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顏值又有料,騰龍35 F1.8VC上手玩

2021-02-19 FullArmorPlatoon

(以下簡稱T35)是一款非常冷門的35mm焦段定焦鏡頭,全開光圈為F1.8,同時具有騰龍標誌性的VC防抖。

為什麼說它冷門?一個是騰龍的宣傳力度不夠,另一個是口碑宣傳完全被適馬的35 1.4Art壓了一頭。因為適馬35 1.4Art(以下簡稱Art35)性價比實在是很高,而且發售時間比較早,已經醞釀了好幾輪口碑。這時候騰龍T35再上市,就完全佔不到一丁點的便宜,尤其售價還跟適馬35相差無幾(京東價T35大概是3600,Art35大概是4200)。最最重要的一點,F1.4可以變成F1.8,而F1.8卻沒法變成F1.4。雖說有這麼多的劣勢,但是小編還是自己購入了T35尼康口,那麼我買T35的原因何在呢?請大家看看下面的文章以及圖片,來詳細的了解一下。本文內圖片較多,建議在WIFI環境下收看!每張圖片在3MB左右,戳大圖才能載入全畫質圖片。本文樣張很多,有後期一定會註明,無註明就默認無後期,有些截圖左上角有拍攝信息。請看截圖:

附騰龍官網連結:

http://www.tamron.com.cn/cameralens/products/F012/index.html#/35mm-F18http://www.tamron.com.cn/cameralens/products/F012/index.html#/35mm-F18

騰龍官網裡面對T35的介紹很全面也很帥,值得點一下連結看看。可以看到,T35的評分相當高,在Dxo鏡頭分數排名裡也名列前茅,排在了總榜第16位。不過Dxo的風格是銳度佔非常高的權重,表格裡的參數以及排名僅供參考。更多的信息,還需要我們實戰上手以後再說。T35可能是配Df最搭的自動對焦35mm鏡頭,之前我也短暫的在Df上使用過Art35,包括之前的Art24-35F2,但是不知道為啥就喜歡不起來,感覺適馬黑大粗Art跟Df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掛了T35上機,我發現鏡頭和機身琴瑟和諧,非常般配。而且全金屬的鏡身做工也是誠意十足好評滿滿,說一句不厚道的話,尼康原廠的35 1.8G就是幾片鏡片套了個塑料殼……在拍了一堆照片後,我發現,可能是最小對焦距離和體積的差異,讓我喜歡上了T35。一般情況下,攝影愛好者關注的是一枚鏡頭的全開畫質、各光圈解析度、對焦速度、對焦精度、顏色還原、焦外成像、畸變情況、逆光炫光、高光紫邊、小光圈星芒等等。如果除此之外還想知道這枚鏡頭的某些參數與對應樣片,可以留言給我,屆時會給大家一一解答。T35光圈全開雖然只有F1.8,但是不要瞧不起這1.8的光圈,全開銳度和解析度奇高,刀刻斧鑿一般,見下圖:
參數見圖,這是100%放大後的焦點截圖。
成片做了3D lut調色與剪裁。

而且全開光圈下,邊緣畫質依舊良好,沒有明顯的邊緣畫質衰減現象,見下圖:

中央畫質。

邊緣畫質,可以看到在F1.8時只有些許的畫質下降。

 

全開光圈時,對焦無限遠的景物依舊有很好的表現,見下圖:

左上有參數,這是100%畫面中心放大。可以看到更遠的遠景稍微有些色散(紫邊),但是琉璃瓦清晰異常。

縮小光圈,可以獲得更加結實的畫質:


這次遠景已經沒有色散了。


這是一張D810原圖,感謝一拍機合相機租賃贊助了D810,我們來分別放大中央和左上角:

中央100%放大,可以看到交點處依舊有非常好的解析度與銳度,T35與高像素相得益彰。

邊緣100%放大,可以看到相比畫面中央,邊緣畫質明顯有些衰減,或者可以說,在高像素機身上,T35的邊緣畫質提升不是很明顯。


成片做了剪裁和調色。

非常對得起售價的T35提供了135畫幅相機中35mm鏡頭的頂級畫質,銳度解析度都睥睨群雄,尤其全開光圈畫質可用性非常之高,在長達幾個月的使用中我幾乎很少縮小光圈。關於紫邊,很久之前我就發出了一篇文章針對的就是T35。沒錯,T35的紫邊不是在焦內,而是在焦外,學名:軸向色散。如圖所示:這種紫邊還算好去除,最怕那種在焦點上有紫邊的情況。但是我發現,

100%放大。

去除後:


