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志到跨性別,《翠絲》讓男人變成了女人

2021-02-17 娛理

跟約好了似的,華語LGBTQ題材電影在臺灣院線和金馬影展上扎堆出現——

還在檔期末尾的《紅樓夢》,拍的是西門紅樓同志圈的「環肥燕瘦」。

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共8項金馬提名的《誰先愛上他的》,則是因保險賠償金而起的同志老公的紛亂身後事。

讓上屆金馬影后惠英紅入圍最佳女配角的香港電影《翠絲》則聚焦了一個本不該建立起來的家庭。

作為華語影壇第一部「跨性別」題材的電影,沒有像《誰先愛上他的》一樣有「死者為大」作為掩護,《翠絲》裡面的家庭是因不夠溫情而迎來的崩裂。

但實際上,《翠絲》已經比「同志」往前一步,涉足的是更為複雜的跨性別議題。

【劇透預警,介意繞行】


在《翠絲》之中,「誰先愛上他的」這樣的問題太好解答了。

因為姜皓文扮演的男主人公大雄本身就是男兒身、女兒心,並早在學生時代便與同志死黨阿正互相傾慕。

奈何時代所限,阿正遠赴國外成為一名戰地攝影師,並與男友阿邦在英國成婚;

大雄則礙於世俗壓力組建了一個正常的家庭,兒女成雙、事業有成。

然而經年之後,阿邦抱著在戰地去世的阿正的骨灰來港,打亂了大雄所有的平靜生活,並再次勾起其對自己性別身份的坦誠審視。

姜皓文

沒錯,這似乎正是一部港版的《丹麥女孩》,也是傳說中第一部以"跨性別"為題材的華語電影。

縱觀全片,最大的觀感就是坦誠和舒服。

影片以阿邦及昔日的粵劇花旦打鈴哥(大雄等人在年少時遇見的跨性別者)為線索式人物,將大雄的當下生活與少年回憶精心而自然地組接起來,串聯起大雄貫穿大半生的性別認同困局。

其中戲院一場戲,惠英紅飾演的粵劇演員安宜唱罷,當年的花旦打鈴哥登臺,引得大雄相認,接著回憶姍姍而來...

這一系列的編排早已把全片的核心衝突貫通,其節奏又是非常的流暢自然。


惠英紅

加之影片對跨性別議題及其坦誠的關照,著實令人動容。

想像一下,一向以俊朗硬漢形象示人的「黑哥」姜皓文,脫下西裝毫不猶豫地展示他貼身的女性內衣,你就知道《翠絲》在展現跨性別議題上是多麼坦誠了。

片中人物對跨性別與同志議題直截了當的討論,以及變裝秀、自慰工具等內容的呈現,似乎都告訴我們:

從同志到跨性別,《翠絲》完成了華語影像的第一次科普式呈現。


黃河所飾演的阿邦攜帶「老公」阿正的骨灰回港,卻遭遇骨灰難以入關的尷尬。

在大雄的幫助之下,政府議員甚至介入此事,藉此機會推進香港同性議題。

這是電影與當下議題的直接對接:

據香港終審法院7月4日對著名的QT案的裁定,外國同志可以為在外國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申請受養人籤證。

同志倡議者對裁決表示歡迎,視之為香港同志運動的裡程碑。

戲裡戲外如此對應,《翠絲》的意指著實明顯,甚而讓影片有了濃濃的戰鬥與宣教意味。


阿邦錯認大雄為阿正的初戀情人,而大雄在糾結之下終於自曝秘密:

他並非與阿邦、阿正一樣是同志,而其實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是女人。

對此,片中的各路人馬都持有不同的態度,他們幾乎就代表了跨性別議題大潮下的眾生相。


大雄血氣方剛的兒子立賢在平日裡對母親的迂腐極為不滿,可當跨性別的故事降臨到自己的家庭,他也緊張、退縮了——

這正是現實中事不關己時嘴炮連篇的表面派。

立賢的刺青師女友大聲斥責,而大雄的直男死黨阿俊則毫不見外地繼續支持著朋友——

這才是對跨性別及同志議題真正支持愛護的新一代直男直女。

而一直勸說大雄勇敢做自己、大膽做變性手術的阿邦,則將是這些潮流中的生力軍。

當然,那個最後與變性的大雄無奈離婚的太太安宜,則是過去所有性向壓抑史背景下的受害者代表。


惠英紅

但《翠絲》足夠稱得上是港版《丹麥女孩》了嗎?

其實還差得很遠。

影片的總體立場似乎足夠堅定,可片中人物卻往往迎來面目模糊的時刻。


一個對自己跨性別身份擁有清醒認知的人,卻與自己初戀情人的同志老公接吻,並在最後發生性關係。

如果年少時對阿正的愛是少不更事,可經年之後在阿邦上的淪陷卻實在說不過去了。

在大雄的性別身份認同如此堅定的情況下,其對男性的情感卻流於搖擺的境地——

他愛的就應該是直男呀!

