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正是採摘葡萄的最佳季節。甘孜州得榮縣因都壩葡萄基地,響起咔嚓咔嚓的剪刀聲。成串的赤霞珠,正在經歷採摘、運輸、加工,並將釀成口感極佳的得榮特產——C-47高山赤霞珠乾紅葡萄酒。
此刻,遠在千裡之外的成都青羊,圍繞太陽穀葡萄美酒、莫木村冷水三文魚、因達村蜜蜂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的現場推介會,同步搬上了峨影·1958的院線大熒幕。
9月30日,以青羊對口支援幹部為題材的扶貧微電影《消失的媽媽》首映禮舉行。青羊對口支援幹部「張文麗」在回蓉推薦當地優質農副產品時發現母親莫名消失……影片末尾,「張文麗」和母親出現在了直播鏡頭前,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用心用情講述精準扶貧的青羊故事。
故事主人公「張文麗」帶貨的葡萄酒,是成都青羊援建甘孜州得榮縣重點項目。青羊區每年撥出援建資金,把釀酒葡萄產業基地建設作為對口支援得榮的重大產業化項目,迄今已總計投入3000萬元,助推得榮縣構建釀酒葡萄全產業鏈。如今,得榮縣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已達到5260畝,葡萄產量達到734噸,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
這部由青羊區委統戰部、青羊區婦女聯合會、青羊區扶貧攻堅和對口援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拍攝的微電影,也是對20餘年間青羊不間斷幫扶這片土地成果的一個縮影展示。今年2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導,甘孜州得榮縣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脫貧背後,凝聚著一批批青羊對口支援幹部的汗水與心血。」談及拍攝初衷,青羊區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對口幫扶得榮,從資金到技術,從物力到人力,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來自青羊的幫助。歷經20載艱辛付出,無數前赴後繼的青羊對口支援幹部的共同努力,讓這片曾因環境所限而落後於時代發展的土地,再度重現生機與活力。
在這場對口支援接力中,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家庭等因素,女性對口支援幹部更顯勇氣和擔當。來自青羊區婦幼保健院的兒科醫生餘楊鴛就是第五批青羊對口支援幹部隊伍中的一員。2019年,她在青羊區對口支援的得榮縣擔任對口支援醫生,與那裡的孩子們和醫護同行為伴。2020年開頭,她又是首批進入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成為抗疫戰線中的「娘子軍」。
「扶貧戰役中,青羊巾幗不讓鬚眉。」青羊區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送「衛生健康包」,保護婦女兒童權益 ,精準產業幫扶、教育醫療衛生,青羊女性發揮「半邊天」作用,在脫貧攻堅事業上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和夢想。
精準扶貧,是國家大政。政策豐餘,還需要更多像「張文麗」、餘楊鴛一樣的基層幹部的落實。
作為青羊區第五批對口支援隊幹部的周平於2018年7月進入得榮縣因達村後,因地制宜思考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後,這個從城裡來的柔弱女子決定帶領當地村民一起養蜂蜜,幫助村民脫貧增收。「我們把產品定位在中端略高端,由成都的設計團隊打造產品整體風格。」周平介紹說,她們成立了「得榮縣布姆白登蜜蜂養殖合作社」,推出「網紅」高山蜜,產品供不應求。巧合的是,蜂蜜的品牌名稱「布姆白登」在藏語裡是「七仙女」的意思,周平也和其他駐村幹部加上鎮上的女幹部央金、次仁拉姆、農技員張明月等,剛好也是7名娘子軍。這支得榮縣「娘子軍」計劃把蜂蜜的收購範圍擴展到全縣,讓更多的群眾受益。
得榮縣奔都鄉莫木村,幾千尾魚苗在溫度適宜的高山溪水裡遊來遊去,開發的樹屋酒店等鄉村旅遊,節假日生意爆棚。這項結合當地特色引入的產業項目,是青羊對口支援駐村幹部李慶傾力幫扶的夢想。在摸底調研中發現該村山水獨特,四季水量不減,通過集思廣益,發展「鄉村旅遊+漁業生產」,建成甘孜州第一個冷水魚項目,用優質項目帶動當地居民脫貧致富。
「青羊對於得榮縣的幫扶不僅是經濟上,結合當地特色引入適合產業並落實到具體項目上,為得榮縣脫貧摘帽提供有力支撐。」青羊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口支援得榮縣,按照「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要求,青羊重點聚焦就業保障、產業促進、教育醫療、人才援助等領域,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6億元,實施對口幫扶項目64個,分別實施「教育惠民行動」「健康惠民行動」「人才惠民行動」等,有力促進對口援建各項工作推進,助力得榮縣實現脫貧摘帽。
葡萄酒、樹屋、冷水魚,野生蜂蜜等,這些產業項目已經在得榮縣開始產生實質性的效應,正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