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鄉下人》的來龍去脈

2020-10-17 IoE網能文化

作者/於運河(西安網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席藝術官)

前些日子,我在網際網路的"今日頭條"看到了,劉寧亞老師發表的文章。

題目是:如何看待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與《人生》的關係,與《鄉下人》又是什麼牽連?

路遙與於運河為什麼成為「影敵"?一從《人生》《鄉下人》看巜平凡的世界》之初衷

當我看完劉寧亞老師這篇文章後,感受頗深,引起我美好的回憶。

不由得,我想寫一點點回憶文字,以示紀念。

紀念,我走向拍電影《鄉下人》的指路人---路遙先生。

路遙是我尊重的文學大師,因為電影《人生》,我一個鄉下人與陝西大作家相遇了。

故事從我說起:我敬佩吳天明大師,用電影藝術深刻的批判了中國二元制戶籍制度。

高加林再有文化,有本事,你在城市裡工作再好,因為你是農民的兒子,你是農村的戶口,反對走後門的不正之風,你必須背著鋪蓋卷,遷送回農村。

我敬佩大作家路遙,他用小說講述了高加林的命運。

高加林高中畢業,返回村子裡,想當老師,結果,被村大隊書記的兒子頂了下來。

高加林教不成書,痛苦的要死,用笨重的活,折磨自己,滿手都是血泡泡。

高加林在痛苦的生活中,迎來了劉巧珍的愛。

那種愛,愛的驚動了全村人,讓村裡人,三五成群的人眼火,驚動了村裡頭,淨屁股的碎娃,追著,趕著,吶喊著,"高加林,劉巧珍。高加林,劉巧珍。"

在這吶喊聲中,高加林迎來了他一生中,第一次自由戀愛的愉悅。

劉巧珍的愛,使高加林雖然幹著又髒又臭、又累的拉大糞的活路。

但高加林內心充滿了甜蜜蜜、喜悅的味道。

正當高加林享受人生、愛的時候。他利用叔父的權位,走後門,進縣城廣播站當記者了,他遇到了老同學---城市姑娘黃亞萍。

高加林立馬放棄劉巧珍,選擇了黃亞萍。

高加林絕對不是現代的陳世美,而是高加林想脫離農村,想加入城市人的隊伍。

最終,高加林因為是農民的兒子,中國二元制戶籍制度,必須把你高加林退回黃土地。

這就是路遙的小說《人生》,大體的故事。

但是,我認為,從電影《人生》高加林的人生運行軌跡,看不到社會運行的全貌。改革開放,讓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的高加林式的農民,可以大辦鄉鎮企業,華麗轉身成為農民企業家,帶領鄉黨擺脫黃土地,從農業社會邁進工業社會。

所以,我去西影廠找到吳天明廠長,要求拍一個《人生》續集。

吳廠長聽我說的有理,高興的很,就把我帶到了西影廠招待所,安排我住到了二樓,和路遙住了隔壁。

吳廠長,把我的想法和情況介紹給路遙,路遙也很高興。

吳天明、路遙在我住的房間,三個人多次諞到弄個《人生》續集。還諞了些段子,高加林回農村,善良的劉巧珍讓自己有文化的姝姝巧玲嫁給高加林,辦起了運輸公司,幾十輛現代汽車,浩浩蕩蕩從黃土地的土路上,載著成千上萬的農民工,開進了大都市。這些段子,還發表在《當代青年》1985年的雜誌上。

這段時間,電影《人生》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大禮堂召開主創人員與師生見面會。會上,吳天明廠長告訴大學生觀眾,鄉下人於運河請求吳天明廠長再拍一個《人生》續集。並請我,在中國人民大禮堂發表演說,引起了大學生的轟動。柏雨果老師就寫了《萬元戶於運河登上大學講壇》的文章,發表在《陝西日報》上,《北京晚報》也登出了要拍《人生》續集的消息。

從此,我和吳天明廠長、路遙、柏雨果老師都有往來。

後來,路遙找到我,鄭重的告訴我不要弄《人生續集》了,不好弄。

我尊重路遙的決定,《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路遙的「娃」,我這個鄉下人,不能硬當高加林他「乾爸」。

