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那是我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們長大的地方,那是我們早期性格塑造的大熔爐。
但是,有一句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幸福的家庭會讓我們看到千千萬萬幸福的模樣,而不幸的家庭卻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複雜。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看待原生家庭呢?
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呢?
我們又該怎樣擺脫有毒的原生家庭對我們的負面影響?
我們到底該如何拯救自己的一生?
我們改變命運的那一把鑰匙到底在哪個出口?
以下這4本書,會給你答案。
01《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簡介:
蘇珊·福沃德: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本書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目前,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
克雷格·巴克:影視編劇兼製片人,他曾為全美許多雜誌和報紙撰寫文章,探討人類行為問題,現居於美國洛杉磯。
推薦理由:
你知道什麼是有毒的父母嗎?
你會勇敢指出父母的有毒行為嗎?
你會和有毒的父母對峙,從而擺脫原生家庭的怪圈嗎?
這本書中,作者分別列舉了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稱職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的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
作者通過對這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的描述,詳細指出有毒的父母是如何讓孩子「中毒」,讓他們失去童年,過早的成為一個心理殘缺的大人。
同時,作者根據這些「中毒的」成年人的親身經歷,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他們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見到的更多的是操控型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操控型父母:這類父母的典型特徵就是要左右孩子的生活。
按我說的做,否則我不會再理你!按我說的做,否則我就再也不給你錢花!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你就不再是這個家的一員!如果你違背我的意思,就等於在我的心口插上一刀。
換另一種說法,這就是「情感勒索」。
身體虐待型父母: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事,因為被打時時刻刻會發生。
父母會打孩子,文中是這樣解釋的:
對孩子實施身體傷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長於充滿暴力的家庭,他們成年後的大部分虐童行為正是他們童年體驗和感悟的重演。
他們的角色榜樣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而暴力就是他們學會的解決問題和發洩情緒(尤其是憤怒)的唯一手段。
不健康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我這樣做只不過是希望你好起來......
很多父母在遇到自己和孩子意見相左的時候,總是會以一種幾百年以來的孝道文化作為說服條件。
強迫孩子去按照自己想法去做,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這些都是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而這些有毒行為會給一個人成年後的生活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他們會有很嚴重的人格缺陷,比如討好型人格、完美主義、極度自卑、重度拖延症、焦慮症、不懂得自愛。
而作者之所以分析這些有毒行為,目的不是為了指責和控訴父母,而是致力於教會那些中毒的孩子獲得勇氣和力量。學會自我拯救的方法,能夠勇敢的走出那個充滿痛苦的原生家庭,尋找自己的人生。
適合人群:
每一個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孩子和父母。
02《為何家會傷人》
作者簡介:
武志紅,知名心理學家、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
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後,由淺入深地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已經25年。
著有《為何家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等多部心理學著作,累計三百萬字。
其中,公認的口碑代表作《為何家會傷人》已暢銷逾百萬冊。
推薦理由:
作者自己給這本書的評價是:這是一本溫柔的書,也是一本有用的書。
作者通過這本書,把大多數人的家庭問題一一剖析,用直指人心的話語擊中每一個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的內心。
這本書深刻的解讀了家庭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且用很多科普性的解釋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帶給讀者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有人把這本書和魯迅的《狂人日記》相提並論,說這本書揭露了家庭的「吃人」現象。
可見其成為暢銷書籍也是有原因的。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內容是作者對戀愛和分手的描寫:
諮詢師榮偉玲說,「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其實,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作了治療,目的是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其表現就是,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
現實父母或多或少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心中都藏著一個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
其實很多在童年受過傷害的人,長大後找戀人,都會渴望找一個能夠彌補自己小時候傷痛的人。
相反,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很幸福,爸爸媽媽婚姻幸福,家庭和睦,那麼他長大後找伴侶也會根據爸爸媽媽的樣子去找自己的另一半。
女孩會找一個像爸爸一樣的英雄;男孩會找一個像媽媽一樣的完美女人。
正如榮偉玲說:「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
這是原生家庭對於孩子長大後的影響。
適合人群:
父母、孩子、
03《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作者簡介:
武志紅,知名心理學家、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同上。
推薦理由:
我們每個人都會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我們也會偶爾焦慮、沮喪、痛苦、萎靡不振、憤怒、恐懼、內疚、嫉妒、羞恥,我們會有很多難以啟齒的情緒在內心作祟。
這讓我們感到不安,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很多人一定會刻意迴避和克服這種感受,轉移注意力,會想辦法消滅它。
但是作者卻認為:我們要做的不是滅掉內心的魔鬼,而是去認識並擁抱它,活出真正的自我!
作者主張的是,我們在面對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應該打開這些感受的管道,應該讓它自然而然的流動。
因為我們的生命需是一個整體,有正能量就會有負能量,不能一味追求正能量。這樣做其實是割裂了和負能量的聯結,這種割裂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有時候,負能量比正能量會更讓我們受益。
比如,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非常實用的點: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作者說,改變惡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
因為,積習就是你的本性,惡習代表著你內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並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所以,我們在面對壞習慣的時候,不應該一味的壓制它,我們壓抑它越厲害,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
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朋友來接納,來對待。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才不會亂了秩序。
在內心秩序穩定的狀態下,我們再去尋找動力,發現自己內心的使命感,改掉壞習慣。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摔跤選手考上北京大學,剛進大學的時候體重210斤,在大一、大二的時候總是喊著減肥,卻總是失敗,但進入大三後,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體重減到了160斤。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他談戀愛了,愛情給他的減肥找到了足夠的理由,這催發了他的使命感。
所以,我們只有在接受自己的負能量的情況下,在保證我們的內心秩序穩定的情況下,才能做出理想的改變。
適合人群:
所有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都可以讀。
04《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作者簡介:
塔拉韋斯特弗 Tara Westover,美國歷史學家、作家。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
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
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
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2019年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推薦理由:
你有一個偏執的父親嗎?
你的童年是在爛銅廢鐵的垃圾場裡度過的嗎?
這是一本新人處女座,但是一經出版便衝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這本書是一本人物自傳,也是一部驚人的勵志書籍。書中講了一個震撼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
作者塔拉從小就生活在父親極端偏執的教育之下,到了讀書年紀不讓他們上學讀書,生病了不讓他們去醫醫院。
總之,和政府相關的一切行為在父親眼裡都是不被允許的,父親只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會給他旨意。
所以,塔拉一直到17歲,都從來沒有進過學校,沒有上學記錄。
但是他的哥哥泰勒,堅持要去上學,也是因為他的哥哥,塔拉開始自學大學入學考試教材。
最終,她終於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父親的偏執和控制之下。她考入了楊百翰大學,開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從此,她完全踏入了外面的世界,一路前進,從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到歷史博士……
但是塔拉卻說:我知道,像我這樣從垃圾堆裡爬出來的無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應當感激涕零才對。但我絲毫提不起熱情,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燻天。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適合人群:
所有人,也包括那些被夢想困在路上的人們。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4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籍。
這4本書,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和啟發性的心理學書籍。
關於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自己和家人的關係、負面情緒的處理,以及如何從原生家庭走出來,過上自己本應該擁有的生活。
這些問題在書中都會給出實質性的解答,並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會你去實踐,告訴你改變的底層邏輯。
希望這篇推文對每一位困惑於原生家庭的人們都能夠起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最後,祝大家越來越好~
作者:十光,一個鍾愛文字的雙魚座女同學,熱愛和文字相關的一切,希望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成長和蛻變。
註: 碼字不易,且行且珍惜,手下留情,不要抄襲。如若需要引用,可以聯繫本人,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