其實還算好去除,效果很明顯。

1.鏡頭成像特點。一般來講,反差越高的鏡頭,出現紫邊的概率越高。反差也叫對比度,提高對比會讓黑更黑,讓白更白。2.鏡頭素質。一般來講,鏡頭製造工藝越差,越會在焦點處出現紫邊綠邊等色散情況。而這種情況多發於大光圈和超大光圈鏡頭上。老鏡頭的紫邊發生率,高到令人髮指。3.人造的高對比環境。逆光、高光等亮部邊緣與暗部交接處,也經常會出現紫邊。T35採用了騰龍最新的鍍膜技術,官方材料上稱「可以大幅抑制眩光鬼影,獲得清晰無暇的畫面」(什麼鬼)……我這次設定了兩個環境,來虐待T35,看看其眩光控制是否有廣告裡那麼強。環境1:這次我換了一個玩法,欠曝,按太陽曝光定快門,得到了一張幾乎全黑的照片。然後我拉亮暗部,Df的動態範圍在ISO100時可以拉亮3.5檔曝光左右而不損失畫質。這樣我就把發生在暗部細節中的眩光給「釣」出來了,請看對比圖:
看起來右下眩光情況很嚴重,但是我這麼苛刻的前期與後期,能達到這種成績已經很好了。關鍵是:眩光不難看……我原諒T35了!這次是正常使用環境,一棵大樹:
光圈F16,此時大樹的樹幹附近出現了眩光光點,沒錯是小點點,還算好修。如果不喜歡的話,可以使用Lightroom裡去除髒點的工具去修一下。但是我個人感覺無傷大雅,還有點「點綴」的意思。星芒個數與光圈葉片有關,當光圈葉片為偶數時,星芒個數與光圈葉片相等;當光圈葉片為奇數時,星芒個數是光圈葉片的二倍。星芒可以作為攝影元素的點綴,儘量不要作為被攝主體,否則有炫鏡頭之嫌。可能之前的幾張片子可以看到T35的星芒效果還是不錯的,再放兩張更明顯的片子:

十八條星芒是騰龍標準水平,沒有驚豔。又到了不太方便量化的對焦體驗了,由於沒有科學測定並且量化對焦的手段,只好講講主觀感受了。

當環境比較惡劣時,例如整體照度不佳或者合焦對象前有遮擋物體時,都會出現大概率的對焦不準現象。比如在水族館內拍攝觀賞魚,我總共拍了40多張,都跑了焦,當時環境光一般,快門400以上,魚面前就多了一個玻璃缸做遮擋……

挺好看的魚,沒拍清楚……

暗部對焦在Df上沒有問題,夜晚對焦體驗幾乎和白天一樣,然而在D810上對焦則不那麼靠譜,全對焦點大概率出現拉風箱和跑焦,原因未知。

不過總體來說,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單次對焦非常靠譜


D810的跑焦樣片,沒有對上人而是對上了底座……

T35的連續對焦很挑機身,在頂級機身上會有更好的表現,在低端對焦系統上菜的摳腳。
AF-C是Df的弱項了,事實上當Df搭配套頭 50 1.8時,連續對焦合焦概率也就70%左右。於是鬥膽試了一下街上拍車,由於車輛相對我是斜向移動,所以是比較困難的拍攝場景。後來我覺得不公平,找來了一臺展覽用的D5,拍尼康展廳裡隨機移動的小球,總共拍攝了40張,合焦38張,沒合焦的兩張是因為球運動出了對焦框。

不過在連續對焦時,一旦不連拍,那麼單張合焦概率非常高。換句話講,AF-C很適合低調拍攝(偷拍)。

樣片如下(都有輕微的調色):

定焦鏡頭的畸變控制都比較好,比如T35,我在拍畸變樣片時,居然沒法區分是否有畸變,導致一張簡簡單單的畸變圖,拍了四五張……
這是在Lightroom裡打開畸變校正參照的標線,才能勉強看出T35有輕微的桶形畸變。一切討論焦外成像優劣的行為都是玄學,但是今天我帶大家看看不一樣的玄學……通常情況下,衡量焦外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柔和的焦外和生硬的焦外,都是相對而論的。但是有一點,使用特殊鏡片的後遺症——洋蔥圈——是無論何種情況都會被定為所謂「壞焦外」的樣板。

那麼到底什麼是洋蔥圈?請看T35怎麼告訴你:

