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它冷門?一個是騰龍的宣傳力度不夠,另一個是口碑宣傳完全被適馬的35 1.4Art壓了一頭。因為適馬35 1.4Art(以下簡稱Art35)性價比實在是很高,而且發售時間比較早,已經醞釀了好幾輪口碑。這時候騰龍T35再上市,就完全佔不到一丁點的便宜,尤其售價還跟適馬35相差無幾(京東價T35大概是3600,Art35大概是4200)。最最重要的一點,F1.4可以變成F1.8,而F1.8卻沒法變成F1.4。雖說有這麼多的劣勢,但是小編還是自己購入了T35尼康口,那麼我買T35的原因何在呢?請大家看看下面的文章以及圖片,來詳細的了解一下。本文內圖片較多,建議在WIFI環境下收看!每張圖片在3MB左右,戳大圖才能載入全畫質圖片。本文樣張很多,有後期一定會註明,無註明就默認無後期,有些截圖左上角有拍攝信息。請看截圖:
附騰龍官網連結:
http://www.tamron.com.cn/cameralens/products/F012/index.html#/35mm-F18http://www.tamron.com.cn/cameralens/products/F012/index.html#/35mm-F18
騰龍官網裡面對T35的介紹很全面也很帥,值得點一下連結看看。可以看到,T35的評分相當高,在Dxo鏡頭分數排名裡也名列前茅,排在了總榜第16位。不過Dxo的風格是銳度佔非常高的權重,表格裡的參數以及排名僅供參考。更多的信息,還需要我們實戰上手以後再說。T35可能是配Df最搭的自動對焦35mm鏡頭,之前我也短暫的在Df上使用過Art35,包括之前的Art24-35F2,但是不知道為啥就喜歡不起來,感覺適馬黑大粗Art跟Df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掛了T35上機,我發現鏡頭和機身琴瑟和諧,非常般配。而且全金屬的鏡身做工也是誠意十足好評滿滿,說一句不厚道的話,尼康原廠的35 1.8G就是幾片鏡片套了個塑料殼……在拍了一堆照片後,我發現,可能是最小對焦距離和體積的差異,讓我喜歡上了T35。一般情況下,攝影愛好者關注的是一枚鏡頭的全開畫質、各光圈解析度、對焦速度、對焦精度、顏色還原、焦外成像、畸變情況、逆光炫光、高光紫邊、小光圈星芒等等。如果除此之外還想知道這枚鏡頭的某些參數與對應樣片,可以留言給我,屆時會給大家一一解答。T35光圈全開雖然只有F1.8,但是不要瞧不起這1.8的光圈,全開銳度和解析度奇高,刀刻斧鑿一般,見下圖:而且全開光圈下,邊緣畫質依舊良好,沒有明顯的邊緣畫質衰減現象,見下圖:
中央畫質。
邊緣畫質,可以看到在F1.8時只有些許的畫質下降。
全開光圈時,對焦無限遠的景物依舊有很好的表現,見下圖:
左上有參數,這是100%畫面中心放大。可以看到更遠的遠景稍微有些色散(紫邊),但是琉璃瓦清晰異常。
縮小光圈,可以獲得更加結實的畫質:
這次遠景已經沒有色散了。
這是一張D810原圖,感謝一拍機合相機租賃贊助了D810,我們來分別放大中央和左上角:
中央100%放大,可以看到交點處依舊有非常好的解析度與銳度,T35與高像素相得益彰。
邊緣100%放大,可以看到相比畫面中央,邊緣畫質明顯有些衰減,或者可以說,在高像素機身上,T35的邊緣畫質提升不是很明顯。
成片做了剪裁和調色。
100%放大。
去除後:
其實還算好去除,效果很明顯。
當環境比較惡劣時,例如整體照度不佳或者合焦對象前有遮擋物體時,都會出現大概率的對焦不準現象。比如在水族館內拍攝觀賞魚,我總共拍了40多張,都跑了焦,當時環境光一般,快門400以上,魚面前就多了一個玻璃缸做遮擋……
