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滅亡最後一戰,彰顯出三位民族英雄,其中一位背負皇帝跳海!

2021-02-23 李廣樂園

中國有句老話說:家貧出孝子,國難顯忠良。此言不虛!便在南宋滅亡的最後時刻,歷史陡然映照出三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他們分別是: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其中,文天祥以一句慷慨激昂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決絕於世時,他的光輝形象被後人無限稱頌和敬仰,以至於淹沒了和他同樣光輝普照的後兩位大宋英豪!

    

公元1259年,南宋一道金榜同時誕生了兩位讓後世刮目相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和陸秀夫。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江西吉州廬陵人。相貌俊美,身材偉岸,孩提時見私塾中歐陽修、胡銓畫像,諡號為「忠」欣羨不已,自嘆說:「不與他們為伍,就不是真正男子漢。」因此努力進取,二十歲時考中進士,待宋理宗親自殿試時,他以法天不息議論策對,書文章一萬多字,一揮而就,理宗親自提拔他為第一名。

    

此時南宋王朝,奸臣當道,文天祥不恥與之為伍,多次彈劾董宋臣、譏諷賈似道而終遭引退,時年37歲。

   

 公元1273年,重起為荊湖南路提刑,見到原宰相江萬裡,相談國事後,江萬裡驚嘆說:大宋治世之能臣,不就是你嗎?

    

此後,元朝在忽必烈的指揮下,全力攻打南宋,期間文天祥多次帶兵抗元,幾次遭逢險境皆因有義士替死而脫逃。不料後因潮州盜匪陳懿通敵,引導元軍攻破潮陽,當時宋朝守軍正在五坡嶺用飯,不及防備,被元軍大帥張弘範引兵包圍,文天祥見敵軍突現,欲吞食龍腦自殺,被元兵搶下,押至潮陽張弘範帳下,立而不跪!張弘範是宋朝降將,一向敬重文天祥,先以賓客的禮節待之,後挾他一起入崖山,追擊南宋最後小皇帝趙昺。途中,張弘範便要他寫信招降南宋統兵元帥張世傑,文天祥怒言駁斥,憤而寫下《過零丁洋》而名垂千古。

    

陸秀夫(1236—1279),字君實,江蘇建湖人,三歲隨父母遷居至宋元戰爭對峙最前沿的江蘇鎮江,自小聰慧過人,七歲能詩善文,塾師曾在百餘蒙童中獨指陸秀夫說:『此非凡兒』。二十歲時與文天祥一道金榜題名。

   

 終宋一朝,黨派對峙。文天祥中狀元後被賈似道認作門生,而陸秀夫則被李庭芝禮聘為幕府,協助鎮守淮南,深得器重。後升任為李庭芝帳下參議官,主管機要。1275年,元軍大舉南侵,兩淮危急,李氏幕府帳下人員紛紛做鳥獸散,獨陸秀夫巋然不動,堅持帶兵英勇殺敵,李庭芝為之感動,將他鄭重推薦給朝廷,官拜禮部侍郎。此舉雖說讓陸秀夫暫時遠離了戰爭,卻使他煩惱不已。

  

 此後,元軍攻勢更加猛烈,西路軍首攻襄樊,守城大將呂文煥苦戰六年後獻城投敵,後來引導元軍順江東下,襲破江州、安慶。形勢已然岌岌可危!

   

1275年,迫於形勢,朝中權臣賈似道督師蕪湖,因夢想何談,便消極備戰,遭元軍拒絕後,勉強開戰,不想領兵大將孫虎臣懼怕張弘範,臨陣脫逃。宋軍群龍無主,在元軍巨大衝撞下士兵死傷八九,賈似道逃亡。蕪湖一戰,宋朝精銳盡失。元軍歇兵皋亭山,虎視臨安!

