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裡的驪宮找到了!白居易和杜甫對它的感懷截然不同,你站誰?

2020-12-22 騰訊網

唐代白居易著名的詩篇《長恨歌》裡提到「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還記得嗎?近日,白居易筆下的「驪宮」——朝元閣被發掘。

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驪宮歷史意義重要,不僅因為它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奢華的離宮,還有唐代兩大詩人白居易和杜甫為它寫就千古名篇。是《長恨歌》裡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打動你,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比對讓你恨得咬牙切齒呢?

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高臺建築遺址

2018-202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閣遺址保護項目,對朝元閣遺址重新開展發掘工作。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唐代建築構件和銘文板瓦,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唐代高臺建築遺址已顯露真容。它是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唐代高臺建築遺址。

本次朝元閣遺址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主持前兩次發掘的唐華清宮考古隊隊長駱希哲先生研究認為:所謂「六官泉」是天寶六載(公元747年)、官窯燒制、用於溫泉宮的簡稱,「北」「南」表示方位。由此證明,朝元閣在天寶六載開展過一次規模較大的營建活動。據唐代正史記載,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唐玄宗詔命房琯任修宮使,「詔總經度驪山,疏巖剔藪,為天子遊觀」;天寶七載(公元748年)12月,「言玄元皇帝見於華清宮之朝元閣,乃改為降聖閣」。可知朝元閣的營建時間在天寶五載至七載之間。

作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的中心建築,朝元閣的興廢伴隨著華清宮的盛衰,也是唐王朝盛衰轉折的標誌。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唐玄宗因天下太平而疏於朝政,每年冬季駐蹕華清宮達數月之久,逐步將華清宮建設成唐代最奢盛的離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多次登上朝元閣,感受「戴天臨萬姓」「垂衣俯錦城」的帝王氣魄。朝元閣是盛唐皇家建築設計最高水平的代表,也體現著材料簡樸和建築宏偉的完美結合。

兩大詩人對驪宮的兩種情懷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

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長詩《長恨歌》。這首詩說盡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一句「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更展示了當時君王妃子的戲樂日常,成為歷代帝王愛情故事中的經典。

四川大學教授、四川杜甫研究學會會長張志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作為同是唐朝大詩人的杜甫,其實也寫過不少關於驪山和驪宮的詩,不過景象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完全不一樣。

杜甫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時所作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寫道,「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描述完奢靡景象,他便寫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著名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後來杜甫客居夔州時還寫過一道五言律詩《驪山》,「驪山絕望幸,花萼罷登臨。地下無朝燭,人間有賜金。鼎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萬歲蓬萊日,長懸舊羽林。」戰亂之後,驪山已無昔日繁華,寂寞悽涼,不勝今昔之感。

張志烈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白詩和杜詩對於驪宮的感懷截然不同,白居易主要是熱情地讚頌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千古愛情故事,而杜甫則是沉痛地批判了統治階級的荒淫享樂,是建築在平民百姓的痛苦之上。」