路遙誠懇地告訴我,可以用你的故事,弄個《鄉下人》,咱們和吳天明廠長好好說說。

路遙是個好人,告訴了我一個方向。我就決定了,弄個電影《鄉下人》。

在吳天明的廠長全力支持下,專門派了文學部袁守誠老師做我的責任編輯,和我同吃同住半年,共同編劇《鄉下人》。

吳天明廠長在山西籌拍《老井》時,我去找吳天明廠長。吳廠長看了《鄉下人》電影劇本,當時就拍案定板:決定了農民編劇、農民投資、農民獨立製片《鄉下人》。

當時,西影廠每年八個電影指標已用完,吳天明廠長寫信給國家電影局,請求審定《鄉下人》劇本,追加一個拍攝指標。電影局審定評價:題材新穎,立意深刻,農民編劇,農民集資,農民製片,難得可貴。

後來採訪吳天明廠長的《解放日報》的記者,把這個故事發表在《解放日報》,「正當中國電影改革制度舉步艱難之時,陝西農民企業家於運河率先舉起了獨立製片的旗幟。」

一句話,沒有吳天明廠長,就沒有電影《鄉下人》。

現在,我想說的是,我幹完電影《鄉下人》,已經是傾家蕩產了,那年,我整整四十二歲。


路遙幹完《平凡的世界》,他把自己的命也貼了進去。那年,他也是整整四十二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獲得矛盾文學獎。


我的電影《鄉下人》,它使中國農民理直氣壯的登上了意識形態的上層建築,闖進了電影的藝術殿堂。《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解放日報》、《經濟日報》等等中央媒體高度重視,熱烈宣傳,使《鄉下人》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讓鄉下人足足揚眉吐氣了好一陣子……


2020年5月25日於西安




作者簡介:

於運河,1946年10月26日生於陝西鹹陽,中國內地第一位拍電影的農民。1984年的一天,於運河花一毛五分錢看了一部叫《人生》的電影,看完了又買票,連看幾遍。因為不滿電影對高加林命運的安排,他以農民身份傾家蕩產投資80萬元,1988年拍出電影《鄉下人》。在當時的電影界反響強烈。這一文化事件,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破冰之旅。當時的《大眾電影》評價說:「這是中國第一部農民編劇、農民集資、農民監製、農民領銜主演的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書寫了一筆。「

於運河新作:《我這一輩子》,即將面世。



路遙與於運河為什麼成為「影敵?」

——-從《人生》、《鄉下人》看《平凡的世界》之初衷

作者/劉寧亞


《平凡的世界》到底是不是悲劇,一定要知道作者路遙的初衷是什麼?要知道作者的初衷,就要先弄清這部作品的來龍去脈,還要必須提到的另外兩個人,一位是當時西影廠廠長、《人生》電影導演吳天明,另一位是與路遙成為「電影敵手」的電影《鄉下人》編劇、製片人、主演集於一身的農民於運河。

先從於運河說起。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底張鄉農民於運河看過《人生》電影後,心中怒火燃燒,他直接到西影廠找到《人生》電影導演吳天明,聲稱這個電影是對知識青年的不公,主人公高加林應該在農村大有作為,用知識和科學帶動農民致富.......吳天明廠長聽了於運河的一番激昂的「演講」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推薦於運河去見路遙。

於運河與高加林有同樣的學歷,同樣高中畢業回農村,但於運河與高加林不同的是他在農村辦了一個製鞋廠,帶領部分青年農民脫離了貧困。

當時《人生》電影剛公映,社會反映不是很強烈,似乎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個時候於運河找到了路遙,說明《人生》電影並不完整,並提出應該拍一個續集,讓高加林在農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路遙沒聽於運河說完就叫好:「支持於運河的建議」。

路遙和於運河於是南下北上進行《人生》電影的宣傳,尤其在北大的一場講演,一時之間轟動了京城,一個農民登上北京大學的講壇,確實在當時也算是一個重要新聞。

隨著《人生》電影進一步的擴大放映,人們開始關注人生,社會效果已經顯現。此刻的路遙不是陷入《人生》的興奮中,而是開始醞釀一部更大的作品,到後來才知道他心目中的大作就是《平凡的世界》。