   

 然而,這時的南宋朝廷,朝政卻把持在賈似道的親信陳宜中手裡,此人膽小怕死,天生一個投降派。陸秀夫曾多次上書,請求到前線抗元保國,屢次遭拒。當年三月,元軍統帥攻下建康,臨安就在眼前。宋王朝立時一片混亂,見大勢已去,朝中官員樹倒猢猻散,左丞相留夢炎率先棄官逃跑,鑽進了元朝大營,後官封王侯。其他人競相效顰,紛紛逃離。無奈之下,太皇后要陳宜中出城談判,這小子怕被刑拘,半夜逃亡溫州而去。

  

 臨安城陷落後,皇帝兩個弟弟益王趙昰和廣王趙昺在不肯附逆的文臣武將裹挾下,也『駕臨』溫州。這其中就有兩個股肱臣子:陸秀夫和張世傑。

   

 張世傑,生年不詳,涿州範陽人,時任統軍將領。

    

經陸張二人磋商,打算重建宋室王朝,立益王為帝,趙昺為衛王。號召各地人馬緊急勤王,中興宋室。不想忽必烈絲毫不給宋朝喘息之機,欲要斬草除根。於當年11月,大批元軍進逼福州,張世傑無奈,率17萬官軍30萬民兵,護送皇帝趙昰入海逃亡,數月間,終無落腳之地,至1278年,年僅十歲的小皇帝趙昰病死,不少大臣又要各尋生路,此時陸秀夫挺身而出言:衛王趙昺尚在,宋朝還有機會。

   

 六月,行宮移至廣東新會縣南80裡的海中崖山。陸張二人分授左丞相和太傅,苦苦撐持危局。不想元軍此時分派出兩路大軍,由張弘範和李恆帶領,團團圍定水陸要道,切斷水源,水師直逼崖山,崖山上的宋軍只得吃乾糧、喝海水,大量病亡,戰鬥力及其微弱。

    

張弘範先是要火燒連營,卻被宋軍提防,計行不通。一怒之下,與李恆實施南北兩面夾擊。

    

1279年二月初六這天,烏雲擠壓樓船,風大浪急。面對漸漸逼近的元朝大軍,宋軍沉著應戰,做最後的掙扎。陸秀夫負責看護皇帝,張世傑負責指揮作戰。由於是背水一戰,宋軍趁早潮退去時,打退了元軍的首次進攻。待中午時分,忽聽元軍船上傳來鼓樂齊鳴,宋軍以為元軍是在飲酒作樂,失去防範。不想這正是元軍第二次的進攻信號,剎那間,伴隨著鼓樂齊鳴,四面元軍蜂擁而至,千艦合圍,此時狂風驟起,宋軍戰船桅頂檣旗紛紛飄落海面,張世傑見事態不好,大吼一聲,帶領親兵,率先殺向重圍。

  

 陸秀夫見情形危急,也不禁目眥盡裂,絕望之下,竟緊緊抱住驚恐的小皇帝。此刻艙外風雨正急,透過迷離的煙霧,一隻小船行近,船上一人大喊道:受張世傑之命,接轉小皇帝。但陸秀夫怕是敵人詭計,果斷擺手拒絕。接著他手仗寶劍,先是逼迫妻兒投海自盡,然後面對小皇帝雙膝下跪,拜了三拜說:「臣等不才,大宋中興之路絕矣,為不使陛下受辱,我君臣當為國死難!」

   

 那渾身發抖的小皇帝眼裡閃著淚花,似懂非懂的先是搖搖頭,接著點點頭,便輕輕爬上陸秀夫的後背。陸秀夫站起身,用白色綢帶將小皇帝和自己的身軀纏了一遍又一遍,然後一步一步走到船舷舵樓,放眼看了看四周正急的煙雨,縱身便躍向蒼茫的大海..這一躍當真撼動了天地,風更急,浪更大起來,四下裡的軍民見此慘狀,紛紛效仿,據後人統計,當日崖山海戰,大宋竟有十萬忠勇之士跳海殉國。

