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網絡安全周|「剪刀手」拍照會洩露指紋?還有風險更大的

2021-02-15 愛商河

「拍照比『剪刀手』,有可能會讓不法分子獲取你的指紋信息。」近日有媒體報導,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被拍照人的指紋等生物特徵信息可能被竊取。

相關報導引發社會關注,有網友對自己的生物特徵信息安全感到擔憂,也有網友比較淡定。專家表示,目前無需對此感到焦慮,但也應注意生物特徵信息的保護。

這些個人信息也可能通過照片洩露

一張照片究竟可以洩露多少個人信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指紋、虹膜、位置等信息都可能被人為獲取。

在15日舉行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海地區活動上,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專委會副主任張威表示,拍攝者和被拍攝者距離在1.5米範圍內,當被拍攝者比出「剪刀手」時,其指紋信息可通過照片100%提取還原。

「不需要專業照相機,只要用當前流行的智慧型手機拍攝的照片質量,就能用以提取和還原指紋信息。」張威說,當下一些智慧型手機不僅具備更高級的光學變焦能力,還兼具AI畫質增強技術,如果將拍攝焦點對準「剪刀手」,還能刻畫出指紋細節。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副教授何玉青認為,除指紋信息外,被拍攝者的虹膜信息也可能成為不法分子在照片中的提取對象。她還舉了一個攝影界的經典案例:1985年,美國攝影家史蒂夫·麥凱瑞拍攝的一張「阿富汗少女」照登上《國家地理》雜誌封面,十多年後,為了找尋當年的那個神秘少女,通過提取比對當時照片中阿富汗少女的虹膜信息,麥凱瑞竟成功找到了當事人。

「那是30多年前的相機拍攝的照片,已經能夠清楚分離出虹膜信息了,以現在攝影器材的能力,想要獲取某個人的虹膜信息並非難事。」何玉青說。

除上述生物特徵信息外,手機拍攝的照片還可能洩露拍攝者的地理位置信息。記者用手機隨機拍攝了一張照片,通過微信將照片原圖傳給網絡安全工程師。不一會兒,對方就給記者發來精確經緯度信息。經查詢,該經緯度坐標即為記者照片拍攝地的地理坐標。

丟手機的安全風險其實更大

有安全專家指出,通過照片提取還原指紋等生物特徵信息是完全可能的,但存在一定技術門檻,並非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相比之下,用戶遺失手機所導致的安全風險會更大

「目前用戶在手機上進行的指紋驗證操作都是在手機設備內處理的。」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負責人於暘告訴記者,即使攻擊者獲得了用戶指紋,還必須拿到用戶的手機才能實現帳戶盜刷。同時,如果手機被不法分子獲取,那麼即使沒有從照片中取得的指紋信息,技術上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解鎖手機。

於暘表示,目前手機的指紋驗證體系和行動支付體系的安全設計,基本可以確保不法分子在不獲取用戶手機的情況下,很難通過單一偽造指紋的方式盜刷行動支付帳戶。

「相較於拍照比『剪刀手』,用戶遺失手機的安全風險會更大。」在於暘團隊的研究成果中,早已實現利用手機表面殘留指紋痕跡來提取指紋信息以解鎖手機的技術能力。但他同時表示,不論通過何種方式獲取用戶的生物特徵信息,都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和經濟成本,因此普通人無需對此感到焦慮

此外,專家認為,利用一些手機軟體對圖片進行在線處理的安全隱患同樣值得關注。張威說,一些用戶在使用修圖軟體時,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將個人照片原圖上傳到了相應伺服器中,如果這些被伺服器存儲的照片發生洩露,上述個人信息也存在被濫用的風險。

專家表示,雖然目前無需對「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感到恐慌,但生物特徵信息保護也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記者發現,當前國內對於生物特徵信息保護尚未建立完整統一的標準,部分安全規範以推薦性標準的形式存在,對企業和行業不具備強制約束力。

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認為,層出不窮的新興技術正不斷改變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提供娛樂和生活便利的同時,有關方面要留意新技術背後可能存在的法律與安全風險。他建議,有關部門可加強對此類問題的調研,明確相應的行業監管方,建立新興網絡安全威脅的跟蹤和應對機制。

於暘建議,鑑於當前使用生物特徵信息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監管部門可制定相應的安全標準,規範行業和企業的相關行為,在安全與便利之間尋求平衡點。

對於特定行業的工作人員,應儘量避免在社交平臺上傳自己的正面清晰照。」何玉青建議相關用戶,在拍照時可藉助墨鏡等工具對關鍵生物特徵信息進行遮擋,避免因照片洩露相關信息。

