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評測

2021-02-08 相機入魔

來自海外網站Admiring Light的評測,下面是正文。

騰龍的第一支全畫幅索尼E卡口鏡頭是28-75mm f/2.8,那支鏡頭價格適中,畫質出色,鏡身輕巧但堅固,是原廠24-70mm f2.8 GM的絕佳替代品,在市場上獲得了相當好的銷售成績。現在,騰龍又推出了超廣角的全畫幅無反鏡頭:17-28mm f/2.8 Di III RXD,新鏡頭比之前的28-75mm還要緊湊,付出的代價是相比在售主流f/2.8鏡頭稍小的變焦範圍。17-28mm f/2.8的建議零售價是899美元,比索尼16-35mm f/4 ZA便宜了400美元,比16-35mm f/2.8 GM便宜了1300美元。筆者會按照他的方式來評測這支鏡頭,以實際使用為主,他會評估這支鏡頭作為一個攝影工具的具體表現。

做工&手感

騰龍17-28mm f/2.8看起來像是28-75mm的縮短版,一如既往地採用聚碳酸酯外殼和金屬卡口的組合,輕巧卻沒有失去品質感。整個鏡頭裝配質量較高,沒有任何的鬆散的感覺。騰龍17-28mm f/2.8體積非常緊湊,其尺寸和光圈小了一檔的索尼原廠16-35mm f/4 ZA相同(特指蔡司鏡頭在35mm焦距的時候,這個時候長度最短)。雖然光圈直接大了一檔, 但騰龍的直徑更小,重量更輕。和同為f/2.8光圈的其他高端超廣角變焦相比,騰龍更顯小巧。騰龍的重量僅為420克,索尼16-35mm f/4 ZA為518克,索尼16-35mm f/2.8 GM為680克。儘管最大光圈和GM鏡頭相同,但騰龍的濾鏡也較小,只有67mm,而GM是82mm。新鏡頭和之前推出的28-75mm的濾鏡口徑相同,因此兩支鏡頭可以使用同一組濾鏡系統,也可以以恆定f/2.8光圈覆蓋17-75mm。

和28-75mm f/2.8一樣,17-28mm f/2.8也使用類似的操作布局,變焦環在前,對焦環在後。對焦環為電子對焦環,與鏡頭之前沒有物理連接,因此使用對焦環調整焦點時,焦點移動並不是線性的,而是取決於對焦環轉動速度。新鏡頭為內對焦、內變焦設計,無論是對焦還是變焦,鏡身不會發生任何長度上的變化。

遮光罩是常見的蓮花形,通過卡口固定在鏡頭前方,遮光罩本身比較堅固,但沒什麼特別的地方。總體來說,這支騰龍鏡頭非常輕巧緊湊,裝在筆者的A7III上顯得非常平衡,無論是什麼型號的E卡口相機,裝上這支鏡頭,應該可以很好的平衡。

自動對焦

還記得騰龍剛發布28-75mm f/2.8的時候,那支鏡頭存在一些對焦精度上面的問題,不過還好很快通過固件更新解決了。17-28mm f/2.8幾乎沒有任何對焦精度上面的問題,對焦精度較高,尤其是在AF-S的時候。筆者注意到在使用較小光圈+AF-C這樣的設置拍攝遠距離的時候有可能會存在焦點前移的情況,但是這影響不大,因為應該沒有人要用這樣的設置使用超廣角鏡頭吧。當以大光圈鏡頭近距離跟蹤主體的時候,AF-C的對焦精度就完全OK了。

畫質

騰龍17-28mm f/2.8的變焦比只有1.6×,這對畫質應該有著正面的影響。這支鏡頭的主要競品應該就是索尼原廠的兩支16-35mm,這兩隻鏡頭都比騰龍更貴,f/2.8的GM鏡頭的售價更是高達2200美元。考慮到巨大的價差,相信和之前的28-75mm一樣,沒有人會期待17-28mm的畫質能夠和GM鏡頭正面硬剛,但是如果能夠接近GM鏡頭的話,那它就會是一支非常有性價比的鏡頭。在筆者看來,騰龍的畫質表現可圈可點,對於大多數的潛在買家而言,騰龍應該是首選,而不是昂貴的GM鏡頭。

銳度

騰龍17-28mm f/2.8的總體畫面銳度相當好。從f/2.8開始,這支鏡頭就展現出了很高的中心銳度,在整個變焦範圍內都是這樣。在80%的畫面區域,騰龍都有不錯的銳度,剩下的邊緣區域稍軟,但是也完全可以接受,尤其是在17-24mm的範圍內。28mm全開的時候,邊緣軟得要更加明顯一些。