   

 當夜幕下奮力殺出重圍的張世傑聽聞陸秀夫縛帝殉難,不禁悲痛跪倒,仰望蒼天,大呼:天意嗎?也縱身跳進了滾滾波濤。

    

翌日清晨,一隊元兵押解著文天祥一步步來至海岸,海面上宋軍屍身枕藉、隨波搖擺,四下裡艦船殘破,血紅隨著浪花有節奏的拍打著沙灘,原也曾是宋將的張弘範手扶肋下寶劍,嘴角泛著冷笑。而失去自由的文天祥遙望著崖山,面沉如水,半晌,眼角滑落出一滴苦澀的淚珠。

                                             

                                     

相關焦點

  • 宋元最後一戰,十萬人跳海殉國,還有南宋後人跑到海外當皇帝
    崖山海戰中,南宋最後的皇帝,年僅八歲的趙昺在最後一任宰相陸秀夫的懷抱下,綁著玉璽跳入大海,南宋最後的趙氏後人自此斷絕。陸秀夫對小皇帝說:「事已至此,再無路可退,除了以死殉國,沒有別的選擇。」這一幕讓人想到了三百年後,明朝最後的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的老樹上隕落,都是炎黃子孫族締造的帝國,最後竟然都用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這不能不讓人惋惜。南宋遺民有沒有尋找過趙氏後人?
  • 歷史上陸秀夫抱著南宋皇帝跳海的時候,有十萬人追隨,這是為何?
    崖山一戰,南宋軍慘敗,左丞相陸秀夫見事情已經不可為,便先讓妻兒跳海,隨後抱著年幼的趙昺縱身一躍,宋數百年的國祚就此斷絕,這是華夏的歷史篇章中最沉重的一頁。首先聚集在崖山的南宋小朝廷,那些戰鬥的軍隊,便是對南宋最忠誠的存在了,即使最樂觀的人,也不認為南宋可以奪回故土,擊敗蒙古,很多人在那裡是求仁得仁的,另外靖康之變中投降的皇室人員,特別是女眷在北方悲慘的遭遇,也讓家眷們大都懷著必死的決心,宋朝文風昌盛,氣節的概念還是深入了人心的,種種原因,讓這南宋悲劇的最後一幕,充滿了感染力。
  • 南宋滅亡後日本舉國茹素?茹素不是為了南宋,而是因為真的窮!
    大約在十多年前,網上有一個段子,說1279年崖山海戰中,丞相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自盡,南宋滅亡了。消息傳到日本,日本舉國哀慟,向西遙跪三日,稱「崖山之後再無中國」,並從此以中華正統自居。看完之後第一反應是日本乃禽獸之邦,怎會行此仁義之事?原來這都是後人腦補的。
  • 南宋終於滅亡了
    自以為得計的南宋卻沒有佔到一毛錢便宜,反倒不得不面對蒙古人的虎狼之師。金哀宗說得一點都不錯,滅亡了金以後,宋便成了成吉思汗子孫們的新獵物。宋蒙之間的戰爭迅速展開,而且一打就是四十五年。不能不欽佩南宋的堅忍不拔。要知道,蒙古軍團在中亞滅亡花剌子模,在東歐滅亡基輔公國,在中東滅亡阿拉伯帝國可都沒花那麼多時間。沒錯,他們打的是世界大戰。
  • 南宋滅亡後,趙氏皇族結局如何?
    1276年初,元朝大軍兵臨南宋都城臨安。二月初五,宋恭帝正式宣布投降。自此,南宋在實體上已經滅亡。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多不幸,那麼南宋滅亡後,趙氏皇族結局如何呢?
  • 如果朱元璋早出生5年,他有可能會見到宋朝最後一位去世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年,此時南宋王朝已經滅亡很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有一位宋朝的皇帝才去世,此人就是宋恭帝趙顯。一、宋恭帝前傳趙顯,又名趙,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倒數第三位皇帝),有些讀者對他不是很熟悉,筆者先將趙顯之前的南宋歷史簡述一下。南宋和北宋是一脈相承的,北宋經歷「靖康之恥」後,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擄走,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出生天,在商丘建立南宋。
  • 棗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宋中後期民族英雄!
