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孔雀遲暮

2021-02-27 新京報

「一片葉子長出另一片葉子,多美好啊。現在光是紐約,一個晚上有7個地方的華人在表演孔雀舞,你覺得我沒傳承嗎?什麼叫傳承,揪住一個人?那麼太好笑了。」


文5530字,閱讀約需11分鐘

▲楊麗萍表演舞劇《孔雀之冬》。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 實習生 汪子芮 編輯 胡杰 校對 李世輝

「孔雀」從暮冬中走來,神情恍惚。

 

「雪」越下越大。楊麗萍一身白色長裙,步履蹣跚地起舞了。衰弱的感覺包圍著她,「孔雀」在光束和煙霧中旋轉、隕落,緩慢地匍匐在地上,凍僵、死亡。

 

觀眾席安靜極了。他們注視著,楊麗萍張開晶瑩剔透的裙擺,在黑暗中仰著頭,伸手迎接宿命。在她的身後,扮演「時間」的彩旗披頭散髮,在樹下旋轉著、戛然而止。

 

在這場舞劇《孔雀之冬》中,楊麗萍想詮釋生死、悲傷、孤獨與重生。

62歲的楊麗萍老了。她不迴避這個問題,反感別人說她外表「怎麼不老」。她覺得,別人在給她塑造一種假象和神話。「他們就喜歡神話,但我們人就是人。」

 

這幾年,楊麗萍一次又一次地捲入輿論的漩渦。她早已習慣了被人揣測、評價和議論。除了小心地隱藏起自己的私生活,她給外界的印象是,苛刻地在意和保護容貌,「我的性格裡面很要求完美。你想我是跳孔雀舞的人,孔雀多完美啊。」

 

「孔雀」下山40年後,終於迎來了她必須要面對的遲暮。

▲專訪楊麗萍:按自己想法生活 傳承不是揪住一個人傳。新京報「剝洋蔥」出品

━━━━━

「如果我掃地,我一定掃出花來」

7月11日晚上11時,昆明老街正義坊附近,一間火鍋店擺滿了綠植與鮮花。身穿藍綠色孔雀紗裙的楊麗萍走進了三樓的「太陽宮」包房。

 

她頭戴一頂點綴著孔雀羽毛的帽子,烏黑的頭髮垂到腰際,白皙的臉上化了淡妝,戴著黑邊眼鏡,個頭消瘦,步態美麗,一點兒也沒有真實年齡的痕跡。

 

一個小時前,她拍完了雲南一家企業的宣傳片,正準備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採訪開始前,她擔心臉上的妝變油,叫人把空調開到最大,戴著孔雀腕飾的右手,搖著一把黑色摺扇,乳白色的長指甲小心打理著裙擺。

 

採訪時間是楊麗萍團隊定的,「聊到凌晨4、5點都行。」長期排演舞劇的生涯,令她習慣晚睡和失眠,一位工作人員描述她,「越晚越精神,燈光師也熬不過她」。

 

一個多月前,楊麗萍再次被捲入輿論旋渦。一名女子在她的社交視頻下留言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即使你再美再優秀也逃不過歲月的摧殘」。該評論獲得1.1萬點讚,也同時遭到眾多網友抨擊。

 

楊麗萍沒有直接回應。根據她的口述,經紀人替她在網上回復道:「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味道,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

 

在妹妹楊麗燕眼裡,姐姐太忙了,「生不生子從來不是她的困擾,她從未表達過,沒有孩子很遺憾。」

 

楊麗萍確實太忙了,忙著到處排舞。8月8日是《雲南映像》公演十七周年,之後再過兩個月,《阿鵬找金花》將在大理的「楊麗萍大劇院」首演。

▲楊麗萍與《雲南映象》團隊。受訪者供圖

她還忙著自己的公司。2014年10月,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她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受新冠疫情影響,她的舞團停工待命了半年。在昆明的定點演出和歐洲十幾個國家的巡演全部叫停,公司進入了一段困難的時期。

 

有人曾問過楊麗萍,要讓孔雀發光,又不能讓羽毛沾上銅臭味。很難吧?她答:「一點也不難。我六七歲就知道賺錢。從雞窩裡拿出雞蛋到集市賣錢,然後買花布和食物。這是人的本能,是再自然不過的生態。」

