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編劇功課做得足,步話機,約車,傳真機在當年的上海還真有

2020-10-22 宇哥帶你讀原著

宇哥帶你讀原著,一起來看黃軒,陳赫主演熱播諜戰劇《瞄準》第二回。

看原著,更深入。

池鐵城

《瞄準》的背景

《瞄準》這部諜戰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9年的松江。

這裡的「松」通「淞」。

淞江發源於太湖,流到上海與黃浦江匯合入海,又稱吳淞江,蘇州河。

所以,可以推測出這部劇的發生地就在上海。

那年的上海,依然是一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模樣。

蘇文謙

《瞄準》的爭議

那時繁華的大上海,到底都有什麼新鮮先進的玩意呢?

在這部劇中,編劇確實讓我們大開眼界。

在故事的開局,我們就看到了歐陽湘靈用於接收文件的傳真機;

以及公安局專案組和水母暗殺組用於緊急通訊的手持步話機;

以及蘇文謙的那輛漂亮的摩託車;

當然還有那輛車身上印著「40000」電話的預約計程車,等等……

單稜

1949年的先進科技

看到這裡,你也許和我一樣,會有疑問:這些都是編劇穿越帶過去的,還是那個年代本就有的東西?

為了得到答案,我特意去針對性地查了一些資料。

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此前是我太狹隘了。

1949年時,這個世界的先進程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

傳真機

相片傳真機

在劇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歐陽湘靈用於接收資料的傳真機並非是一般的傳真機,而是可以傳輸相片的傳真機。

這種傳真機是法國人愛德華·貝蘭在1907年,對原本滾筒式傳真機的一次再發明。

到了1925年,美國的貝爾研究所研製出了更高質量的照片傳真機,使得當時全美都可以開展照片傳真業務。

從此之後,這種照片傳真機就被廣泛運用於新聞通訊,軍事,公安,醫療等部門。

所以說,在1949年的上海,公安部門能夠擁有並使用這種傳真機是沒有一點兒問題的。

傳真機

傳真機

軍用步話機

在劇中,無論是曹必達和歐陽湘靈的專案組還是池鐵城和單稜的水母暗殺組,他們用於緊急聯繫的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軍用步話機。

這種手持式的移動步話機是1940年美國的摩託羅拉公司發明的。

最初的型號很重,大概有2.2公斤,能夠通信的範圍也僅有1-2公裡的區域內。

其實,就是類似於當今的對講機,無需信號中轉站。

所以,從這些資料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1949年的上海,劇中這種步話機的出現,是沒有問題的。

計程車

電話預約計程車

劇中,上海最好的眼鏡店師傅要出門去殷公館幫蘇文謙配瞄準鏡,在他出門之前,就已經有一輛計程車在那裡等著了。

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一輛隨叫隨停的計程車,而是一輛電話預約計程車。

看著車上的「40000」電話,不禁讓我佩服起編劇來,因為這個電話,確實是當年計程車公司的電話。

這個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祥生汽車行。

計程車

祥生汽車行

這家公司創立於1923年,是由來上海的寧波人周祥生開創的。

調度電話「40000」,對應的是當時的四萬萬同胞,意思就是「四萬萬同胞打四萬號電話」。

正是因為這個電話簡單易記,所以當時這家公司發展得特別好,後來成了全上海最大的計程車公司。

再後來,解放後,祥生就被收歸國有,也就是現在的「強生」了。

蘇文謙

摩託車

蘇文謙在回憶他與楊之亮的交往時,有一幕他騎著帥氣的摩託車搭著楊之亮去找秦紫舒的劇情。

這輛摩託車漂亮極了,就算是放在現代,也是非常吸晴的。

那麼,在1949的上海,出現這樣一輛摩託車正常嗎?

我的答案是:非常正常的。

摩託車

蘇文謙的小失誤

摩託車的發展歷史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自1885年,德國戴姆勒公司發明第一輛燃油摩託車開始,摩託車的發展就一刻沒有停過。

所以在1949年,蘇文謙能夠擁有這樣一輛摩託車大搖大擺地行駛在上海的街道上,並不稀奇。

只是,當時的摩託車肯定是機械式點火,所以蘇文謙要啟動當時的摩託車,並非像劇中的那麼容易。

曹必達

結尾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感慨,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確實一直都未曾落後過。

接下來,我還十分期待,編劇會在劇中再展現出什麼,老上海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想想剛開始看劇時的吐槽,實在是有些臉紅,看來還是自己太孤陋寡聞了。

不過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蘇文謙

宇哥帶你讀原著,感謝你閱讀電視劇《瞄準》解析第二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宇哥帶你讀原著。