將光圈縮到f/5.6或更小,鏡頭的中心銳度變得很高,這個高銳度一直保持到了畫面的各個區域,整個變焦範圍內都有這樣的表現。焦點較遠的時候,這支鏡頭會有一些場曲,會弱化全開光圈對焦無窮遠時的畫質,但近一些,場曲的問題應該就注意不到了。對比1400美元的16-35mm f/4 ZA,騰龍的中心畫質更好,大多數焦距下的邊緣畫質也更好,在28mm兩者的差距較小。在我看來,騰龍的表現很好,完全夠用了。

焦外

通常來說,背景虛化不是超廣角鏡頭的長項,但是全開光圈近距離拍攝還是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虛化。騰龍的這支鏡頭也有不錯的近攝能力,在最近對焦距離下,放大倍率可達0.2×。但是和它的兄弟28-75mm一樣,它的焦外只能說是平均水平。在17mm的時候,焦外其實還可以,移到更長的焦距,焦外的質量會下降……可以理解為這支鏡頭的焦外比較害羞?!總之不要指望這支鏡頭能給你帶來什麼刀內奶化,不存在的。

色彩,反差,色散

如果你是騰龍28-75mm的老用戶,相比你應該會對17-28mm的風格感到熟悉,因為它們倆在色彩傾向上有很多共同點。17-28mm在畫面中具有焦外強烈的對比度和濃烈的色彩,色彩還原比較中性,這種成像特點比較適合風景和建築題材的拍攝。

下面的照片中你也可以看到這支鏡頭較為豐富的色彩,但是並沒有豐富到讓人覺得突兀的地步。我以APS-C裁切模式拍攝了這張照片,翻車了,之前在這臺相機上測試APS-C鏡頭忘記調整回來了,不過依舊可以體現這支鏡頭的特點。

在拍攝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支鏡頭的色散非常低,我意識到這支鏡頭應該包含了直接應用到Raw文件中的色散校正數據。Adobe產品中不能夠禁用此功能,在Capture One中倒是可以關閉,但是依舊看不到太多的色散,說明這支鏡頭的色散控制確實做得不錯。

畸變、眩光、暗角

內置校正文件在對所拍照片的有個地方下手極重,那就是畸變校正。在未應用校正文件的情況下,廣角端呈現出明顯的桶形畸變,而長焦端則是較大的枕形畸變。內置的校正文件兩者都有很好的照顧到。

暗角也是如此,在大光圈的時候暗角非常明顯,甚至在收光圈之後也不會有較大的改善,但是暗角嘛?算是缺點?筆者從未反感過,相反還喜歡在畫面中加暗角。

騰龍真正驚豔的地方是抗眩光性能,17-28mm表現出極強的抗眩光性能。鬼影比較輕微,大部分時候都不影響拍攝。畫面邊緣處有陽光時,畫面內依舊保持了很好的反差,沒有明顯的眩光。騰龍在這方面表現出色。

筆者沒有太多的機會測試彗差,但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明顯感覺到彗差帶來的影響,所以這支鏡頭應該可以勝任天文攝影。未來有機會,筆者會更新這方面的樣張。

總體而言,騰龍17-28mm f/2.8的表現很棒,銳度高,色彩鮮明,高反差,抗眩光性能極佳,色散也不明顯。缺點嘛,焦外比較粗糙,不依靠軟體校正畸變比較恐怖。

總結

優點

·超級緊湊、輕巧

·大多數情況下快速準確的自動對焦

·從f/2.8開始畫質就很好

·出色的色彩和對比度

·傑出的抗眩光性能

·很好地控制了色差

·性價比極高

缺點

·變焦範圍相對較小

·焦外比較粗糙,反差有些太高了

·嚴重依賴軟體校正畸變和暗角

·自動對焦在拍AF-C下拍攝遠距離主體時可能會丟失焦點

騰龍17-28mm f/2.8和騰龍全畫幅無反鏡頭的設計理念保持一致,犧牲了一定的變焦範圍,換來了極小的體積。17-28mm有f/2.8恆定光圈,但體積和重量都小於索尼的F4競品。儘管尺寸很小,但鏡頭的性能表現出色。比索尼的FE16-35mm f/4 ZA更銳,邊緣畫質不錯,抗眩光性能極佳,應該是那些介意器材重量,希望輕裝上陣的攝影師的絕佳選擇。