可見,影片在處理大雄這一關鍵人物的情感時,還是栽了跟頭。

在影片製作者的潛意識中,同志與跨性別者的分野依然處於模糊地帶,甚至易裝與跨性別也往往混為一談。

更直接的原因是,《翠絲》中的大雄沒有《誰先愛上他的》中「小王/小三」那樣的角色作為明確的情感依託,少了那些落到實處的對手戲。

曾經的戀人阿正已逝,阿邦則虛無縹緲…沒有明確著力點的姜皓文,只能把重心放在自我的突破與對親人們的攤牌之上。

可是這兩者本身,又被影片割裂了。

親人們缺席了大雄在影片後半段與友人們共處的漫長自我認同過程,卻又在他決定成為女人後一個個突兀地跳進敘事線中做表態,這實在是劇本的硬傷。


相比之下,《丹麥女孩》才是將這兩者融混一體的佳作。


《丹麥女孩》

跨性別者在與親人的互動之中推動著自我認同的階段性發展,這使得一切轉變都使人信服。

回過頭來,《翠絲》中大雄與打鈴哥、阿邦等人的相處敘事段落,其演進皆流暢自然。

打鈴哥、阿邦在大雄找回自我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至夜店尋歡一段,酣暢淋漓。

可當劇本把這些輔助主角成長的作用一股腦給了他們,留給家人之間的則必然是極為戲劇化的衝突。


於是「黑哥」「紅姐」對吼飆戲,「紅姐」憑著早先戲份的情緒積累及其自身紮實的演技完全佔據了上風,成功提名女配、再戰金馬。

可惜的是,劇本讓姜皓文處於一個不利於發揮演技的位置上。

家庭爆發一場戲,聲嘶力竭是難以表演出大雄內心的複雜層次的;其早前獨處時的自殘戲份等,又見其對劇情節奏的破壞作用。

同時,姜皓文在前半段的「女氣」過少,放飛自我後的「女氣」又出人意料得重,前後的強烈割裂感讓觀眾也無所適從了。

相加之下,為影片做出巨大「犧牲的」的姜皓文反而沒得到任何金馬提名。


影片的立場無罪,而過於直白的目的袒露及戲劇化的呈現,卻能擊毀一部影片的些許立場。

同志與變性者的性愛如此,用外國人的搭訕來證明一個老年變裝者的魅力也是如此。

創組者們這些想當然的設置,往往讓本有鋒芒的跨性別群體反而再次陷入程式化和刻板印象的境地。

2018年的坎城最佳處女作《女孩》已經在展示變性者對自己新身體的漫長認同了;


《女孩》

2018年的《翠絲》則還在變性後的故事上囫圇吞棗,仿佛家人同意了、兒子開明了、有同男性的性愛了,就把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影片最後的溫情敘事,實在是簡化了變性者的實際處境,反倒失去了真實性。

平心而論,大雄在經年之後去看前期安宜的演出確實令人動容的;

可他仍要從母親那裡借來一個姓名「翠絲」,以在形式上獲得來自長輩/傳統世界的認可,這在影片立場的傳達上其實是弱之又弱的。

《翠絲》有價值、有意義,但這第一部「跨性別」題材的華語電影,遠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由「玩兒電影」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界面又改版了,