於運河並不知道路遙的內心世界裡的平凡的世界,他仍然一味要求路遙再寫一部續集。這時的路遙已經處在創作的靈感中,於是建議於運河放棄人生續集。但倔犟的於運河不肯放棄自己的想法,多次向路遙建議,路遙的最後一次回答顯然帶有不樂意的成份:「《人生》這部作品是完整的,沒有必要狗尾續貂再拍續集.....」這句話逗躁了於運河。他直接向山西奔去,去找正在拍《老井》的吳天明。

二人暢談十分愉快,吳天明給了於運河的鼓勵和勇氣,他顧不上追星主演的張藝謀和鞏俐,端直回到西安。

他為了得到新聞媒介的支持,來到當時紅及全國的《城鄉生活報》,主編高玉樓、時任編輯部主任的我,和通聯部主任姚青山集體接待了他,並認真聽取於運河的理論依據和闊想。

第四天,於運河終於看到了《城鄉生活報》整版刋登的「人生是逗號還是句號?」的特約評論員文章,並引起了人生大討論。

於運河最大的錯覺,是他當時心中不滿路遙的那句話,心中有打不開的結,決心拍攝《人生》續集,給路遙較量一番。

1989年,時年42歲的於運河投資80餘萬元拍攝了電影《鄉下人》,不僅成為中國第一位投資拍電影的農民,而且身兼製片人、編劇、主演等多職。

《鄉下人》的主人公任北杭有句臺詞:「人活在世上,就要鬧出點動靜」。其實路遙在於運河身上也看到了《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裡面很多地方與於運河有「重影」的地方或者「焦距」不清的地方。

  當然,是在吳天明的支持下,徹底改變了鄉下人於運河的命運。這就是吳天明。

故事講到這裡,已經看到路遙對《平凡的世界》壓根就是往悲劇的結果去考慮的,可以說他始終都沒有想著去寫完美的大結局,正因為如此才是最完美的結局,也是作者心中的最理想的結局。

原文網址:(悟空問答)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726313276818325768/?origin_source=question_click_write_answer_search 作者:劉寧亞




作者簡介:

劉寧亞,男,1950年生,河南省宜陽縣人。歷任《西安公安報》編輯部主任、《法制之窗》雜誌社副主編、《西安日報》法制周刊 常務副總編等職。現任《國內警務報導》報、《中國警務報》總編,兼任世界華人協會常務理事、聯合國文化總署執行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