 

另一方面,楊麗萍並不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商人,「一直都是個創作者。」

 

2012年以後她逐漸退居幕後編舞。她的舞劇從原來的風花雪月,轉向了探討現實問題。《十面埋伏》是個典型的例子。楊麗萍想借霸王和虞姬的故事,探討物慾橫流世界的十面埋伏陣。「當下的你照樣是硝煙四起。」

 

她設計在舞臺上空掛滿剪刀,刀刃在燈光的照射下閃爍著寒光,給人一種大禍臨頭的壓迫感。黑衣舞者用手扒開剪刀,發出稀裡譁啦的響聲。舞臺的下場口,一個人在剪白紙,從觀眾入場剪到結束,最終他被埋葬在自己親手剪碎的白紙中。

 

有人說她一身仙氣,活得出世,她卻覺得自己特別入世。她的語言表達體系充滿著「樹林」、「河水」、「白雲」、「甘露」、「小螞蟻」等詞彙。

 

「我從來沒有人生低谷的時候」。楊麗萍說,「如果我掃地,我一定掃出花來。」

 

楊麗萍總是覺得,假如她不是現在家喻戶曉的舞者,她也許正在樹林、田野裡種土豆和黃瓜,用木頭碗大口喝酒。「難道種白薯就是人生低谷了?物質是無處不在的,精神更是。我覺得一個木頭碗比金碗更有味道,這就是你不會有痛苦的原因。」

 

「你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活成了神話,喜歡這個評價嗎?」記者問。

 

「神話的意思就是假的,對不對?你見過神嗎?」楊麗萍答道。

 

━━━━━

「孔雀」的涅槃重生

1958年,楊麗萍出生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

18歲時,楊麗萍開始在傣族史詩舞劇《召樹屯與南吾諾娜》中扮演新一代的孔雀公主。1986年,她憑藉獨舞《雀之靈》一舉成名。

 

2012年楊麗萍跳了一臺流光溢彩、極具華美巔峰的《孔雀》。她穿著粉色的羽衣,在金色的光束下旋轉;或者提著藍色的裙擺,被綠色的「孔雀」們簇擁。過後,她接受採訪時形容,「那可能是一個夢境,一個理想世界。」

▲楊麗萍身著藍裙扮演孔雀。受訪者供圖

現實世界是,那一年,楊麗萍已經54歲了。

 

「18歲你是孔雀公主的樣子,到了60多歲、80多歲,你是什麼樣子?」記者問。

 

「現在快死了嘛。慢慢走向死亡。」楊麗萍哈哈一笑。

 

作為與她關係要好的朋友,編劇梁戈邏一直在逃避這個話題。和梁戈邏一樣,楊麗萍身邊的所有人,都不願意與她提起一句,以後年紀大了是不是不跳了、哪一天最終告別舞臺。

 

對於一個唯美是從的舞蹈演員來說,衰老是她最大的困境。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楊麗萍對此是灑脫和直率的。她告訴梁戈邏,這是自然規律,她從小的舞蹈靈感來源於自然,現在也是一樣,不必強求,沒有什麼可痛苦的。

 

梁戈邏最終和楊麗萍一起完成了《孔雀之冬》。「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天,就走向了死亡。你看春天多美好,夏天繁花似錦。在開花的時候花馬上就準備謝,然後跌落、死去,你需要怕嗎?你怕有用嗎?」楊麗萍說。

 

《孔雀之冬》的上篇講的是死亡,從觀眾進場,舞臺上一直在「下雪」。從頭至尾,楊麗萍都身穿白裙,她有時捧著「雪」,蹣跚地跳起獨舞。她相信生死孤獨是人類共通的情緒,這已經不僅是她自己的困境。

 

但楊麗萍還是留了私心。《孔雀之冬》的下篇是重生。她聖潔地走向了死亡,又迎來了輪迴的春天,向死而生。最終這場舞沒有做成一個徹底的悲劇。「生命還會再來,另外的生命還會改變,死亡成了另一個起點和開始。」

 

在重生的章節,黑暗中,一束光打在了她的身上。星星點點、無數的光亮了起來。她和相向而行的「神」相遇,慢慢伸出手,將她的頓悟和覺醒一點一點地交給了「神」。

 

