍衛穿,因為皇帝常常穿明黃色的衣服,因此,身邊的侍衛所穿的褂子顏色也要與皇帝一致,只是褂子上不能有其他圖案。
  • 清朝大內侍衛罕見老照片:虎背熊腰,圖九侍衛看起來像武林高手
    1897年,宮寶田被召入宮,任護衛首領,加封四品帶刀侍衛,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他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庚子年間,八國聯軍侵華,宮由於護駕得力,獲欽賜黃馬褂。1922年,受張作霖之邀擔任奉軍武術教練。張作霖死後宮寶田悲傷不已,告老還鄉。
  • 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從這裡不僅能看出他們的工作狀態,還對他們的衣著也進行了詳細的描寫,簡單點來說,這些錦衣衛就好像是我們現在上班一樣,每天分幾批的分班制在皇宮裡巡邏,而且還統一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直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崇禎帝身邊還有十五萬錦衣衛。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清入關之後,龐大的錦衣衛機構投降,所以,清朝開國之初,把錦衣衛恢復為侍衛的初始職能,不再讓他們刺探情報,後來又改編成了"鑾儀衛"。鑾儀衛的最高負責人叫掌鑾儀衛事大臣。在他的下面還有鑾儀使、冠軍使、雲麾使等。但是並不受到重用,只負責單純的皇家儀仗。鑾儀衛下面有養馬所、修車所,還有馴象所。鑾儀衛的工作人員有滿族人也有漢族人。清宮戲中看到的鳴鞭的禮儀官,就隸屬於鑾儀衛。鑾儀衛的普通工作人員就是侍衛。
  • 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含淚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從這裡不僅能看出他們的工作狀態,還對他們的衣著也進行了詳細的描寫,簡單點來說,這些錦衣衛就好像是我們現在上班一樣,每天分幾批的分班制在皇宮裡巡邏,而且還統一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直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崇禎帝身邊還有十五萬錦衣衛。
  • 頭條┃御前帶刀侍衛帶著刀在西山區坐牢
    御前帶刀侍衛是我們在影視劇和小說中常見的人物,該人物雖品階不高,但威風八面,哪哪都有他,往往都是帥到爆表的人物。這一稱呼的出現頻率在影視劇和小說中是很高的。故在現實生活中也引起了不少跟風。目前,俞某(男,19歲)因非法攜帶管制刀具,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 「御前侍衛帶三把刀」真身分析技術帖 獨家猜測排名新鮮出爐
    人如其名,首先從「御前侍衛三把刀」的名字入手。名字的前半部分是清朝侍衛制度下的產物,而在古裝影視作品中也常有此角色設定,難道是某位飾演過御前侍衛的男演員跨界而來?微信君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張彬彬、鍾漢良都曾飾演過御前帶刀侍衛,而人們最耳熟能詳的御前侍衛角色當屬深情霸道福爾康莫屬,難道周杰也是唱歌的一把好手?
  • 皇宮侍衛規矩多,刀柄弄錯方向算刺駕,帶刀靠近皇帝直接拖走……
    演宮廷戲,大內侍衛一般很少當主角,不過作為龍套卻少不了露臉的機會。在某些清宮戲裡,侍衛佩刀的姿勢千奇百怪,甚至還有些侍衛帶著刀站在皇帝周圍,這要真在古代,恐怕侍衛早被凌遲了。宮廷是個講究規矩的地方,大內侍衛佩刀更要講規矩,不然輕則罰俸、降職,重則斬立決。
  • 清朝大內侍衛的真實樣貌:虎背熊腰,手持各式兵器,個個眼神駭人
    不過看劇會給人們形成一個印象,那便是大內侍衛不僅帥氣還武功高強。像延禧攻略跟如懿傳不就是,傅恆和凌雲徹兩位均是侍衛,也都是男二。拋去長相不說,畢竟劇中的顏值高其實還都是為了發展感情,那他們在歷史上真的就武功高強,神勇無比嗎?
  • 晚清老照片:揭露大內侍衛真實模樣,負手而立頗有一代宗師架勢!
    圖為三位帶刀侍衛。大馬金刀坐姿很霸氣。在清朝,侍衛一共分成三種,即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老百姓統稱為大內侍衛。 他們之中有些是王公貴族,有些是從軍隊裡選出來的武功最好的人。這張就是清朝時期乾清宮門外的侍衛的照片。
  • 《雍正王朝》中的「侍衛領班」圖裡琛,到底屬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除了朝堂爭鬥、權謀心術的精彩演繹外,《雍正王朝》對於清朝的官職、爵位、職能部門乃至地方權力機構都有著極為細緻、真實的展現。當然,《雍正王朝》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和諸多表演藝術家登峰造極的演繹絕對分不開,這部劇中甚至不存在主角和配角的差別,只有出場時間之分。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就是這樣一個原本為配角,卻生生地演繹成了重要人物的角色。
  • 清朝大臣太監侍衛真實長相:和電視劇不同,圖6是慈禧的近身侍衛
    清朝大臣太監侍衛真實長相:和電視劇不同,圖6是慈禧的近身侍衛最近各類清宮劇熱火朝天,熒幕上的大臣、侍衛甚至太監都長得一表人才;但這不禁令人發出疑問,清朝的大臣、太監、侍衛真實長相是如何的呢?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膠帶記錄影像的王朝,因此我們現如今能夠看到當時清朝大臣侍衛太監的真實長相。
  •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
    《雍正王朝》裡,張五哥為何寧願去給十三爺守墓,也不願做侍衛?原因很現實 作為皇帝的侍衛,他很清楚皇帝是非常人,皇帝的喜怒哀樂都不是可以輕易去揣摩的,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皇帝講究的是權謀心術、馭人之道。尤其是雍正這樣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九死一生,更講究帝王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