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豎屏劇已經到第三個年頭了,從最開始的短視頻平臺上粗製濫造,如今也有不少正規軍的加入了。
在某些短視頻平臺中各式內容題材完全不輸於如今的網劇、網大,從古裝到現代,從言情到驚悚,從穿越到實事,等等…雖然製作水平參差不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豎屏劇已經有了自己的特定觀眾群體了。
據我所知,現在不少的網大製作團隊都已經轉行投身到豎屏劇了,最大的原因就是現在網大市場越發艱難,投資成本高,內容審查嚴,平臺早已沒有了豐富的扶持政策,致使很多團隊更換目標市場。
舉個例子,一集豎屏短劇的成本大概2000元左右,如此控制成本是因為平臺的保底政策,如果把獨播權買到A平臺,平臺購買獨播的最低評級就是B級,保底價格是2000一集。就是說這部劇?最差情況只拿到保底成本,從製作團隊角度出發是不會虧錢的,加上後期的流量分成,多少會賺一點。如果2000元也能做到優質的內容,評級到S級標準,保底金額可以達到1萬每集,利潤高了,就是說一部30集的豎屏短劇,成本在6萬以內,最終利潤可達到24萬,還不算流量的分成。
當然,從B級到S級之間,平臺對於內容的要求也提升不少,從拍攝畫面清晰程度,鏡頭語言是否豐富,場景是否多變,質感是否高級等等,劇情也要從簡單的要求完整性變成必須要有吸引力,懸念衝突,設計合理。所以整體的製作水平要求要提高很多!
能到S級,或許還有更大的利潤空間,但也要前期投入成本更大,這些都存在風險。在橫店,80%的豎屏劇團隊都可盈利,但是大部分人更喜歡這種全額保底加上流量分成的模式,畢竟風險係數低很多。
在2019年年末,我們拾音憶畫參與了由騰訊微視騰訊動漫主導的真人漫改豎屏劇《通靈妃》,那時候我們可是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接觸到豎屏劇的製作。作為主創團隊之一,我們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其實還是有諸多不習慣之處的,例如攝影師架機位構圖、錄音師舉話筒杆、導演監視器也都豎著放,甚至劇照花絮也全程都是豎屏拍攝,這的確打破一些傳統影視製作觀念。
一部豎屏短劇的劇組其實二三十人足以,不過《通靈妃》劇組人員人數達到70人左右,專業化工作分工,更精細化的服化道,讓這部原本IP熱度不低的漫改真人豎屏劇變得更加精良。每集一分多鐘,劇情簡潔節奏快,一集劇本也就100字左右。製作周期短,基本一個月就可上線播出。
這樣的一部劇上線後,豆瓣評分7.1,B站熱門榜,電視劇榜,搞笑榜第一,上線一周全網播放量破億,加上原有的動漫IP加持(尤其是動漫,有利有弊,大家都知道原著粉很「可怕」)這樣的成績算得上豎屏短劇市場的標杆作品了。
很多事情是想像不到的,在《通靈妃》殺青十天後,第一集就上線了,這速度在傳統影視行業中不可能完成。和市面上流行的豎屏劇相比,《通靈妃》製作成本頗高,根本不低於市場影視劇的製作成本。這正是反映了騰訊短視頻平臺對豎屏劇市場的信心。
現在的市場是會有這樣的誤解,覺得豎屏短劇的器材可以不講究,劇本也不講究,只要幾個人就行了,點子有了立馬就能拍。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希望消除行業和觀眾對豎屏短劇的誤解。
經過市場的考驗,在《通靈妃》第一季殺青後時隔三個月,第二季開機了…
發展不到三年時間,無論平臺還是創作團隊,對於豎屏短劇未來的發展以及盈利模式都有許多的空間。平臺與創作團隊的合作模式,豎屏劇的內容玩法也會逐步創新,豐富起來。
不過豎屏劇這一品類的影視產品對於未來來講,一切都是未知數,也許未來智慧型手機的形態改變了,網際網路用戶獲取信息方式改變了,或許豎屏劇只是一個網絡資訊時代更迭中的一個宿主罷了。在用戶熟悉以後,一定也會有新的內容形式不斷呈現的。
但不管你承不承認,現在正是豎屏劇的「風口」。
文中些許觀點取自網絡
聯繫我們
電話:15934138899(微信同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綠地山鼎莊園二期99棟三單元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