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黑洞之王」的神秘面紗

2021-01-18 中國日報網

圖① 存在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來源:NASA)

圖② 巨型黑洞藝術想像圖。喻京川繪

圖③ 我國自主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 (資料圖片)

追逐茫茫宇宙中那個遙遠神秘天體,數百年來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11月28日凌晨,我國科學家宣布: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成功「活捉」一「黑洞之王」。這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宇宙神秘面紗正一點點向世人揭開。

「事實有時候比小說更奇妙,黑洞最能真實地體現這一點,它比科幻作家想像的任何東西都更奇妙。」霍金在其最後的著作《十問》中這樣寫道。

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11月28日凌晨,我國科學家宣布: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成功「活捉」一「黑洞之王」——這顆在銀河系內發現的恆星級黑洞,大小為太陽質量的70倍,距離我們約1.5萬光年。

恆星級黑洞中的這顆「小霸王」黑洞,其質量超乎科學家們的想像。「這是一個非凡的發現,它將迫使天文學家改寫恆星級黑洞的形成模型。」專家們表示。

宇宙吸光器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推導出了愛因斯坦場方程式的一個精確解,預言了黑洞的存在。自此,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對這種神秘天體的想像和探索。2015年,首次探測到的引力波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更為具體的證據。今年,天文學家歷時10年利用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了黑洞的視覺證據——首張黑洞「芳容」,讓這個曾經「看不見摸不著」的詭異天體有了一絲親和力。

黑洞到底是什麼,為何一代代天文學家為之如此著迷?本身不發光,具有超強吸引力,任何從其身邊經過的物質,就連速度最快的光也無法逃離——黑洞,是個名副其實的宇宙真空「吸光器」。不僅如此,它的密度出奇地大。有多大?把10倍於太陽質量的恆星壓縮到直徑為北京六環大小的球體中,這樣的密度就相當於黑洞的密度。

根據黑洞質量的不同,天文學家將黑洞大致分為恆星級黑洞(100倍太陽質量以下)、中等質量黑洞(100倍至10萬倍太陽質量)和超大質量黑洞(10萬倍太陽質量以上)。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的,是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居民」。

按照科學家們的認知,一顆恆星演化到最後如果剩下的質量太多,即大於3倍太陽質量,則既不能形成白矮星,也不能成為中子星,一旦進入死亡階段,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這顆恆星在終極引力的作用下持續塌縮,最終形成緻密的黑洞。

「球狀星團和矮星系中心或許有中等質量的黑洞,而在星系的中心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約40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繼峰說。

「捕捉」黑洞

神秘又有趣,若龍潛深淵隱藏爪牙,潛行於宇宙星海中。可黑洞本身不發光,天文學家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尋找到它們呢?

答案是間接觀測。劉繼峰介紹,觀測驗證黑洞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引力波實驗聆聽時空的漣漪,進而推知黑洞併合事件,但這僅適用於稀少的雙黑洞,即兩個星系碰撞合併後產生的兩個相互繞轉的黑洞。還有一種方法是通過監測明亮伴星的運動推知黑洞存在,並測量黑洞質量。過去50年裡,人們用該種方法發現了約20顆黑洞,質量均在3倍到20倍太陽質量之間。

原來,黑洞雖然不發光,不過它們身邊的小夥伴們實在是太高調,周邊的吸積盤或者伴星都表現出異樣的「氣場」:如果黑洞與一顆正常恆星組成一個距離較近的雙星系統,黑洞就會露出猙獰的爪牙,以強大的「胃口」直接把這顆伴星上的氣體物質吸過來,形成吸積盤,發出明亮的X射線光。這些X射線光如同這些物質被黑洞吞噬前的「迴光返照」,而就是這一「照」,成為天文學家這些年追尋黑洞蹤跡的強有力線索。迄今為止,銀河系中幾乎所有的恆星級黑洞均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的。

按照理論預測,銀河系中應該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不過在黑洞雙星系統中,能夠發出X射線輻射的僅佔一小部分。當黑洞和它的伴星距離較遠時,我們的「大胃王」也會表現出平靜溫和的一面。

既然如此,對於這些平靜態,即不吸積伴星氣體的黑洞,該如何搜尋呢?天文學家在發現這顆最大恆星級黑洞的過程中給出了全新答案。

LAMOST再立功

這顆距離地球1.5萬光年之外的恆星級「黑洞之王」,其發現與一個默默奉獻的「大功臣」——LAMOST,密不可分。「如果利用一架普通4米口徑望遠鏡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相同機率下,則需要40年時間,這充分體現出LAMOST超高的觀測效率。」劉繼峰表示。

