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脫離長安的白居易的江邊感懷

2020-12-21 周記日記

元和十五年,白居易四十九歲了,在重慶忠州代理刺史的日子裡,白居易過得沒有多高興,原因很簡單,因為長在江南的白居易聽不大懂四川話,他自己說「「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語言。」,意思是說,咱這連語言溝通都不順暢,怎麼幹事呢?估計這是他自己給自己找的理由和藉口,身為文學天才和詩律大家,幾句川普應該是難不住他的,主要是當時重慶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白居易有些不習慣,他說「畬田澀米不耕鋤,旱地荒園少菜蔬」「衣縫紕纇黃絲絹,飯下腥鹹白小魚。」,看看吃不慣當地的糙米,日常的飯菜又缺少蔬菜,只能就著簡單烹飪的又腥又鹹的小魚吃米飯了,穿的都是殘次品的黃絲絹做的衣服了。

其實在那個剛從戰亂中恢復過來的中唐時期,能夠吃上米飯鹹魚,穿上絲絹衣服,怎麼看也不算苦日子了,但是作為江南文士,又常年詩酒度日的白居易而言,這樣的日子的確是有點苦澀的,好在他的苦日子沒過多久,到了這年的夏天,唐憲宗又將白居易召回長安了。

要說起他被召回長安的原因,其實和他日常的為人是很有關係的,雖然白居易本人這時候仕途多舛,沒當太大的官,可他年輕做官時混的人緣不錯啊,再加上他時長安網紅詩人,當年他的同僚、朋友、弟子很多都和他一起喝過酒,白居易雖然是個炮仗嘴但是他私底下是個不錯的人,夠仗義,出手也算大方,所以朋友算是不少,雖然也出了類似王涯這種混帳,但更多的還是一些知心朋友,比如這時候身居宰相位置的幾位大佬,裴度、令狐楚、崔群、蕭俛、段文昌。

裴度,就是那個被當街刺殺受重傷的,白居易頭一個上疏要求嚴懲兇手,這份恩情人家也一直記在心上呢;崔群,是白居易的老上司,他從江州司馬調任忠州刺史就是崔群舉薦的;蕭俛,那和白居易算是同年進士啊,擱現在就是老同學了,而且當年白居易可是「十七人中最少年」啊,妥妥的小師弟啊;令狐楚,也是大唐文壇的大家,駢文冠絕當朝,而且這個老頭為人也是很不錯的,提攜後生,當年也曾提攜過白居易,後來在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的路上兩人還一起玩了五天;朝中朋友多,最關鍵是白居易侍奉的那個太子李恆登位了,酷愛詩文的唐穆宗一直也沒有忘記那個寫出了《長恨歌》《琵琶行》的長安網紅,所以在諸多助力之下,白居易被召回長安,能回長安肯定比窩在忠州強啊,白居易收拾行李離開了沒有好吃的和漂亮衣服的忠州,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長安!

唐穆宗對白居易是比較崇拜的,他把白居易當成本朝的司馬相如,給了白居易個尚書司門員外郎過渡,司門員外郎顧名思義,主要是管理門禁關卡出入登記、以及失物招領等事情的,基本上就是門衛的活,當然白居易詩員外郎是司門司的副職,肯定不會讓他去看門的,所以日子過得也是比較悠閒的,幹了半年,快到春節了,皇上發紅包了,升任主客郎中,知制誥,主客郎中是尚書省禮部下的主客司的主官,主要的事務就是安排諸藩朝覲事宜,也就是和分封各地的藩王打交道,知制誥主要就是起草詔令了,參贊機樞妥妥的跑不了啊。

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唐穆宗又讓白居易擔任進士重考的考官,對當年進士及第的十四個上榜進士進行重考,這十四個進士為啥要重考呢?是因為有人說他們這一場考試舞弊了!查無實據之下怎麼辦呢?那就再考一遍嗎,學識這玩意做不得假啊,肚子裡有沒有貨,再考一遍就知道了,為啥讓白居易主持考試呢?一個是白居易的學問到位,皇帝信任,再一個就是這場考試糾紛雙方都信任白居易,這就要說人家白居易人緣是真的好了。

