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 淵明元是菊花精

2021-03-01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菊花,常常被文人用來表達自身的高潔。屈原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以服用高潔的菊花比喻自己的修身潔行。  歷代都有文人學士歌頌菊花,或歌頌菊花的凌霜不凋,或歌頌菊花的恬淡自處,但陶淵明的菊花詩,卻是無人能出其右,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將菊花這一植物,劃入了自己的領地,有詩言:「陶公沒後無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羅隱《登高詠菊盡》),可見陶淵明與菊花淵源之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句詩,出自《飲酒》(其五)。  這首詩的情景意,大概可以用「偶然無心」來表示。採菊是偶然的興起,東籬有菊,遇而採之;見南山也是無心之見,轉轉悠悠,忽見南山;此時飛鳥偶然飛過,茫茫然中蛻化出無限詩意,投射著陶淵明在解脫世事紛擾之後精神獲得歸屬依託、一片寧靜歡暢、怡然自得的心情。
  陶淵明之前也有人採菊,西晉陸雲言「思樂芳林,言採其菊」(《失題》),東晉袁宏有《採菊詩》,王羲之有《採菊帖》,但直到陶淵明,採菊才獨絕千古。從此之後,提到採菊、東籬、南山,就聯想到了陶淵明。  陶淵明之後也有人採菊,唐代戴叔倫言「採菊上東山,山高路非遠」,南宋陸遊言「採菊還挼卻,空餘滿袖香」。但許多採菊詩,話語之中難離陶淵明,如南宋王十朋《採菊圖》,首句便寫「淵明恥折腰」,描寫的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圖景;張栻的《採菊亭》,首句是「陶公千載人」。杜甫《秋盡》言,「籬邊老卻陶潛菊」,更是直接而明確地用陶潛菊來指稱菊花。楊萬裡有一首《賞菊》詩這樣寫道:「菊生不是遇淵明,自是淵明遇菊生。歲晚霜寒心獨苦,淵明元是菊花精。」將陶淵明直接視為菊花精。這樣的榮譽,無論是陶淵明還是菊花,大概都願意吧。
  無疑,陶淵明成了菊花的知己。他愛菊花的色彩,「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飲酒》其七);他愛菊花的芬芳「芳菊開林耀」(《和郭主簿》其二);他愛菊花的傲骨,「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和郭主簿》其二);他也愛菊花的藥效,「菊解制頹齡」(《九日閒居》)。他對菊花的方方面面都表達了欣賞的態度,用飽含讚嘆的情感去詩意地描繪,這個知己做得很徹底。  陶淵明已經成為一個永遠不會令人厭倦的話題,文學家不斷地吟詠他、使用他的典故,畫家們不斷地描畫他,而無論詩詞還是畫作,都缺不了菊花。菊花,是陶淵明人格的顯現與象徵。可以這樣說,陶淵明將菊花人格化,將菊花素雅、淡泊、高潔、悠然的形象與自己的志趣自然結合,而掀起了後人將菊花視為君子之節、逸士之操的風潮。陶淵明之後,東籬之菊就成了君子之花,代表著孤標傲世,代表著疏野頑強,更代表著隱逸安閒、返璞歸真,成為古今文人用來寄託情懷、抒發己意的經典意象。(施希茜)

那些年令人望而卻步的景區高檔會所,如今什麼模樣?

▲一波萌圖告訴你:這些經濟活動莫插手,插手必被"捉"

▲收取出嫁管理費、向低保戶索要"辛苦費"...8月通報101起侵害群眾利益問題

換屆選舉進行時,這9件事"沾不得"