同時專家還提示,除照片外,用戶在進行視頻、音頻內容的格式轉換和剪輯處理時,要儘量避免使用網際網路上提供的免費在線工具,以防人臉、聲紋等重要生物特徵信息洩露。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剪刀手」拍照會洩露指紋?這些情況風險更大!
    在15日舉行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海地區活動上,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專委會副主任張威表示,拍攝者和被拍攝者距離在1.5米範圍內,當被拍攝者比出「剪刀手」時,其指紋信息可通過照片100%提取還原。「不需要專業照相機,只要用當前流行的智慧型手機拍攝的照片質量,就能用以提取和還原指紋信息。」
  • 「剪刀手」拍照會洩露指紋?
    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不過,大多數網友並不慌,因為……  15日上午,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海地區活動上,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副主任張威給出一個嚇人的提醒:拍照時如果鏡頭距離夠近,「剪刀手」照片通過照片放大和人工智慧技術,就能將人物的指紋信息還原出來。
  • 剪刀手拍照會洩露隱私!這些網絡安全知識你知道嗎?
    15日上午,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海地區活動上,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副主任張威給出一個嚇人的提醒:拍照時如果鏡頭距離夠近,「剪刀手」照片通過照片放大和人工智慧技術,就能將人物的指紋信息還原出來。,手背向外家有魔女妖零後:以後拍照要握拳,戴墨鏡口罩了平平無奇的男孩:沒關係,現在用美顏拍的都磨皮許的願望是快樂:哈哈哈哈 磨的五官都沒了,哪還有指紋啊茉莉的生活:有美顏在,能找到磨皮後的完好指紋
  • 拍照比剪刀手,賣的不是萌,而是你的指紋!
    比「剪刀手」是最常見的pose。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做會洩露自己的指紋信息?大家在拍照時一般不太會注意到自己比的「剪刀手」很容易洩露身份信息。,手背向外家有魔女妖零後:以後拍照要握拳,戴墨鏡口罩了平平無奇的男孩:沒關係,現在用美顏拍的都磨皮許的願望是快樂:哈哈哈哈 磨的五官都沒了,哪還有指紋啊茉莉的生活:有美顏在,能找到磨皮後的完好指紋
  • 網絡安全丨剪刀手拍照會洩露隱私?這些網絡安全知識你知道嗎?
    一、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如果「附近的人」被啟用,即使他不是你的微信好友,你的10張照片也會被陌生人查看。很多微信用戶並沒意識到此隱患會導致個人信息洩露。如需避免,首先點擊「附近的人」功能,然後「清除位置信息並退出」。最後在隱私項,關掉「允許陌生人看10張照片」。
  • "V手勢"拍照或被盜取指紋?如何保護個人信息需掌握
    360首席反詐騙專家裴智勇博士表示,提供生物識別技術認證的企業,為了防範指紋洩露風險,也增加了多種驗證,比如,不但需要指紋的數據信息,還需要加入場景化的其他信息加以配合,如需要加入溫度、導電性等來查看是否是真實的手指。「但任何防護措施都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攻防是長期對抗的過程,現在一些3D技術,模擬技術也有可能破解上述防護措施。
  • ​剪刀手後,哪個手勢將成拍照新POSE?4個拍照手勢讓你美得很自然
    剪刀手可能洩漏個人指紋信息,這是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全民體驗日」活動傳遞出來的硬核新聞。
  • 「V手勢」拍照真的會被盜指紋 ? 美顏相機笑了
    現在很多人拍照的時候也喜歡擺V字手勢。如果在網上發布拍攝有面部和手部的照片,更有可能被鎖定指紋的所有者,其中對於照片曝光率較高的名人,指紋信息等被盜取的危險係數更高。「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用高清攝像機獲取是可以的」,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證件技術事業部博士尹德森也證實,指紋本就是外在的特徵,平常非常容易遺留下來,獲取的手段也很簡單,如果能將體現紋線,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圖像進行處理,從而將指紋信息提取出來。專家稱技術上可行,那麼,在實際操作中,擺V字手勢拍照被盜取指紋的可能性大麼?
  • 「V手勢」拍照真的會被盜指紋嗎?
    ,經典pose就是比個「V手勢」,但是前段時間「V手勢」拍照會被盜指紋一事網上觀點沸沸揚揚,那麼,這個經典pose真的會被盜指紋嗎?尹德森表示,通過單獨一張照片獲取指紋可能難度較大,而通過視頻則可以更完整地記錄相關信息。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楊啟波說,「如果距離足夠近,像素相機又非常高,用V姿勢拍照,能收集到的指紋信息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可能就很複雜。」
  • 周延禮:網絡安全保險是分散網絡風險的有效工具
    11月27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網絡安全保險是分散網絡風險的有效工具。保險公司通過承保其他的風險管理的手段無法處置的風險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同時,網絡安全保險能夠幫助這些企業解決事故責任,提高風險防範水平。