    殿前楹柱有對聯二副:「九月重陽白水重光重重照白水,三代尚文真人尚武尚尚唯真人」;「中興炎漢無意炎運漢運炎炎屬無意,大學明道靈山明德道德明明在靈山」。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黃火青:黃火青,湖北棗陽新市鎮楊莊村人。1926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三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 簡筆宋史:宋代18位皇帝列表及簡介 I 九州錚史
    哥哥趙匡胤駕崩後,38歲的趙光義「弒兄奪位」的質疑聲中登基為帝,即位後改名趙炅。在位期間,他繼承了太祖統一全國的遺志,恩威並用、利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納土歸附,後又親徵太原、攻滅北漢,基本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此外,他兩次親徵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雖然兩次均告失敗,但也彰顯了其驅逐外敵、收復失土、統一全境的強烈願望,也算的上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
  •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最後一位帝王的結局
    4、秦朝秦朝有三位皇帝: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秦朝實際上是在秦二世手上滅亡的,秦三世殺死趙高后,向劉邦投降。東吳最後一個皇帝是孫皓,晉武帝滅了蜀國後,大舉進攻吳國,兵臨石頭城,孫皓開門投降,被俘至洛陽,幾年後死在他鄉。魏國最後一個皇帝魏元帝曹奐,被迫退位,司馬炎繼承大統,改國號為「晉」。
  • 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蒙難,百年後金國滅亡,南宋是如何向金國復仇的?
    從此北宋宣告滅亡,曾經五胡亂華的恥辱再次上演,趙氏皇族被金人百般羞辱,讓兩位皇帝披上羊皮扮演牲畜在地上匍匐前進,後宮妃嬪更是難逃魔爪。 但是靖康之恥一直被南宋的君臣牢記心中,前有嶽飛收復河山,後有韓侂胄開禧北伐,一直到蒙古崛起,南宋聯合蒙古消滅了金國
  • 日本表面奉大唐為老師,背後卻視大唐為蕃夷,為南宋披麻戴孝純屬搞笑
    大約在十多年前,網上有一個段子,說1279年崖山海戰中,丞相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自盡,南宋滅亡了。消息傳到日本,日本舉國哀慟,向西遙跪三日,稱「崖山之後再無中國」,並從此以中華正統自居。看完之後第一反應是日本乃禽獸之邦,怎會行此仁義之事?原來這都是後人腦補的。
  • 宋衛王趙昺 投水殉國而亡 宋朝最後一個皇帝
    1276年2月,元軍攻佔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獲5歲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謝太皇太后因身體不適,暫居臨安)。他與其兄趙昰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及其母楊太妃等南宋遺臣的擁護下南逃,蒙古軍隊統帥伯顏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斬草除根,便遣張弘範、李恆等人追擊。當時他被拜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官職,判泉州。
  • 宋朝奸臣被美劇拍成民族英雄,網友:理由還真沒法反駁
    中國歷史上出過不少奸臣,然而細細數來,宋朝奸臣多達21位,《宋史·奸臣傳》是二十四史中所錄人數最多的一部。宋朝「盛產」奸臣,除了確有蔡京、秦檜等世人皆憤的巨奸影響惡劣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政見不合扣帽子。
