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有力支持經濟復甦 後續宏觀槓桿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2020-12-23 同花順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我國出臺了一一系列政策,為宏觀經濟穩定和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的力度是合適的,較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如是評價宏觀政策的積極作用。

  在專家看來,疫情期間採取的一攬子宏觀政策組合不僅效果顯著,而且力度合適。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貨幣政策充分發揮了反應速度快、直達效果強的優勢,確保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在第一時間穩定了市場信心。與此同時,三批共計1.8萬億的再貸款、再貼現連續推出,精準發力效果明顯,不僅對支持疫情防控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是二季度以來復工復產順利推進,經濟出現「V型」反轉的重要推動因素。

  宏觀政策力度合適

  疫情暴發後,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了較強的支持力度。《報告》指出,從國內看,我國應對疫情的宏觀政策力度是合適的,政策精準發力,宣布的政策全部及時落地、充分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種政策力度「合適」是如何體現的?《報告》指出,一是有效控制了疫情,這是經濟復甦的基本前提。二是宏觀政策與疫情防控節奏相適應,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分層次、有梯度地出臺。三是從政策實施方式看,我國宏觀政策精準導向,不搞大水漫灌。四是從政策效果看,我國經濟社會已全面恢復發展。

  針對貨幣政策,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這種「合適」首先體現為總量適度,一方面今年貨幣政策在基礎貨幣和流動性投放方面保持平穩;另一方面,今年信貸增速也有明顯上升。其次是各項政策合力促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再次是總量適度的前提下,著力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使用和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

  「我們注意到,本輪貨幣政策在加大逆周期對衝力度的過程中,始終強調直達性、精準性,不搞大水漫灌,其中政策利率調整幅度、貨幣總量增加速度等關鍵指標均保持合理適度,既匹配了疫情防控、『六穩』『六保』需求,又未引發包括房價在內的資產價格大幅波動,未給後期金融穩定留下隱患。」王青評價說。

  談及下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中國經濟整體呈企穩向好態勢

  力度合適的宏觀政策不僅推動國內經濟快速恢復,也對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報告》指出,一是阻止了全球經濟陷入更大的萎縮。根據IMF預測,全球經濟已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2020年將萎縮4.4%,中國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明兩年合計全球經濟能實現正增長離不開中國經濟的正增長。二是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有正的溢出效應,尤其促進了周邊國家和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復甦。三是在疫情衝擊下,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全球最後供應商的角色,為全球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奠定了基礎。中國生產的快速恢復有效補充了疫情衝擊下全球防疫物資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向全球提供了大量必需物資和恢復生產急需的中間產品,為全球防疫和產業鏈恢復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海外已持續蔓延,國際經濟貿易形勢依舊嚴峻複雜的情況下,下階段我國經濟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10月份主要宏觀指標延續回升趨勢,供需兩端持續恢復。疫情反覆存在不確定性,但不會改變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態勢。

  王青表示,在經濟加速修復及低基數等因素作用下,2021年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有望出現反彈,其中居民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將成為重要拉動力量。與此同時,考慮到明年全球物價將處於溫和水平,以及今年國內逆周期調節政策並未「大水漫灌」,2021年我國物價走勢將整體平穩。

  正確看待債務規模及槓桿率上升

  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經濟還面臨不少挑戰。其中,《報告》指出,上半年為對衝疫情影響,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所加大,宏觀槓桿率出現階段性上升。專家預計,近期管理層對於金融穩定問題高度重視,後續穩定宏觀槓桿率將成為政策關注點之一。

  今年宏觀槓桿率為何出現階段性上升,未來走勢又將如何?《報告》指出,在應對疫情和支持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債務規模和槓桿率都必然出現階段性上升,之後經濟增長逐步恢復將為更好地長期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創造條件。下一階段,要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市場機構普遍認為,今年宏觀槓桿率上升是經濟衝擊的被動體現。我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仍堅持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經濟體,隨著明年經濟增長恢復常態,M2和社融增速將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全年宏觀槓桿率預計將保持平穩。

  王青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得益於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持續顯現,經濟復甦基礎進一步鞏固,全年經濟實現正增長已沒有懸念,這也為前期部分特殊措施適時退出、宏觀政策向常態回歸提供了條件。2021年宏觀政策將進一步回歸正常狀態,宏觀槓桿率在明年也將繼續保持平穩。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