相關焦點

  • 《瞄準》四大細節被質疑:三個說得過去,還有一個確實不合情理
    剛剛播出的《瞄準》由黃軒和陳赫主演,目前來看口碑還不錯值得一追,不過劇中有一些細節卻被吐槽,甚至有不少質疑之聲,今天就來說一說《瞄準》四大細節被質疑:三個說得過去,還有一個確實不合情理。李局長把資料照片等傳真給華東社會部專門研究水母組的專家歐陽湘靈,很多人紛紛質疑,認為當時應該還沒有傳真機,劇情這樣設定太不嚴謹;事實上法國在1913年就有了第一臺手提式傳真機,1914年通過傳真機傳送的新聞照片第一次在報紙上出現,從劇中可以看出松江屬於華東局,大概率就是上海,公安局和社會部這樣的關鍵部門配備一兩臺傳真機還是說得過去的。
  • 《瞄準》:傳真機、「大哥大」太雷人?它們的問世時間超出你想像
    最近,由黃軒、陳赫等人主演的電視劇《瞄準》掀起了一波收視熱潮,到目前為止,這部劇還是挺有看點的。但很多看了劇的觀眾,會對劇中出現的一些「高科技」設備和情節設定產生疑問,比如劇中出現的「大哥大」。傳真機《瞄準》的第一集裡,就出現了傳真機,局長將葉冠英被暗殺現場的資料和照片直接傳真給了歐陽湘靈。
  • 電視劇《瞄準》當中的高科技產品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瞄準》是一部反映解放初期的諜戰電視劇,除了黃軒和陳赫這對組合的精彩表演之外,劇中還有一些高科技的產品,是其他同時期電視劇當中有出現過的,我們就一一來見識一下。傳真機,你沒看錯,電視劇當中第一次出現了傳真機,那個時候中國有傳真機嗎?還真有。
  • 陳赫《瞄準》太神?回看劇中「亦真亦假」的細節,3點值得探討
    之所以稱之「玄妙」,則是編劇加入這些真真假假的細節之後,整個劇的風格陡然增添了一點魔幻的意味,風格化明顯,十分有看點!2: 超保真傳真機《瞄準》自首播以來,第一波噪點就是這個「超保真傳真機」,當小編首次在劇中剛看到這個設備的時候,也是一驚!腦袋裡無數個問號在亂跳,心說看著這部劇的風格,也不像神劇,怎麼突然就出來了一個這玩意兒?還這麼清晰!
  • 《瞄準》:傳真、CT機、大哥大、投影儀,哪樣被導演提前發明了
    瞄準劇情到現在,秦鶴年不管是生還是死,水母組的暗殺造在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第十軍將會投誠,假設秦鶴年死了,廖傑肯定會看到消息,心灰意冷投誠,假設秦鶴年沒有死,他本人心灰意冷,最後勸說廖傑投誠。只不過還有一個疑問,難道後20多集就圍繞暗殺秦鶴年展開嗎?那觀眾對瞄準多少有些失望了。
  • 陳赫《瞄準》,導演傳真機我忍了,隔著人質如何射殺葉冠英的心臟
    《瞄準》兩集就出現了農貿市場,傳真機拜託編劇用點心,歐陽湘靈化的裝太濃,像舞女,陳赫表演過於滑稽,太出戲了,脫離真實感,真怕陳赫突然怪笑一聲,黃軒表很到位,符合角色和時代感。看好黃軒後面的表現。還別說我們沒聽錯,幾分鐘後一臺正工作著傳真機活現眼前,厲害社會我科技,原來國內早有那玩意!
  • 《瞄準》:我的知識超出你的想像
    不過這倒是挺合理的,因為劇中是1949年,上海剛剛解放,當時正值上海經濟走上正軌的前期,受之前的影響,上海的通貨膨脹還沒有被完全抑制。劇中的松江區被稱為「上海之根」,物價水平當然也跟上海的總體水平如出一轍。很快,劇中又出現了送醫的情節,而電視劇中,各類在醫院的情節其實是最容易受人詬病的。
  • 《瞄準》90後新人導演挑大梁 別克:五百導演給足我創作空間
    在《瞄準》正式開拍前,五百就讓別克敲定整部劇的方向、風格及調性,放手去創新。別克說:「他在創作上給了我極大的空間。比如我想參考《諜影重重》的感覺,他就會從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拍攝風格也會按照我的意思來做。」五百的放手,給了別克極大的信心,他表示:「國內有大批喜歡美劇、英劇、韓劇的觀眾,觀眾的內容接受範圍不斷擴大,我們在創作上大膽突破是沒有問題的。
  • 《瞄準》90後新人導演挑大梁 別克:五百導演給足我創作空間
    在《瞄準》正式開拍前,五百就讓別克敲定整部劇的方向、風格及調性,放手去創新。別克說:「他在創作上給了我極大的空間。比如我想參考《諜影重重》的感覺,他就會從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拍攝風格也會按照我的意思來做。」五百的放手,給了別克極大的信心,他表示:「國內有大批喜歡美劇、英劇、韓劇的觀眾,觀眾的內容接受範圍不斷擴大,我們在創作上大膽突破是沒有問題的。
  • 陳赫新劇《瞄準》上映,真實還原大上海,狙擊對決諜戰新題材
    《瞄準》電視劇,取材於1949年,在新中國建立時,在上海清剿國民黨特務間諜的狙擊戰場故事。我們都知道,中國上海是有著魔都之稱,之所以有這個稱呼,除了上海繁榮外,便是這座城市裡,發生過許許多多歷史故事。在觀看的彈幕中,有不少對當時年代缺少了解的人,覺得當時出現的長途電話、天氣預報、消防栓、幻燈片、傳真機、移動式步話機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認為是該年代不可有的東西。
