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旅行漫記

2021-02-28 小時談紀

二月的寶島也是五風十雨,氣候類似於清明時節剛下完雨的北京,有些陰冷。

從臺灣回來10多天了,一直在整理照片和思緒。其實臺灣之行甚是匆忙,一共不到6天的時間,期間還穿插了2場演出。但無論是臺灣的校園藝術文化,還是城市風物,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隨學校學生藝術團到臺灣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進行交流演出。

來臺灣演出之前還在擔心,臺灣人民對於相聲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的接受程度到底有多大。之前只知道魏龍豪、吳兆南二位老先生傳承了相聲在海峽對岸這一脈,後又有表演工作坊、相聲瓦舍在相聲劇上有所突破、發展。但對於相聲在臺灣年輕人當中的傳播程度一無所知。

來之前看到臺灣大學所出的其中節目是說唱社的《陰陽五行》,就在想,這是個什麼形式的節目,似乎和傳統相聲《五紅圖》有些關係。演出那天才知道,原來說唱社其實就是表演相聲的啊,而那個節目也正是一段傳統相聲。能在海峽對岸的大學生群體中看到和我們一樣熱愛傳統藝術的年輕人,實在是令我們既激動又驕傲。

臺灣大學說唱社兩位同學表演相聲《陰陽五行》

和臺大說唱社的兩位同學聊了很久,還到他們的活動室參觀了一下。他們一位是學中文的,一位是學材料的,都是大二的學生。從大一加入說唱社,經歷一年的訓練,上臺演出,大二擔任社中的骨幹。他們每年也有專場演出,而且還時常可以用時局政事開開玩笑,這一點確實比大陸的尺度大多了。

我們從校園相聲聊到兩岸關係。很多熟悉的歷史事件,站到對立的角度來闡釋完全是另一個面貌。

儘管他們接觸相聲表演的時間不長,但他們對傳統相聲的經典段子也是如數家珍,對我們陸生能夠經常接觸到相聲藝術也是歆羨不已。儘管表演的內容和包袱點不太一樣了,但相同的文化基因讓我們彼此多了一份認同,我們都身著大褂,手執長扇,我們都是血脈相連的炎黃子孫。這也讓我們倍感肩上責任的沉重。將中華傳統藝術的瑰寶傳承發展好,是兩岸青年人共同的使命。而身處相聲起源地的我們更沒有理由在這個過程中落後了。

臺中逢甲夜市

當然,除了演出任務之外,對於臺灣風俗和文化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臺北故宮的珍寶琳琅滿目,走馬觀花地看了一圈兒下來令人目不暇接;中正紀念堂的遊客比毛主席紀念堂的還是少多了;臺北的夜市熱鬧非凡,除了各種小吃,熙攘的商業形態和開放的街區讓城市的公共空間充滿了活力。


臺北自由廣場和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裡的憲兵交接儀式,正中即是常凱申同志的塑像

不少遊客在拍照錄像


臺北臨江路夜市

其實臺北城市的開發時間很晚,從清末光緒年間設臺北府開始,才在淡水河東岸的大稻埕逐步發展起來。甲午戰爭後割讓臺灣給日本,日治時期裡臺北吸收了西方都市規劃思想,包括街廓、市町等等,奠定了今日的臺北老城區的格局。二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49年後臺北經歷了大量移民湧入,對城市住房和公共設施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城市建成區開始由淡水河逐漸向東擴展。在80年代經歷經濟快速發展後,逐漸將經濟重心轉移到服務業和金融業上,城市發展從增量漸漸過渡到存量優化。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建設了信義區都市副中心、內湖高科技園區等等,使臺北成為了繁榮的全球城市。


臺北市城市發展變化(來源:由移民城市到市民城市:臺北城市規劃與發展歷史考察_徐伯瑞)

因此臺北在經濟結構調整、歷史街區保護、文創產業培育、公眾參與、社區營造等等方面都對國內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有時間真希望能一一作文詳述。

可惜此行太過匆忙,未能對臺北都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作一細緻考察,只能說一點直觀感受了。