他說,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就已經調動了大量觀測資源來發現黑洞,但由於設備靈敏度以及海量數據處理的難題,最終收效甚微。迫於現實,科學家們想到了利用X射線來識別黑洞的方法,但也困難重重。

怎麼辦?找到新的方法,發現數量巨大、沒有X射線輻射的黑洞,成了天文學界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和難點。關鍵時刻,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派上用場。

我們知道,黑洞是由大質量的恆星死亡後發生引力塌縮形成的。「研究天體,科學家們常常有3個觀測維度:明暗、顏色、位置。」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高級工程師白仲瑞介紹,這其中,顏色是科學家們常常使用的觀測依據,而顏色又會在光譜特徵上有所表現。「換句話說,光譜就像天體的『條形碼』。」白仲瑞解釋。

而收集這些巨量「條形碼」恰恰是「光譜之王」——LAMOST所擅長的。白仲瑞說,LAMOST擁有4000顆眼睛(4000根光纖),一次能觀測近4000個天體。2019年3月,LAMOST公開發布了1125萬條光譜,被天文學家譽為全世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光譜之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LAMOST這臺「天文利器」,助力天文學家發現了今天的主角「黑洞之王」。

2016年初,LAMOST科學巡天部主任張昊彤研究員和雲南天文臺韓佔文院士提出利用LAMOST觀測雙星光譜,開展雙星系統的研究計劃,並選擇了克卜勒一個天區中的3000多顆恆星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光譜監測。結果發現,在一個X射線輻射寧靜的雙星系統(LB-1)中,一顆8倍太陽質量的藍色恆星,圍繞一個「看不見的天體」做著周期性運動,這個「看不見的天體」還表現不同尋常的光譜特徵。

這顆B型星背後一定有故事,它到底在繞著看不見的「誰」在運動?莫非真的是黑洞!天文學家在追逐宇宙真相的道路上從來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種可能。短暫的激動興奮過後,研究人員隨即申請了西班牙10.4米加納利大望遠鏡和美國10米口徑凱克望遠鏡協助觀測,進一步確認了B型星的光譜性質。

根據光譜信息,研究人員計算出B型星的金屬豐度約為1.2倍太陽豐度,質量約為8倍太陽質量,年齡約為35百萬年,距離我們1.4萬光年。「再輔以其他證據,研究人員計算出該雙星系統中存在一個質量約為70倍太陽質量的不可見天體,它只能是黑洞。」劉繼峰稱。

顛覆傳統認知

故事至此還沒有結束。

根據目前的恆星演化模型,只允許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因此,LB-1中黑洞的質量已經進入了現有恆星演化理論的「禁區」。換句話說,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應該超過太陽的20倍。而LAMOST的發現,可能意味著有關恆星演化形成黑洞的理論將被迫改寫,或者以前某種黑洞形成機制被忽視。

事實究竟是怎樣的?答案是:繼續觀測並驗證。「在接下來的長達兩年之久的監測時間裡,LAMOST共為這項研究做了26次觀測,累積曝光時間約40個小時。」劉繼峰說。

時光不負情深。最終的結果成就了LAMOST的這段佳話。為了紀念LAMOST在發現這顆巨大恆星級黑洞上作出的貢獻,天文學家給這個包含黑洞的雙星系統命名為LB-1。與其他已知的恆星級黑洞不同,LB-1從未在任何X射線觀測中被探測到,這顆黑洞與它的伴星相距較遠,有1.5倍日地距離。研究人員用美國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對該源進行觀測,發現這顆新發現的黑洞對其伴星吸積非常微弱,是一個「平靜溫和」的恆星級黑洞「冠軍」。

這一發現有何意義?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從2015年起,通過探測引力波的方法發現了數十倍太陽質量的黑洞;2017年,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因在LIGO的建造和引力波探測方面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劉繼峰說,LB-1是一個X射線輻射寧靜的雙星系統,利用常規X射線方法搜尋這類黑洞是行不通的。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徑向速度監測可以發現平靜態的黑洞雙星,這顆迄今最大質量黑洞的發現證實了這一點。利用LAMOST大規模巡天優勢和速度監測方法,相信天文學家將會發現一批深藏不露的平靜態黑洞,從而逐步揭開這個黑暗「家族」的內幕,為研究黑洞成員的形成演化以及質量分布邁出標誌性的一步。

