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求如山,帶山,長的像雞,一身紅色的羽毛,還有四個頭,居然是魚!

2020-12-24 騰訊網

今天開始講山海經的北山山系的第一山系。求如錢和帶山是第一山系的第二座山和第三座山。

山海經是古人再探索自然遇到的新奇事物時,遇到無法理解的東西,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就勾畫處的一個在現代人看來光怪陸離的世界。

如果仔細閱讀山海經,可以發現,古人在探索自然中遇到種種困難,如吃人得野獸,可怕的洪水和各種疾病。古人,並沒有因此被這些困難嚇到,躲在山洞裡不敢出來。而是通過不斷得摸索,尋找自然界中對人有益的事物,想辦法克服困難。比如,吃了可以治某些疾病動植物,養了可以預防某些災難的異獸等等。

今天講的兩座山上就有幾種可以治病防災得動物。

在求如山上沒有草木,但礦藏豐富,山上有許多銅,山下有許多的玉石。

滑水河在這裡發源,向西流入諸(囟比)(pi)河。滑水河中有許多得滑魚,長的和鱔魚差不多,背部卻是紅色的,叫聲像是在彈奏琴瑟,吃了這種魚可以治療贅瘤。

河中還生活著許多的水馬,長的和馬很像,但前腳上有花紋,長的是牛尾,叫聲就像是人在呼喊。

從求如山像北三百裡是帶山,帶山上有許多的玉石,山下有許多的青碧一類的玉石。

山上有一種叫叫(月雚)疏(huan shu)野獸,長的像馬,頭上長著一隻像磨刀石般粗壯的角,人養它可以預防火災。

山上有一種叫鵸䳜(yi tu)的鳥,體型像烏鴉,身上長著五色的羽毛,這種鳥是雌雄同體,吃了它的肉不生癰疽病。

彭水河從這裡發源,水中有許多的儵(shu)魚,這種魚長相十分的隨心所欲,長的像雞,長著紅色地羽毛,長著三條尾巴,六隻腳,四個頭,它的叫聲和喜鵲很像,不知道山海經的作者是怎麼把它歸到魚類裡面的,可能是它生活在水裡吧。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快樂,忘記憂愁。這種魚的作用和酒差不多,或者是和某些上癮的物質出不多,不知道吃了對人有沒有危害。

喜歡文章的點個關注,謝謝。會持續更新山海經內容。

山海經原文如下:

又北二百五十裡,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pi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裡,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可以闢火。有鳥焉,其狀如烏,五採而赤文,名曰鵸鵌,是自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中多鯈(tiao)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相關焦點

