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這支鏡頭,我們就不得不提28-75mm f/2.8 Di III RXD,作為騰龍首款在E卡口走紅的鏡頭,這支鏡頭無論是口碑還是綜合素質都相當棒,所以影友對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這支鏡頭的期待可想而知。這支鏡頭正式發布是2019年的6月28日,而事實上我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摸到過這支鏡頭,只不過當時並非最終版,時至今日,我終於拿到了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的市售版本,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去分享下我使用這支鏡頭的一些心得。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代號A046,在光學結構上去採用11組13片的光學結構,其中包含1片XLD超低色散鏡片、2片LD低色散鏡片、2片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以及1片複合非球面鏡片;最大光圈為f/2.8,最小光圈達到了f/22;最近對焦距離為0.19m(17mm端),28mm端最近對焦距離為0.26m,濾鏡口徑67mm,φ73mm×99mm的體積配合420g的重量顯得非常的小巧便攜、鏡頭還採用了簡易防滴構造,以及不易附著汙跡、便於維護保養的防汙塗層,同時配以BBAR寬頻抗反射鍍膜,全焦段即使是逆光拍攝也能最大限度抑制造成眩光和鬼影的光反射,實現通透清澈的成像效果。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包裝盒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包裝盒全家福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規格:
視角:103°41'-75°23' (35mm全畫幅無反相機)最近拍攝距離:0.19m (廣角) / 0.26m (長焦)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搭配索尼Alpha 7R III
我們可以將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規劃到一個新的系列,那就是騰龍E卡口大三元系列之中,畢竟和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可以無縫做到17-75mm的焦段,並且全焦段實現f/2.8的光圈(其實騰龍在發布28-75mm f/2.8 Di III RXD的時候就已經將17-28mm f/2.8 Di III RXD納入開發計劃了),我們不知道騰龍的下一步是否會將f/2.8的E卡口變焦鏡頭拓展到200mm以上,但有了前面這兩支鏡頭作為基礎,相信這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外觀細節介紹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和此前的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一樣,其設計理念仍然延續了SP家族開創的設計元素,整體設計更加低調、典雅,品味更高。這款鏡頭鏡筒並不算長,而鏡筒底部則配備有騰龍新鏡頭獨特的「輝耀金」配色金屬裝飾圈,沿襲了騰龍的品牌特徵。雖然這支鏡頭和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直徑一樣,但是長度要短很多。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搭配索尼Alpha 7R III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仍然採用的是內變焦結構設計,無論是,並且這支鏡頭在17mm端的最近對焦距離僅為0.19m,即便是到了28mm端的最近對焦距離也僅僅只有0.26m,再加上這支鏡頭是恆定f/2.8光圈,近距離拍攝可以營造出非常不錯的背景虛化效果。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的整體設計其實和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非常像,鏡筒採用了金屬鏡筒設計,鏡身細節設計考究,整個鏡筒上並沒有設計任何的開關,黑色的鏡筒表面採用了亞光塗層的漆面,金屬質感比較強烈。這款鏡頭變焦環在前、對焦環在後,而該鏡頭的產品型號則被印刷在對焦環的下方。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
這支鏡頭的體積和重量要比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小且輕,所以拿在手中的感覺非常「恰當」,相比索尼原生E卡口的G大師鏡頭來說,這支鏡頭所帶來的便攜性不言而喻,相信各位拿到之後會有更深刻的體會,而輕量化的設計也方便用戶可以更好地試用這支鏡頭來進行照片、視頻甚至是VLog的拍攝。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尾部的「輝耀金」裝飾圈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的濾鏡口徑為67mm,和此前的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完全一樣,這也就意味著一套67mm的濾鏡可以完全通用。鏡頭尾部卡口採用了金屬材質,並且後鏡組的設計應該是根據索尼公司開放的協議設計的,整體和索尼原生E卡口鏡頭完全一樣。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前鏡組鍍膜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鏡頭卡口
騰龍這支鏡頭的前鏡組鍍膜以及後鏡組鍍膜都呈現出一種黃綠色,這和騰龍為這支鏡頭搭配的BBAR寬頻抗反射鍍膜不無關係,很大程度上能減少眩光以及鬼影的光反射。
17mm解析度實拍
相信此前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的解析度表現對於影友來說,或多或少的聽過,這支幾乎不輸原廠G大師鏡頭表現的鏡頭讓很多人念念不忘,所以當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發布之後,很多人對這支鏡頭的解析度表現同樣也很期待,那麼其實際表現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
紅框內為100%截圖區域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在17mm端的表現非常不錯,最大光圈f/2.8保持了相當高的中心銳度,而邊緣畫質稍顯鬆散,收縮一擋光圈之後無論是中心還是邊緣畫質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種高銳度一直保持到了f/16,即便是到了f/22,畫質下降的也並不算明顯。所以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在17mm端的表現的表現相當可圈可點。
28mm解析度實拍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支鏡頭在28mm端的表現,這支鏡頭和此前發布的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能過做到無縫的銜接,那麼其在28mm端的表現會不會和此前的28-75mm f/2.8 Di III RXD的表現一樣呢?
