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出工不出力,難再混日子 康健街道探索社區工作者退出機制...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社區工作紛繁蕪雜,許多社區工作者走千家、解矛盾、服務百姓任勞任怨,但也有一些社區工作者純粹是圖「離家近」、好「混日子」。「過去由於薪酬偏低,留人不易,即便個別人工作不盡責,卻也只有他們『炒』社區的份,社區根本沒底氣『退』他們。」不少街道幹部都有這種感慨。

  加強基層建設,建立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體系,完善退出機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徐匯區康健街道這兩年率先作了嘗試,截至目前已勸退近20人。

  「壞榜樣」也很有殺傷力

  「有的社區工作者,來了一年多,連自己分管領域有多少服務對象都搞不清楚。」從事組織人事工作的街道幹部說。過去幾年,社區進了不少新人,有的勤勤懇懇,廣受居民好評。有的卻「出工不出力」,只喜歡坐在辦公室裡。「每天進來上班,就開始玩電腦,刷手機,讓他去小區裡巡視,他就推說報表還沒填、臺帳也沒做。」

  按照規定,在居民區的社區工作者除了值班接待居民,其餘時間都應在社區巡視、走訪居民,並且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但有的社區工作者經常遲到早退。有一名社區工作者為了接小孩放學,經常3點不到就「溜號」。有的純粹為了方便帶孩子、「交四金」才到社區應聘,或者把社區崗位當作「跳板」,暫時過渡一下。

  康健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學富說,這對於其他勤勤懇懇的社區工作者是不公平的,而且「壞榜樣」也很有殺傷力,在社區工作者隊伍中起著負面影響,「他們這樣混日子也過得蠻好,我們何苦辛苦工作。」

  「難人」、「惡人」街道來做

  能力不夠可以通過幫教、學習獲得成長,但若本就無意做好社區工作,就不適合留在社區工作者隊伍中。張學富認為,「這畢竟是一份與群眾打交道的工作,需要有責任心,要對群眾有感情。」

  這兩年,康健街道開始探索「三聽、三期、四評」的社區工作者退出機制。街道工作人員聽取居民、帶教老師和居委幹部意見,分別在試用期、年度任期、合同期開展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思想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和工作作風等。依據測評結果,街道工作人員會與社區工作者進行3次談心,1次警告,若始終得不到大家認可,街道就予以勸退。兩年以來,共協商勸退了近20人。

  康健街道共有在冊的社區工作者162名,其中不包括在街道各中心工作的社區工作者。前些年社區工作者流動性大,辭職率高。這兩年,隨著待遇逐步提高,社區工作者隊伍穩定性相應提高,街道也有了抓隊伍建設的餘地。

  「不過要勸退人,也不容易。」康健街道工作人員說,有的居委幹部不願意得罪人,即便平時多有抱怨,叫嚷著「這人我們不要了,你快把他調走」。但臨到評估籤字,居委幹部還是會同意「續聘」。「我們就想辦法做居委幹部工作,只要如實反映,剩下的『難人』、『惡人』就讓街道來做。」街道專門出人與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交涉,甚至還為可能出現的法律糾紛做了準備。

  在長青坊,一支義務監督員隊伍正在試點開展對相關社區工作者的考評。這個叫做「離退休老幹部金點子議事會」的自治組織,會留意記下社區工作者的服務頻率、態度、辦事效率等,作為測評的一部分。

  讓願意做事的人,有能力做

  不合格的被勸退,新鮮血液不斷注入。康健街道最近兩批社區工作者招募共有百餘人報名,錄用了34名,其中很多是「80後」和「90後」。

  為了讓願意做事的人有能力做,康健街道給他們提供了不少成長平臺。社區工作者小劉與人交流時不太自信,她與同事們加入了街道開設的「同心班」學習平臺。「前不久,街道請了有經驗的居民區書記給我們做講座。他一開場就有一種氣勢,把聽眾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這一點就對我很有啟發。」培訓當天還組織了分組討論,大家互相傾訴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交流工作方法。「有的小夥伴自認是家裡的 『女王』,被分到綜治條線去調解矛盾,還沒開口就給當事人罵了回來,差點當場哭出來。不過後來她迎難而上,每次碰到當事人都要聊上幾句,現在那個當事人看到她也會主動打招呼了。」

  街道開設了「苗圃計劃」,組織居民區經驗豐富的書記進行一對一傳承帶教,將引導居民參與自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破解物業協調難題、建立互幫互助機制等工作做法,手把手教給年輕人。如今,街道25個居民區,已有年輕書記14名。