相關焦點

  • 電影《鄉下人的悲歌》
    在《鄉下人的悲歌》中,J.D. 萬斯真實講述了社會、地區和階層衰落會給一生下來就深陷其中的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萬斯的外祖父母從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亞地區向北遷居到俄亥俄州,希望逃離那可怕的貧窮。他們通過努力躋身中產階層,最後他們的外孫從耶魯法學院畢業,這是傳統意義上成功實現一代人向上流動的標誌。
  • 《鄉下人的悲歌》:有些電影懂得美國的貧窮
    《鄉下人的悲歌》,香港和臺灣譯為《絕望者之歌》2016年末,《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一書,在川普當選之後被美國精英階層瘋狂搶閱,《紐約時報》評它為「讀懂川普為什麼能贏」的揭秘之作。書中描述的底層白人,迅速完成了從民主黨支持者到共和黨擁護者的轉向,而作者J.D.萬斯(J.D.
  • 劉仁秀 : 鄉下人
    而這個文字非常樸素的「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的便條卻意外地打動了張兆和的芳心,也使張家父母同意了這門婚事,最終為當時衣著和談吐都很土氣的 「鄉下人」沈從文贏得了愛情。《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這個鄉下老太太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拉著孫子板兒進城去賈府找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打秋風。劉姥姥拉著板兒顫巍巍地走進賈府,怯生生地問著話。
  • 城裡人 鄉下人 海邊人
    其中的一篇《海塘》,開頭這樣寫:「在我的家鄉有兩種人,一種是城裡人,一種是鄉下人。我屬於後者。鄉下人又有兩種,一種是山頭人,一種是海邊人。我屬於後者。鄉下人羨慕城裡人,山頭人看不起海邊人。農業社會裡,山頭人除了莊稼,還有地瓜,衣食無虞,不像海邊人,『天晴無水飲,落雨無路行』。晚清民國時候,有女嫁到海邊鄉下,會讓人家笑話。」這段描述,像極了我的家鄉。
  • 鄉下人沈從文 聶華苓
    五十年代在臺灣,除了朋友之間私自流傳的《湘行散記》和《從文自傳》,再也找不到沈從文的書了,凡是留在大陸的作家的作品,都是禁書。那時沈從文在大陸也沉默了。一九六四年,我到美國以後,遍尋沈從文的書。斜靠床頭,讀鄉下人的小說,嗑五香瓜子,瓜子殼灑了一地,又回到故鄉的土地上了。沈從文在《習題》一文中寫道: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
  • 鄉下的柴屋
    1、柴屋鄉下的柴房,很矮,屋頂大多是禾草蓋,一般在廚房隔壁,或豬欄牛欄同一排。柴房裡堆放的是木柴和竹竿之類,這些柴火是為春天準備的,鄉下的春,細雨綿綿,此時的柴火灶,燒的就是柴房貯存下來乾柴了。柴房裡經常堆放著「豆角標」,一堆幹竹竿,五、六月種的豆角苗長起了,就把「豆角標」搬到豆角地裡,每一棵豆角苗插一竿,豆角的藤蔓纏繞在一起。
  • 鄉下人的悲歌:美國版《平凡的世界》,全力以赴是一種生活方式
    周末兩天,抽空看完了《鄉下人的悲歌》,一個美國人寫的關於自我改變與成長的故事。結合前不久才看完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可謂是美國版《平凡的世界》。這本《鄉下人的悲歌》,前半部分主要在於交代作者自己很「爛包」的家庭背景。後半部分,筆調一轉,作者在集刻薄與寵愛於一身的阿嚒(外婆)的教育下,逐漸擺脫了「他人在場」引發的「約拿情結」,走上了一條不斷「向上生長」的道路。他說,或許社會學、心理學結合起來,才能夠解釋得清楚他當時心理會發生那樣轉變的原因。他去參加了美國陸軍部隊,這一段軍旅生涯,讓他徹底「脫胎換骨」。
  • 從《鄉下人的悲歌》說起
    國慶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書房讀資料,特別想搞明白為什麼有一幫白人是川普的死忠粉,對川普不離不棄,不管媒體說他逃稅也好性侵也好,就是認他是「The One」(天選之子),所以去讀了川普重要謀臣班農的一些演講稿,班農在演講裡常提到一本書《鄉下人的悲歌》,說是代表著許多底層白人的心聲,川普的出現其實是代表著這一部分人的利益,我就特別好奇,其實這本書早買好久,一直在辦公室的書架上
  • 來龍去脈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來龍去脈,來龍:龍頭之所在。過去看風水的人把山脈比作一條龍;認為從頭到尾都像血脈似的連貫著;可以看出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比喻事情前後關聯的線索或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來龍去脈(lái lóng qù mài)成語釋義:來龍:龍頭之所在。過去看風水的人把山脈比作一條龍;認為從頭到尾都像血脈似的連貫著;可以看出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比喻事情前後關聯的線索或事情的前因後果。