紅框內為100%截圖區域
從實際拍攝截圖的效果來看,在28mm廣角端時,最大光圈f/2.8中心和邊緣成像就已經很好了,收縮一擋光圈之後,無論是銳度還是細節表現都非常不錯,而其最佳光圈在f/8左右,而在f/22時畫面由於小光圈衍射的現象導致畫質出現下降,但並不嚴重,整體的表現和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在28mm端的表現幾乎是如出一轍。
畸變實拍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作為一支拍攝風光題材居多的鏡頭,日常的畸變表現可能是用戶最為關心的話題,那麼其畸變表現如何呢?我分別採用了開啟機內失真校正和關閉機內失真校正拍攝了17mm以及28mm兩組磚牆,來觀察其畸變的表現。
17mm暗角實拍(機內失真校正開啟和關閉)
28mm暗角實拍(機內失真校正開啟和關閉)
在關閉機內失真校正之後,17mm端出現了一定的桶形畸變,28mm端出現了一定的枕形畸變,不過開啟機內的失真校正之後,桶形畸變以及枕形畸變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通過上面的兩張GIF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校正的過程。開啟失真校正功能之後,畫面視角會稍有損失。
星芒實拍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星芒實拍GIF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採用了9枚光圈葉片,因此很多人也關係這支鏡頭的星芒表現,畢竟拍攝風光的用戶很多時候也會使用小光圈來進行拍攝,所以我特意製作了一組從f/2.8-f/22的實拍GIF,這支鏡頭其實收縮一擋光圈就已經開始有輕微的星芒出現了,隨著光圈的收縮星芒出現的會越來越多,整體還是非常漂亮的。
暗角實拍
在暗角的測試中,我依然關閉了機內的鏡頭補償功能,在17mm端和28mm端的暗角表現一樣,只有在最大f/2.8光圈時有輕微的暗角現象,而收縮一擋光圈至f/4以後,暗角現象幾乎不可見,如果開啟機內鏡頭補償功能,這支鏡頭無論是在17mm端還是在28mm端的最大光圈f/2.8時都沒有暗角,至少是肉眼不可見的暗角現象。
鬼影炫光實拍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在鏡頭表面附著於高效抗反射性能的BBAR鍍膜,能降低夕陽等逆光拍攝時容易產生的眩光和鬼影。我在實際拍攝的時候,如果不是太陽直射進入鏡頭內,的確很難拍攝出鬼影和眩光的現象,即便是太陽直射進入,鬼影眩光的現象也並不是很明顯;另外如果開啟機內鏡頭補償功能,鬼影和眩光的現象則會得到進一步的減輕。
鬼影眩光實拍
色散實拍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在特殊鏡片上採用了特殊玻璃材質的LD底色散鏡片以及XLD超低色散鏡片進行優化配置,可大幅度的控制色差。而在色散測試項中,我關閉了機內的鏡頭色差補償功能,通過實際拍攝100%截圖可以看到,這支鏡頭在f/2.8的情況下紫邊表現非常輕微,如果開啟機內的鏡頭色差補償功能,基本察覺不到。
城市風光樣片實拍
購買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這支鏡頭最多的還是進行風光的拍攝,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城市建築等,所以我在拿到這支鏡頭之後,首先對城市建築風光進行了拍攝。
(以下樣片均為原始樣片,僅對文件大小進行了輕微壓縮,沒有進行任何後期調整。)
焦距:17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7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8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7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4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8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8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8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5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樣片的實拍環節中,我均開啟了機內鏡頭補償功能,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這支鏡頭在畸變暗角等方面的控制處理的相當到位,可以說一如既往的延續了此前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高解析度的成像風格。
接下來我又使用這支鏡頭在其他的一些場景內進行了拍攝,更多的場景是在室內,也有部分室外的樣片。
(以下樣片均為原始樣片,僅對文件大小進行了輕微壓縮,沒有進行任何後期調整。)
焦距:17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30s 曝光補償:0.3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7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7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7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7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1/3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640
曝光時間:1/3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25
曝光時間:1/3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評測總結
如果你要問我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這一段時間的使用感受,我覺得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香」,而香體現的第一點就是體積和重量,比騰龍「索尼E口微單雙雄」之一的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還要小巧和輕便,所以在攜帶性方面這支鏡頭的優勢非常明顯;另外我在測試這支鏡頭的時候開啟關閉了機內鏡頭補償,發現其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在暗角以及畸變的控制上,而在鬼影眩光以及色散的控制方面,這支鏡頭延續了騰龍高品質鏡頭的設計思路,可以說在畫質上,這支鏡頭一如既往的延續了此前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的成像特點,作為騰龍在E口鏡頭的廣角補充,我覺得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是一個非常好的具有性價比的選擇,畢竟在價格方面,這支鏡頭的售價為7380元,至少在價格方面,要比其他品牌的更具一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