  • 青丘九尾狐,灌灌人面魚,《山海經》山經,青丘山之旅
    昨天取消了基山行程,歇了一天,隊員們滿血復活。今日凌晨即走起,一路向東,直奔青丘山。行約300裡時,遠遠地已能看到基山之巔。我們不由得想起眼睛長在脊背上的「羊」,還有三顆腦袋的「雞」,胳膊上瞬間生出一層雞皮疙瘩,同時又感覺那基山充滿了神秘氣息。
  • 山海經|舌尖上的異獸
    狌狌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異獸,記載於《山海經》,形似猿猴。狌狌是神奇的野獸,傳說他通曉過去的事情,但是卻無法知道未來的事情。狌狌: 獸類,或叫做猩猩,形狀像長毛猿的獸類,長有一對白耳,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據說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
  • 現實中的山海經神獸居然真的存在?
    【解說】:䮝屬山驢類,是一種四角怪獸,樣子像羚羊,卻長著四隻角,馬的尾巴,其足有距,喜歡盤旋而舞,其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居暨【解說】:居暨是一種鼠形小獸,形狀像刺蝟卻渾身長著紅色的毛,發出的聲音如同小豬叫。鬿雀
  • 【長見識】有人把《山海經》裡面的神獸給拍出來了
    【經文】 《北次三經》:歸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解說】:䮝屬山驢類,是一種四角怪獸,樣子像羚羊,卻長著四隻角,馬的尾巴,其足有距,喜歡盤旋而舞,其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經文】 《北次二經》: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其獸多居暨,其狀如匯(wèi)而赤毛,其音如豚。【解說】:居暨是一種鼠形小獸,形狀像刺蝟卻渾身長著紅色的毛,發出的聲音如同小豬叫。
  • 九尾狐狸、長人臉的魚……難道古代有核輻射?
    山海經原文從亶爰山再往東三百裡,就是基山,山的南坡盛產玉石,山的北坡生長著很多奇怪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它的形狀像羊,但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更奇怪的是它的眼睛長在背上,這種野獸名叫猼訑。人如果穿戴上它的皮毛就會不產生恐懼心。
  • 攝影師拍攝出了《山海經》裡面的神獸.
    【經文】 《北次三經》:歸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解說】:䮝屬山驢類,是一種四角怪獸,樣子像羚羊,卻長著四隻角,馬的尾巴,其足有距,喜歡盤旋而舞,其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經文】 《東次四經》:北號之山有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解說】:鬿(音其)雀是食人怪鳥,集雞、鼠、虎三牲特徵於一身;樣子像雞,白腦袋,卻長著鼠足虎爪。
  • 《山海經》裡面的神獸原來長得這個樣子.
    【經文】 《北次三經》:歸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解說】:䮝屬山驢類,是一種四角怪獸,樣子像羚羊,卻長著四隻角,馬的尾巴,其足有距,喜歡盤旋而舞,其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經文】 《北次二經》: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其獸多居暨,其狀如匯(wèi)而赤毛,其音如豚。【解說】:居暨是一種鼠形小獸,形狀像刺蝟卻渾身長著紅色的毛,發出的聲音如同小豬叫。
  • 山海經食譜,泰器山,味道酸酸甜甜長著翅膀的飛魚,想不想吃?
    泰器山是西山山系,第三山系的第六座山,在鐘山西面四百八十裡的地方。 觀水河從泰器山發源,向西流入流沙河。這裡的流沙河不知道是不是西遊記裡面,沙悟淨所居住的流沙河。個人感覺西遊記的作者應該有所借鑑山海經中的名字。
  • 有人把《山海經》裡的神獸給拍攝出來了
    【經文】 《北次三經》:歸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解說】:䮝屬山驢類,是一種四角怪獸,樣子像羚羊,卻長著四隻角,馬的尾巴,其足有距,喜歡盤旋而舞,其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經文】 《東次四經》:北號之山有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解說】:鬿(音其)雀是食人怪鳥,集雞、鼠、虎三牲特徵於一身;樣子像雞,白腦袋,卻長著鼠足虎爪。
  • 有人把《山海經》裡面的神獸給拍出來了
