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是由黃軒、陳赫、楊採鈺、李溪芮主演的年代動作劇。
該劇發生於1949春天,講述了蘇文謙(黃軒飾演)和池鐵城(陳赫飾演)從並肩作戰、配合無間的狙擊手搭檔,到一次次生死對決和信仰交鋒的故事。
對於年代戲觀眾的要求是很高的,從服裝、場景、人物造型、道具等等,有一點失誤都會引發強烈的反感。
但是,有些觀眾明顯對於年代戲要求太過了,總是要雞蛋裡挑骨頭,不禁發問1949衣服有這樣新潮嗎?髮型居然可以趕超現在?用所謂的上帝視角對細枝末節指指點點,貌似不挑出毛病渾身難受一樣。
小編看劇的時候發現有兩點彈幕吐槽很厲害,如果這些彈幕觀眾稍微懂點歷史,也不至於啪啪打臉。
葉冠英昏迷前說了兩個字「水壺」,曹科長很快就意識到,他說的是「水母」。局長告訴曹科長他認識一個關於水母暗殺組的專家,但是她的情況很特殊,不能讓她牽扯太深。
社會部歐陽湘靈接到了局長打來的電話,得知葉冠英疑似被水母暗殺組的人暗殺,歐陽湘靈急不可耐地要趕去松江協助破案,局長卻拒絕了,說會把相關資料傳真過去,只需要歐陽湘靈根據資料協助破案就好。
這時候很多彈幕都是:那個年代有傳真機嗎?甚至有人調侃:再發一個微信定位好不好。很多人對1949年有傳真機表示懷疑,但是那個年代確實有傳真機。
1842年,英國人A·貝恩提出傳真原理。傳真技術比電話發明還要早三十年。
1907年11月8日,法國的一位發明家--愛德華·貝蘭在眾目睽睽之下表演了他的研製成果——相片傳真。
1913年,他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用於新聞採訪的手提式傳真機。
1925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貝爾研究所研製出高質量的相片傳真機。
1926年正式開放了橫貫美國大陸的有線相片傳真業務,同年還與英國開放了橫跨大西洋的無線相片傳真業務。
所以針對劇中說的傳真文件照片是不用懷疑的。美國有的東西,國民黨一定會買來,然後被我黨繳獲使用。對於有些彈幕觀眾的質問,我想說不是沒有,是你沒有去了解,有時候多動動手指查資料,比一頭霧水的發彈幕要有水平。
劇中蘇文謙(黃軒飾演)為了給小雪過一個生日,不讓其他的同學說小雪在騙人,不惜斥資20萬買一個白雪公主蛋糕。
有些彈幕觀眾不假思索的就發問:20萬一個蛋糕太貴了,劇情不合理。其實但凡有點常識的觀眾都知道那個年代通貨膨脹很厲害。20萬一個蛋糕屬於真實還原年代場景。
《瞄準》劇中使用的是金圓券,因為松江剛剛解放20天。金圓券是1948年8月19日開始發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
當時國民黨為了支付軍費大量印刷法幣。導致物價瘋狂上漲,國民黨統治區社會經濟面臨崩潰,1948年通貨膨脹達惡性時期,法幣急劇貶值,為挽救其財政經濟危機,維持日益擴大的內戰軍費開支,決定廢棄法幣,改發金圓券。
兌換比例是:法幣300萬元折合金圓券1元。至1949年6月,金圓券發行總額竟達130餘萬億元,超過原定發行總限額的65000倍。最高面額從最初100元,到後來50萬、100萬、500萬一張面額。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廢紙。
廣東地區當時把金圓券叫做「溼柴」,當柴燒都費勁。
《瞄準》劇中20萬一個蛋糕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只是蘇文謙刻一個木雕才2000元,買一個蛋糕需要刻100個木雕。最後是當了一些東西才買下了蛋糕,不得不說「牧魚」是個「好爸爸」。
劇中要說有一點可以吐槽的就是,曾經洞察能力超強的曹科長,居然被崔九耍了。
崔九假裝蛋糕店送貨人員,去公安局把「炸彈蛋糕」送到了曹科長手裡,開口就是:「蘇先生訂的蛋糕。」蘇文謙一直都在使用化名「曾思過」,兩次籤單子也都是用的曾思過的名字,就算曹科長沒有注意,也應該有所察覺吧。因為蘇文謙一直沒有承認自己就是「牧魚蘇文謙」,崔九說蘇先生的時候,曹科長就沒有一絲察覺嗎?
雖然這個是為後面發現炸彈埋下的伏筆,但多少有一點牽強。(個人認為都不是事)
不過《瞄準》這部劇真心不錯,只要陳赫不笑,一切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