「接下來,利用LAMOST極高的觀測效率,天文學家有望發現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開創批量發現黑洞的新紀元。」劉繼峰表示。(記者 沈 慧)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新歌速遞—陳奕迅《黑洞》 MV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陳奕迅《黑洞》 MV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啦!
  • 楊麗萍:揭開孔雀王的神秘面紗!
    她愛美,自稱是「跳孔雀舞的人的毛病」,遇上地震也要先把自己打扮好,「死也要死的漂亮」,她追求 極致,舞臺側目條上多了一根白毛也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更遑論她上春晚如何「折磨」導演,12月20日BTV文藝頻道《春妮的周末時光》,一起揭開孔 雀王楊麗萍的神秘面紗。
  • 《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正式出版
    《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正式出版 20-11-11 09:04
  • 熱血之書院:揭開男主的神秘面紗
    熱血書院:讓我們一同揭開男主的神秘面紗。最近,一部火到不能再火的古裝懸疑探案神劇在小編的朋友圈以及生活中圍繞著,還是3D立體環繞,不得不說小編也被這部電視劇迷的七葷八素的,這裡面有很多讓小編無法忍住的故事情節,以及懸念還有人物神秘的面紗。
  • 它將揭開神秘面紗...
    它將揭開神秘面紗...歷史悠久的五龍宮即將逐步揭開神秘的面紗穿越時光長河與我們相見一起去開工現場看看首次大規模發掘武當古建昨日上午,2020年湖北省最大的考古發掘項目——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儀式舉行。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神秘「黑洞」的另一側是什麼?或許是通往新宇宙的「星際之門」
    然而,有的科學家稱,黑洞可能不是終結一切的存在,而是通往新世界的星際之門。事實是否如此,還需要未來去探索和破解。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就對黑洞有過非常深的研究,他提出了一個名為霍金輻射的黑洞理論,這是對黑洞的一個完全的新的認識和觀點。
  • 揭開宇宙神秘電波的面紗,中國「天眼」明察秋毫!
    不過,這一神秘電波從何而來?如此快速閃現的無線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它會不會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過去十幾年,全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們一直收集信息,試圖揭示其中真相。2007年人類首次偵測到這一神秘電波後,經過大約十年的探尋,天文學家們收集了30多個爆發源,發現它們在天空幾乎是隨機分布的,因此斷定這些毫秒閃現源中的絕大多數不是銀河系內的天體發出的。既然如此,它們從哪兒來?天文學家的探索在2017年有了新的進展:這一年,他們捕獲了一個神秘電波,它竟然在幾個小時內重複了幾次。
  • 揭開上海安徒生博物館的神秘面紗
    近在眼前的神秘的建築遠在彼端的安徒生大師超越時空的羈絆即將為大家呈現無數個喚醒回憶的童話作品都將公開對外展示更令人期待的是一些未曾露面的安徒生作品也將慢慢揭開面紗向眾人展示神秘之美敬請期待本微信圖文資料來自安徒生童話樂園
  • 《刺客信條》中文故事導覽 揭開聖殿騎士的神秘面紗
    《刺客信條》中文故事導覽 揭開聖殿騎士的神秘面紗視頻欣賞:在本次的故事導覽視頻中,《刺客信條》系列的敘事導演Darby McDevitt向玩家揭秘精於操控且神秘莫測的聖殿騎士,一個視秩序和權力高於一切的神秘組織。視頻畫面:
  • 有翡:霓裳夫人登場,揭開神秘面紗,漂亮又有氣質
    《有翡》是由趙麗穎、王一博領銜主演的古裝武俠劇。該劇根據Priest小說《有匪》改編,講述了周翡砥礪成長、仗劍天涯的傳奇故事 。隨著劇情的展開,由王婉娟飾演的備受關注的「羽衣班」班主霓裳夫人也逐漸揭開了面紗。
  • 150秒揭開中國「特工」的神秘面紗