  還有不少「外訓」,讓年輕的社區工作者「充電」。比如對接社區黨校資源,定期對社區工作者開展培訓,組織他們與優秀青年人才交流互動。康健街道還統籌區域名校資源,讓他們進入上師大等院校接受專業培訓,參加社會學專家的專題講座,了解社區工作發展新趨勢、新特點,拓寬工作視野,提高專業化水平。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蛇口街道深圳灣社區抗疫紀錄片開機 書寫社區工作者的平凡與偉大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深圳各行各業,各街道各社區,無一不在積極投身於抗疫行動。位於國際化城市深圳之中的各社區,作為國家「四級疫情防控體系」中的關鍵一環,防治難度則更為艱巨,其中社區工作者對於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戰疫中,社區工作者在平凡中見偉大,他們的工作值得書寫和記錄,可以說社區工作者是中國式抗疫取得成功的基石。
  • 把工作從辦公樓「平移」到街道社區
    李沁又為何會說「有一次去社區」呢?這一切都要從該院建立社區檢察崗說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強調要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市域特點、時代特徵的社會治理新模式。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後主動作為,履行好『四大檢察』職能,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落到實處。」
  • 社區工作者的工資該漲了
    當武漢疫情爆發,人們都宅在家中不敢出門時,社區工作人員卻成了這場疫情的逆行者。他們不懼病毒,堅守崗位。第一時間為轄區出行有困難的家庭送去生活物品。兩個月無休息奮戰在抗疫一線。還記得武漢那個因為一句"謝謝"而淚流滿面的社區工作者嗎?工作繁重卻經常得不到居民的理解,這也許是社區工作的常態。
  • 2020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社區工作者招聘20人公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和海澱區2020年社會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推進轄區社區建設持續發展,不斷提升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立足中關村街道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現狀,結合實際需求,按照《北京市社區管理辦法(試行)》(京辦發〔2008〕19號)、《北京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京辦發〔2008〕20號)、《關於印發<北京市社區工作者招聘辦法>的通知》(京民基發〔2011
  • 樓社共融 柯橋華舍街道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現代城市中,商貿樓宇和城市社區似乎是兩個各自為營的空間,自成一體,獨自繁華。但是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柯橋區華舍街道在「戰疫」中探索出了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在「戰疫」中,樓宇物業與社區形成緊密的戰友關係,背靠背、手拉手,開啟了防疫物資共享、聯防聯控共戰的模式,彌補了以往互動活力不足、資源途徑缺失等短板。
  • 煙臺高新區馬山街道舉辦全科社區工作者培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趙錦12月23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高新區馬山街道辦事處獲悉,為切實提高社區治理水平,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打造一專多能、一崗多責的全科社區工作者,近日,馬山街道辦事處組織社區工作者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培訓
  • 陝西印發指導意見:健全社區工作者人員配備薪酬待遇等機制
    據悉,該《意見》所指社區工作者,是通過選舉擔任社區「兩委」成員的全日制工作人員和省、市(區)統一公開招聘的在職社區工作者。我省將積極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規模較大的社區應當配備專職黨務工作者協助書記抓黨建。根據安排,陝西省將健全與崗位等級、工作能力、工作實績相掛鈎,逐年增長、動態調整的社區工作者薪酬制度。落實社區工作者體檢、帶薪休假等福利待遇,按照有關規定為社區工作者繳納社會保險。
  • 【朝陽社區工作者】2020北京朝陽區公開招考社區工作者778人公告
    為加強朝陽區社工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社區工作者隊伍整體結構,結合朝陽區工作實際,現就朝陽區2020年公開招考社區工作者的有關事宜公告如下:一、招考名額此次招考涉及43個街道(地區)辦事處,招考的職數共計778名(含定向招考隨軍家屬50名),具體名額詳見附件。
  • 我以認真嚴謹的工作贏得社區居民好評
    董曉惠2012年5月,我經過筆試、面試和體檢層層篩選,進入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街道玉東一社區,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到社區之前,我以為社區工作挺簡單,後來卻發現這裡面有大學問。接待居民、答疑解難、走街串戶、化解矛盾、政策宣傳、組織活動、網格管理、經濟普查、垃圾分類、精準幫扶弱勢人群等等,都需要我們來完成。
  • 龍馬潭區蓮花池街道龍祥社區
