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海外網站Admiring Light的評測,下面是正文。
騰龍的第一支全畫幅索尼E卡口鏡頭是28-75mm f/2.8,那支鏡頭價格適中,畫質出色,鏡身輕巧但堅固,是原廠24-70mm f2.8 GM的絕佳替代品,在市場上獲得了相當好的銷售成績。現在,騰龍又推出了超廣角的全畫幅無反鏡頭:17-28mm f/2.8 Di III RXD,新鏡頭比之前的28-75mm還要緊湊,付出的代價是相比在售主流f/2.8鏡頭稍小的變焦範圍。17-28mm f/2.8的建議零售價是899美元,比索尼16-35mm f/4 ZA便宜了400美元,比16-35mm f/2.8 GM便宜了1300美元。筆者會按照他的方式來評測這支鏡頭,以實際使用為主,他會評估這支鏡頭作為一個攝影工具的具體表現。
做工&手感
騰龍17-28mm f/2.8看起來像是28-75mm的縮短版,一如既往地採用聚碳酸酯外殼和金屬卡口的組合,輕巧卻沒有失去品質感。整個鏡頭裝配質量較高,沒有任何的鬆散的感覺。騰龍17-28mm f/2.8體積非常緊湊,其尺寸和光圈小了一檔的索尼原廠16-35mm f/4 ZA相同(特指蔡司鏡頭在35mm焦距的時候,這個時候長度最短)。雖然光圈直接大了一檔, 但騰龍的直徑更小,重量更輕。和同為f/2.8光圈的其他高端超廣角變焦相比,騰龍更顯小巧。騰龍的重量僅為420克,索尼16-35mm f/4 ZA為518克,索尼16-35mm f/2.8 GM為680克。儘管最大光圈和GM鏡頭相同,但騰龍的濾鏡也較小,只有67mm,而GM是82mm。新鏡頭和之前推出的28-75mm的濾鏡口徑相同,因此兩支鏡頭可以使用同一組濾鏡系統,也可以以恆定f/2.8光圈覆蓋17-75mm。
和28-75mm f/2.8一樣,17-28mm f/2.8也使用類似的操作布局,變焦環在前,對焦環在後。對焦環為電子對焦環,與鏡頭之前沒有物理連接,因此使用對焦環調整焦點時,焦點移動並不是線性的,而是取決於對焦環轉動速度。新鏡頭為內對焦、內變焦設計,無論是對焦還是變焦,鏡身不會發生任何長度上的變化。
遮光罩是常見的蓮花形,通過卡口固定在鏡頭前方,遮光罩本身比較堅固,但沒什麼特別的地方。總體來說,這支騰龍鏡頭非常輕巧緊湊,裝在筆者的A7III上顯得非常平衡,無論是什麼型號的E卡口相機,裝上這支鏡頭,應該可以很好的平衡。
自動對焦
還記得騰龍剛發布28-75mm f/2.8的時候,那支鏡頭存在一些對焦精度上面的問題,不過還好很快通過固件更新解決了。17-28mm f/2.8幾乎沒有任何對焦精度上面的問題,對焦精度較高,尤其是在AF-S的時候。筆者注意到在使用較小光圈+AF-C這樣的設置拍攝遠距離的時候有可能會存在焦點前移的情況,但是這影響不大,因為應該沒有人要用這樣的設置使用超廣角鏡頭吧。當以大光圈鏡頭近距離跟蹤主體的時候,AF-C的對焦精度就完全OK了。
畫質
騰龍17-28mm f/2.8的變焦比只有1.6×,這對畫質應該有著正面的影響。這支鏡頭的主要競品應該就是索尼原廠的兩支16-35mm,這兩隻鏡頭都比騰龍更貴,f/2.8的GM鏡頭的售價更是高達2200美元。考慮到巨大的價差,相信和之前的28-75mm一樣,沒有人會期待17-28mm的畫質能夠和GM鏡頭正面硬剛,但是如果能夠接近GM鏡頭的話,那它就會是一支非常有性價比的鏡頭。在筆者看來,騰龍的畫質表現可圈可點,對於大多數的潛在買家而言,騰龍應該是首選,而不是昂貴的GM鏡頭。
銳度
騰龍17-28mm f/2.8的總體畫面銳度相當好。從f/2.8開始,這支鏡頭就展現出了很高的中心銳度,在整個變焦範圍內都是這樣。在80%的畫面區域,騰龍都有不錯的銳度,剩下的邊緣區域稍軟,但是也完全可以接受,尤其是在17-24mm的範圍內。28mm全開的時候,邊緣軟得要更加明顯一些。
將光圈縮到f/5.6或更小,鏡頭的中心銳度變得很高,這個高銳度一直保持到了畫面的各個區域,整個變焦範圍內都有這樣的表現。焦點較遠的時候,這支鏡頭會有一些場曲,會弱化全開光圈對焦無窮遠時的畫質,但近一些,場曲的問題應該就注意不到了。對比1400美元的16-35mm f/4 ZA,騰龍的中心畫質更好,大多數焦距下的邊緣畫質也更好,在28mm兩者的差距較小。在我看來,騰龍的表現很好,完全夠用了。