這十四個進士中有李宗閔的女婿、楊汝士的弟弟,而當時的翰林學士李德裕、元稹和李宗閔關係不太好,而且他們也清楚李宗閔的女婿有多少墨水,所以直接上疏了,唐穆宗一看這剛登基底下的大臣就開始鬥開了,得,找人重試這些高中的進士,看看到底有多少水分吧,於是白居易和王起就作為主考官對這十個人重新考試,最後的結果也很尷尬,十四個高中的進士只有四個通過了複試……額,這樂子大了,唐穆宗很生氣,就把涉案的錢徽、李宗閔、楊汝士貶官外地,從這時候起,李德裕和李宗閔兩個人就結下了深仇,開始了持續時間長達四十年的牛李黨爭……

朝堂的氣氛很不好,處理事情都不按原則來,只問是不是我們這一幫的,結黨營私、山頭林立、互相傾軋,亂糟糟的你方唱罷我登場,搞得朝堂烏煙瘴氣的,白居易很鬱悶,能不能好好的玩耍了?!

主持完了重試之後,唐穆宗授予白居易朝散大夫,可以換身衣裳了,從藍色官袍換了一身大紅袍,漂亮不少,之後沒多久又授予了更高的勳位,上柱國!恩蔭妻子,他夫人楊氏授爵弘農縣君。到這個時候基本就是讀書人夢中那個光輝時刻了,光宗耀祖、妻子俱榮了。但白居易並沒有很高興,當然一方面是不實惠,沒漲太多工資,另一方面是對這個烏煙瘴氣的朝堂真的是厭倦了。

但人生有的時候就是挺無奈的,本來有點厭倦朝堂了,可是錦繡前途似乎追著他來了,當年的十月,白居易轉中書舍人,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從從六品的司門員外郎升遷到正五品上的中書舍人,連升了七級,不可謂不得聖眷啊,到了年底又讓他主持制策考試,白居易沒有很高興,當然也不會不高興,畢竟自己的知交好友陸續都得到了重用,元稹當了工部侍郎、劉禹錫當了夔州刺史。韓愈也當了兵部侍郎,大家都有美好的前途,白居易很欣慰。

但心底裡有著黎民百姓的白居易在這個看起來特別熱鬧的朝堂看不到未來,由於唐穆宗耽於玩樂,依靠宦官擁立的他將朝政也都放手給了底下的宦官,宦官專權,頻繁易相,文武官吏更是有買賣之嫌,所用非人的朝堂,亂政頻出,天下生亂。剛剛平息沒多久的河朔三鎮又亂了……

這一年的年底,唐軍討伐叛軍王廷湊的十萬大軍沒什麼進展,十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得耗費多少銀錢啊,白居易面對四起的流民於心不安,於是在長慶二年的春節起草了一個作戰方案《論行營狀》,主張減少作戰規模,以招安為主,減少耗費,正月初五,年還沒過完白居易就上疏了……年沒過痛快的唐穆宗哪理他這茬啊,直接留中不發,束之高閣了……

沒過多久,徵討軍敗,主將魏博節度使田布自殺了,要知道幾個月前可是白居易去給田布宣旨加官的,當時田布還送五百匹絹給白居易,白居易沒要呢……

想想田布,想想奏章,再想想朝堂中的那些朋友們為了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的場景,白居易心涼了,後來因為良心使然,又上了幾次奏疏給就朝局國事詳陳對策,可惜,一心遊獵宴會、詩酒佳人的唐穆宗根本就沒理他……

在這種局面下,白居易明哲保身,認為在這種亂局之中待在長安沒有半點好處,不光使不上力還容易卷進黨爭漩渦,所以不如找個地方自己逍遙快活去,於是在地圖上找了又找,要找一個遠離朝局經濟發達,糧米不愁的富庶之地當官啊,找了半天,杭州是個不錯的地方啊,於是上書自請外放,七月十四日,唐穆宗準奏,你玩去吧!