這是一段「接引之舞」。死去的「孔雀」堅持了信仰,最終抵達了天堂之地。在「烈焰」和「眾神之歌」中,「孔雀」涅槃重生。

 

梁戈邏回憶,在這一幕,楊麗萍的舞美標準達到了極致。幾千個地排燈,她苛刻地去摳編程,先是這個區域200個燈亮起來,緊接著是下一個區域150個燈……稍微不講究,觀眾也看不出來,但她不嫌麻煩,要求所有的細節都到位。

▲《孔雀之冬》的重生章節中,「孔雀」涅槃重生的畫面。受訪者供圖

━━━━━

「不衰老的是精神」

7月13日,化妝師花了兩個多小時給小金花上妝。她要給楊麗萍設計的十幾套服裝做模特。在拍攝間,她穿著一襲黑色中式服裝,頭髮辮在腦後,做起了孔雀舞的標誌性手勢。

 

27歲的小金花身材修長,鼻梁高挺,臉龐瘦削,戴著紅色的絨球耳環。11歲時她被楊麗萍從貧窮的村寨帶到了舞團成為 《雲南映像》的一位主演。

 

微微側頭,身體轉圈,就像尋找身後的尾巴;修長的手指慢慢張開,就像花蕾慢慢地綻放。這是楊麗萍教她的,細節取材於對生活的觀察,反覆地打磨,才會找準最美麗的效果。有時,小金花覺得,跳起舞來的楊麗萍是一種出神入化的狀態,「她不是在模仿那隻孔雀,她就是那隻最美的孔雀。」

 

小金花最近主演的《阿鵬找金花》是楊麗萍的新作之一。舞劇取材於白族傳統的民謠。

 

楊麗萍團隊的化妝師VC是個年輕、帥氣的90後小夥。演出《孔雀之冬》的時候,是他第一次給楊麗萍上妝。他用很細的油彩筆一根根勾出羽毛的明暗虛實,從藍色過渡到綠色,再提到眼睛上的金色和白色。

 

這時,楊麗萍也會提出建議,什麼樣的位置和弧度更適合她,既要幹練驚豔,又不能顯得太妖。她在意極了每一筆勾勒--眼線要精確到0.01毫米,睫毛貼得靠前還是靠後,粉底的細膩程度,貼在太陽穴上鑽的顆數、大小、層次和分布。

 

有一次在深圳《孔雀之冬》的後臺,楊麗萍穿著一襲白色露背長裙,旁邊的VC提著她的裙擺,緩緩前行。這張精緻、光滑的背部特寫照片迅速刷上了微博熱搜,「楊麗萍已經60歲了,依舊是那隻高傲、靈動的孔雀。」網友們讚嘆道。

 

上個月,楊麗萍想拍一組被鮮花環繞的照片。她穿著一襲綠底玫瑰印花的裙子,披散頭髮,光著腳,手挎採滿玫瑰的竹籃,在溪澗中散步、打座。VC在她的眼角貼滿花朵,在脖子上畫滿玫瑰。「她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只吃鮮花的仙女。」

 

離開舞臺的現實生活,楊麗萍也把自己活成了一隻孔雀。一開始,留長指甲是因為傣族人跳長甲舞的習俗。「後來就習慣了,沒有了(長指甲)反而不方便。」

▲楊麗萍在自家的花園裡。受訪者供圖。

 

在採訪現場,被問到這個問題,她雙手交叉握著,白色的指甲伸到孔雀腕飾中,又柔軟地伸了出來,一字一句地思忖著回答,「一個跳孔雀舞的人,你肯定要保護好(孔雀的形象),這是最起碼的,我是愛護自己的羽毛,不能墮落或者放棄。」

 

惡意的揣測隨之而來,網上傳言她吃飯、上廁所要靠助理幫忙,從不洗臉,為指甲投保百萬等,還有人說她裝嫩。

 

「沒有啊,我裝了嗎?」楊麗萍平靜地回答,語氣中沒有絲毫起伏。

 

