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這富豪找了一些人想羞辱僧人一番(示意圖片:Sailko/維基,CC BY-SA 3.0)(局部)
劫數我曾祖父潤生公,曾在襄陽遇見一個僧人,他原來是明末流寇首領惠登相幕下的僚屬,講起流寇的事相當熟悉、詳細,大家聽了都感嘆人事都是在劫難逃。僧人說:「要我說,劫數是人自己所為造成的,並非上天所為。明朝末年,殺人姦淫搶掠的殘酷,就是連黃巢造反殺人流血三千裡,與之相比之下都不算什麼了。原因是明朝中葉以後,官吏都貪贓枉法,富豪劣紳都殘暴橫行,社會風氣民風習俗也都是奸詐,盜竊詐騙成風,無所不至。所以天下蘊積著怨毒嫉恨,上衝引起天神的憤怒,百多年來積下的冤毒怨憤之氣,一下子發作起來。從我所見所聞來說,遭到最殘酷的災禍的人,都是作惡最多的人。這能說是天命嗎?「那時我在流寇營中, 看見他們綁住一個貴族官僚的公子,要他跪在軍營帳篷前面。這些流寇當著他的面抱著他的妻子姬妾飲酒,還問這個公子:『你敢生氣嗎?』公子說:『不敢。』又問:『你願意做奴才嗎?』答說:『願意。』於是給公子鬆綁,叫他在旁邊斟酒侍候。看到的人中,有人感嘆,覺得於心不忍。有一個被困在流寇中的老人說:『我今天才明白因果報應了。』原來這個公子的祖父曾經調戲僕人的老婆,僕人發牢騷,被主人打了一頓,綁在槐樹上,讓他在旁邊看著主人和自己老婆睡覺。就從這一件事,可以以此類推其他了。」當時一位在座的富豪聽了這個僧人講的就說:「大魚吃小魚,老鷹抓小鳥,神佛不怒,上天不責,為什麼光是譴責人呢!」僧人轉過頭去對他說:「那些是魚類、鳥類,難道人是魚是鳥(畜生)嗎?」「大魚吃小魚,老鷹抓小鳥,神佛不怒,上天不責,為什麼光是譴責人呢!」「……難道人是魚是鳥(畜生)嗎?」(圖片:〔明〕繆輔繪《魚藻圖》軸局部)
富豪生氣地站起來走了。第二天,這富豪找了一些人來到僧人寄住的寺院,想羞辱僧人一番。誰知僧人已經離開了,只見牆上寫有二十個大字:「爾亦不必言,我亦不必說。樓下寂無人,樓上有明月。」
大家猜疑這是譏刺富豪暗中幹的壞事。後來,這個富豪終於出事,被滅了族。
佛說:人的一切都是人自己招來的,也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吧。
劉熥母親劉熥是滄州人,他母親生於康熙三十一年。到了乾隆五十七年,已經是一百零一歲了。依然身板硬朗,胃口也很好。皇上屢次頒布施恩的詔書,當地的差吏也想代她向官府申報,領取尊老的糧食布匹,她都堅決辭謝了。去年又要為她請求表彰,建立碑坊,她也堅決不同意。有人問她拒絕的原因,
老人感慨地說:「我是一個窮人家的寡婦,天生命薄;正因為我這輩子顛沛困苦才為神明憐憫,得以長壽。一求非分之福,那麼死期就會來啦。」
這老太太的見識非常高明。估計她這一生,絕沒有過份外的爭求,安身立命,順和著天意(涵養自然的和諧),知足者常樂,當然就能恬淡靜和地頤養天年,才能得以長壽啊。
源自:【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