在公路上隨處可以看到臺北地標

不過90%遊客對臺北的第一印象,絕對是101大樓。101在臺北真可謂鶴立雞群,幾乎在臺北市區所有稍微開敞一點的空間都能一眼看到。從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像101大樓之於臺北都市這樣具有獨一無二的代表性。就算已不再是世界第一高樓,但能在城市中享有如此地位的恐怕也絕無僅有了。


「信義計劃區」兩大核心建築

我們一行人沒有選擇登上101大樓,而是登了一般臺北市民才會去的象山步道,從另一個角度鳥瞰有101大樓的臺北夜景。


在象山上鳥瞰臺北夜景

再有就是開放的街區和便利的生活服務設施了。臺灣可能是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方了,幾乎每個小街區都有不止一家的711、全家、HI-life,OK MART等等各種便利店,以及藥局、診所和各種商業服務設施。街上也極少看到封閉的小區,反而各種街心公園和公共活動的空間。


街頭公共空間,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我在臺北智齒突然發炎了,半夜疼的睡不著覺。轉天路上隨便走了不遠,就買到了藥。晚上在轉夜市的時候,又偶遇一個看起來很low但其實很正規的私人牙醫診所,做了口腔清理。確實十分便利。


新竹街頭的鮮花店

像臺灣大學這種高校,雖然有正門側門,但其實邊界也並不對城市封閉,有很多校園道路和市政道路相連,只不過不對機動車開放。跟著臺大的同學穿著穿著就從學校裡走到了大街上。

說到這不得不提到最近特別火的「社區開放」之爭。個人觀點是十分同意推廣開放的街區制的,這恐怕也是大多數規劃師的理想。至於實現的過程必然是緩慢而曲折的,不可能一下扭轉實行了幾十年的政策和幾代人的生活體驗。但目標確定好總是沒錯的。


臺北街頭的「慈佑宮」

此外臺灣的民間信仰和宗教文化也十分普及。這一點其實和閩南,尤其是泉州的宗教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也受到日本的神道教影響。宗祠、城隍廟等宗教場所對城市活力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

此行並未到臺南等閩南文化更深入的地區。但從新竹老城區的城隍廟就可見一斑。


新竹城隍廟外景

新竹老城區的城隍廟特別有意思。說是城隍廟,其實是供奉城隍的城隍廟和後加建的供奉觀世音菩薩的法蓮寺共同組成的,二者只隔三尺寬的一條小巷,互相連通。信眾往往拜完這個再去隔壁拜一拜。


出了寺廟大門並不是開敞的廣場,而是美食廣場!肉圓、麻糬等等各種特色當地小吃都在這裡能找到。還有一群大爺大媽坐在一起聽戲班子唱戲,還有舞獅子的。


鞭炮的硝煙、廟的香菸和美食的油煙混雜在一起,好不熱鬧。這一宗教場所和飲食場所一道,形成了整個老城市民活動的中心。真真是「舌尖上的中國」啊。


新竹的國立清華大學則與校外相對更獨立一些,但也有24小時不關閉的大門。校園裡的鴿子和松鼠都很不怕人,甚至湊到你的桌子上要吃的。鴿子胖的都飛不起來了。又謀殺掉不少快門。


小松鼠爬到我的速寫本上來了

當然,印象極深的還有跟輕軌13號線差不多速度的臺灣「高鐵」,從新竹到臺中只需不到1小時,比從西直門到東直門坐一圈兒時間還短。我們一不小心還下錯站了(捂臉)。可以看出日本對臺灣的影響持續性還是很強的。臺灣高鐵的技術採用的是日本新幹線的技術,連火車的車票都和日本的一樣,但穩定性差了一些。


新竹車站

臺中車站

還有專程去看的老貝爺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曲線確實優美,但一行人並沒有怎麼仔細欣賞建築,而是享受了白天參觀絕沒有的光影體驗。


貝聿銘的路思義教堂。沒帶腳架,只能放在地上拍蟲視點了。

各種合「影」

能看出這是模仿的哪幅名畫麼

最後放一張女神

臺灣歷史上既有中華文化的根脈,又深受日治和西方思想的影響,而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比大陸早,政治生態多元,更像是一個萬花筒和各種思想碰撞的實驗場。所以除了美景和美食之外,在城市、社會很多方面都對我們有所啟發。希望有機會能更深入地再去了解吧。