區域放大


100%放大
本應該純淨的彌散圓內部多了很多同心圓,變成了圓環套圓環。

這叫什麼,這就叫

 差評



這個差評,真是丟了騰龍一臉。ET說得好,甘蔗沒有兩頭甜(繼續腦補猴兒臉ET啃甘蔗)。T35獲得極強的解析度和銳度的同時一定會丟棄些什麼,這次它放棄的是焦外效果。所以,在有限的資源內,分配與利用,展現優勢和特點是非常值得考量的一門學問。T35可能是首個內置VC防抖的廣角定焦鏡頭,也可能是最後一個。因為再往上的超廣角,防抖的用處不太明顯了。而且騰龍有自己的SP15-30 F2.8 VC,一個超廣角變焦大光圈防抖……然而騰龍又公布了一個20 F2VC防抖的鏡頭專利,看來騰龍是想防抖到底了。目前我也沒有量化測量防抖的手段,只能勉強從樣片裡談談感受。斷斷續續的用T35拍了幾百張片子,最慢的手持快門有五分之一秒且清晰的時候,在整理照片時候我也發現有很多三十分之一秒的快門都是受到手抖而虛的影響。
這算是成功防抖的一張照片,但是100%放大還是有些抖。


這大概是能手持的極限了

於是我個人總結出兩條T35防抖的問題,分享給大家:

1.VC防抖「前搖」過大:玩兒過網遊的朋友們都會知道「施法前搖」的意思,就是指在釋放技能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角色處於硬直狀態,很容易被打斷和幹擾。我在器材試玩裡引入這個詞,正是因為VC防抖在運作中,半按快門啟動防抖時第一個防抖動作來得「太迅猛」讓防抖效果適得其反,削弱了本來應該有效的防抖反而讓防抖機關影響了畫質。這個情況在按動快門的一瞬間在取景器裡是可以觀察到的。2.VC防抖不夠穩定:副廠鏡頭都會產生某些難以言表的對焦問題,如果說騰龍的跑焦概率要比適馬低的話,那麼代價就是對焦與防抖有時不能好好的配合。由於VC防抖的原理是補償扭曲的光路,當沒對好焦時就開啟防抖,那麼肯定會造成防抖鏡組運動不當而影響畫質。以上兩點都是我的推測,希望騰龍技術人員能夠聯繫上我並且給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
消費預警:使用騰龍新SP系列鏡頭時(包括但不限於SP15-30 T45 T35 T85 T90),在長時間曝光時,一定要關閉防抖,否則畫質會遭受毀滅性影響!T35有著最小0.2m的對焦距離,其放大倍率等於1:2.5,幾乎接近1:2,要知道,很多微距鏡頭的放大倍率剛到1:2。所以說,T35有著堪比微距鏡頭的放大倍率這不是吹牛。但是實際使用起來,效果如何呢?我們知道微距通常是中長焦鏡頭為主,35mm不是主流微距攝影師的工具,當然,日常拍菜放毒,是35mm鏡頭的「主業」。那麼有微距加持的T35是否勝任呢?請看樣片:

尤其在準微距拍攝時,防抖的效果越發明顯,我也明白了為何要在35mm這個焦段上添加VC防抖了。

這一組圖由於環境不理想,ISO都開到1600了,才能保證在F1.8下有80左右的快門速度,不隔著玻璃都不掉鏈子……

但是畢竟是35mm,迫近物體時,邊緣有比較明顯的透視變形。如下圖:
可以看到,畫面邊緣的器皿受到透視關係影響,發生了透視變形。微距可以說是我個人最喜歡T35的一點了,因為一旦有了微距功能,那麼其適用範圍就更加廣泛,當一個攝影器材有著很強的泛用性時,那麼它一定是你優先選擇帶出去的攝影器材。紅極一時的24-70焦段,也是如此:不是因為這個焦段的鏡頭有多強,而是沒有它根本不行。T35是我自己掏錢買的鏡頭,不是騰龍官方供我試玩。我的壞習慣就是無論買了什麼攝影器材,都習慣性的去黑它。然而T35的黑點除了焦外成像和AF-C之外,我真是有些詞窮,不知道該怎麼黑。反而這幾個月我倒是經常帶著T35出去拍拍拍,在使用中對這枚量足體輕嬌小又腹黑的T35是越來越喜歡,已經忘了原廠50 1.8G啦……如果有人問我「T35和Art35該選哪個」,可能我也會詞窮,並且說:這可能是F1.4與附加功能的鬥爭,我選了防抖和微距和小體積,而且我現在挺開心的。如果直觀比較畫質的話,T35和Art35難分伯仲。所以此時,對於大光圈還是附加功能將作何取捨,還是要看諸位觀眾老爺的選擇。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給騰龍做廣告,也沒有收騰龍一分錢,反而買這個鏡頭讓我花了三千多。我只是展示一下,35mm自動對焦鏡頭的另一種新的可能性,至於可能性究竟會孕育出什麼樣的果實,我就不得而知了。

