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小長假之前,小編我就已經拿到了騰龍最新的35-150mm F/2.8-4 DiVC OSD鏡頭,並在假期裡進行了使用。對於這款有不少人關注的鏡頭,小編我就根據我的使用體驗,和大家盤倒盤倒,看看能不能解決大家的心頭之惑。
為什麼是35-150mm焦段?
雖然很多人覺得,標準變焦鏡頭,24-105mm或者24-120mm才是更加傳統兼理想的焦段範圍,但是實際上在膠片時代,35-105mm焦段也是非常主流的標準變焦鏡頭焦段。騰龍自己在歷史上也生產過28-105mm F/2.8和35-105mm F/2.8兩款自動對焦變焦鏡頭,35-150mm F/2.8-4 Di VC OSD感覺也有向傳奇致敬的意味。而其他品牌在APS-C畫幅鏡頭中曾經發布過類似50-135mm F/2.8或者50-150mm F/2.8鏡頭,不過那些鏡頭其實是用來等效全畫幅70-200mm焦段的,並沒有對比的意義。
那麼35mm的廣角端夠用麼?對於只用一顆鏡頭拍攝絕大部分題材的人來說,確實24-120mm焦段可能適用範圍更大,但是對於超廣角變焦鏡頭+標準變焦鏡頭搭配使用的人來說,那就可能並不一樣了。小編我簡單的統計了一下佳能/尼康單反卡口的超廣角鏡頭,11款鏡頭裡有6款覆蓋到了35mm焦段,並且這6款鏡頭無一例外都是相對比較輕便的超廣角變焦鏡頭,更加適合1機2鏡情況拍攝。尤其是去年新發布的騰龍17-35mmF/2.8-4 Di OSD,兩顆鏡頭加在一起價格也沒過9000,焦段卻覆蓋了17-150mm的絕大部分焦段,算是性價比非常高的搭配了。
體積重量如何?
體積重量的大小,我覺得只有對比才能有更加直觀的了解。
如果你是一個佳能用戶,那麼想像一下你的24-105L二代,騰龍的35-150mm F/2.8-4 Di VC OSD在重量上和佳能24-105L基本一致,長度稍長了10mm左右。如果你是一個尼康用戶,那麼也請你想像一下你的24-120mm,騰龍在重量上更重了80g,長度長了10mm,粗細基本一致。
雖然在開箱時我對這顆鏡頭的第一印象是偏重偏大的(也許是我最近微單類產品用的更多一些),但是在對比之後,我覺得騰龍對於體積和重量的把控還是很到位的。
各個焦段光圈多少?
既然這是一款非恆定光圈的鏡頭,那麼肯定會有人關注各個焦段的光圈值是多少,畢竟這也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這顆鏡頭的購買吸引力。我簡單的測試了一下,各個焦段的光圈值是:
35mm F2.8
50mm F3.2
85mmF3.5
105mm F3.8
135mm F4
所以它會在虛化表現上也要比24-105/24-120 F4要稍微好一些。
鑑於這顆鏡頭的全開光圈畫質,我覺得算是物超所值的!
畫質表現究竟如何?
在這次騰龍的宣傳中,騰龍首次提到這麼一句話「對應5000萬像素級別的超高光學性能」,說明騰龍對這款鏡頭的畫質是相當有信心的。所以在這次的五一假期中,小編我帶著尼康D850和騰龍35-150mm F/2.8-4 Di VC OSD逛了一圈楓涇古鎮,拍攝了一些樣片分享給大家。
ISO:64 快門速度:1/320s 光圈:F5 焦距:110mm
ISO:64 快門速度:1/320s 光圈:F3.5 焦距:85mm
ISO:64 快門速度:1/500s 光圈:F3.8 焦距:122mm
焦點處100%截圖
ISO:64 快門速度:1/250s 光圈:F6.3 焦距:150mm
焦點處100%截圖
邊緣處100%細節
ISO:64 快門速度:1/160s 光圈:F3.5 焦距:92mm
ISO:64 快門速度:1/250s 光圈:F4 焦距:150mm
焦點100%細節
就我使用下來的感覺來說,這顆鏡頭和常規的標準變焦鏡頭不太一樣,大部分變焦鏡頭都是廣角端較銳,長焦端劣化,而這顆鏡頭卻相反,35mm全開畫質稍遜,需要縮一點光圈,而從50mm開始,全開都極為銳利,即使是150mm F4,也有超出我想像的解析度表現。同時在幾個常用焦段下,焦外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二線性表現相當不錯,也沒有明顯的口徑蝕。不過由於假期,我也沒有約到妹子來拍攝人像題材,最考驗一顆鏡頭焦外表現的小樹林場景,可能就需要讓我們的同事「逗比烽火戲諸猴」來告訴大家了。
值不值得買?
對於使用單眼相機接單拍攝的職業攝影師,我覺得這顆鏡頭完全有能力替代24-70mm/24-105mm這樣的常規標準變焦鏡頭。目前市場上主流的24-70mm和24-105mm單反鏡頭,在長焦端的畫質其實都屬於非常平庸的水平,那麼我們拿24-35mm焦段來交換全開光圈可用的70-150mm焦段,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並且騰龍這款新鏡頭在價格上也非常有競爭力,並且還保留了5檔的光學防抖,實用性方面非常出眾。
微距樣張 ISO:2200 快門速度:1/60s 光圈:F4 焦距:150mm
而對於旅遊用戶,35-150mm F/2.8-4 Di VC OSD搭配上一顆優秀的16/17/18-35mm焦段鏡頭,彌補廣角端不夠廣的問題,得到更好的長焦拍攝效果,順便還能兼顧人像攝影,也是相當划算的一筆交易。
而對於視頻用戶來說,嗯?你為什麼還沒換成微單來拍視頻呢?
最後說幾句
騰龍對於變焦鏡頭群的設計確實是相當有想法的,目前騰龍已經有三套素質和性價比都相當突出的變焦鏡頭組合了:
大三元系列的SP 15-30mm F/2.8 Di VC USD G2、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SP 70-200mmF/2.8 Di VC USD G2
輕便次旗艦系列的17-35mm F/2.8-4 Di OSD、35-150mm F/2.8-4 Di VC OSD(還可以再加個SP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或者100-400mm F/4.5-6.3 DiVC USD)
微單大三元系列的17-28mm F/2.8 Di III RXD、28-75mm F/2.8 Di III RXD和勢必會推出的長焦微單變焦鏡頭。
這樣的三套變焦鏡頭組合,基本上能夠滿足絕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足以看出騰龍近年來的野心。雖然35-150mm F/2.8-4 Di VC OSD並沒有冠以「SP」標示,但是它的銳度真的「香氣逼人」,等到這款鏡頭正式上市後,我相信大家肯定會認同我所說的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註明出處。
掃一掃,關注@影像新勢力 微信公眾號
這是一個由專業攝影師、資深媒體人和骨灰級影像發燒友組成的影像群落。
我們愛攝影、愛器材,愛這個美妙的光影世界。
我們有激情、有理性,有讓你表達心聲的渠道。
我們期望能一直在影像道路上引領你、陪伴你、跟隨你,
並深深以你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