儘管f/2.8的最大光圈可以提高暗光拍攝性能和虛化能力,但是它的焦外只能說是平均水平。但考慮到它899美元的售價,騰龍的妥協是值得的。雖然許(ning)多(meng)人(jing)會將這支鏡頭和索尼的GM鏡頭對比,但是筆者認為願意為GM鏡頭2300美元掏腰包的客戶應該不太會考慮第三方鏡頭。但可以肯定的是F4 ZA鏡頭遭殃了,騰龍光學素質更好,更便宜,光圈更大,還便宜了400美元。這支鏡頭是對索尼全畫幅E卡口鏡頭的一個極佳補充。筆者已經出掉了自用的FE16-35mm F4 ZA,用這支騰龍來頂替它的位置,我相信有很多的索尼無反用戶會這麼做。

更多樣片:

Via Admiring Light


相關焦點

  • 超性價比廣角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評測
    說起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這支鏡頭,我們就不得不提28-75mm f/2.8 Di III RXD,作為騰龍首款在E卡口走紅的鏡頭,這支鏡頭無論是口碑還是綜合素質都相當棒,所以影友對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這支鏡頭的期待可想而知。
  • 適合SONY的騰龍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騰龍28-200mm f2.8-5.6 Di III RXD(型號A071)是為索尼的Alpha無反光鏡相機設計的多合一變焦,並針對全畫幅傳感器進行了校正。於2020年6月發布,它比騰龍28-75mm f2.8 Di III加70-180mm f2.8 Di III變焦鏡頭更實惠,更輕巧,儘管在恆定的f2.8焦距上有一些圖像質量損失。在外觀上比28-200mm f2.8-5.6 Di III稍小一點,為200g。新型騰龍沒有光學穩定性,僅依靠索尼Alpha無反光鏡相機提供自帶穩定功能。
  • E口廣角新星——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評測
    上周我們做了騰龍17-28mmf/2.8 Di III RXD(A046)的開箱,相信大家已經十分期待這枚鏡頭的評測,接下來我們看看騰龍17-28mmf/2.8 Di III RXD(A046)的具體表現如何。
  • AI+VC加持 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評
    騰龍昨日正式官宣,將於2021年1月14日推出一款索尼E卡口APS-C畫幅無反相機用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型號 B070),而在這款產品上市銷售以前,我們已經提前拿到了這款產品,並經過一些列的評測和試用,接下來我們還是一起來看看這支鏡頭的表現,首先從評測視頻說起吧!
  • 我為什麼會選擇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
    那麼目前有五隻鏡頭可以選擇情況下(其中一支還未上市),為什麼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的關注度依然不減呢?小編我最近在拿這支鏡頭進行拍攝,已經有了一點心得,今天我就來聊一聊它~紙面規格上的優勢——體積重量以及內變焦在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發布之時,最讓人驚豔的就是這支鏡頭在體積上做到接近16-35mm F4,重量上做到目前索尼口自動對焦超廣角鏡頭中最輕的情況下,光圈還能保證有F2.8。
  • 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鏡頭實拍樣張欣賞
    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鏡頭採用12組16片鏡頭結構設計,其中包含2片GM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
  • 【實測】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鏡頭
    作為首款推出的索尼全畫幅微單可變焦鏡頭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以其輕巧且高性價比的特質而受到大家的關注
  • 騰龍FE 28-75mm F2.8 Di III RXD鏡頭 開啟預售
    光學廠商騰龍在4月底正式發布了FE 28-75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36)鏡頭,適用於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該鏡頭即將上市。現開啟預售!諮詢電話:029-85518580店鋪地址:東新科貿A座門麵店 恆豐·影像騰龍此次針對索尼無反相機的特點,賦予了該鏡頭全新的光學結構和外觀設計,使其在小巧的體積上實現優秀的畫質表現。
  • 人像攝影師如何評價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
    這枚適用於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的恆定F2.8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既擁有出色的畫面品質又具備輕便小巧的特質,凝聚了騰龍多年來鏡頭產品研發的尖端技術。我們特地邀請了三位專長在不同攝影領域,擁有各自攝影風格的知名攝影師來為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36)拍攝樣張。
  • 紀實攝影師如何評價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
