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國宏觀政策將「穩」字當頭

2020-12-22 銅陵新聞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基於會議精神,2021年我國經濟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要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總體看,明年我國政策將「穩」字當頭,疫情以來各類非常規的擴張性政策將結合疫情進展和形勢變化穩中漸退,但退出的力度和節奏會比較溫和。

會議提出,要有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會議指出,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並進一步指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與此對應的是,在7月和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要強化機遇意識、風險意識」的基礎上,會議新增了「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等要求。

基於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合理把握宏觀調控節奏和力度」等說法,預示2021年政策總體上還是會逐步收緊和退出,但力度和節奏會控制好。具體來看:

財政政策方面,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而2019年會議的提法是「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疫情以來則變為「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意味著明年財政政策將重回疫情前的提質增效,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的要求,意味著明年財政赤字和專項債規模應會有所下降、但幅度應不會很大;同時,財政政策的主要任務從去年的「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變為「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

貨幣政策方面,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2019年會議的提法是「靈活適度」,疫情以來變為「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總體看,央行仍將相機抉擇;此外,會議要求「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對比10月以來央行提出的「貨幣供應應和基於潛在產出的名義增速相匹配」,預示著明年貨幣供應的收縮幅度不會過緊。

監管政策方面,12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本次會議則強調「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完善債券市場法制」「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等,預示明年防風險的重要性高於強監管,國家也會儘可能避免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同時避免發生政策退出過快過急的風險。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因此,明年的宏觀環境需要保持穩定,政策走向也需要穩字當頭,要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政策操作上也要更加精準有效,合理把握宏觀調控節奏和力度。(熊園)

相關焦點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降準預期落空
    1月15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再次向市場釋放了貨幣政策未來走向的關鍵信號。在此次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
  • 東方金誠王青:明年宏觀政策不會驟然收緊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會議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我們做以下要點解讀:一、明年宏觀政策力度不會驟然收緊。伴隨疫苗大規模接種後經濟增長動力進一步修復,再疊加今年的低基數,市場普遍預期2021年經濟增速會出現8%-9%的大幅反彈。
  • 2021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概率小
    觀察人士認為,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春節前流動性供求形勢總體好於前兩年,給予央行更充分的騰挪時間和空間,短期降準可能性不大,但也無需過度擔心貨幣政策操作收緊,MLF縮量續做反而給進一步操作預留了空間。 1月15日,債券市場情緒轉弱,國債期貨全線走低,代表性的10年期主力合約明顯下跌。在股市盤整、資金面寬鬆的背景下,一定程度反映出MLF操作結果對市場情緒造成的影響。
  • 穩字當頭"做好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四個必須」表現在宏觀政策選擇的方向上,就是要科學穩健把握好逆周期調節力度,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大程度地激發內生發展動力;表現在宏觀政策選擇的策略上,就是要注重統籌和全局觀念,切實優化經濟治理方式、提高經濟治理能力;表現在經濟改革上,強調要以問題倒逼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通過改革釋放市場潛能和市場主體的創新力、競爭力。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加力支持小微企業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加力支持小微企業業內分析稱短期降準降息概率不大1月15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再次向市場釋放了貨幣政策未來走向的關鍵信號。在此次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
  • 易綱最新定調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降準難度大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這一口徑與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央行2020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提出的「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一脈相承。
  •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貨幣政策穩字當頭釋放了什麼信號?
    2020年,面對疫情挑戰,中國人民銀行3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為實體經濟提供了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同時利用各種政策工具,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新的一年,這些政策到期後,如何退出、如何續接,政策退出後貨幣環境是否會收緊……一系列問題讓市場對未來表示出謹慎樂觀。
  • 央行: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把握好時度效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羅知之)「我國經濟向常態回歸,內生動力增強,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好轉,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貨幣政策在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 四問 宏觀政策如何不急轉彎
    明年宏觀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如何把握好時度效,不急轉彎?  寧吉喆表示,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宏觀政策將逐步回歸常態,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將穩妥退出,但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繼續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和政策措施。穩定市場主體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將延續實施。投資政策如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建設債券總體穩定。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 宏觀政策有力支持經濟復甦 後續宏觀槓桿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我國出臺了一一系列政策,為宏觀經濟穩定和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的力度是合適的,較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宏觀政策取向如何?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並對2021年的經濟工作做出部署: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具體而言,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穩字當頭 靜待拐點——2021年利率債年度投資策略
    穩字當頭,靜待拐點。我們預計明年利率先上後下,債熊持續至明年二季度,對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明年上半年或最高回升至3.5%,上半年仍以票息策略為主,並逐步關注下半年利率下行的機會。  ------------------------------------  1。
  • 李迅雷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明年宏觀政策的八大看點
    與一周前的政治局會議的內容相比,對明年的國內外形勢預判更謹慎,政策的指向更加積極明朗,任務部署更加全面和細緻。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和強化科技這兩大戰略作為穩增長的支撐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 劉元春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年宏觀政策不大變、不斷崖
    本文字數:2191字閱讀時間:4分鐘12月16日至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判斷,並為明年宏觀政策定下基調。2021年適逢「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今年歲末的這場會議格外引人關注。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接受南都記者專訪,解讀會議內容提到,今年宏觀政策有效且精準,明年要保持政策穩定運行,既不能大變,搞非常態化擴張,也不能「見好就收」,形成斷崖。
  • 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宏觀政策
    ⊙記者 梁敏 黃紫豪 範子萌 ○編輯 林堅 黃蕾 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宏觀政策如何走?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不急轉彎」雖只有短短四個字,背後卻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 為何政策不著急轉向?
  • 做好今年經濟金融工作要突出「穩」字:與實體經濟高度相關
    來源:金融時報作者:徐貝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穩」進行了強調,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為今年全年宏觀經濟政策定下基調。近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將「穩」字作為2021年人民銀行工作的關鍵詞。
  • 明年要完成八大任務,宏觀政策出現三大變化!四個新提...
    經過5年持續奮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宏觀政策的取向如何,備受關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觀潮快評丨開好局起好步重在:穩字當頭、新字為要、實字為本
    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要堅持「穩」字當頭。面對明年新形勢,會議作出了「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要辦好自己的事,堅持底線思維」等重要判斷,既傳遞出發展的自信,也透出了邁步新徵程的清醒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