————————————————————————————

別點閱讀原文,知道太多了不好

相關焦點

  • 歌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為孟庭葦的第四張個人專輯,1992年5月15日由臺灣華星唱片出品。此專輯在臺灣銷售超過40萬張,全亞洲累積銷量達1000萬張,並同時以《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無聲的雨》、《你看你看月亮的臉》3首歌曲,入圍香港「十大勁歌金曲」國語勁歌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十大新人獎,奠定了孟庭葦在華語歌壇的人氣基礎。像她這樣的女孩並不多…………在陽光底下想念雨天,在夏天唱冬天的歌;特別推薦:《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無聲的雨》。
  • 歌 |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別在異鄉哭泣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夢是唯一行李  輕輕回來不吵醒往事  就當我從來不曾遠離  如果相逢把話藏心底  沒有人比我更懂你  天還是天喔雨還是雨  我的傘下不再有你  我還是我喔你還是你  只是多了一個冬季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別在異鄉哭泣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 每日一歌:《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今日推薦歌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歌詞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別在異鄉哭泣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夢是唯一行李輕輕回來不吵醒往事就當我從來不曾遠離如果相逢把話藏心底沒有人比我更懂你天還是天喔雨還是雨我的傘下不再有你我還是我喔你還是你只是多了一個冬季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別在異鄉哭泣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也許會遇見你街道冷清心事卻擁擠
  • 孟庭葦|冬季到臺北來看雨(1992)
    當時歌手是非常忙碌的宣傳期後,進入了新專輯的籌備,1992年5月發行了【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專輯。本張專輯進一步明確歌手清新風格和雨的主題,造型是瓊瑤小說女主角看雨的既視感。更難能可貴的是專輯具有整體的音樂高水準。歌手延續了獨一無二的清新自然內斂的唱腔,使得在聽眾心中的印象更加深刻。
  • 古琴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一種深情,兩樣歡喜!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是孟庭葦演唱的一首原唱歌曲,由李子恆、吳若權填詞、靳鐵章譜曲、陳進興編曲。首次收錄於1992年5月15日由華星唱片發行的專輯《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中,後又被多次收錄於她的其他專輯。歌曲不僅在民間廣為傳唱,還被多位歌手、組合翻唱。
  • 周惠翻唱《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經典重唱孰優孰劣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周蕙近日臺灣甜歌歌后周蕙,攜手中國最強音超高人氣選手James(楊永聰),翻唱臺灣玉女歌手孟庭葦的經典《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孟庭葦當年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不僅讓內地聽眾深深記住了她的名字,更讓數億人對臺北的雨充滿了無限幻想,就連潘石屹等商業大亨們到了臺北,都會跟記者說對臺灣最深的印象就是這首《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這首歌不僅僅是商業人士的最愛,也是諸多歌手翻唱的對象。
  • 周雅麗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哈爾濱】周雅麗       臺北    行程,在遙想中呼嘯著路。  帶著最北方的冬,來叩響這溫暖如春的土地。  想起孟庭瑋的歌:天還是天,哦 ,雨還是雨,這城市我不再熟悉……  這個城市我一直都不熟悉,只是,循著孟庭瑋的歌聲帶著雨傘帶著詩意帶著一顆似經過大漠孤煙後的平靜與淡雅來這座意念之外的陌生城市滌蕩滿面的風塵與疲憊。  臺北,卻以極其熱情的陽光擁抱著我。  機場周遭的店鋪似廈門的同安一樣毫不違和的親切著。
  •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臺北的新驛旅店:靠近臺北車站,從桃源機場有直達的捷運到臺北車站;北投的鳳凰閣溫泉酒店:車接車送,日式風格的白磺溫泉酒店,房間有獨立的溫泉池;臺中的寶島53行館:靠近臺中火車站,交通便利;花蓮的晴喧小築民宿:三層小樓附帶陽臺,溫馨又乾淨,老闆娘超級熱情幫我們安排行程。
  • 臺北(上):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火車到臺北,拖著行李箱,漫步在大都市的街道,早上9:30,闖進一家碳烤吐司店,好吃到爆,然後天空開始飄雨,躲進太平洋sogo百貨公司開始多雨,從零星點點到傾盆大雨。逛到力竭拎著購物袋去打車,買的麵包永遠留不到明天,過度包裝的盒子有捨不得拆的蝴蝶結。好的商場是漂亮的夢,少女可以不睡覺,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棄做一個最便宜,最好實現的夢。