挺好看的魚,沒拍清楚……
不過總體來說,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單次對焦非常靠譜
D810的跑焦樣片,沒有對上人而是對上了底座……
不過在連續對焦時,一旦不連拍,那麼單張合焦概率非常高。換句話講,AF-C很適合低調拍攝(偷拍)。
樣片如下(都有輕微的調色):
定焦鏡頭的畸變控制都比較好,比如T35,我在拍畸變樣片時,居然沒法區分是否有畸變,導致一張簡簡單單的畸變圖,拍了四五張……那麼到底什麼是洋蔥圈?請看T35怎麼告訴你:
區域放大
這叫什麼,這就叫
差評
這大概是能手持的極限了
於是我個人總結出兩條T35防抖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1.VC防抖「前搖」過大:玩兒過網遊的朋友們都會知道「施法前搖」的意思,就是指在釋放技能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角色處於硬直狀態,很容易被打斷和幹擾。我在器材試玩裡引入這個詞,正是因為VC防抖在運作中,半按快門啟動防抖時第一個防抖動作來得「太迅猛」讓防抖效果適得其反,削弱了本來應該有效的防抖反而讓防抖機關影響了畫質。這個情況在按動快門的一瞬間在取景器裡是可以觀察到的。2.VC防抖不夠穩定:副廠鏡頭都會產生某些難以言表的對焦問題,如果說騰龍的跑焦概率要比適馬低的話,那麼代價就是對焦與防抖有時不能好好的配合。由於VC防抖的原理是補償扭曲的光路,當沒對好焦時就開啟防抖,那麼肯定會造成防抖鏡組運動不當而影響畫質。以上兩點都是我的推測,希望騰龍技術人員能夠聯繫上我並且給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尤其在準微距拍攝時,防抖的效果越發明顯,我也明白了為何要在35mm這個焦段上添加VC防抖了。
這一組圖由於環境不理想,ISO都開到1600了,才能保證在F1.8下有80左右的快門速度,不隔著玻璃都不掉鏈子……
但是畢竟是35mm,迫近物體時,邊緣有比較明顯的透視變形。如下圖: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給騰龍做廣告,也沒有收騰龍一分錢,反而買這個鏡頭讓我花了三千多。我只是展示一下,35mm自動對焦鏡頭的另一種新的可能性,至於可能性究竟會孕育出什麼樣的果實,我就不得而知了。
總結全文:騰龍想把T35做成一枚值得把玩的鏡頭,然而卻南轅北轍,做出了一枚素質奇高的工作利器,非常適合在工作中使用。把玩?呵呵,誰在工作中會當個撫摸黨啊。
佳能用戶儘量購買原廠35IS,這也是一款非常強勢的鏡頭。當然如果預算夠的話,佳能用戶可以考慮35LII,目前最強的35mm鏡頭是佳能35LII。索尼用戶就比較尷尬,我手頭沒有佳能口T35,也無從測定T35與幾大轉接環之間的兼容,但是據說騰龍新款SP鏡頭都不兼容市面上的頂級EF-FE接環metabones四代。所以索尼用戶在需要大光圈35mm焦段鏡頭且預算有限時,儘量不要選擇T35+轉接環的搭配。反而可以選擇MC11轉接環+Art35EF口這個搭配如果你是尼康用戶,預算也不是問題,還是推薦購買Art35 T35而不是原廠的35 1.4G,原因之一是Art35在尼康機身的跑焦概率稍微小一些,之二是原廠35 1.4G的對焦速度不敢恭維,畫質也稍微差Art35和T35一點點,原廠35 1.8G則做工吃癟,近攝時畫質表現比較差。賓得全畫幅用戶們,你們的HD15-30就是騰龍爸爸給的,HD35 1.8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