紅星新聞記者 胡敏娟 圖據陝視新聞截圖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詳解什麼是驪宮
    來源標題: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陝西省考古人員對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建築群進行了發掘和清理。
  • 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你知道《長恨歌》中包含多少成語嗎?
    【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來源:中國西藏網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你知道《長恨歌》中包含多少成語嗎?
  • 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 長恨歌講了怎樣的愛情故事?
    【西安發現長恨歌裡的驪宮】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說盡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一句「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更展示了當時君王妃子的戲樂日常,成為歷代帝王愛情故事中的經典。
  • 白居易長恨歌背後 | 大唐盛世的粉飾與真相
    因為思念太苦,甚至有臨邛道士為他「排空a 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終於在海上仙山找到了已經成仙的楊貴妃。這是全詩最長也是最有華彩的一段,寫出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樣山盟海誓的名句。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你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正是耽於夢想的年紀,這個時候,有一個全世界最優秀的男人來愛你。
  • 《長恨歌》白居易
    《長恨歌》纏綿悱惻 千古絕唱白居易筆下「避實就虛」的愛情悲歌——《長恨歌》絕美詩意《長恨歌》,大唐舊夢一朝醒 || 卡夫卡朗誦《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 白居易 長恨歌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
  • 曹燦讀古詩文 | 白居易《長恨歌》
    先播出曹燦朗讀的白居易詩一組。今天請欣賞‍白居易《長恨歌》。長恨歌[唐] 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古詩詞文賞析《長恨歌》【唐】白居易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妖貓傳| 讓人看見不一樣的《長恨歌》
    而看完《妖貓傳》,我不想去深究楊玉環如何死,不對懸疑的劇情有更多解讀,只對通篇的兩首詩印象深刻,一首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一首是白居易的《長恨歌》!李白的張狂還在想像之中,而白居易的年少不羈,就在意料之外了。片中以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為主脈!引出安史之亂前後那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 白居易:一曲長歌唱古今
    從16歲就寫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壯志少年到以一首《長恨歌》聞達於天下的青年才俊,再到淚灑《琵琶行》的江州司馬;從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到「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再到獨善其身的落寞失意,白居易的一生與長安,與秦嶺,與《長恨歌》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關聯。本期秦嶺深處的文化系列報導之白居易篇,帶你一起走進《長恨歌》唯美的歷史畫卷,走近一個不一樣的白居易。
  • 白居易《長恨歌》解讀
    是用它形容六軍之盛,為下「六軍不發」的聲勢作伏筆。所以,都是文學上的形象語言,以實求之,就不合於作意了。(靳極蒼,《長恨歌詳解》)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賞析:安史叛軍眼看就要殺來,逃難入蜀的隊伍應該是沒命地奔跑,為何行進如此遲緩呢?這是因為「千乘萬騎」本不想追隨李、楊落荒而逃。
  • 朗讀 | 白居易《長恨歌》:電影演員喬榛、丁建華朗誦
    長恨歌,歌長恨。當年三十五歲的白居易,與友人談起天寶往事時,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及相關遺聞傳說讓他們不勝感慨。他們惟恐這一希代之事,與時消沒,不聞於世,便由擅長抒情的白居易為之作詩歌,由陳鴻為之寫傳奇小說《長恨歌傳》。於是,有了這一千古傳頌之作。非史,卻更動人心魄,其中情因愛緣,纏綿悱惻,愛恨情仇,都隨安史之亂的流血而歸於歷史那頭寂靜的閒隅。而大唐,也再無法承載舊日的輝煌。
  • 白居易的《長恨歌》千古流傳,袁枚卻認為它不值一讀,這是為何?
    說起白居易,很多人就算沒有讀過他的《長恨歌》,也是聽過名字,畢竟《長恨歌》是白居易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體詩。《長恨歌》以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為背景,編制了一篇扣人心弦的帝妃戀愛史,將唐玄宗搶奪兒子老婆的事件,升華成唯美的愛情故事,古往今來不知感動了多少年輕男女,也不知賺取了多少痴情人的眼淚,一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傳唱千古。當人們深陷白居易文字中時,有人十分清醒,他就是袁枚。
  • 中國經典詩歌散文名家誦讀 | 白居易《長恨歌》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裡。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其二為政治主題說 認為詩的重點在於諷喻,在於揭露「漢皇重色思傾國」必然帶來的「綿綿長恨」,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其三為雙重主題說 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究竟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者從自身感受去分析吧。
  • 白居易:我的愛情,就是一曲《長恨歌》
    《妖貓傳》講述了大唐年間,一隻會說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和日本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歷史真相,終於浮出水面的故事。《妖貓傳》在日本上映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在這部劇裡,有日本人的「國民偶像」白居易,還有《長恨歌》的主角楊貴妃和唐明皇的愛情秘史。
  • 都是寫楊貴妃和唐玄宗,白居易、李白和杜牧,誰的詩更好?
    白居易的好友王質夫鼓勵白居易寫一首詩來紀念這件事,以免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將其忘記。於是白居易寫下了一首長詩,因為詩歌結尾兩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為其取名《長恨歌》。白居易的影視形象,網絡圖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
  • 天天讀詩 |《長恨歌》唐·白居易
    興慶官和甘露殿,處處蕭條,秋草叢生。宮內落葉滿臺階,長久不見有人掃。戲子頭已雪白,宮女紅顏盡褪。晚上宮殿中流螢飛舞,孤燈油盡君王仍難以入睡。細數遲遲鐘鼓聲,愈數愈覺夜漫長。遙望耿耿星河天,直到東方吐曙光。鴛鴦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裡誰與君王同眠?陰陽相隔已一年,為何你從未在我夢裡來過?
  • 白居易長恨歌圖文賞析
    白居易時年三十五歲,任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一天,他與在當地結識的秀才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談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寶往事。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及相關遺聞傳說,讓三人不勝感慨。他們惟恐這一希代之事,與時消沒,不聞於世,王質夫遂提議,由擅長抒情的白居易為之作歌,由陳鴻為之寫傳奇小說《長恨歌傳》。於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白居易由此被呼為「《長恨歌》主」。
  • 杜甫與白居易:心憂天下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7歲學詩,15歲詩文名聲漸起,20歲以前都在家讀書。20歲後,開啟壯遊。困守長安的10年裡,他有了貧困的生活體驗,貼近下層人民思想感情。當權者的排斥,讓杜甫切身體驗政治黑暗,在這期間他的性格從輕狂變得深沉。陷賊、為官時,他目睹社會破敗,寫下「三吏」「三別」。
  • 建議看完這部電影後可以再細讀白居易《長恨歌》...
    深受唐玄宗寵幸的道士黃鶴,攜弟子丹龍和白龍,上演各種奇幻之術。 而到了唐德宗貞元末年,除了空海與橘逸勢,還有苦惱於《長恨歌》創作的白居易。歷史上,白居易從未擔任過「起居郎」一職。 電影中,白居易代替了空海的助手橘逸勢,不過他的身上倒是被賦予了橘逸勢的性格。