    這枚適用於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的恆定F2.8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既擁有出色的畫面品質又具備輕便小巧的特質,凝聚了騰龍多年來鏡頭產品研發的尖端技術,並不僅僅適合人像的拍攝。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資深攝影編輯、攝影家陳仲元老師使用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拍攝的北京胡同。
  • 測評 | 讓微單回歸本源 騰龍 28-75mm F/2.8 Di III RXD
    在外觀設計上,騰龍 28-75mm F/2.8 Di III RXD作為騰龍的第一支全畫幅微單鏡頭,可以說是有所突破。鏡頭通體設計極簡,尾端的收腰和輝耀金裝飾環給人一種高級感。作為騰龍專為全畫幅微單設計的新一代鏡頭,這支 28-75mm F/2.8 Di III RXD沒有配備傳統的手自動切換按鍵或是焦距窗,這些操作都要通過相機內部進行調整或是檢視。這樣極致化的全電子化設計,倒也符合新時代微單鏡頭的發展方向。騰龍 28-75mm F/2.8 Di III RXD採用了12 組 15 片的鏡頭結構,其中包含多枚特殊鏡片。
  • 騰龍發布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鏡頭
    騰龍發布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鏡頭2020-12-04 15:18出處/作者:IT之家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日本鏡頭製造商騰龍,於近日發布了一款 索尼 E 卡口 APS-C 畫幅用變焦鏡頭 ,型號為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 F2.8起始的全幅大變焦,騰龍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一、體積與重量 雖然它的重量在在產全畫幅大變焦鏡頭中排行老三,但在索尼FE口中,它不僅比最輕的騰龍28-300mm F/3.5-6.3 Di VC PZD +轉接環輕,同時還比FE24-240mm F3.5-6.3 OSS輕出了一支騰龍20mm F/2.8 Di III OSD M1:2。
  • 【全幅微單必備,全能標變首選】騰龍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微測
    感謝騰龍公司提供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及SONY常見的標變包括全幅相機鏡頭中的24-70mm、28-105mm等由於橫跨廣角、標準、中長焦多個焦段範圍,標變鏡頭在實際拍攝中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和便攜性,焦距可以在較大範圍內進行調節,在拍攝者不動的情況下距離不變的情況下,能比較自如的調節拍攝的視角、成像比例及透視。
  • 測評 | 輕便性與實用價值的統一 騰龍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在騰龍28-200mm F/2.8-5.6 Di III RXD這款大變焦鏡頭髮布不久之後,科技視訊評測室也在第一時間拿到手並對它進行了短期的試用
  • 是「精神續作」也是「規格創新」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體驗
    2006年,騰龍發布了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 IF,代號為A16,同時具備了F2.8的大光圈,輕量化的體積重量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在這些產品特性的加持之下,A16和另一支同時代的經典鏡頭A17(AF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1:2),成了騰龍產品歷史上的常青樹,至今仍在市場上銷售。
  • 騰龍28-200mm F/2.8-5.6 Di III RXD畫質測試
    那麼騰龍28-200mm F/2.8-5.6 Di III RXD畫質如此的出色,能否完全替代28-75mm F/2.8 Di III RXD搭配70-180mm F/2.8 DiIII VXD呢?我覺得是不能的,最大的問題在於光圈。
  • 騰龍發布70-300mm F4.5-6.3 Di III RXD鏡頭
    9月25日,騰龍發布70-300mm F4.5-6.3 Di III RXD索尼E卡口全畫幅無反鏡頭。
  • 測評 | 超廣微距 一手掌握 騰龍20mm F/2.8 Di III OSD M1:2
    騰龍對於索尼E卡口無反系統的支持自然是毋庸置疑。2018年,一枚騰龍28-75mm F/2.8 Di III鏡頭的橫空出世,讓眾多索尼用戶以高性價比獲得了準大三元的體驗。這枚鏡頭焦段適用性廣泛,深受各種攝影愛好者,影像工作室乃至玩家們的喜愛。之後騰龍再接再厲,推出了17-28mm F/2.8 Di III以及即將登場的70-180mm F/2.8 Di III。
  • 弘瑞豐騰龍LRC俱樂部 |超廣微距 一手掌握 騰龍20mm F/2.8 Di III OSD M1:2
    2018年,一枚騰龍28-75mm F/2.8 Di III鏡頭的橫空出世,讓眾多索尼用戶以高性價比獲得了準大三元的體驗。這枚鏡頭焦段適用性廣泛,深受各種攝影愛好者,影像工作室乃至玩家們的喜愛。之後騰龍再接再厲,推出了17-28mm F/2.8 Di III以及即將登場的70-180mm F/2.8 Di III。在定焦戰場上,騰龍則發布了三款廣角鏡頭,繼續探究「輕便」無反的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