    四川新聞網消息(柏燕  梅清平)近年來,瀘州市龍馬潭區蓮花池街道龍祥社區積極主動在小區矛盾糾紛治理中思考更好的管理辦法,按照省委、市委、區委、街道黨工委提出的在小區、網格中成立黨支部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採用「找、建、定、評」四字工作法,有效解決小區治理難的問題。3年前,龍祥社區清泉銀座小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
  • 黃浦區發布「口袋書」, 社區工作者有了「法律小助手」
    徐定珠高興地說:「順天村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這本『法律實務指引』將成為我們社區工作者依法管理社區的好幫手,無論是日常工作中預防和控制風險,還是遇到矛盾糾紛需要解決,都可以更便利地看看法律『怎麼說』!」在「法律實務指引」首發儀式上,市司法局副局長宋烈表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基層是國家治理的基礎。
  • 深化「滿意在三明」品牌 福建三明出臺11條措施加強城市社區治理
    落實政策規定的報酬保障和福利待遇,建立社區工作者報酬待遇動態增長、定期調整機制。對表現優秀、群眾公認的在職社區黨組織書記,列入從優秀社區主幹中招聘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範圍,按規定程序擇優招聘為事業編制人員;未招聘為事業編制人員的其他在職社區黨組織書記,由各縣(市、區)參照當地事業崗位管理十級職員落實相應待遇。
  • 鼓樓街道錐子廟社區:黨建引領 共建共享「幸福社區」
    安徽網六安消息 近年來,鼓樓街道錐子廟社區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創新服務理念,以整合資源為重點,以服務民生為根本,深入探索新形勢下基層治理新途徑,為建設美麗、和諧、文明、幸福新型社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 護城守民巾幗在 不教疫情渡津門——記鈴鐺閣街道南頭窯社區工作者...
    基層的工作細碎繁瑣,基層的任務責任重大,基層是一切決策和部署落實的地方,正是在這樣的地方,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社區工作者,他們直接面對著萬千人民,加班加點,不舍晝夜,風雨兼程,不下火線,鈴鐺閣街道南頭窯社區工作者張國玉,就是這群最美奉獻者中的一員。
  • 外海街道探索制定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考核辦法 提升頭雁領飛本領...
    ,激發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幹事創業、服務群眾的熱情,外海街道結合工作實際,探索制定了《外海街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考核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制度層面進一步規範村級黨組織書記考核評價的內容、標準、程序,注重考核結果運用。
  • 成都郫筒街道社區工作者的「隔離日記」 「掉隊」的她雙眼泛起淚光
    經流行病學調查,查明病例密切接觸者的活動場所包括郫筒街道太平村、中冶中央公園小區等地。當地庚即對病例及密接居住及停留過的郫筒街道太平村、中冶中央公園小區等重點點位實施封閉管控及環境消殺。近日,居住在中冶中央公園小區的吳俊姝寫下了「隔離日記」。值得一提的是,吳俊姝還是郫筒街道書院社區的社區工作者。
  • 長春經開區東方廣場街道六合社區張鈞堯: 我是社區的守護者
    排除每一個隱患,他們是這場戰「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們的名字叫社區工作者。成千上萬基層的社區工作者,是這場抗疫戰役中默默無聞的「逆行者」,長春經開區東方廣場街道六合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鈞堯便是其中一員。六合社區共有居民四千餘戶,而社區只有16名工作人員。面對這樣緊迫的形勢,六合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鈞堯舍小家、顧大家,自大年三十開始一日沒有休息過,始終堅守在社區第一線,連續作戰,一刻不敢鬆懈。
  • 社區工作者是什麼編制,工資待遇怎麼樣
    社區工作者是什麼編制,工資待遇怎麼樣 目前的社區工作者,是沒有編制的。社區工作者屬於街鎮社區工作者服務站聘用的工作人員,不屬於公務員編制也不屬於事業編制。社區工作者是指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專職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與街道(鄉鎮)籤訂服務協議的工作人員。
  • 「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 名單來了!
    城鄉社區工作者是生活工作在基層,與群眾直接打交道的人民公僕。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廣大城鄉工作者撲下身子幹事業,深入一線帶領社區居民、農村村民開展疫情防控、文明創建、脫貧攻堅、城鄉環境整治等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龍崗街道積極推進「一社區一品牌」服務改革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郭斌 通訊員 陳斌 黃正) 近日,龍崗區龍崗街道召開社區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該街道將積極推進社區黨建工作和基層服務建設,打造「一社區一品牌」的服務改革。 近年來,龍崗街道各社區結合實際,把「強黨建」與「促轉型」相結合,在基層黨組織設置、活動內容等方面打造了很多品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