  •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臺北自由行(三)
  •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灣灣生活的不習慣(上)
    小時候聽過很多遍《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然而這場被安排在二月末的新竹的大雨,好像有點兒不太浪漫。最近看到朋友圈裡大家都在不舍的告別自己的假期,不禁竊喜——你們終於也要開學了hhh。再比如說,昨天早上出門時陽光明媚,晚上回來時就已經是大雨傾盆了,於是我和李老師、慧茹一起在大雨中頂著書包發出了「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感嘆!
  • 春季到臺北來看雨
    文學與新聞學院 吳玉章海外學生會 四川大學 「大雨還在不時落下,可臺北正有著極好的春天。」
  • 異鄉人,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說起臺北,它是個悲情的城市。1982年羅大佑發行了專輯《之乎者也》,專輯中的一首《鹿港小鎮》唱道: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由於「臺北」一詞的敏感,臺灣審查部勒令修改
  • 【散文】周雅麗: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從日月潭回來的船上,我問自己:看到了日潭和月潭嗎?  於是,深深的懊惱著懊惱著……  從沒有這樣愛上過一個夜晚。  從旅遊大巴上下來,夜色已經濃重的兜裹下來。行李箱拖動並不輕鬆,感覺是石子路,聽導遊說這是民宿,想像著民宿的住宅條件。  一樓。  打開門,整面的落地窗,窗外是海,有濤聲陣陣。
  • 冬季到飽島來看雨(上)
    1月份放暑假去臺灣自由行了十天爸媽自從看了上一篇遊記就一直催發別的正巧家裡的電腦裡有部分照片而且旅行時有記日記的習慣
  • 中國新歌聲嶽靖淇《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孟庭葦原唱完整歌詞
    在本期節目【第5期完整歌單】中,學員嶽靖淇【嶽靖淇資料私照家庭背景】演唱了孟庭葦的歌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讓我們來聽聽這首歌吧。2016好聲音學員 嶽靖淇《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嶽靖淇《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完整視頻在線觀看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Live) - 嶽靖淇詞:李子恆/吳若權曲:靳鐵章啦啦啦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 聽一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一種深情,兩樣歡喜!
    ©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最美音樂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777《冬季到臺北來看雨》是孟庭葦演唱的一首原唱歌曲,由李子恆、吳若權填詞、靳鐵章譜曲首次收錄於1992年5月15日由華星唱片發行的專輯《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中,後又被多次收錄於她的其他專輯。歌曲不僅在民間廣為傳唱,還被多位歌手、組合翻唱。
  •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25年前的老歌,還是那麼好聽
    孟庭葦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別在異鄉哭泣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夢是唯一行李輕輕回來不吵醒往事就當我從來不曾遠離如果相逢把話藏心底沒有人比我更懂你天還是天哦 雨還是雨我的傘下不再有你我還是我哦 你還是你只是多了一個冬季
  • 冬季到臺北去看雨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別在異鄉哭泣;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夢是唯一行李。1992年,臺灣女歌手孟庭葦這首《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風靡亞洲,清麗悠揚的歌喉,讓多少人憧憬著臺北那場雨。如今臺北依然下雨、下雨、下著雨,可街頭再沒有騎著機車,消瘦而桀驁的王傑;走在忠孝東路上,看不見尋找著耶利亞女郎的童安格;趙傳應該依然很醜,可人們早已忘了他的溫柔;更不要說那個娃娃臉的張雨生了,大海早已經帶走他的哀愁……那如今,是什麼我們還如斯留戀臺北呢?
  •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這首歌裡的故事,很悽美,但不是真的
    到了很多年以後,女士才知道,當時站在男士傘下的女孩是他的妹妹,而那孩子也是妹妹家的孩子。臺北的冬天,細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不管是那位男士還是這位女士的心裡,因此也就下了一輩子的冬天的雨。「輕輕回來不吵醒往事,就當我從來不曾遠離」「我的傘下不再有你,我還是我,你還是你,只是多了一個冬季」冬天的臺北,這絲絲細雨,好是悽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