不管如何,楊麗萍依舊小心地保護自己的容貌。從年少的時候,她就保持飲食的節制。一個蘋果分作兩次吃,把玉米、紅豆等雜糧煮一鍋,只吃一口。她買了一本《本草綱目》放在床頭,琢磨怎麼調理身體,有時拎著一個小籃子,裡面裝著果仁、瓜子,每天吃三個大棗、三個核桃,睡前喝一杯紅酒。

 

「大部分時間是飢餓狀態。」她喜辣,愛吃火鍋,就自己開了一家火鍋店。有時候一整天不吃飯,晚上奢侈地吃一頓火鍋,第二天發現自己多了一公斤,就要想辦法瘦回去。尤其是巡演期間,助手讓她喝點雞湯,她立馬皺起眉頭冒了火。

 

每次採訪前,她會專門請化妝師上妝,用冷色系的裸妝,妝面透感乾淨,這樣就能顯得更年輕、精神狀態好。每次上妝要花兩個多小時,打底步驟尤其精細,就算記者拿著鏡頭直對著她的臉,都看不出任何毛孔或者絲毫缺點。

 

她不喜歡穿牛仔褲,大半輩子穿民族風的服裝,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就算在家的時候,她也要保持服裝、髮型和妝容的得體。她的內心深處懼怕衰老,「人的身體一定是會衰老的,你必須認定,表演肯定不如年輕人嘛。雖然你跳出味道,跳出感覺,但是不可能七十歲、八十歲還在臺上,那確實不好看。」

 

「不衰老的是精神,是你的美好的感覺。」她說。

 

她有時覺得,對舞蹈演員來說,年齡的增長也是件好事,站在舞臺上都是戲。

▲舞臺上的楊麗萍。受訪者供圖

 

《孔雀之冬》之後,楊麗萍決定改編舞劇《春之祭》。

 

在1978年皮娜鮑什的《春之祭》版本中,穿著紅裙的女子奮力獨舞,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將自己獻祭給春天,永遠死在了舞臺上。在現實中,皮娜喜歡用痛苦表現舞蹈,這個瘦削的德國女人,在去世前7天,仍在舞臺上跳舞。

 

不同於以往國外的諸多版本,楊麗萍決定做一版最美的《春之祭》。唯「美」是從,「美」始終是她的最高標準。因為在她看來,「美」是拯救殘酷與苦難的唯一方式。

 

━━━━━

「生不生子從來不是她的困擾」

通常,楊麗萍會在節假日的時候返回大理洱海邊的月亮宮。那是她的私人住所。入口是一個普通的木門,上面貼著紅色的對聯和門神圖。

 

裝修風格是她喜歡的,壁爐和桌子上擺滿了鮮花,牆上掛著白族老人送的畫。她獨自居住,助理偶爾過來商討工作。閒暇的時候,楊麗萍就去陪伴母親,或者在附近一間鮮花簇繞的咖啡館接待客人。

在雙廊古鎮,楊麗萍一出現,就被人群包圍。她走到哪裡,人們就舉著手機拍到哪兒。她只好回頭輕笑一聲,「哈,全民攝影。」

 

前幾年,太陽宮、月亮宮陷入汙染洱海,被強制拆除的傳聞。「太陽宮十年前就被承包出去了,原來是『千裡走單騎』在經營酒店。後來洱海整治環境,楊老師主動提出來,率先把客棧關了,改成喝茶的藝術空間。」楊麗萍的妹妹楊麗燕說。

 

平常,姐妹倆的話題總會聊到愛情。楊麗萍經常開導妹妹,不要對愛人的期望值太高。一旦他達不到這個標準,你就很失落。要對自己期望值高,改變一個人很難的,只能改變自己。

 

姐妹倆也談起過坊間的爭議。「如果楊老師不是公眾人物,她不生孩子,沒有人會管她。」楊麗燕說。

 

楊麗燕說,年輕的時候,楊麗萍排練《革命之歌》,一排就是一年多。那時要保持身材,的確做過放棄生孩子的打算。「她要把熱愛的事業做好,肯定要犧牲太多的東西。那就看她願不願意,她願意就是值得的。」

 