焦外
通常來說,背景虛化不是超廣角鏡頭的長項,但是全開光圈近距離拍攝還是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虛化。騰龍的這支鏡頭也有不錯的近攝能力,在最近對焦距離下,放大倍率可達0.2×。但是和它的兄弟28-75mm一樣,它的焦外只能說是平均水平。在17mm的時候,焦外其實還可以,移到更長的焦距,焦外的質量會下降……可以理解為這支鏡頭的焦外比較害羞?!總之不要指望這支鏡頭能給你帶來什麼刀內奶化,不存在的。
色彩,反差,色散
如果你是騰龍28-75mm的老用戶,相比你應該會對17-28mm的風格感到熟悉,因為它們倆在色彩傾向上有很多共同點。17-28mm在畫面中具有焦外強烈的對比度和濃烈的色彩,色彩還原比較中性,這種成像特點比較適合風景和建築題材的拍攝。
下面的照片中你也可以看到這支鏡頭較為豐富的色彩,但是並沒有豐富到讓人覺得突兀的地步。我以APS-C裁切模式拍攝了這張照片,翻車了,之前在這臺相機上測試APS-C鏡頭忘記調整回來了,不過依舊可以體現這支鏡頭的特點。
在拍攝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支鏡頭的色散非常低,我意識到這支鏡頭應該包含了直接應用到Raw文件中的色散校正數據。Adobe產品中不能夠禁用此功能,在Capture One中倒是可以關閉,但是依舊看不到太多的色散,說明這支鏡頭的色散控制確實做得不錯。
畸變、眩光、暗角
內置校正文件在對所拍照片的有個地方下手極重,那就是畸變校正。在未應用校正文件的情況下,廣角端呈現出明顯的桶形畸變,而長焦端則是較大的枕形畸變。內置的校正文件兩者都有很好的照顧到。
暗角也是如此,在大光圈的時候暗角非常明顯,甚至在收光圈之後也不會有較大的改善,但是暗角嘛?算是缺點?筆者從未反感過,相反還喜歡在畫面中加暗角。
騰龍真正驚豔的地方是抗眩光性能,17-28mm表現出極強的抗眩光性能。鬼影比較輕微,大部分時候都不影響拍攝。畫面邊緣處有陽光時,畫面內依舊保持了很好的反差,沒有明顯的眩光。騰龍在這方面表現出色。
筆者沒有太多的機會測試彗差,但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明顯感覺到彗差帶來的影響,所以這支鏡頭應該可以勝任天文攝影。未來有機會,筆者會更新這方面的樣張。
總體而言,騰龍17-28mm f/2.8的表現很棒,銳度高,色彩鮮明,高反差,抗眩光性能極佳,色散也不明顯。缺點嘛,焦外比較粗糙,不依靠軟體校正畸變比較恐怖。
總結
優點
·超級緊湊、輕巧
·大多數情況下快速準確的自動對焦
·從f/2.8開始畫質就很好
·出色的色彩和對比度
·傑出的抗眩光性能
·很好地控制了色差
·性價比極高
缺點
·變焦範圍相對較小
·焦外比較粗糙,反差有些太高了
·嚴重依賴軟體校正畸變和暗角
·自動對焦在拍AF-C下拍攝遠距離主體時可能會丟失焦點
騰龍17-28mm f/2.8和騰龍全畫幅無反鏡頭的設計理念保持一致,犧牲了一定的變焦範圍,換來了極小的體積。17-28mm有f/2.8恆定光圈,但體積和重量都小於索尼的F4競品。儘管尺寸很小,但鏡頭的性能表現出色。比索尼的FE16-35mm f/4 ZA更銳,邊緣畫質不錯,抗眩光性能極佳,應該是那些介意器材重量,希望輕裝上陣的攝影師的絕佳選擇。
儘管f/2.8的最大光圈可以提高暗光拍攝性能和虛化能力,但是它的焦外只能說是平均水平。但考慮到它899美元的售價,騰龍的妥協是值得的。雖然許(ning)多(meng)人(jing)會將這支鏡頭和索尼的GM鏡頭對比,但是筆者認為願意為GM鏡頭2300美元掏腰包的客戶應該不太會考慮第三方鏡頭。但可以肯定的是F4 ZA鏡頭遭殃了,騰龍光學素質更好,更便宜,光圈更大,還便宜了400美元。這支鏡頭是對索尼全畫幅E卡口鏡頭的一個極佳補充。筆者已經出掉了自用的FE16-35mm F4 ZA,用這支騰龍來頂替它的位置,我相信有很多的索尼無反用戶會這麼做。
更多樣片:
Via Admiring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