於是如釋重負的白居易就開開心心的經過襄陽沿漢江直下漢口,在長江上順流而下的一個傍晚,天氣很不錯,殘陽如血,江面倒映著滿天的霞光甚是好看,美景當前,白居易不禁詩興大發,一首《暮江吟》就此問世: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快要落山的夕陽將霞光柔和的鋪在江面之上,由於山巒的遮擋,秋日的江面上鋪就了一半的霞光,霞光所在,紅豔豔的甚是喜人,霞光不到之處,半江秋水碧瑩瑩的也很可愛,隨著夕陽的落下,九月初三新月初升,如弓的月牙照耀著草木之上的露珠,宛如一粒粒珍珠一般熠熠生光。

有人說這首小詩是難得的白居易純粹寫景的小品,如此美景也許正切合了當時詩人的心境,輕鬆愉悅之下的釋放心情之作,但小編卻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政治隱喻,當時的大唐朝堂在白居易眼中其實正如一輪將盡的落日,看起來似乎餘威猶在,皇帝的影響力仍如霞光一般輝煌燦爛,但在低處的水面上,其實早就涇渭分明,不可調和了,九月已經是深秋時節,秋季本就是萬物凋零的季節,在颯颯秋風中,本是新升的彎月不如眉卻似弓,一方面當然是形似,但另一方面卻也是對戰亂將至的一種預言了。

至於露珠,有人會較真的說,剛入夜哪裡來的露珠?不科學啊,但我更相信這是白居易的一種隱喻,白居易此時已經涉獵佛教禪理,譬如朝露、如露亦如電等等禪理機鋒他自是信手拈來,而他講「露似真珠」意思可能在於對真假的混淆,本來如夢幻泡影的露滴是短暫存在的景象,卻被當成真正的明珠,似乎是諷喻當朝的朝局,小人當道,正統不存吧,而本是如眉、如鉤的新月,白居易卻將之視為弓箭,其實是比較煞風景的。