「一隻小螞蟻也是我的孩子,我的舞蹈作品也是我的女兒,很多生命都值得我們去愛,不一定非得要有一種歸屬感。」 7月11日晚上,在與新京報記者的採訪中,楊麗萍又一次重複了這段話。「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一片葉子長出另一片葉子,多美好啊。現在光是紐約,一個晚上有7個地方的華人在表演孔雀舞,你覺得我沒傳承嗎?什麼叫傳承,揪住一個人?那麼太好笑了。」

 

楊麗萍也想過,假如來生能以任何一種形式出現,她會是洱海邊的一棵長青樹。「一棵樹,它接受陽光,它成長。你說樹有什麼理想啊,會有什麼巨大的志向。但它無心當中給你帶來了樹蔭。我覺得這是我要尋找的狀態。」

▲在《孔雀之冬》中,楊麗萍跳起了當年成名作《雀之靈》的經典動作。受訪者供圖

 

《孔雀之冬》在最終的呈現中,兩排的燈逐漸向中間靠攏,在光裡面,楊麗萍的手指和「神」靠近、接觸。在開場的前一刻,她還在反覆地調整,找尋一個最精準的分寸。

 

7月11日晚上,她重現了這個「接觸」的瞬間。她讓記者伸出手,然後拈起孔雀舞的標準手勢,乳白色的長指甲輕輕碰了過來。「『叮』的一聲,那音樂響了。」她說道,「地上的光『唰』地全亮了,觀眾激動地站起來鼓掌。」

 

「那一刻你在想什麼?」

 

「我升華了,是靈魂、精神、心靈的升華,整個身心都沒了,我在空中了,我可能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找到了一種最美好的感覺。」

值班編輯 花木南 吾彥祖


點擊下圖進入「北京市新冠疫情實時地圖」


「中風險」清零!30秒看懂北京中高風險區變化趨勢


新京報電商平臺「小鯨鋪子」正式上線啦!