    150秒揭開中國「特工」的神秘面紗
  • 紹興古城「星夜議事」,揭開未來神秘面紗!
    紹興古城「星夜議事」,揭開未來神秘面紗!
  • 揭開《你莫走》歌曲走紅的神秘面紗
    今天,湘江觀事就幫您一一揭開《你莫走》歌曲走紅的神秘面紗。第一層神秘面紗:這首歌第一次在藝術上最真實地表達了一個被社會忽略而又十分顯著的時代特徵。改革開放以來,大批農村青年湧入城市,尤其是年輕女性,在那些偏遠的農村已所剩無幾,剩下一批沒條件、沒膽量去闖蕩城市的男青年。
  • 我國最神秘的水下古城,被揭開面紗,堪稱東方版的亞特蘭蒂斯
    這是我國最神秘的古城,這個古老的城市沉睡在水中數十年,幾年前終於揭開了面紗,現在這個水下古城從夢中醒來恢復了,出現在大家面前,像東方的「亞特蘭蒂斯」一樣神秘,在千島底,一起去看吧。以前的獅子城水陸交通非常便利,有很多名勝古蹟,例如,古墓、牌坊等,賀城是新安江畔徽州商之道的中樞,這裡富饒繁榮庶,有很多人文古蹟,甚至有文人墨客曾在此停留過,製作名片佳作,傳遍世界,這座水下古城從夢中醒來甦醒了,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首先,一個叫餘年春的人想畫一個古老城市的原形,另一方面,這裡是他的故鄉,而且,是當年親眼目睹古城浸水的群眾之一,另一方面,他想讓後世的人留下紀念,我想讓他們知道這座水下古城
  • 揭開神秘boss面紗偷星九月天反派人物角色檔案
    揭開神秘boss面紗偷星九月天反派人物角色檔案,揭開神秘boss面紗偷星九月天反派人物角色是誰,誰是遊戲的boss,這個boss在原著中有著怎樣的故事,接下來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 國漫第一品牌《偷星九月天》手遊是由漫畫原著作者周洪濱授權崑崙遊戲自主研發的一款ARPG手遊。
  • 蔣雲從隕石說起,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浩瀚的宇宙,遼闊的星雲,溫暖的太陽,漫天的流星雨......奇蹟和神秘交織的空間,帶來無窮無盡的想像,宇宙的奧秘吸引著每一位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24日上午,在蘇州江蘇書展青少年閱讀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蔣雲帶著她參與翻譯的新書《BBC宇宙三部曲》(宇宙起源、宇宙之光、宇宙星塵),與大家分享了一場「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從天外來客——隕石說起」有趣的科普活動,吸引了眾多讀者和科普迷。
  • 《探靈檔案》曝終極預告 城市傳說揭開神秘面紗
    《探靈檔案》曝終極預告 城市傳說揭開神秘面紗     《探靈檔案》此次曝光的終極預告與之前曝光的預告前後銜接,故事輪廓更加清晰,但也帶來了更多疑惑。片中的幾位人物來自不同的行業,有廚師,有老師,有記者甚至還有專門破獲靈異事件的盲點偵探,他們均被某種惡咒纏身,生活變得一塌糊塗、苦不堪言,生命似乎時刻會受到威脅,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一絲端倪便是,這些人物都在說同一個地方的名字——「港灣廣場」。
  • 此山號稱萬祖之山「崑崙山」,常年派重兵把守,神秘面紗終揭開!
    此山號稱萬祖之山「崑崙山」,常年派重兵把守,神秘面紗終揭開!中國自古以來屹立在世界之端,是一個物質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度,或是充滿各種野人傳說的神農架,或是一講話就會雷鳴電閃的聽明湖,或是荒無人煙的西藏無人區…但最能勾起人們好奇心的還是萬祖之山「崑崙山」,此山號稱中國第一大神山。崑崙山作為許多盜墓小說中的「聖地」,也被人們賦予名號「萬祖之山」。
  • 揭開取卵的神秘面紗
    說起取卵,就像參加高考一樣,說不緊張那都是騙人的。取卵痛嗎?我能取到幾個卵?卵子質量會不會不好?能不能形成胚胎?……後面有太多的未知和擔心。不怕,今天常醫生帶你一起揭開取卵的神秘面紗。    醫生依據大家是否移植胚胎及術中具體情況安排術後用藥,由護士發處方給大家。對用藥有任何疑問請及時詢問清楚。術後測量血壓正常後方可離開醫院。   您看,取卵並沒有那麼神秘可怕。但任何操作我們都會謹慎小心,這是對生命的敬畏。卵子於體外開始她與精子的浪漫之旅。靜心等待,等待精靈小生命的孕育。我想對您說:不怕,咱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