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聊天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但是「聊天」同時也是一項技術活,有很多人是不會聊天的,聊著聊著,要麼把天聊死,要麼就是惹得對方很生氣,這都是不會聊天造成的。
會聊天的人,能夠維持好同事關係、家庭關係,讓自己處於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無論對自己的成長提升、還是幸福感的增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真正會聊天的人,一定不會說下面4句話。
01「你這算什麼,我比你還慘」
在《奇葩說》的舞臺上,辯手馬薇薇由於自己的個性問題,受到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她在節目中說,她受到了鋪天蓋地的攻擊,感覺很不好受。
蔡康永和周冬雨在節目中都鼓勵她做好自己,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這是站在馬薇薇的角度安慰她。
高曉松也想安慰她,但是話說的就不太順耳了。
高曉松說:「我們被罵的比你慘多了。」乍一聽,這一句是在安慰馬薇薇,但是實際上,聽的人馬薇薇心裡,不一定接受到了這種「安慰」的暗號。
高曉松的本意是「比慘」,認為我說我都比你慘了,你就會感受好一點。
但實際上,這是關閉了傾訴者發洩情緒的通道。你都說你比他慘了,他還怎麼好意思繼續宣洩情緒?
---------「我今天加班2個小時,真累。」---------「我以前加班到晚上12點,比你這個累。」---------「我最近因為失戀,心情不太好。」---------「這有什麼?你至少還能吃飽飯,我下個月的房租還沒著落呢。」
這是很多人的慣性思維,覺得比一下慘,對方心裡就會好受些,但是對方很可能覺得不被理解。
而且有一種他的痛苦被貶低,而你的痛苦被誇大的感覺。
每一種感受都值得被尊重,每一種情緒都是存在即合理。
魯迅說過: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如果不能理解別人的痛苦,至少,尊重他痛苦的權利。
02「你這樣想是不對的」
聊天出現死結,還有一句話就是:「你這樣想是不對的。」
有一次李明參加一個聚會,參會的人都喜歡高談闊論,炫耀他們自己擁有多少套房子。
李明很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於是就說:「我覺得租房子也不錯,不一定非得買。」
這時,這些高談闊論的人不高興了,紛紛指責李明,說他的說法是錯的,買房子才是正確的選擇。
李明感覺哭笑不得,他本來就是想參與談話,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卻被指責自己是錯的,他的心裡很不舒服。
從此,李明再也不想加入到這樣的談話中。
這些人犯的錯誤是什麼呢?就是非要爭對錯。李明只是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人人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也都有保持自己的觀點的權利,為什麼非要去說人家是錯的呢?
當你否認別人的觀點的時候,別人就會離你遠去。
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聊天聊死的其中一個致命錯誤就是:證明自己是對的,還要攻擊別人是錯的。
人都是喜歡被認同,沒有人喜歡被質疑和否認,總是否定別人的人,一定會把天聊死。
03「我懂,但是......"
還有一種把天聊死的語言模式叫:我懂,我都懂,但是.......
在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大家聊天時,穎兒說,她生產後無戲可拍,覺得壓力很大。
穎兒說這個話本來就是想吐槽,發表一下自己的心情。但是,這時候應採兒說話了。
她說,那又怎麼樣呢?這個行業就是這樣,穎兒無論在哪個行業都得接受這一點。
表面上她很懂穎兒,但是實際上,她根本沒有去用心體會穎兒說這句話的意思。反而是直接去藉此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一種上帝視角的優越感。
而穎兒除了說「我懂,我懂「,也沒有再說什麼,應該是感到很憋氣。
這些大道理難道穎兒不知道嗎?她一定都知道,也知道每個行業都是如此。她只是想說出內心所想罷了。
而應採兒偏偏要把自己的價值觀硬往穎兒頭上扣,這就強勢了。
況且,在應採兒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又把重心轉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去說自己的事情了。本來是穎兒想要得到安慰,卻被應採兒扭轉話題,心裡一定是不舒服的。
當別人訴說的時候,不要急著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多一些耐心和傾聽,更讓對方有被尊重的感覺。
結語:聊天是門技術活,用心感受對方的感受,再去表達,結果就很不一樣。嘗試理解別人,才能更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