本文部分內容首發自新京報公號「剝洋蔥people」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楊麗萍:揭開孔雀王的神秘面紗!
  • "孔雀女神"楊麗萍舞動澳洲!全球限量珍藏版「孔雀」亮相世界
    舞蹈藝術和釀酒藝術共同打造的天鵝莊·孔雀楊麗萍葡萄酒從此誕生。這一次,楊麗萍為全世界人帶來了她在澳洲尋找到的最適合的屬於她自己的葡萄酒——「天鵝莊·孔雀」葡萄酒新品V60。V60與楊麗萍的深厚淵源天鵝莊·孔雀葡萄酒V60與楊麗萍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
  • 孔雀之魂……楊麗萍
    近日素有孔雀仙子之稱的舞蹈家楊麗萍因為沒有孩子被網友嗆,網友這樣表達了對她不生育的質疑: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樣子,即使再美再優秀都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沒有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 楊麗萍孔雀舞第一人 以孔雀靈名揚海內外
    孔雀舞中國第一人楊麗萍,楊麗萍熱愛舞蹈,特別是她最愛的孔雀舞,為了能跳好孔雀舞她一直在保持自己的身材。楊麗萍的孔雀舞,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無人能及。舞臺上的楊麗萍就像一隻驕傲、高貴、美麗的孔雀。楊麗萍中國舞蹈藝術家,以「孔雀舞」聞名第一人,她以獨舞《雀之靈》名揚海內外。
  • 孔雀公主楊麗萍,為藝術兩度被離婚,馮小剛感慨:她不是人,是仙
    被稱為孔雀公主的楊麗萍,在年輕時就一直是舞蹈界的神話。孔雀公主,名聲大噪2020年6月7日,楊麗萍引起了眾人熱議1979年,楊麗萍創作了第一個作品《孔雀公主》,獲得了雲南省表演一等獎。雖然丈夫生意很忙,卻還是會擠時間來找楊麗萍。在愛情中備受呵護的楊麗萍,原本以為可以和對方相濡以沫,卻不曾想厄運來的如此突然。
  • 楊麗萍收官之作《孔雀》昆明首演 用舞蹈追問人生
    中新網昆明8月23日電(記者 胡遠航)「孔雀是誰 從哪裡來 又會飛向何方 」23日晚間,舞神楊麗萍收官之作舞劇《孔雀》在昆明海埂會堂全球首演,揭開神秘面紗。  《孔雀》第一場《序》令人壓抑,楊麗萍扮演的女子在解救籠子裡的小鳥時被突然從天而降的鐵籠關住,鳥鳴聲四散,嘈雜的車笛聲、電話聲、傳真聲響起。隨後的春夏秋冬四個篇章中,楊麗萍扮演的雌孔雀經歷了初生的喜悅、盛夏的轟烈愛戀、秋的蕭瑟分離後,在寂靜的冬天皈依神靈和自然的懷抱。  楊麗萍成名於孔雀,也終於《孔雀》,這部被冠以「楊麗萍收官之作」的舞劇,與她的人生哲學頗為吻合。
  • 能跳出孔雀之魂的楊麗萍,為何不要小孩?
    楊麗萍1958年出生在大理的一個普通人家,父親楊印寶,母親楊仙果,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在家裡她排行老大,下面還有3個弟弟妹妹,照顧他們的責任自然就落在了楊麗萍的肩上。,舞蹈天份特別高,她憑孔雀舞一舉成名,能用一個孔雀舞舞蹈受用一生的就只有她了,懂舞蹈的都知道她跳出了孔雀的靈魂,肢體語言把孔雀詮釋的淋漓盡致,常人無法做到
  • 精神致敬——61歲楊麗萍:藝術的精靈,孔雀的靈魂!
    最近,61歲的楊麗萍再次登上舞臺,為觀眾們獻上寶貴的「孔雀開屏」的美麗藝術。楊麗萍用自己的信仰作為自己的追求,將自己對於藝術的熱愛灌注於實際行動。她為了保護好帶來藝術效果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呵護,為了讓自己的形體保持柔性,她放棄了美味佳餚,堅持鍛鍊,為了讓孔雀舞保持長久不衰的魅力,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孔雀舞上創新和發展。
  • 楊麗萍孔雀商道:深創投幕後推手 一年淨利1400萬
    邁往56歲的「孔雀女神」楊麗萍,有了新的舞臺。
  • 素食新說:孔雀仙子楊麗萍:我的秘密是素食
    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圖片來源:nipic)    3月14日,雲南昆明,對於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來說又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傳承·綻放——楊麗萍文化藝術傳承發布晚會」暨「昆明藝術職業學院-雲南映象藝術傳承中心」將正式成立,這是楊麗萍從藝以來首次以這樣的規模獲得支持,並專門成立傳統文化的科班培訓基地。《孔雀》今年9月將正式登陸成都錦城藝術宮,一共5場。
  • 不生育的楊麗萍,被《紐約時報》稱讚為中國的孔雀公主
    事件引起熱議後,楊麗萍藝術官宣帳號曬出一段楊麗萍的採訪視頻回應,她接受李湘的採訪,李湘問到如果有自己的孩子傳承下去不會更好嗎?楊麗萍說「一隻小螞蟻也是我的孩子,我的舞蹈作品也是我的女兒」。早在2005年,《紐約時報》就發文稱讚楊麗萍為中國的孔雀公主,我們摘選了其中一部分,來看看孔雀公主的故事吧——英文來源:《紐約時報》翻譯:胡文明Ms. Yang is a dancer by nature.
