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擁有和西方文化有非常多明顯的差距,但是其中似乎也有很多相似的聯繫,比如說我們的屬相和西方的星座。早在東漢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十二生肖,然後用十二生肖來表示年份、月份、甚至是時刻。
而西方同樣有和十二生肖相似的東西,那就是十二星座。西方同樣用十二星座來表示時間的變化。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和相似之處呢?
其實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東西方不同的發展過程。西方是由遊牧文化發展而來,在四處遊牧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天象來辨別方向,因此對天空的星座有更多研究。
而中國最早的時候是處於農耕文明,依靠耕種逐漸發展出燦爛的文化,所以我們的許多文化中,有出現許多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十二生肖中,就有許多人類的家畜以及一些能夠威脅到人類生存的猛獸,以及一個中國的圖騰「龍」。
說到這裡,想必很多人有疑惑,既然十二生肖來自於我們經常見到的動物,而貓和狗肯定是最常見的動物,而且貓甚至在很早之前就成為了貴族們的寵物,那麼為何狗是十二生肖之一,而貓卻沒有排進去呢?
其實著名的教育家易中天已經在一檔相關的節目中,討論過這個問題,並給出了一個非常簡答的答案,那就是在十二生肖出現之前,貓還沒有被傳到中國。所以,其實貓並不是中國的本土生物。
貓在中國的發展
根據相關的文獻記載,我國的十二生肖是東漢的東方朔發明的,在東漢王充所寫的《論衡》中,就提及了這十二種動物的名字。那麼貓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在中國的呢?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貓的出現的時間,或許和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相同,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一些僧侶將貓帶到了中國。而佛教進入中國是在南北朝時期。
為何會這樣說呢?首先就是從目前的古籍和一些歷史文物中可以知道,南北朝之前沒有任何關於貓的記載,出土的文物中也沒有貓的形象。比如在漢陽陵中,就出土了大量的動物,比如牛、羊、馬、狗等等,就是沒有貓的形象。
貓最早被人類馴養應該是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那個時候人們利用貓來除鼠害。而在南北朝時期,貓就從阿拉伯被傳入了中國,隨後由於貓能夠捕老鼠的原因,深受大家的喜愛,甚至曾經有人將貓視為神物。之後,由於貓長得可愛,漸漸成為了很多人的寵物,它也從神壇走到了民間。、
當然,貓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但是人類的馴養史也僅僅只有幾千年的時間,可以說,貓見證了整個人類的文明史,現在有這麼多人喜歡將貓當成寵物是有歷史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