  • 真實還原大上海,城市狙擊開先河,《瞄準》電視劇就是這麼燃
    當時的上海,作為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苦心經營多年的基地,有著畸形繁榮的半殖民地經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城市,號稱勝過東京,堪比巴黎的繁華。《瞄準》講述的正是上海這個中國經濟重地的反特鬥爭。《瞄準》這部劇在細節上很有歷史感,如實還原了當時上海的相對「先進」程度:1、電話機、電話亭,長途電話。
  • 陳赫主演的《瞄準》上線,值得看嗎?
    目前戲份還不多,但還算是中規中矩了。還得吐槽一下配角,飾演水母組的單稜,問題也是相同的。還戴著眼鏡裝酷,這個裝束在劇裡顯得不合時宜,好像告訴公安同志:我是間諜,你來抓我啊。真的很無語!《瞄準》的故事背景是1949年6月份發生的事,距離傳真機的發明,已經有100多年了。看來不是導演扯淡,是很多網友的文化程度不高,需要腦補了。(2)另外就是A4紙,這個就無力吐槽了:紙是中國的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這個不贅述。A4紙的尺寸是國家化標準組織ISO 216定義的,德國1922年就納入DIN476。
  • 瞄準:說好的諜戰劇,變成了歷史小課堂,搞笑的步話機惹眾議
    在第一集中,就有人發現了傳真機,紛紛吐槽那個年代怎麼會有傳真機,咱們之前也討論過,傳真機比電話發明的時間早多了,而且1949年也不是傳真機剛剛問世的時候,投入使用不是很正常嗎?這些東西都是可以上網查到的,所以那些出現一個現代化的工具就很新奇的網友們,1949年距離我們現在也不過71年,怎麼總有人感覺像是唐朝一樣遙遠呢?
  • 1949年的中國有這麼現代?《瞄準》贏了
    隨著《瞄準》熱度的攀升,從劇情到劇中的每個角色都衍生了大量的話題,有褒獎也有批評,不管怎樣的評論吧,引發觀眾追劇就是成功。 除了演員演技,劇中還出現了許多很現代化的東西,比如移動步話機、白雪公主蛋糕、消防栓、摩託車等等,那麼在1949年的時候,國內就有這些先進的東西了嗎?答案是肯定的。
  • 中國最厲害的狙擊手,《瞄準》拍了
    這樣的年代、背景,意味著這是一部以做局為核心的劇集,而它最大看點,就在於它在「做局」這件事上,是從細微處入手的。這幾乎和它本身的設定,構成了一種對撞,因為我們都知道,年代戲都以宏大著稱,而從細微處入手的《瞄準》,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倒也和它的劇名「瞄準」的那種微觀視角,形成了呼應。
  • 《瞄準》一部熱播劇,讓我學到兩個冷知識和一個震撼
    瞄準最近的熱播劇,開始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陳赫,都說他一笑就出戲。看到他就想到曾小賢這類的。在我追劇的過程中也是有點擔心,會不會突然就變成喜劇片了。但13集看下來,劇情節奏緊張刺激,還能學到新知識,還是不錯的呢!
  • 《瞄準》90後新人導演挑大梁
    在《瞄準》正式開拍前,五百就讓別克敲定整部劇的方向、風格及調性,放手去創新。別克說:「他在創作上給了我極大的空間。比如我想參考《諜影重重》的感覺,他就會從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拍攝風格也會按照我的意思來做。」五百的放手,給了別克極大的信心,他表示:「國內有大批喜歡美劇、英劇、韓劇的觀眾,觀眾的內容接受範圍不斷擴大,我們在創作上大膽突破是沒有問題的。
  • 《瞄準》熱播,傳真機傳輸,是穿幫還是冷知識
    近日,由黃軒和陳赫主演的諜戰劇《瞄準》正在熱播,這部作品講述了蘇文謙和池鐵城這兩位王牌狙擊手的故事。他們曾經是並肩作戰的親密夥伴,但由於信仰的不同,他們走到了相反的一旁,多次廝殺,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
  • 電視劇《瞄準》|| 結局,期待孤膽英雄蘇文謙與池鐵城精彩對弈
    池鐵城則不同,除了拿著刀子做蛋糕的時候,他還像一個人,在他殺手世界裡,他只會懂得用欺弱,狡猾,變通的手段對付他人。《瞄準》除了在此體現了兩位主角的謀生技能之外,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詮釋了亂世社會的生存格局,活著好人的生活是苦的,而壞人是甜的。
  • 《瞄準》裡高科技的前世今生「曾小賢」陳赫變身殺手你跳戲了嗎
    可惜播出幾天之後,後續的劇情有些拖沓,有注水的嫌疑,口碑也有所下滑。而《瞄準》劇中出現的「行動電話」和「投影機」等那些在那個年代似乎不應該有的「高科技產品」,更是飽受非議。這些「高科技產品」真的穿越了嗎?這些真的是《瞄準》劇中的BUG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