為了避免大家錯過我們的推送,

已經把微信更新為最新版的朋友,

可以考慮把我們公眾號設置星標哦。

先點擊公眾號頭像和名稱進入主頁。

然後按照如下操作就可以了。

沒有星標選項,

點擊【置頂公眾號】的選項,

效果是一樣的喲。

相關焦點

  • 從同志到跨性別《翠絲》:本是女嬌娥,偏生作男兒漢
    作為華語影壇第一部「跨性別」題材的電影,沒有像《誰先愛上他的》一樣有「死者為大」作為掩護,《翠絲》裡面的家庭是因不夠溫情而迎來的崩裂。但實際上,《翠絲》已經比「同志」往前一步,涉足的是更為複雜的跨性別議題。
  • 電影:《翠絲》,中年人夫滿布荊棘的跨性別旅程
    《翠絲》有個非常切合時事的主題:身為一個人,我們究竟能否自在無礙的做自己?如果做自己會影響到別人甚至傷害你的家人、朋友,你還要不要做自己?在今年金馬獎入圍影片中,《誰先愛上他的》用輕喜劇的形式去包裝嚴肅的議題,帶我們看到同志的愛與他人並無不同,愛就是愛,無關性別,只關乎愛;《翠絲》則更大膽觸及華語電影少見的跨性別題材,經由導演對男主角的身世挖掘,從黃河所飾演阿邦旁觀者角度,去把這個生理男、心理女的主人翁,他所有的認同迷惘和生存困境,有節制不煽情的揭露出來。
  • 跨性別電影《翠絲》:本是女嬌娥,偏生作男兒漢
    這是一個講述跨性別者自我探索的故事。《翠絲》在港上映兩周時間已獲得364萬票房,高於同期上映的香港本土電影。在影片中,主角大雄是一個有事業、有家庭的中年男人,TA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後,開始審視內心的自我認同,慢慢接受自己跨性別者——「翠絲」的身份。同時,TA需要處理好自己在傳統男女婚姻家庭中的已婚丈夫、父親的角色。電影也將更多的側重點和懸念放在家人和朋友如何面對這樣的劇變中。
  • 觀影沙龍 · 國際不再恐同日丨跨性別電影《翠絲》:勇敢用愛為自己發聲
    跨性別電影《翠絲》成都放映活動放映時間:5 月 17 日 周五 19:30
  • 性別研究系列之——從《翠絲》說起
    對於跨性別話題,放在今天的中國,甚至放在全世界來看,都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因此,我一直很猶豫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說起,是以純學術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跨性別的概念,還是用某種大家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從一本書,一部電影來說起呢?而我選擇了後者,我選擇了從《翠絲》說起……誰是大雄?誰是翠絲?
  • 《翠絲》:撐開主流電影的性別局限,這是一部跨性別的誠意之作
    《翠絲》是新銳導演李駿碩的首部長片作品,亦是香港第一部以跨性別為主題的電影。電影由天下一電影公司製作,資深影評人舒琪擔任監製、編劇,這也是黃金配角姜皓文首次轉正擔任主角。過去以硬漢綠葉形象見長的香港演員姜皓文,在《翠絲》飾演結婚多年、育有一對子女的男人,身體裡藏著女性的靈魂,只有在進到閣樓小房間,換上蕾絲內衣自顧自盼時,才得以做回自己。
  • 跨性別者翠絲:做一個女人,有多難?
    從自我認識的覺醒到周遭的接受度,從同性戀到跨性別者的認知轉變,這些都是《翠絲》新穎和深入的地方。同時作為一部社會題材的影片,《翠絲》足夠銳利地拷問每個身份對於跨性別者的真實態度,同時又完整呈現每個角色的處境與想法。
  • 專訪跨性別電影《女人就是女人》導演與監製:你心目中的女人,是什麼模樣?
    要在跨性別電影中擔綱要角,更求天時地利人和,需要相當的勇氣去面對社會對於跨性別女性的誤解。在「女人」這個共同價值上,劇組希望讓順性別女性飾演宋紫洳,製片和副導演於是連絡上長期在支持LGBTQ、身兼歌手與演員的李蕙敏,她毅然決然地接下了這個任務,帶上她曾演出同志電影的經驗,用心臨摹宋紫洳。
  • 香港版丹麥女孩《翠絲》 惠英紅新片刷新華語電影尺度
    不同於聚焦同志、同妻人群的《誰先愛上他》,《翠絲》描述的是更複雜、更邊緣的性別話題——     跨性別者。     跨性別(Transgender)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 跨性別!他不僅僅是港版「丹麥女孩」
    這部被很多人稱為「香港版《丹麥女孩》」的跨性別之作,固然有港式奇情的一面,同時也讓我們見證了跨性別群體的艱難。值得一提的是,袁富華憑藉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榮獲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這部電影在金馬展映時,舒琪談到劇本創作時曾透露,他們原本是打算寫三個50歲左右老男人的故事,而其中一個是同志的身份,可在創作的過程中突然覺得這樣寫沒有太多新意,才決定將其中的一個角色直接改為跨性別者。
  • 《翠絲》:我想這也許是這部電影的主旨,認識自己,堅持自己
    誰是翠絲?一場自我逃避到自我認知的旅程。翠絲(姜皓文飾)在52歲以前都是一個男人,名叫大雄(姜皓文飾),身份證上性別為:男。大雄結婚多年,妻子(惠英紅飾)是一位粵劇名伶,並育有一兒一女,兒子正考慮是否去英國讀書,丈夫是大律師的女兒已經懷孕兩個月,即將迎接家庭裡的新生命,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美好。
