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精靈,舞臺上,她是絕世獨立的孔雀之王,創造了獨特的現代孔雀舞語彙,一身絕技無人能出其右;生活中,她為了舞蹈放棄做母親,卻擁有勝似女兒的小彩旗和一群少數民族孩子。她愛美,自稱是「跳孔雀舞的人的毛病」,遇上地震也要先把自己打扮好,「死也要死的漂亮」,她追求 極致,舞臺側目條上多了一根白毛也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更遑論她上春晚如何「折磨」導演,12月20日BTV文藝頻道《春妮的周末時光》,一起揭開孔 雀王楊麗萍的神秘面紗。
孔雀王的閃耀——就要不一樣
「我就是一片葉子,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楊麗萍這樣定義自己。八十年代的中國舞蹈界必須練習芭蕾舞,楊麗萍卻認為這種訓練方法並不適合自己。她在當時舞蹈界強調腿部動作的大環境下,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在手上下工夫,琢磨出了咂嘴、丟食、喝水等一系列經典的孔雀舞蹈語彙,編創出了令世人為之驚嘆的《雀之靈》:「當時的媒體說我是胳膊擰過了大腿」,楊麗萍笑道。
按照楊麗萍自己的說法,她是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農忙 的時候兩個月都不去,到現在都不會數學和拼音」,現在她也不要求小彩旗去學校,「藝術家不用那麼死板的只接受老師同樣的教育,從一隻蝴蝶一片河水都能學到 東西」。之所以這樣想, 正是因為她自己一直是那個特立獨行、不受束縛的人。
孔雀王的「偏執」——春晚的「麻煩製造者」
楊麗萍從不避諱自己能成為聞名全國的孔雀王,除了自身的舞蹈絕技,也託了電視的福:「電視傳播太厲害了,我跳了二十年的孔雀舞不如上一次電視,我一天能在電視上看見自己四次」。所以當2012龍年春晚的總導演哈文邀請她上節目的時候,她格外看重,為了這五分鐘的《雀之戀》,楊麗萍與搭檔王迪在臺下修改了幾十次,每一處細節都力爭做到完美:「哈文導演看見我就跑,導演會覺得我很麻煩,我跟她提的都是鏡頭切換的問題,我動腰的時候她的鏡頭老是給腳,或者一個大吊臂的鏡頭懸來懸去,根本看不清楚我跳了什麼」。
因為對舞蹈呈現的極高要求,楊麗萍甚至安排兩位替身演員在臺上表演,自己在臺下越位充當攝像師、燈光師,處處過問導演組拍攝的機位、景別與角度。雖說苛刻,但也成就了鏡頭前她獨特完美的舞姿。
孔雀王的無奈——出世容易入世難
功成名就的楊麗萍現在已經不再登臺表演,而是自組舞蹈團,培養了好幾批少數民族舞蹈苗子,編創了《雲南映象》、《雲南的相聲》、《藏謎》、《孔雀》等一系列歌舞集。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楊麗萍曾經賣掉了大理的房子,還奔波於各種廣告、商演活動之中賺取演出費。如今團隊已經很成熟了,楊麗萍卻還是擔心外面的世界對年輕人有太多的誘惑,因此沒少下工夫做思想工作。「現在很多人工作忙,得專門找時間去健身,而你們呢在舞臺上又流了臭汗,又展示了自己,這是最美好的工作。很多人覺得用木頭摳出來的杯子喝酒有意思,可我們以前用的就是這樣的杯子,生活原本就在那裡,我們不需要繞個圈」。
這樣的操心,其實與她本身雲淡風輕的性格不符,「我自己最嚮往的生活就是中午十二點起床,摘點瓜果吃,然後懶懶的曬太陽,跟小鳥說說話。」但是現實不允許,楊麗萍回憶起活動主辦方曾邀請她參加家鄉雲南的茶博會時的那番談話:「你來了,茶就能賣出去,採茶女工就有工資發了」。楊麗萍明白,有時不能太過自我要學會犧牲。如今的楊麗萍認為現在就是她最好的狀態。
來源:BTV文藝頻道
訂閱大理電視臺微信公眾帳號:點擊屏幕上方的藍字「大理電視臺」 關注;你還可以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即可;獲取更多詳情,點擊屏幕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大理電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