相關焦點

  • 《人間草木》:人間草木總關情
    導語最近,《風味人間第二季》終於在廣大吃貨的千呼萬喚中閃亮登場。播出第一集後就以9.6的高分登上豆瓣「華語口碑劇集榜」榜首位置。關於食物、關於吃,陳曉卿總能抓住觀眾眼球,也總能準確擊中大家的「要害」。可以說,陳曉卿是當代中國美食屆的翹楚。
  • 《閒情賦》與淵明的女性觀
    作為淵明第一粉絲的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收羅天下,編了淵明的集子,廣惠後世,我們自然應該感激。就揚雄所言,「勸百而諷一」,正是漢賦的普遍狀況,包括司馬相如、揚雄自己等作賦大家。淵明既然作賦,模其體制也不奇怪。
  • 人間草木,最是深情
    其實漸漸就會知道,天底下最無情的絕非草木。如果感覺疲憊不堪,不妨出去走走,感受自然的偏愛。開車一路向南,清晨的光朦朧微弱,一縷縷,漸漸連成片,撲面而來,心也漸漸回暖。北方的樹木在冬天裡一片墨色,一片灰,深深淺淺,不變的是冷峻或挺拔,或枝枝叉叉四處伸展。
  • 淵明故裡:桃花正旺菜花薰 ,陶潛喊你玩古風
    >誰抵淵明酒半樽。淵明故裡!      那兒很近,桃花正旺,油菜花正開,消遣你疫情之下的心情,再好不過。,地處紹興柯橋區齊賢光明居,以淵明文化為核心,致力於打造現代鄉村旅遊目的地和鄉村振興示範地。      作為紹興首批3A級景區村, 2020年,這裡將秀出三個動作:一是深挖淵明史料,增添文化厚度;二是以淵明文化為研學重點,組合農事、手工等體驗課程,豐富研學內涵;三是提升環境品質,推出藕粉、荷葉茶、淵明玩偶等特色文創商品,滿足遊客多方需求。
  • 人間草木—金茶花
    外一個你  人間草木
  • 若有來生,願為草木
    草木自然純淨,給人以安慰 對理想生活的想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其中肯定有一項,與草木有關。 世間草木,可愛者特別多。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林和靖,梅妻鶴子;周敦頤,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蘇東坡,寧願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草木含情?是人多情。
  • 淵明詩歌節:有靈魂,才與眾不同
    擊鼓傳花,現場作詩,就更熱鬧了。
  • 慢慢讀《人間草木》能讓心情沉靜下來 心裡有幸福感 甜甜進入夢鄉
    ——汪曾祺讀這部《人間草木》我可以說完全如此踐行,每天下班回來煮一杯果茶,然後慢慢讀他的文字,就能讓心情沉靜下來,心裡有幸福感,最後甜甜地進入夢鄉,突然覺得生活原來這麼多滋多味。這本書分為四輯:人間草木、夏天的昆蟲、故鄉的食物、無事此靜坐。
  • 《人間草木》:看汪曾祺如何用平淡文字,來描述人與人的深情之美
    若問人間有什麼能夠抵擋生活之苦的,莫過於「真愛」二字。因為真愛,就是一柄利劍,能夠刺穿一切的不美好。護住人性之美,護住人性之純。——認真的小燦汪曾祺師從沈從文,學得一身好本領。他寫的文章風格和沈從文極其相似,多是歌頌美好。
  • 羲之籠鵝 子猷種竹 淵明愛菊 青蓮醉酒 懷素書蕉
    淵明愛菊                  (淵明愛菊  吳友如畫)陶淵明,東晉詩人,厭惡官場,不願為五鬥米折腰,菊花可以說是他的象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的恰是他作為田園隱士的高情遠致。
  • 生命緲若微塵,人生如草木一秋
    俯瞰煙火人間,萬物遵循自然規律,安穩地成長。人的生命,與萬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塵。人生是什麼?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於古老的庭院銜泥築巢。是在清涼的夏季,看滿池蓮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長。是在風起的深秋,看一枚落葉,安靜地趕赴美麗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跡在荒寒的山林。