  • 「V手勢」拍照真的會被盜指紋 ? /2016年湖南193人上終身禁駕名單
    「V手勢」拍照真的會被盜指紋 ?
  • 密碼、指紋、臉部識別…這些真的安全嗎?
    ,同樣,密碼、指紋、面部識別也並非100%安全,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儘可能地降低風險,比如定期更換密碼,不要隨意洩露自己個人信息,對於一些「非必要」的或者是來路不明的軟體,謹慎使用人臉驗證功能,不要隨便上傳自己的正臉照等等。
  • 密碼、指紋、臉部識別…你正在使用的安全措施真的安全嗎?
    網絡安全專家建議,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使用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符號的混合,或者使用密碼生成器進行密碼的創建,同時,確保每90天更換一次密碼,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密碼被破解的風險。生物識別就安全了嗎?設置弱密碼的風險大家都知道,不過一個事實是,簡單的密碼好記卻不安全,複雜的密碼安全卻不好記,為此,不少設備已經開始使用指紋、面部等生物識別,來取代「笨重」的數字密碼,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生物識別技術未必100%比密碼安全。
  • 拍照擺V字手勢很危險——洩露指紋信息 拍照壞習慣要改了!
    V字手勢是拍照時出鏡率最高的造型了,幾乎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用到。然而,日本專家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讓你杜絕掉這一習慣。  據報導,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在實驗中發現,拍照時擺出V字手勢,有機率會被盜取指紋。
  • 2020年網絡安全行業趨勢預測
    ,發起勒索軟體活動的網絡犯罪分子會被繩之以法。在過去的一年中,勒索軟體攻擊案件頻發,有許多受害者屈服於攻擊者的勒索要求,他們通常支付高額贖金以換取其網絡的安全或換回信息數據。數據顯示,勒索軟體今年的攻擊成本超過100億美元。在2020年,作為一種有利可圖且相對無風險的網絡犯罪形式,黑客想必不會放棄。並且目標式勒索軟體攻擊將大幅度增加,確保破壞規模並提高贖金,這樣的手法只會有增無減。
  • 相約2020網安周|朋友,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特別節目了解一下?
    在網絡上,我們的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嗎? 租售微信號真的能賺錢嗎? 怎樣識別網絡謠言? …… 這些問題都可以在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特別節目中找到答案。 作為網安周舉辦以來首次推出的大型特別節目,它到底有多特別?
  • 2019年度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網絡信息安全不容樂觀(下)
    英國廣播公司(BBC)8月14日報導稱,研究人員在Suprema的Biostar 2生物識別鎖定系統中發現了一個安全漏洞,該系統允許他們訪問超過100萬個身份驗證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指紋和面部識別數據,未加密的用戶名和密碼,甚至是員工個人信息。
  • 大數據時代網絡安全與行業網絡發展並行方案 --防範意義及應用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攻擊也在迅速增多,黑客攻擊、木馬病毒、金融電信領域的詐騙、包括一些工控領域的詐騙、病毒郵件等使企業計算機網絡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安全威脅。通過一個U盤(外部設備隱患)、一個病毒(內網WAN的缺失),網絡攻擊者1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拷貝上百兆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可能價值不菲。因此說,不做好網絡安全的管控,企業分分鐘損失幾千萬,上億元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對於存儲在計算機中的重要文件、資料庫中的重要數據等信息都存在著安全隱患,一旦丟失、損壞或洩露、不能及時送達,都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
  • 拍照擺「V」字太危險?日本人震驚了!中國網友笑了~
    網絡傳言來自一名混沌電腦俱樂部、代號為Starbug的黑客,他聲稱已經用商業軟體和「標準照片相機」拍出的照片克隆了一位德國政治家的指紋。該黑客表示,曾近距離拍下這位政治家的拇指,並從不同角度拍下她的照片
  • 亞信安全發布《2021年度網絡安全威脅十大預測》
    數據統計,2020年,亞信安全截獲的勒索病毒攻擊事件與2019年相比翻了一番,同時還發現APT 威脅行為者會從勒索病毒「釋放者」手裡購買初始網絡訪問權限,瞄準相關行業、企業形成分工更精細的勒索病毒攻擊。因此,防患於未然的安全前置部署和主動分析系統已顯得更為重要,這是最大限度規避「APT+勒索病毒」攻擊風險、降低防禦成本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