  • 五十一歲的丈夫突然說:「我要做女人.」 永進電影 | 第132天 《翠絲》
    Transgender是指跨性別者。  跨性別者,就是並不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人。比如,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卻認為自己是女性,這種叫做跨性別者。時隔多年,香港電影直接從「同性」題材到「跨性別者」題材。  《翠絲》聚焦的是:同性戀、跨性別者、異裝癖、同妻。
  • 《翠絲》港式煙火氣的「丹麥女孩」
    倒是很少看到香港同性電影,結果一看就看到部勁爆的《翠絲》,又有gay,又有跨性別,讓我想到之前引起很多反響的《丹麥女孩》,把一個少年對自身性別的探索之旅拍得唯美十足;而《翠絲》對於如此獵奇的話題,仍不忘賦予其港片底色。
  • 《翠絲》港式煙火氣的「丹麥女孩」
    倒是很少看到香港同性電影,結果一看就看到部勁爆的《翠絲》,又有gay,又有跨性別,讓我想到之前引起很多反響的《丹麥女孩》,把一個少年對自身性別的探索之旅拍得唯美十足;而《翠絲》對於如此獵奇的話題,仍不忘賦予其港片底色。不知是不是因為香港在歷史上始終偏安一隅,直到70年代還保留著大清律例,所以在這個超級現代化的大都市裡也同時保留下最保守傳統的中國文化。
  • 最佳男配角姜皓文出演「跨性別」影片,有望衝擊明年金像獎
    日前,由姜皓文和惠英紅主演的電影《翠絲》發布了一款預告片,而該片是較為少見的跨性別題材影片,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該片將亮相東京國際電影節,同時也是青年導演李駿碩的處女作。該片講述了一對已婚28年、育有一子的夫妻,看似十分和睦,但實際上這位中年丈夫卻擁有男人的外表和女性的內心,這種生活讓他感到混亂和糾結。最後他終於大膽邁出了一步,變成了女人「翠絲」。姜皓文是香港影壇知名的黃金配角,曾在50多部電影當中出演角色,雖然戲份都不多,但是他對每一個角色都認真對待。
  • 【翠絲】香港電影初見跨性別群體.#LGBTQ系列推薦vol.1#
    《翠絲》Tracey(2018)聽主題曲《Tracey》陳蕾~01#一些嘮叨#從男神鮑德裡亞到消費主義,讓我更多的從傳播學領域深入到了更廣泛的人文社科學、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知識。跨性別人群,是在這5類人群中需要做出除了社會性別、心理性別轉換之外,還要進行生理性別轉變的hard people,說人話就是他/她需要做手術,來改變自己原有的生理狀態,有男變女和女變男兩種。
  • 為什麼LGBT群體不太接受跨性別者
    我是個女人大家好,我是大仙兒。今天,我跟大家講一個話題——跨性別。不知道,大家對於「跨性別」這個詞了不了解。其實,在寫這篇稿子之前,我對於「跨性別」這三個字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翠絲》講的是,年過半百的大雄,在經歷了曾經傾慕過的老友過世後,開始對自己的性別身份重新審視的故事。姜皓文在這裡面,就飾演那位想要成為女人的大雄。身高180cm,長得黑又硬的姜皓文,以前的銀幕形象,大多是警察,黑幫,這樣的角色。
  • 影后惠英紅新作《翠絲》,跨性別影片,觀眾說:尺度有點大
    影后惠英紅繼《血觀音》斬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後,在去年11月22日出演一部跨性別電影《翠絲》,再獲「最佳女配角」。而且這部影片,也令男主大雄的飾演者姜皓文,從最佳男配晉升到金像獎影帝的提名。他自己更是直言,陪跑多年,竟然可以成為擁有一次影帝提名的光環,太出乎意料了。
  • 《翠絲》:願你我都能做最真實的自己
    夫:我想做女人啊妻:一三五你做女人,二四六我做男人,好唔好啊?《翠絲》今天要說的一部電影是關於跨性別人士的電影《翠絲》。故友驟逝加上巧遇故知,翻起大雄許多往事,他決定坦承揭示深藏已久的秘密:他想要變性,成為女人。究竟他能不能成功呢?這樣會對他的家人有什麼影響呢?在影片前半段,男主角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穩重男人的形象,上下班,供兒子去英國留學,唯一的特別是他會在偶爾進去他自己經營的眼鏡鋪的閣樓裡,偷偷穿起女人內衣。
  • 《翠絲》為小眾發聲 姜皓文&惠英紅演技爆發盡在不言中!
    在新作《翠絲》裡演跨性別人士的姜晧文(黑哥)說,電影被喻為香港首出直接以跨性別為題的長片,在平實地呈現跨性別人士的內心世界的同時,也讓觀者透過戲劇映照自己。男人身 摸透女人心從影逾30年,《翠絲》為姜皓文帶來最感壓力的角色,從2015年籌拍開始,黑哥已聽到潑冷水的聲音,當年正碰上《丹麥女孩》上映,男主角是帥哥書生,跟他的黝黑膚色與粗獷外表格格不入,加上對跨性別人士幾乎零認知,他坦言:曾經想過推戲,但經過心理輔導,跟跨性別朋友見面,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後,覺得很有發揮,這是演員夢寐以求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