  • 8部高分紀錄片裡的人間草木▸藝薦◂
    用味蕾品味過她們的果實用鋤頭改善過她們的生活用鐮刀收割過她們的生命但我們中的大多數對她們其實一知半解夏意漸濃,萬木蔥蘢小編精選了8部關於植物的中外優秀紀錄片與你分享人間草木的故事而中國傳統文化裡,原本就有「多識草木鳥獸之名」的聖訓和「寓情草木」的文學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說,從中國植物的角度講好中國故事,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近兩年,央視推出了好幾部有關植物的中國原創紀錄片,比如2019年播出《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花開彩雲南》,以及前不久剛播完的《花開中國》等。
  • 讀書會 | 草木十二韻·馮倩麗的詩歌與自然
    從未名湖到綺色佳 草木葳蕤 歌聲清亮倩麗重返紅四樓 與君共話「草木之韻」可能性在邊界蔓生我不是這所花園中最美的花但是我的存在證明了這裡的多樣性當我來到門前,門內的人沒有拒我千裡他告訴我前路艱難,也邀我共同前行        多識草木之名的人不難發現,植物的中文名總是妙趣橫生
  • 草木深| 元藿蘘荷茗荷:步履不停
    回到濟南,熱愛植物的傑同學給我發了個連結,告訴我這是元藿,學名蘘荷。哈,終於知其名,謝謝杰同學!太高興了。然後就明白了老婦人說的名兒是「陽藿兒」或者是「元藿兒」,被我音譯成了「養活兒」,更開心的是知道了這是花蕾,遂遺憾丟掉了那些花蕾,不然,我的花食記裡又多一樣好吃的花呀。
  • 草木有本心
    記起唐人張九齡有詩云:「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原來,草木非人,卻有「心」。蘭逢春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都是源於它們草木的本心,並不是為了要博得美人欣賞。我忽然就懂了那棵寶石花、那片石菖蒲,它們都順應著自己的本心,寂靜歡喜,默然生長,它們的世界從來都不需要我們承認。
  • 草木之心
    我最近特別迷戀莫非老師的公眾號,莫非老師喜歡所有的草木,喜歡每一片葉子,一片蟲子吃過的葉子,在他眼裡都是最完美的,春的芽兒,秋的葉,甚至是枯萎的枝幹,在他的眼裡,在他的畫裡,在他的詩裡,都是那麼美好。  我總覺得,他應該有棵草木的心。溫潤的,溫暖的,平靜的,安然又淡然的……   沒看到他的作品之前,那段時間,我正憂傷。
  • 汪曾祺《人間草木》: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其實他反而是最貼近人間煙火的,樸實和俗氣是兩碼事。初看覺得他像道家,等到再細細品味來,他更像是儒家,中國式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傳承者。與其說他像天上的雲,不如說他像一棵原野上的樹,樹冠伸展在空中,自由自在,訴說著詩性自然的真理,有一種石濤般獨往獨來不隨流俗的傲氣。
  •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心如止水鑑常寧 見盡人間萬物情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 人間草木深||土裡刨食(吉林韓少君、劉美松、空城、杜小嫵、卞良、忽必烈烈、林一葦)
    祖母,我走在您出生的村莊田野上的菜籽與鳥鳴豐滿用我明亮的雙眼看它山坡、草地的流水聲共同撫養著那頭水牛野花包圍了牛角黑山豬的糞便像金子一樣發光祖母,在董家嶺聶家我動情於這樣的四月白色的鴿子在身後飛了出來停在屋頂上我身體裡的溪流與這裡的草木呼應
  • 草木上海·鳳棲梧桐|給孩子最好的四季萬物啟蒙11月2日
    在古人眼中,梧桐是有靈性的草木,它通明神諭,感知宇宙,呼應時間的能力特別強,擔負著上蒼賦予它感知秋風的神聖使命。所以只有梧桐落下第一片葉之後,人間草木才會紛紛效仿,以枯枝、謝花、落葉等不同方式,報告人間秋天的消息。故而,梧桐大有王者風範,所以四川白帝城矗立的「三王碑」上,梧桐以「樹王」的形象出現,而其他二王分別是「花王」牡丹和「鳥王」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