  • 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王朝,卻培養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英雄
    細數中國上的王朝,每個朝代其實都有自己的骨氣,但是,也有在歷史上相對弱勢的王朝,有強漢,盛唐,大明,但是,也有弱宋,宋朝分為北宋南宋,可能北宋還好一點,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大臣們紙醉金迷,最終也是遭到外族的滅亡,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軟弱的王朝,也培養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英雄。
  • 滅亡宋朝的崖山之戰,陸秀夫背少帝投海,為什麼十萬宋軍卻投海殉國?
    這一開始一結束,囊括了宋朝的兩件定性事件,一個趙匡胤的黃袍加身為帝,拉開了轟轟烈烈的三百多年有宋一朝大歷史,一個崖山海戰,終結了浩浩蕩蕩的南宋朽敗頽勢。崖山之戰,又稱崖山海戰。發生在1279年,發生於南宋和元朝之間。在這場戰爭中,宋軍奮戰,被元軍打敗。元軍包圍了這座山。左派宰相陸秀夫背著7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死亡。年輕的皇帝就這麼死在海裡,南宋滅亡了。
  • 南宋帝陵的權葬制度與南宋帝陵墓葬的簡化
    南宋時期始終沒有實現光復宋室的夢想,一直到公元1279年蒙古軍隊佔領臨安城且南宋小皇帝被逼跳海生亡,南宋自此滅亡。南宋時期國家積弱,政府逐漸偏安一隅,到了南宋中後期政治腐敗、奸臣當道,吏治腐敗。陵區葬有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七位皇帝,加上宣祖,稱七帝八陵,另有祔葬二十二座後陵以及上千座皇室陪葬墓,構成一個極龐大的陵墓群。
  • 南宋滅亡後,日本因南宋滅亡而舉國吃素?其實這只是千年的誤會
    然而有一種說法,說這個南宋被蒙古滅亡之後,日本君臣感覺到中華文明滅亡了,非常悲痛,甚至日本國王齋戒三天,號召全國吃素,真有這回事嗎?您別說有的古人寫的書就說,日本為了南宋而全國吃素,這個恐怕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了,一方面咱們知道,古代中原強國雖然勢力非常強大,但是我國還真是從始至終沒有佔領過日本。
  • 同樣是被蒙古滅國,為何金國皇室遭到屠戮,南宋宗室卻被善待
    史書記載,崔立用37輛大車裝載著500多位金國宗室送往蒙古大營。 1234年2月,逃亡至蔡州的金哀宗完顏守緒上吊自縊,臨終前任命完顏承麟為金國下一個皇帝。 無奈蔡州城破,蒙古人攻入城中,完顏承麟與400位金國殘兵悉數被斬殺。還剩下一二十兵卒與金國首相完顏斜律虎,投入汝水河殉國。
  • 「長天碧水嘆瀰瀰」,《梅花詩》預言了北宋的滅亡
    接下來我們在解讀《梅花詩》第二首,看看邵雍在其中預言了什麼。(如果想了解《梅花詩》全詩,請查閱我的文章。)《梅花詩》(二)「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湖山一夢事全非」, 湖山為湖光山色,即美好的宋室江山。此文隱喻:平日耽於逸樂,不理朝政,不管江山的昏君,懵懵懂懂中,一夢醒來,大局已變,江山不保。
  • 朱元璋審理通婚案,意外揭開宋朝滅亡秘密,六百年後小偷改變歷史
    談到宋朝的滅亡,《宋史》有記載,到元軍攻佔廣東崖山時,年僅八歲的皇帝趙昺,以及陪在他身邊的陸秀夫、趙若和等人跳海死亡,崖山上的十萬軍民也一起跳海死亡,隨後南宋的滅亡進入了元朝時代。在六百年後的今天,即1984年,這段南宋滅亡的歷史發生了轉折,甚至連《宋史》都被迫改寫,那麼,到底是誰讓這段歷史被揭露,誰改變了歷史?一九八四年的一天,兩名便衣警察在福建漳浦縣一家小飯店吃飯時,聽見旁邊桌子上三個人喝酒說話,那三個人偷偷摸摸地說,寶貝還沒到,真難弄啊。二名警察認為三個人肯定有事,於是立即召集多名警力,將三個人控制並帶回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