總結全文:騰龍想把T35做成一枚值得把玩的鏡頭,然而卻南轅北轍,做出了一枚素質奇高的工作利器,非常適合在工作中使用。把玩?呵呵,誰在工作中會當個撫摸黨啊。

佳能用戶儘量購買原廠35IS,這也是一款非常強勢的鏡頭。當然如果預算夠的話,佳能用戶可以考慮35LII,目前最強的35mm鏡頭是佳能35LII。索尼用戶就比較尷尬,我手頭沒有佳能口T35,也無從測定T35與幾大轉接環之間的兼容,但是據說騰龍新款SP鏡頭都不兼容市面上的頂級EF-FE接環metabones四代。所以索尼用戶在需要大光圈35mm焦段鏡頭且預算有限時,儘量不要選擇T35+轉接環的搭配。反而可以選擇MC11轉接環+Art35EF口這個搭配如果你是尼康用戶,預算也不是問題,還是推薦購買Art35 T35而不是原廠的35 1.4G,原因之一是Art35在尼康機身的跑焦概率稍微小一些,之二是原廠35 1.4G的對焦速度不敢恭維,畫質也稍微差Art35和T35一點點,原廠35 1.8G則做工吃癟,近攝時畫質表現比較差。賓得全畫幅用戶們,你們的HD15-30就是騰龍爸爸給的,HD35 1.8還會遠嗎?

 

