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她憑藉著自己的機智才能,將一個即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
因捐資助餉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也被民間傳為「活財神」.
這個被光環籠罩的奇女子就是清末陝西「女首富」周瑩。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
前段時間刷屏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也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傳奇人物,劇中這位女性的悲情而多彩人生,讓人不覺耳目一新,不忍罷屏。
但史實上的周瑩確實如此嗎?真實歷史中的周瑩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劇中的周瑩,歷史上確有其人,在當地被稱為「安吳寡婦」,在公公、丈夫相繼去世之後獨撐家業,經營起偌大的商業帝國。
但關於她的歷史記載只有寥寥數筆,像她的身世經歷、後代子女,乃至於吳氏產業的最終結局,有不少關鍵信息語焉不詳。
▲吳宓
我國現代著名國學大師、詩人吳宓是周瑩的侄子,他在自己的著作和日記中,記載了其伯母的一些情況,並曾寫詩描述了他的伯母:
其一:築臺寡婦比懷清,吳氏義堂有富名。鹽業興家多助賑,誥封一品紀榮恩。
其二:巧逢庚子是災年,助賑功完西狩先。帝後未聞親召見,賜呼「義女」更虛傳。
其三:立嗣安家似孝欽,何緣母子竟離心。當堂責勸樊山判,晚歲園居悲義深。
▲陝西安吳堡吳宓故裡
關於周瑩的身世,歷史上有多種說法。
最可靠的是,真實的周瑩並非賣藝女,而是陝西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
據《重修魯橋鎮城鄉志》記載,周瑩的曾祖父周梅村以「江西窯業」起家,後耗費巨資建豪宅17院,此後毀於兵火,只剩1院。
據清宣統三年劉懋官修、宋伯魯纂的《重修涇陽縣誌》卷十五官方記載:
「少孤,依兄嫂,年十六,以兄嫂命歸吳。」
也就是說周瑩出生時,周家已家道中落,並且她父母早逝,由兄嫂撫養長大。
17歲時,哥嫂做主將其嫁安吳堡大富豪吳蔚文的兒子吳聘,給重病纏身的吳聘「衝喜」。
有說法是吳家的後人稱, 吳聘和周瑩婚3年才去世,兩人還育有一女,可惜夭折,但根據記載似乎不可能。
因為在《續修涇陽縣誌》裡的記載:
「成婚之夕,夫病沈,逾十日亡。無子。」
不過當時兩人過繼了吳家一個兩歲的侄子做兒子,正是後來的吳懷先。
所以由此看來,周瑩成為寡婦並不是因為劇中所說的遭人設計,而是在成婚之日,吳聘病情更加嚴重,10日而亡。
周瑩丈夫吳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後,吳家沒有男丁承嗣,周瑩就成了吳家法定的唯一繼承人。
當時吳家家道中落,周瑩毅然決定代替故去的吳家父子重振吳家東院,偌大的家業落在她一人肩上。
作為寡婦的周瑩,在影視劇中成天帶著一幫男人與官商打交道,毫不忌諱。
稍懂古代封建禮教知識的人就知道,在清朝封建社會中,一個女子想要拋頭露面和男人爭地位,很難。
看看以母女相稱的慈禧,即使攻於權計,但礙於女人身份,也只能採取「垂簾聽政」的方式掌控朝政。
但不管怎樣,在她的料理下,吳家原有商號個個重新興盛,「安吳寡婦」也成了民間傳說中的「活財神」。
民間曾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其經營範圍之大,資本之雄厚,可以想見。
▲周瑩墓志銘
按照周瑩墓志銘上的說法:
「吳氏商業,巴蜀既雄,維揚尤盛,每屆會計,若御偏師夥頤如林」。
然而,周瑩雖為吳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是仍無法擺脫封建禮教的約束,在她死後,因為是寡婦也沒有後代,連進入吳家祖墳的機會都沒有。
▲《涇陽縣誌·周瑩傳》
但周瑩讓吳家生意越做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確實堪稱一代「奇女子」。
但關於她的行事作風,傳說稱,當時周瑩憑藉著龐大資本和官商勢力,壟斷居奇,巧取豪奪,聚集了萬貫家私。
▲吳家大院(安吳青訓班舊址)
同時過著金迷紙醉的豪華生活,驕奢淫侈,揮金如土,其豪富程度,是其他富商大賈不敢想像的。
另外,在安吳堡城內,模仿北京紫禁城的樣子,為自己修造了一座內城,住著她獨戶一家,有三十名家丁守護。
那歷史上的周瑩是否真是如此?關於清代周瑩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廣西衛視今晚21:40《觀復嘟嘟》之《首富養成二三事》。
▼喜歡你就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