  • 為舞蹈絕食絕育,楊麗萍還真當自己是「孔雀公主」?網友:有病
    說到楊麗萍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作為一名資深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以「孔雀舞」聞名,是國內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為了把「孔雀舞」開發到最高級別,她可謂是把一生的心血都傾注於此。10月6日,楊麗萍現身「相約南園·舞動津城」活動現場,一身靚麗的孔雀服十分吸睛
  • 可憐的「舞神」楊麗萍,痴迷孔雀舞成病態,折磨自己身體成為妖怪
    楊麗萍以跳「孔雀舞」聞名,她是中國唯一對舞蹈非常痴迷的人,孔雀舞是楊麗萍的代名詞,她早就身價百萬。取得這份成績的背後,是那鮮為人知的心酸,為了跳出孔雀的輕盈,她不惜取出兩根肋骨,還每天節食,高價保養自己的長指甲。身體行動極不方便,生活起居都要人照顧,吃飯都是別人喂,可以說楊麗萍已經痴迷成了了妖怪。
  • 「孔雀仙子」楊麗萍,為藝術取肋骨食花瓣不育,窮盡一生無怨無悔
    於是,1979年,大型民族舞蹈《孔雀公主》橫空出世,驚豔了眾人。此舞蹈榮獲了雲南省表演一等獎,楊麗萍這個名字也被大家所熟知。初次嘗到成功的楊麗萍,沒想到更大的驚喜還在等著她,中央民族歌舞院決定收錄了這名學生。
  • 楊麗萍為了效果更逼真,直接在身上畫孔雀圖案,鏡頭放大讓人服氣
    導語:一提到孔雀舞,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我國著名的舞蹈家楊麗萍,作為我國孔雀舞的代表人物,楊麗萍在孔雀舞方面的成就和實力毋庸置疑,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身為一個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能夠在孔雀舞中運用自己的力量,將孔雀舞完美地演繹出來,並且將內外的完美結合起來,讓人無法挑剔。楊麗萍老師並非天生的舞蹈藝術家,她為了能追求自己喜愛的舞蹈而在生活中捨棄和犧牲了許多,甚至在舞臺上表演時她也付出了很多我們普通人不知道的苦澀。
  • 孔雀公主楊麗萍有多仙,曾有人在她的床上放了一把刀
    ,看著楊麗萍跳了一支孔雀舞,當場決定將楊麗萍召入歌舞團,並且給了楊家60元。就這樣,1971年年僅13歲的楊麗萍就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之後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並以「孔雀舞」聞名。有人這樣評價他們:刀美蘭的孔雀是美到了極致,楊麗萍的孔雀是神到了極致;一個關注技巧,一個關注靈魂;一個是明星,一個則是藝術家。一個優秀的女人很難容忍身邊有一個更加優秀的女人,而這兩個女人僅僅相差14歲。然而,即使受到刀美蘭的排擠,楊麗萍還是憑藉自己的付出在西雙版納漸漸地坐定了「孔雀公主」的座椅。
  • 「孔雀公主」楊麗萍回應不生孩子的爭議,大氣又不失優雅
    1979年,歌舞團爭取到去國外表演的機會,演出的是新編舞劇《召樹屯與喃木諾拉》,雲南傳說裡的孔雀公主故事。楊麗萍也去了,雖然為這個舞,她不知跳了多少遍,可依舊只能做好當觀眾的準備。她是個B角,俗稱替換。沒想到,巡演開始後,A角水土不服,突然患病入院。楊麗萍作為救場隊員,被推上了舞臺。
  • 楊麗萍起訴餐廳侵權索賠百萬,網友:太霸道了,孔雀舞只屬於你?
    楊麗萍為跳舞不剪手指甲楊麗萍起訴某家餐廳,侵權她孔雀舞的事情,,據楊麗萍本人的說法是,看到剪影圖就會想到自己的作品《月光》,所以該店的行為屬於侵權,應該賠償她100萬。,孔雀舞是雲南傣族傳統表演性舞蹈,又不是你楊麗萍的原創舞蹈,僅僅是你跳的很好而已,可以說你打響了孔雀舞的知名度,但更可以說是孔雀舞成就你,而不應該因為你跳的好,就不允許一件雲南當地的餐廳,使用當地傳統的舞蹈,作為餐廳的裝飾。
  • 「孔雀舞皇后」楊麗萍,探望81歲老母親,剛見面就被甩了一巴掌?
    每年的舞蹈都是很的精緻,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孔雀舞,舞者把孔雀的天真演繹的栩栩如生。而當時在舞臺表演出的舞者就是中國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楊麗萍身世在詩情畫意的雲南,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白族姑娘,當時家裡還有幾個兄弟姐妹,她的身世讓爸媽很後一道防線都斷了。
  • 62歲孔雀公主楊麗萍,空碗擺拍,和徒弟親密搭檔
    62歲孔雀公主楊麗萍,空碗擺拍,和徒弟親密搭檔楊麗萍的孔雀舞,想必大家印象深刻,曼妙的身材,靈動的肢體,婀娜的舞姿,孔雀公主的稱號,仍無人超越。雖已年過六旬,依然少女感爆棚。但近日一段視頻卻將她再次送上了熱搜,多人圍坐一桌甜品盛宴,楊麗萍先是用筷子反覆在碗中倒來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