事情正如白居易所料,一年多以後,長慶四年的正月,唐穆宗和他父親一樣也服食金丹暴卒了!兒戲一般的權力更迭,不知道李世民會作何感想,但後宮的宦官們心裡在想的肯定是那個主子更聽話一些吧。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必背古詩,白居易之《暮江吟》,學習筆記整理!
    一、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本課的三首古詩都是描繪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發了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用淺白的語言,描繪出他觀察到的美妙景色。
  • 【每天一首】之《暮江吟》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釋義 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而「一切景語皆情語」,山水承載著古人悠悠不盡的情思。那白居易這首《暮江吟》寄寓了他的哪種情感呢?
  • 白居易和杜甫對它的感懷截然不同,你站誰?
    唐代白居易著名的詩篇《長恨歌》裡提到「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還記得嗎?近日,白居易筆下的「驪宮」——朝元閣被發掘。 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驪宮歷史意義重要,不僅因為它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奢華的離宮,還有唐代兩大詩人白居易和杜甫為它寫就千古名篇。
  • 白居易的一首小詩告訴你!
    提到唐朝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人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那些表現社會現實的諷喻詩了,例如那首膾炙人口的《賣炭翁》。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讓我們無論何時讀之,都會為詩中賣炭老人的悲慘命運而悽然落淚。
  • 白居易和元稹,兩個男人一生情
    那時的白居易和元稹,尚未真正踏上仕途,只是在翰林院編書,對官場黑暗腐敗,當朝者昏聵無能,宦官橫行朝野只是旁觀。相伴他們最多的,是長安紫陌、高堤垂柳、翰墨花月,這也是他們一生中僅有的一兩年歡樂平穩時光。
  • 那年長安:白居易的《梨園弟子》
    轉載請註明出處:微信公眾號  fangfeishuxia,點擊上方藍色小字「芳菲樹下」即可關注我)梨 園 弟 子【唐】白居易為了培養音樂人才,他從太常署中精心挑選了三百名年少樂人,安置在長安城內光化門北的梨園中,聽政之閒暇親臨教導,組織排練規模宏大的《霓裳羽衣舞》等法曲。這些樂工被稱作「皇帝梨園弟子」。後來,他又從宮女中精選擅長音樂歌舞者,讓她們住在豪華的宜春北院,也稱「梨園弟子」。
  • 暮江吟古詩配畫
    首先畫一個邊框,左下角畫一片草地,中間畫上落日,下面畫一些河水和小船,左右兩邊畫上大山,接著開始上色,用綠色塗草地,落日用橘色塗,小船用土黃色塗,河水用藍色塗,兩邊的大山用棕色塗,中間寫上古詩,這幅暮江吟古詩配畫就畫好啦!
  • 白居易一首絕美小詩,短短4句驚豔千年,成為唐詩中的不朽名篇
    眾所周知,繼杜甫、李白之後,唐代詩壇影響力最大的一位詩人就是白居易了。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作內容多數都以描寫和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著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生於亂世,在少年時代就經歷了很多戰亂,隨家人四處輾轉,躲避戰禍。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
    但貞元十五年(799年),客居洛陽的二十七歲「大齡無業青年」白居易甚至還沒資格擔心他的工資和房子。他需要先考上一個官,到長安去。但做官,是一條千軍萬馬爭過而常有偉大詩人掉下去的獨木橋。二傳說裏白居易第一次來長安,向著作郎顧況投稿。顧況聽說面前的少年叫「居易」,笑了笑說道:居易呀,長安米貴,長安居,大不易呢!
  •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十一二歲時,正趕上軍閥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不服從朝廷的號令。白季庚因勸說徐州刺史李洧脫離平盧節度使李納(李正己之子)的羈絆,服從中央而有功,升任徐州別駕(州刺史的輔佐官員)。他眼看北方要繼續戰亂下去,於是決定送兒子到南方去避難。就這樣,尚未成年的白居易過起了南北奔走的生活,這種飽經苦難的經歷,對他後來成為一個了解百姓疾苦、關心百姓生活的現實主義詩人,是有很大影響的。
  • 一首歌一個故事|三水蘆苞本土歌曲《暮江吟》發布
    12月12日下午,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唱響蘆苞」歌王爭霸賽活動現場,隨著悠揚的音樂悠悠響起,一幕幕蘆苞美景畫面徐徐展開——蘆苞原創歌曲《暮江吟》正式發布,展示出三水蘆苞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及自然生態環境。
  • 白居易和元稹:真正的友情,刻骨銘心
    這就給一向虎視眈眈的對手抓住了把柄,朝廷連夜召元稹回長安問話。元稹路經華州,晚上在敷水驛休息。不久進來一夥宦官,吵吵嚷嚷,喊著要住正廳。中唐的宦官權勢滔天,仗著皇上撐腰到處作威作福,朝中大臣都要讓他們三分,元稹和白居易一向對他們深惡痛絕。元稹心想:驛站的正廳先到先得,憑什麼讓你?於是緊閉房門不理會。
  • 中華經典資源庫:白居易《憶江南》三首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
  • 白居易&元稹:友情比愛情更長久
    ➤白居易,字樂天,幼時家貧,苦讀詩書,晝夜不休,後高中進士。後來又去長安遊學,以咱們熟知的那首「離離原上草……」深得詩人顧況的讚賞,並留下了「有詩如此,居大易」的傳奇。 公元803年,元稹24歲,白居易31歲,同以書判拔萃科登第,授校書郎,二人一同入朝為官,至此方初相識。那時的白居易詩名已盛,旅居長安多年,而元稹初入長安,略顯青澀。
  • 白居易:一曲長歌唱古今
    從16歲就寫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壯志少年到以一首《長恨歌》聞達於天下的青年才俊,再到淚灑《琵琶行》的江州司馬;從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到「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再到獨善其身的落寞失意,白居易的一生與長安,與秦嶺,與《長恨歌》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關聯。本期秦嶺深處的文化系列報導之白居易篇,帶你一起走進《長恨歌》唯美的歷史畫卷,走近一個不一樣的白居易。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宦遊生涯
    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在往來唱和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其中最繞不開的當屬白居易和元稹了。「死生契闊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這是白居易對兩人交往數十年的總結。今天,我們通過白居易的一首《贈元稹》,了解一下他和元稹之間的深厚情誼。
  • 白居易 長恨歌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 白居易:王者歸來,自成一體——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16歲那年,他第一次出門去京城遊學,帶了自己的作品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顧況,看到他的名字,顧況說「長安百物貴,白居大不易啊!」少年沒吭聲。等到顧況翻開詩集,讀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激動萬分,「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白居也易,老夫前言戲之耳!」哈哈,人都愛有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