  • 打工的人越來越少,鄉下也沒年輕人,人都到哪裡去了?
    現在鄉下很少年輕人已經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了,工廠天天都在喊招不到工人,而鄉下又沒有了年輕人,人去那裡了呢?如要年齡己經大於四十左右的農村人都應該有記憶,那個時候的鄉下農村,每家每戶至少有五六口人,一家生小孩最小都生兩個,而且鄉下人都在家裡種自己的田,做完農活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家常,鄉下有老人、大人、小孩,一般的鄉村都比較熱鬧。
  • 鄉下動物的性事(原創)
    為什麼狗就比鄉下其他的動物痛苦?在我看來,關鍵是與狗身上那個性器有關,在鄉下,人們熱衷於剝奪動物的性權利,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像官府對百姓的思路,總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一了百了,騸除動物的卵蛋卵巢是鄉下人最喜歡幹的快樂事,看的人和直接操刀割卵蛋卵巢的人都有一種發洩的淫蕩快感。
  • 艾米亞當斯扮醜"鄉下人的悲歌"曝預告
    時光網訊奧斯卡最佳導演朗·霍華德新片《鄉下人的悲歌》(又譯《絕望者之歌》)曝光中字預告,艾米·亞當斯出演被毒癮纏身的失敗母親,形象非常邋遢。《絕望者之歌》改編自傑德·凡斯的《紐約時報》冠軍暢銷書《鄉下人的悲歌》,由奧斯卡得主朗·霍華執導。劇中描繪三個分屬不同世代的角色各自面臨的課題,以及一路走來的悲歡與苦樂。有評論表示,《鄉下人的悲歌》一書在川普當選之後,被美國精英階層瘋狂搶閱,橫掃全美各大圖書排行榜,並被《紐約時報》評為「讀懂川普為什麼能贏」的揭秘之作。
  • 黑門慘案的來龍去脈
    由為法國戰艦傷亡四萬多人而聞名於世,法王籤發戰艦鑑賞文件則獎勵一萬英鎊。黑門慘案在歐洲的歷史上是一個著名事件,有沒有去看過原著小說原版?閒來無事,我來解讀一下這一中世紀著名事件的來龍去脈。
  • 4.4億票房電影女明星,跑到鄉下當農婦!
    一抬眼,一回眸,  都能讓人陷進去。  誰也沒想到,  她會一年之後,  轉身來到了鄉下,過上了農婦的生活。電影獎  「最具突破表演獎」提名。  還有一些劇,比如驚悚電影《克洛伊》、黑色恐怖電影《詹妮弗的肉體》、喜劇片《搖擺畫廊》、科幻電影《時間規劃局》,她都是妥妥的女主角。
  • 鄉下的貓,活得也挺好~
    最近好些人在討論,鄉下養貓的方式會不會不太考慮貓的生活質量,如飲食,休息,尤其是冬天怎麼活著等問題,導致沒有城市家貓的平均壽命長,讓貓咪活得很痛苦,很可憐,其實不是這樣的...鄉下的貓,活得也挺好~後臺君老家在東北鄉下,童年也是在鄉下度過的,現在逢年過節也會回去兩次探望老人,農村年輕人一年比一年少是真的,老人在家一年就熱鬧幾天也是真的,貓咪吃剩菜剩飯還是真的,說丟就丟也時常發生,可能不科學,但農村條件就是這樣
  • 波蘭斯基性侵案的來龍去脈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和微信電影票聯合主辦的電影大師波蘭斯基早期作品回顧展將於2015年12月13日下午完滿收官,感謝數千位影迷不畏嚴寒,從上海、南京
  • 李寶莉看不起鄉下人的優越感,《萬箭穿心》不會轉變成萬丈光芒
    這部2012年的電影,當我忍不住再刷了一次,歷經多年,再看時依舊感觸良多。不管是已婚的未婚的,這部電影都值得一看,看超現實的底層生活的最真演繹,也看愛情親情如何萬箭穿心般的虐人,最終達成某種坦然。更要看李寶莉如何以一種不自知的狀態去面對婚姻,結果是誤人誤已,最後唯一安慰的是,有個建建還能為她搖下車窗。
  • 川沙名點——鄉下大圓子
    所以,做圓子的當天,大人們常常一早就開始忙碌,剁餡、搓粉、裹制、燒煮……這些對於熱衷於肯德基、麥當勞的年輕人而言,顯然很難接受,讓他們吃,可以,讓他們做,不幹!二是,餡料品種更多,寧波湯圓通常以甜餡為主,而圓子則既有鹹的也有甜的,鹹圓子一般以豬肉青菜(薺菜)餡為主,而甜圓子可用棗子、豆沙和芝麻等作餡;三是,圓子通常用剛燒好的糯米粥來和糯米粉,而寧波湯糰一般以加水來和粉。
  • 「來龍去脈」英文怎麼說?
    the ins and outs 複雜細節,前前後後,來龍去脈
  • 母親去世後,王寶強鄉下豪宅變空宅,大門被人刻字,顏色引爭議
    王寶強之所以火,只要還是他的形象,憨憨的形象,很容易讓人心生憐憫。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王寶強被導演看中,有幸參加了《天下無賊》的拍攝,沒想到王寶強憑藉「傻根」這個角色直接火了。,不願意到大城市去,沒有辦法,王寶強就給母親蓋了一棟豪宅,讓母親在鄉下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