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再次向市場釋放了貨幣政策未來走向的關鍵信號。在此次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而針對下一步降準和利率下調的空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也做出回應稱,「當前利率水平是合適的」、「不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歷史上的準備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都不高」。
記者也從發布會獲悉,央行將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精準滴灌的信貸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與此同時,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金融支持。
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
金融統計數據就是金融系統的「成績單」。陳雨露介紹的多個數據顯示,在2020年,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明顯增強。
貨幣、信貸增長基本實現年度目標。2020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累計新增19.6萬億元,比上年多增2.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3%,比上年末高2.6個百分點。
信貸結構優化,製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貸款持續發力,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精準支持力度加大。2020年,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長35.2%,比上年高20.3個百分點,增速已連續14個月上升。普惠小微貸款增長30.3%,比上年高7.2個百分點。同時,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逐步釋放,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已連續29個月回落。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明顯下降。2020年末,全國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個百分點,創2015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金融系統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圓滿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據孫國峰介紹,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引導貸款利率下降讓利59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支持發放優惠利率貸款讓利460億元。債券利率下行向債券發行人讓利1200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工具讓利3800億元。「銀保監會還通過督促銀行減少收費、支持企業重組和債轉股等方式,引導銀行讓利,這部分讓利預計約4200億元。」孫國峰表示。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
1月15日,央行開展5000億元MLF操作和20億元逆回購操作,這是本月央行第三次進行20億元逆回購操作。縮量續作的操作也引發了市場對於未來貨幣政策是否會收緊的擔憂。
孫國峰強調,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貨幣政策在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因此,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
針對下一步降準和利率下調的空間,孫國峰在發布會上也做出回應。他表示,在觀察利率水平的時候,應當更多關注實際發生利率的變化。2020年12月企業貸款利率為4.61%,比2019年末下降0.51個百分點,處於歷史最低水平,降幅大於LPR同期降幅。「目前經濟已經回到潛在產出水平,企業信貸需求強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說明當前利率水平是合適的。」孫國峰稱。
談及未來央行是否考慮降準,孫國峰也表示,2020年人民銀行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目前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9.4%,其中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6%,不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歷史上的準備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都不高。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月央行實施全面降準的可能性較小,接下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持續處於「觀察期」。「首先,在央行持續通過大規模MLF操作向銀行體系注入中長期流動性的背景下,當前中長期流動性已進入較為寬鬆的狀態,央行降準的迫切性下降。其次,春節前市場資金面趨緊,央行可通過加大逆回購操作規模、拉長期限等其他公開市場操作對衝。最後,全面降準會釋放較為強烈的貨幣寬鬆信號,與當前經濟形勢及政策目標不相符合。」王青表示。
結構性工具將繼續「精準滴灌」
展望2021年,貨幣和金融政策也將進一步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體現「有保有壓」: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完善,同時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去年小微企業融資取得了「量增、價降、面擴」的顯著效果,截至2020年年底,普惠小微企業餘額15.1萬億,同比增長30%。2020年全年共支持3228萬戶的經營主體,比上年增加524萬戶。「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精準滴灌的信貸政策,發揮好全國應收帳款融資平臺、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平臺的支持作用,加大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陳雨露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2021年外部環境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經濟復甦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對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還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因此,政策延期有助於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也有助於保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目標的進一步實現。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購併舉,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金融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他還透露,按照「租購併舉」的方向,將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的政策。近期將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相關連結:
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概率小
2021年第一次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落地,降準預期在相當程度上落空。不僅如此,MLF操作亦打破此前維持數月的一次性超額續做格局,市場又開始擔憂央行收緊流動性。觀察人士認為,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春節前流動性供求形勢總體好於前兩年,給予央行更充分的騰挪時間和空間,短期降準可能性不大,但也無需過度擔心貨幣政策操作收緊,MLF縮量續做反而給進一步操作預留了空間。
1月15日,債券市場情緒轉弱,國債期貨全線走低,代表性的10年期主力合約明顯下跌。在股市盤整、資金面寬鬆的背景下,一定程度反映出MLF操作結果對市場情緒造成的影響。
當前,降準可能性不大。首先,經濟持續恢復向好,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潛在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實體經濟流動性比較充裕;其次,2021年「兩節」間隔時間較長,為央行應對春節前可能出現的流動性波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再者,當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並不高,繼續下調需要更多考慮政策可持續性及預留政策空間的問題;最後,與其他政策工具相比,降準寬鬆信號過於強烈,容易引起市場誤讀,不利於釋放穩定的政策預期。事實上,央行近期從多個層面釋放明確信號:2021年貨幣政策將「穩」字當頭。
進一步看,MLF如期續做更加降低了全面降準的必要性。之前有觀點認為,降準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還可起到置換MLF的作用,緩解MLF餘額過高問題。但央行正常續做MLF,相當於證偽了近期降準置換MLF的猜測。當然,按慣例,一季度央行料繼續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降準預期落空,MLF縮量續做,不等於央行不呵護春節前流動性。只是說明,目前流動性充裕,資金面寬鬆,還沒到需要加大流動性投放的時候。
在「兩節」期間,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概率低。未來隨著稅期、春節前現金投放等因素影響顯現,市場資金面可能逐漸趨於收斂。據機構測算,春節前仍存在一定的流動性缺口,預計央行將適時提供必要支持。除降準之外,央行可動用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很多,比如公開市場操作、額外開展MLF操作,以及專為臨時投放大額流動性而創設的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
進一步看,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邁好步意義重大。這也要求持續完善宏觀政策組合,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近期多地疫情反覆,給經濟社會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同樣降低了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的概率。
此外,2020年12月金融數據表明我國宏觀槓桿率已由前期較快上升轉為趨緩趨穩,貨幣政策調控有條件保持穩定。尤其是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趨於回落,降低了主動收緊流動性的必要性。
總的來看,當前央行沒有主動收緊貨幣政策操作的必要,呵護春節前流動性的態度也不會發生變化。預計隨著稅期和春節因素對流動性影響加大,央行將根據流動性供求變化,適時適量採取行動。近期降準的聲音或許過於樂觀,但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的觀點未免過於悲觀,「穩」是當前貨幣政策操作的主基調。(來源: 中國證券報 彭揚 張勤峰)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