相關焦點

  • 婁飛鵬: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應是中長期選擇
    從短期來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前所有未的衝擊,宏觀調控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突出位置,通過靈活有效的貨幣政策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財政政策擴大赤字規模並增加政府債券發行等,在事實上導致宏觀槓桿率快速提高。也就是說,「在應對疫情和支持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債務規模和槓桿率都必然出現階段性上升」。
  • 三季度宏觀槓桿率增幅放緩,警惕經營貸變相流入樓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槓桿率增幅為27.7個百分點,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其中,三季度槓桿率攀升3.7個百分點,相比一季度13.9個百分點和二季度7.1個百分點的攀升,增幅快速回落。「三季度槓桿率增幅趨緩的主因仍在於經濟的強勁復甦,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長高達5.5%。
  • 從允許槓桿率上升到保持槓桿率穩定,央行態度發生重大變化
    央行在報告中強調,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並重提「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  相比二季度,央行在此次報告中對國內經濟增長更為樂觀。比如,央行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對於穩定槓桿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要求進一步加強。
  • 王軍: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展望
    世界格局的重大調整對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兼顧短期波動與長期發展,以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長期性問題為目標的跨周期調控成為新時期的施政框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理解2021年中國的宏觀政策取向?
    對於明年的宏觀政策,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對此,在崑崙健康資管中心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看來,這段話給市場吃了「定心丸」。他還預測,未來的貨幣供應量和社融增速大概率是與6%左右的經濟增速相匹配。
  • 劉元春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年宏觀政策不大變、不斷崖
    明年宏觀政策連續、穩定、可持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宏觀政策定下基調,稱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會議指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劉元春表示,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復甦,並呈現加速復甦態勢,說明今年宏觀政策有效且精準。因此,必須保持宏觀政策在接下來一段時期內穩定運行,若半途而廢,可能會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影響經濟復甦的進程。他認為,明年宏觀政策既不能大變,搞非常態化擴張,也不能「見好就收」,形成斷崖。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畢吉耀: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本報記者 彭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日前在中國證券報社主辦的「2020金牛資產管理論壇」上表示,我國經濟正在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呈現邊際改善、穩定轉好的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二季度經濟回升仍屬於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尚未回歸正常水平。
  • 張明|中國宏觀槓桿率的演進特點、部門輪動與應對之策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從中不難看出,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成為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格外關注的政策重點之一。
  • 李迅雷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明年宏觀政策的八大看點
    居民收入下降,加槓桿動力不足,經濟修復的持續性可能並不強。政策緩退,堅持底線思維。在國內復甦動能放緩,同時「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的情況下,會議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 2021年宏觀調控要領明確
    具體而言,貨幣政策方面,全面降準降息概率不大,但諸如對小微企業的定向支持政策料有一定延續性;財政政策方面,專項債發行規模擴張程度有限,但財政政策總體力度不會收縮,對重點領域支持將更為集中。  宏觀政策保持「三性」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政治局會議: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
    會議強調,經濟穩步恢復,復工復產逐月好轉,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明顯加快,改革開放繼續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受訪業界專家認為,本次會議在回顧上半年經濟工作的同時為下半年宏觀政策定調。
  • 四問 宏觀政策如何不急轉彎
    明年宏觀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如何把握好時度效,不急轉彎?  寧吉喆表示,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宏觀政策將逐步回歸常態,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將穩妥退出,但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繼續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和政策措施。穩定市場主體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將延續實施。投資政策如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建設債券總體穩定。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宏觀政策取向如何?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並對2021年的經濟工作做出部署: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具體而言,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明年我國宏觀政策將「穩」字當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基於會議精神,2021年我國經濟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要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總體看,明年我國政策將「穩」字當頭,疫情以來各類非常規的擴張性政策將結合疫情進展和形勢變化穩中漸退,但退出的力度和節奏會比較溫和。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宏觀政策的取向如何,備受關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明年要完成八大任務,宏觀政策出現三大變化!四個新提...
    經過5年持續奮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 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宏觀政策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不急轉彎。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不急轉彎」雖只有短短四個字,背後卻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
  • 天風證券: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
    2021年的宏觀政策力度將較2020年有所收斂,2020年宏觀槓桿率上升幅度超過25%,約等於過去5年之和,隨著經濟增速回歸甚至階段性超越潛在增速,大概率要維持宏觀槓桿率穩定。社融增速所表徵的信用環境從11月開始溫和回落,意味著信用擴張開始內生性收縮,2021年3月疊加基數效應開始加速回落,這是貨幣回歸中性、財政赤字縮減、防風險力度上升的綜合結果。
  • 生產穩定 通脹回升——海通宏觀周報(梁中華、陳興、宋瀟、應鎵嫻...
    原標題:生產穩定,通脹回升——海通宏觀周報(梁中華、陳興、宋瀟、應鎵嫻、侯歡) 摘要 【海通宏觀:生產穩定 通脹回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流動性定調改變後續可能釋放...
    原標題: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或釋放偏緊信號 但不會「急轉彎」  近日央行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央行會議強調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提出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