相關焦點

  • 20cm對焦VC防抖 騰龍35mm F1.8評測首發
    有了如此眾多專業鏡片的加入騰龍35mm F1.8 VC鏡頭在成像質量方面有了更多保障。而在其他功能方面騰龍35mm F1.8 VC同時還具備了USD超聲波馬達,在對焦時能更安靜準確的完成合焦過程;同時其還擁有eBAND超寬頻譜多角度抗反射鍍膜,最大限度的印製眩光和鬼影,同時在鏡頭前組鏡片上還加入了防水指紋氟塗層技術,可有效方便的對鏡頭進行清潔。
  • 騰龍35/1.8 VC、45/1.8 VC 全畫幅鏡頭
    騰龍|35/1.8 VC、45/1.8 VC (高像素與高畫質的期待之作)騰龍9月份推出了這兩款全畫幅單反定焦鏡頭,它們擁有佳能、尼康和索尼(無防抖)三種卡口。配置看上去十分厚道,即提供了f/1.8大光圈,還擁有VC防抖功能,那麼接下來需要關心的就是畫質和價格了。
  • 塑造SP經典 騰龍35mm F/1.8 Di VC USD海外評測
    要說高素質的定焦鏡頭,APS-C畫幅的倒是有幾支,不過35mm全畫幅領域一直有著比較大的空缺,除了那支出色的騰龍90微,一般人竟想不起其他的產品。相比他的競爭對手適馬來說,無疑是要落後很多的。  也許是為了打破這一尷尬的狀況,在今年秋天,騰龍正式發布了「SP 35mm F/1.8 Di VC USD」和「SP 45mm F/1.8 Di VC USD」兩支用於35mm全畫幅規格的高素質定焦鏡頭。除了採用了高規格的非球面、低色散鏡片以外,這兩支鏡頭還具備VC防抖技術以及非常不錯的近攝能力。
  • [小Q新視角]城市漫步 騰龍35mm F1.8 VC帶你穿越北京
    這次我就選擇了騰龍SP 35mm F1.8 Di VC USD鏡頭作為掛機鏡頭,搭配佳能EOS 5D Mark III機身,用一周的時間內遊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北京地鐵是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城市地鐵系統,也是大中華地區首個地鐵系統。作為每天出行的首選,我自然把它作為自己的第一個拍攝題材。
  • AI+VC加持 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評
    ·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規格型號: B070 焦距:17-70mm <使用APS-C畫幅無反相機時>(35mm換算值:25.5-105mm) 最大光圈:F2.8
  • 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上手速覽
    騰龍自己在歷史上也生產過28-105mm F/2.8和35-105mm F/2.8兩款自動對焦變焦鏡頭,35-150mm F/2.8-4 Di VC OSD感覺也有向傳奇致敬的意味。而其他品牌在APS-C畫幅鏡頭中曾經發布過類似50-135mm F/2.8或者50-150mm F/2.8鏡頭,不過那些鏡頭其實是用來等效全畫幅70-200mm焦段的,並沒有對比的意義。
  • 人眼視角 騰龍 45 F1.8 VC 試拍效果初體驗
    雖然因為降溫、大雪、快遞的種種因素,很晚才拿到這款鏡頭,然而當拿到夢寐以求的騰龍最新黑科技時,還是被它簡潔,時尚的外觀所吸引了。當然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來說,對於鏡頭的實際需要會遠遠大於對於它外表的喜愛,那麼這一枚讓大家期待已久又被稱為最適合人眼視角焦段的鏡頭究竟有何可取之處呢?
  • 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鏡頭實拍樣張欣賞
    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鏡頭採用14組19片鏡頭結構設計,數枚LD低色散鏡片和非球面鏡片的加入有效抑制各種色差
  • 騰龍85mm F1.8 VC鏡頭使用感受
    2106年2月SP 85mm F1.8 Di VC USD(F016)和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F017)這兩個型號的全新鏡頭產品,進一步充實了適應高像素機身的高畫質鏡頭產品。
  • 更豐富的題材涉獵 騰龍35-150mm f/2.8-4鏡頭評測
    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外包裝  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在尺寸和重量方面,因卡口的不同也會有所差異在鏡組設計上,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採用了三片複合非球面鏡片和三片LD低色散鏡片,整個鏡組結構為14組19片。
  • 實拍體驗: Tamron 85mm f/1.8 Di VC USD 鏡頭
    小編自己其實非常喜歡適馬ART 35mm和50mm這兩隻黑科技鏡頭, 一直等一直等死馬出ART 85mm,等到花都謝了。現在,騰龍出的這個85mm卻是我的新愛。Aperture 光圈:當騰龍公布新的85mm鏡頭的光圈只有f1.8的時候,讓很多人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像尼康,佳能,還有適馬85mm都有f 1.4到f 1.2之間的光圈。
  • 騰龍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的情懷小試
    對騰龍其實是一直有著情節的,因為我買的第一隻鏡頭就是騰龍17-50(A16),良好的性價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試玩|不走尋常路,騰龍35-150mm F/2.8-4 體驗
    但總有一些鏡頭不走尋常路,就像我們今天體驗的這款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A043)鏡頭,絕對是少數派的存在。論經典,其實17-35mm,35-105mm一度是那個年代的經典焦段,不過考慮到實用性,此次將長焦端覆蓋至150mm,才有了這支新鏡頭。
  • 【騰龍】萌妹攝影實戰體驗 騰龍SP 35mm F/1.4 Di USD
    很開心這次有機會上手發布不久的騰龍SP 35mm F/1.4 Di USD尼康卡口鏡頭。
  • 騰龍鏡頭 | 35mmF1.8和45mmF1.8
    35mmSP 35mm屬於小廣角,對於拍攝不同題材,有非常大的彈性,無論風景、人物、食物都能勝任。35mm F/1.8 1/60sMOD 0.2mMOD——最近對焦距離一般35mm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是0.25-0.3m。
  • 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全體驗
    不過拍攝的都是旅遊題材照片,很多人對於其他題材的使用也頗有興趣,所以今天我們再來談一談在建築、婚禮以及人像方面的使用體驗。 正好我有一對初中同學在五月份舉辦婚禮,正好這支鏡頭就派上用場了。我使用了尼康D850搭配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尼康D610搭配新銀廣的組合來拍攝。
  • 騰龍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F017)微距鏡頭測評 —傳奇的延續,新一代90mm鏡頭
    騰龍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F017)微距鏡頭
  • 4990元,騰龍 35-150mm F/2.8-4 Di VC OSD 鏡頭正式發布(內附宣傳視頻)
    【4990元,騰龍 35-150mm F/2.8-4 Di VC OSD 鏡頭正式發布】騰龍正式發布了自家全新人像鏡頭35-150mm
  • Canon EF 16-35mm f/4L還是騰龍 15-30mm F/2.8,佳能的超廣角鏡頭選哪一支?
    )哪個好】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和佳能(Canon)有什麼區別-商品比較-京東商城http://www.jd.com/compare/111546-1245214539-1358304-1638190529.html基礎數據我整理如下,價格基於2015年12月:Canon EF 11-24mm f/4L USM
  • 騰龍 24-70mm F/2.8 Di VC 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因為24-70鏡頭包括24、35、50、70四個重要焦段,即可以進行廣角拍攝,又可以利用50、70焦段進行人像拍攝,所以24-70鏡頭例來就是單眼相機中最重要的標準變焦鏡頭之一。當騰龍宣布推出這支帶防抖功能的24-70鏡頭的時候,也自然成為了影友最關注的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