    【經文】 《北次三經》:歸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解說】:䮝屬山驢類,是一種四角怪獸,樣子像羚羊,卻長著四隻角,馬的尾巴,其足有距,喜歡盤旋而舞,其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經文】 《北次二經》: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其獸多居暨,其狀如匯(wèi)而赤毛,其音如豚。【解說】:居暨是一種鼠形小獸,形狀像刺蝟卻渾身長著紅色的毛,發出的聲音如同小豬叫。
  • 山海經,譙明山,涿光山,一個頭十個身子的魚,味道如何?能治什麼病?
    今天講的譙明山和涿光山上就有幾種是山海經作者遇到困難了,以山中動植物為基礎,想像出的異獸。 譙明山是北山山系第一山系的第四座山,在帶山北面四百裡的地方。這裡是譙水河的發源地,向西流入黃河。河種有一種何羅魚,一個頭上長者十個身子,叫聲像狗叫,吃了它可以治療癰腫病。
  • 《山海經》人魚,林羚,泰坦鳥,不知道還有什麼讓我們驚奇的怪獸
    上期我們說了一些《山海經》中的怪獸,至今我們生活中還存在的,這一期我們繼續來聊聊山海經中的怪獸。我們都知道《山海經》中描述了大量離奇古怪的動物,這些怪物現在還有的寥寥無幾,那麼那些怪獸在以前是否真的存在過呢?我們來看一看。
  • 誰把《山海經》裡的大怪獸畫得這麼中國風?
    【解讀】鰼鰼魚是一種飛魚,雖名為魚,但外形長得像喜鵲,叫聲也像喜鵲,有十隻翅膀,所有的魚鱗都集中在羽毛的頂端。將鰼鰼魚養在家中,可以防止火災發生;如果食用這種魚,還可以治療黃疸病。與陵魚相對應的還有鮫人,其眼淚能化成珍珠,見於晉代幹寶所著的《搜神記》,「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4.儵(tiáo)魚「(帶山)彭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 妖怪還能長這樣?《山海經》最美圖鑑來襲
    《山海經》中記載,鸚鵡外表像貓頭鷹,有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舌頭,像人一樣可以說話。6、應龍生活在發源於禱過山的泿水中,魚身蛇尾,頭像鴛鴦鳥的頭,吃了它的肉可以不生腫痛,還可以治癒痔瘡。14、精衛大家熟知的精衛填海的故事就最早記載於《山海經》:傳說炎帝的女兒名叫女娃,在東海中溺死後化為精衛,頭部有花紋,嘴巴是白色的,爪子是紅色的,每天銜樹枝發誓要填平東海。
  • 《山海經之南山經》——異獸篇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譯文】座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甦,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 山海經最美妖怪大盤點,西王母無緣上榜,最後一個就是美女的代名詞
    一、鹿蜀《山海經南山經》記載,「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鹿蜀的形狀像馬,面部呈白色,尾巴像老虎一樣是紅色,聲音就如歌謠一般,能讓人多子多孫的神獸。馬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動物,何況是鹿蜀這種面白尾紅有特色的馬兒,加上它的聲音像歌謠一樣好聽,還能給人帶來多子多福的好運氣,鹿蜀能夠進榜單當之無愧。
  • 誰把《山海經》大怪獸畫得這麼中國風
    3.䑏疏(huān shū)「又北三百裡,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可以闢火。」【解讀】帶山上有一種像馬的怪獸,頭上長有一角,和磨刀石相似。這種怪獸的名字叫䑏疏,可以避免火災發生。
  • 《山海經》中那些真實存在的異獸:古人對地球的了解遠超我們想像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翻譯: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鶴,但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它出現的地方就像著火了一樣。而火烈鳥經常一隻腳站著,遠遠看去就猶如只有一條腿;而且火烈鳥羽毛的顏色是根據食物的礦物質而變化的。而且一大片一起飛起來就好像著火了一樣。
  • 看完《羋月傳》,告訴你《山海經》裡的開明獸長啥樣
    為解開這開明獸之謎,柒哥也去翻了翻《山海經》,就像《羋月傳》裡說的那樣,《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巨大的崑崙有九道門,守門的就是開明獸,它們具有相當勇猛的性格,身體像巨大的老虎,有九個頭並且長著人臉,但是表情肅穆,始終瞪大眼睛環視崑崙,不讓任何異常生物進入崑崙,保護了崑崙的和平安寧。長得確實夠嚇人的,看下圖。
  • 長著牛頭的魚,九隻尾巴的羊、三個腦袋的鳥是多麼神奇!
    《山海經》記載:杻陽山往東三百裡,有一座山名為柢山。在這裡有一種集鳥、獸、魚、蛇四種動物特徵於一體的一種怪魚,名叫鯥(lu陸)。它的體型像牛,叫聲也像牛,長著蛇一般的尾巴和鳥一樣的翅膀,其中翅膀長在兩肋之下。後世有人還說它有著牛蹄一樣的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